二、杭州探石杭州是歷史名城,人文景觀甚多,西湖更是“世界歷史文化遺產(chǎn)”。在杭州西子湖畔,無論花園,草坪,庭院,樓亭到處都可以見到點綴園林的自然景觀奇石。這些景觀石大都嵌空作靨,彈窩相套,形態(tài)俊美。給游客帶來一種美的享受。1、“縐云峰”的故事關(guān)于“縐云峰”的故事?lián)f已流傳很久,而我卻是在15年前,從報紙上刊登的一段文章《縐云峰傳奇》中獲悉的。這段文章介紹了關(guān)于名石“縐云峰”的故事。這塊奇石在清人著名小說集《聊齋志異》和《香祖筆記》等書中都有記載,就連金庸名著《鹿鼎記》中也有伏筆。一塊天然的石頭竟記載了廣為流傳的一段佳話,蘊藏著如此深厚的民族文化,不得不令人感嘆!文中寫道:某年歲暮,瑞雪紛飛,查繼佐(海寧孝廉)出門,見一乞丐,衣衫襤褸在屋檐下避雪,但此人毫無畏寒之色。查繼佐心中一動,問道:“你是否人們稱為'鐵丐’的那個人?”乞丐答:“是?!辈橛謫枺骸澳隳茱嬀疲俊贝穑骸澳??!庇谑遣榻惺掏艘淮笸刖疲F丐一飲而盡。查繼佐便邀他入屋對飲。當(dāng)查酩酊大醉,由侍童扶去睡時,鐵丐仍醉意全無,當(dāng)晚露宿檐下。 次日,查繼佐命家人將棉衣送與鐵丐,鐵丐披上棉衣飄然離去。第二年春天,查繼佐到杭州游西湖,在孤山放鶴亭畔,又遇見鐵丐。查繼佐邀他到長明寺寓所,叫他沐浴更衣,問明身世。鐵丐自稱是廣東人,叫吳六奇,也是名門之后。兩人談得十分投機,終日朝夕對飲。后來,吳六奇投軍從戎,沒幾年就升為廣東水陸師都督。康熙初年,吳六奇派人邀查繼佐到廣東游覽。查繼佐在提督府內(nèi)見一英石峰,十分喜愛,便親筆題了“縐云”兩字。幾天后,他再去觀賞時,此石卻不見了,原來吳六奇已將此石運送到海寧查繼佐家的花園中了。這是一段傳奇式的佳話。吳六奇在窮困潦倒之際得到了查孝廉的禮遇及資助。吳六奇發(fā)跡之后將“縐云石”千里迢迢地送到查繼佐家中,以報當(dāng)初的知遇之恩。這就是中國民族文化提倡的“知恩圖報”。這優(yōu)良的傳統(tǒng)被“縐云峰”詮釋得淋漓盡致。縐云峰(1996年) 縐云峰(2009年)相關(guān)資料記載:查孝廉去逝后,對“縐云峰”極為欣賞的大有人在,于是“縐云峰”輾轉(zhuǎn)在江南各地名家園林之間。先是嘉慶年間流轉(zhuǎn)到海鹽武原顧家;其后顧家衰落,此峰石被海寧馬橋馬汶所得;至道光初,馬氏嫁妹石門蔡家,以“縐云峰”作為陪嫁物;最后因蔡氏家業(yè)欠興旺,馬氏之甥蔡錫琳疑此石有“窮石”一說,涉“到一家,敗一家”之嫌,怕沒有福份和緣份消受,遂與邑人商議(道光己酉年),將其裹以紅綢送到桐鄉(xiāng)福嚴(yán)寺,以結(jié)善緣,免無妄之災(zāi)。據(jù)說,此神石一到廟寺,經(jīng)佛徒悉心供養(yǎng),果然重現(xiàn)神采,還能預(yù)測天氣晴雨。1963年“縐云峰”移到杭州西湖西畔,置于杭州花圃盆景室外的草坪上;1993年移置到新建成的“江南名石苑”,至此,縐云峰才結(jié)束了顛沛生涯,有了真正的歸宿。可以說,“江南名石苑”是專為“縐云峰”辟建的苑林。走進“江南名石苑”往左拐,穿過洞門,移步少許,便見東側(cè)云墻前,鼎鼎有名的“縐云峰”亭亭玉立,縐云峰是英石名品,孤峰獨石,其高2.6米,然后狹腰處僅0.4米;其色黝黑如鐵,嵌空飛動;形同云立、紋比搖波,體態(tài)秀潤、天趣宛然。篆書“縐云”二字(2013年) 峰背的鐫刻已模糊不清(2013年)《縐云峰》正面查繼佐手刻“縐云”二字依然清晰可見;峰背據(jù)查閱應(yīng)鐫刻著十六個小字:具云龍勢、奪造化工、來自海外、永鎮(zhèn)天中。但由于年久風(fēng)化,字跡已模糊不清,只能看清“天中”等字,天中即天中山,福嚴(yán)寺在天中山麓,下面題跋也只可辨清“蔡錫”二字,應(yīng)該是蔡錫琳所題;而峰座寬105厘米、高48厘米,上刻“縐云峰”三字也是蔡錫琳所題的,每字15厘米見方,落款為道光己酉年六月,移云道人蔡錫琳喚拈題。其意:道光己酉年六月,亦即1849年6月,是指蔡家將縐云峰移送到桐鄉(xiāng)福嚴(yán)寺之日期;移云道人,是蔡錫琳代表蔡家把南石峰給福嚴(yán)寺后,自己取的一個雅號,“移云”亦即移送“縐云峰”也;“喚拈”疑是蔡錫琳之字。![]() 蔡錫琳所題的縐云峰三字(2013年)自蔡錫琳“移云”至今,已有一百六十五載,滄海桑田,“縐云峰”歷劫不磨,竟安然無恙,也算是一件人間奇跡了。故事還在繼續(xù),1991年2月5日紐約《世界日報》副刊刊登了一篇老采寫的《杭州有座縐云峰,縐云峰里故事多》文章,自稱是蔡氏后裔的美藉華僑蔡德音老人于2011年秋回國探親,專程赴杭州西湖觀瞻。當(dāng)見到魂縈夢繞了幾十年的蔡家故石“縐云峰”時,又怎能抑止住內(nèi)心的激動呢。是啊,縐云峰與蔡家舊時有緣,今又續(xù)緣,真是神石也!2、孤峰獨石在“江南名石苑”里的孤峰獨石,除了前面描述的縐云峰外,還有二座石峰,也非常吸人眼球。· 神云峰 它是一塊英石,產(chǎn)于廣東英德縣境內(nèi),是一種層理不太發(fā)育的灰石。石質(zhì)堅韌細(xì)膩,體形瘦骨嶙峋,姿態(tài)怪異剔透,棱角縱橫明銳,紋理秀麗奇特,線條曲折多變,立壑自然多姿。此峰高6米,氣勢磅礴,孤立無奇,騰躍沖天。· 疊云峰 它是一塊江浙太湖石,經(jīng)過千萬年的風(fēng)擊浪打,溶蝕而成。石質(zhì)堅硬同潤,玲瓏多竅,渦洞相套,紋理縱橫,形似云疊,兼具皺、透、漏。此峰高2.9米,有一種重若崩云,輕如蟬翼之威。![]() ![]() 神云峰 (1996年) 疊云峰(1996年)· 美女照鏡石杭州花圃西門口有一座太湖石峰,取名為美女照鏡石。該石屹立于水塘之側(cè),其倒影別致可愛,恰似一位長發(fā)女郎低頭梳妝。更有綠樹相襯,相映成輝,環(huán)境非常幽雅。![]() ![]() 美女照鏡石側(cè)面照(2013年) 正面照(2007年)· 花港觀魚石和瑯琊石聳立在花港紅魚池橋畔的“花港觀魚”太湖石,高2.5米,因有著1958年摹刻的康熙御書“花港觀魚”四字,絕大多數(shù)游客都會在此留影。旅游旺季還得排隊等候,游人總是被熱鬧所吸引,擁擠在那些艷麗的景點,春日,暖風(fēng)微拂、池畔花木、落英繽紛,引得紅錦鯉爭相嘬花?!盎ǜ塾^魚”可以說是西湖邊最擁擠的景區(qū)之一。![]() ![]() 花港觀魚 (2013年) 紅錦鯉(2013年)離金魚池不遠有一塊太湖石峰,名為“砑峰”其石立于池畔,15年前來此賞石,看到“砑峰”石清秀奇特,玲瓏剔透,峰石上紅色的“砑峰”二字還能清晰可見。然而現(xiàn)在卻被綠色植被掩蓋了。近“砑峰”石,更有一趣,一枚太湖石“水獺”浮出水面,躲在草叢里,睜大眼睛窺視著前方,煞是可愛。![]() ![]() “砑峰”石峰 (1996年) “水獺”(2000年)· 蓮泉離文瀾閣不遠便是西泠印社,進入月洞門,左側(cè)柏堂前,有一方水池為“蓮池”,此蓮池1953年曾被填埋,1982年西泠印社建社80周年前夕重建開挖,廣種睡蓮,飼養(yǎng)紅魚。池中立一太湖峰石,猶如窈窕淑女,宛在水中央。峰石上刻有西泠印社社員李伏雨的篆書“蓮泉”二字。此景最富人文氣息,賦予了西湖高雅的內(nèi)涵。![]() ![]() 在西泠印社的“蓮泉”石峰 (2013年) 篆書“蓮泉”(2013年)· 仙人峰仙人峰在文瀾閣。文瀾閣位于杭州弧山南麓,步入門廳,迎面是一座太湖石堆砌成的假山,上建亭臺、中開洞壑、玲瓏奇巧,是西湖假山疊石的精品。穿過山洞是一間平廳,廳后為大型方池,池中一峰獨立,名為“仙人峰”。仙人峰原名為萬斛峰,在明代光祿丞顧正心的別墅,上海松江的熙園內(nèi),清乾隆年間被浙江巨商購得,更名為“仙人峰”,置于孤山文瀾閣內(nèi)。參松翠柏,潭心倩影,恰似一位亭亭玉立的美人。仙人峰聳立水池,面朝“文瀾閣”,其勢甚為雄偉,而水池倒影,又不失其秀麗。清末詩人顧孟游熙園作詩:寂寂名園盡落江,小秦淮水冷東風(fēng)。已無萬斛石峰影,花草樓臺在夢中。![]() 在文瀾閣的仙人峰(2013年)· 佛掌峰石“佛掌”置于著名的靈隱寺內(nèi)?!胺鹫啤狈迨庑慰崴品鹗?。“佛掌”二字是當(dāng)年的方丈木魚所書。木魚,1997年出任靈隱寺方丈,是浙江省佛教協(xié)會名譽會長,杭州市佛教協(xié)會名譽會長,其人不僅是佛界高僧,也是一位書法高手,2006年94歲時圓寂,面目慈祥,神態(tài)安逸。名寺、名石、名人題詩,足見“佛掌”峰石,彌足珍貴。置于靈隱寺內(nèi)的“佛掌”峰石(2013年)3、假山疊石自然奇石由于其獨特的形體結(jié)構(gòu),常用于布置花園庭院,形體大的一峰獨立,形體小的假山疊石,更多的是在獨峰側(cè)畔配以散石點綴,更是美侖美奐。假山疊石在杭州比比皆是,較大的有花圃、龍井、文瀾閣、胡雪巖故居等景點堆疊的假山,有的假山上還有觀景亭;較小的只用幾塊太湖石便點綴成景,玲瓏盡致。“巖芳水秀”的花崗巖假山疊石(2013年)·花圃巖芳水秀“巖芳水秀”面積約25000平方米,西南角高地筑以花崗巖假山,掇山“眾香巖”,主脊向北,向東延伸環(huán)抱。峰谷間有一泓清泉涌出,以瀑布落入“花盟潭”,形成水景系列。疊石錯落有致,石間植杜鵑,鳶尾等花卉,構(gòu)成以鳶尾與杜鵑為骨架的巖生花卉園。花圃“巖芳水秀”景點是一處幽靜的休閑、品茗勝地。·龍井假山疊石龍井泉舊名龍泓,相傳三國和東晉時,葛玄和葛洪曾在此煉丹。井旁湖石嶙峋。泉水清澈甘冽,終年不涸,取棍輕拔井水,會出現(xiàn)蠕動分水線,頗有風(fēng)趣。湖石假山上有 “龍井試茗”、“鳥語泉聲”、“小滄浪”等石刻。近處還有著名的“龍井八景”之一的“神運石”景點。![]() 龍井的太湖石假山疊石(2013年)· 綠云徑綠云徑是清帝行宮八景之一。顧名思義,綠云徑,是浮云般的綠色叢林中的一條飄渺的小路。走進孤山,穿過“西湖天下景”,往山頂攀登,山道幽幽、山風(fēng)刮過林梢,留下悠遠的回音。此地密林籠翠、煙云滋潤、兩側(cè)樹林、一片綠色;霎那間,兩座俏伶的假山,堆云砌玉般地矗立在眼前,如飄然的閑云,這就是“綠云徑”了。![]() 清帝行宮八景之一的綠云徑(2013年)疊石上嵌有乾隆皇帝贊美此景的三塊詩碑。清晰的《御筆》二個字,有著一種盎然的韻味與古趣。乾隆詩之一曰:徑紆探絕勝,森秀入蒼云。苔跡時留印,樵斤未許聞。蒙蒙濕鶴毳,濯濯潤螺紋。謝傅東山好,微嫌絲竹紛。![]() 乾隆御筆詩《綠云徑》(2013年)· 九獅石九獅石在西湖中的小瀛洲。登上小島,穿過先賢詞,步入九曲橋,正面便是一塊太湖疊石,冠名“九獅石”。九獅石,聳立在內(nèi)湖水際,九只形態(tài)各異,形似神似的小獅子生動活潑;民間流傳,你能數(shù)清九頭獅子,就是帝王相了;這種傳說,有點像廣西陽朔漓江上傳說的觀山數(shù)馬的故事。遺憾的是,如今植被非常茂密,很難再數(shù)清有多少只獅子了。![]() ![]() 小瀛洲的九獅石(2002年) 小瀛洲的九獅石(2013年)· 賞月石在平湖秋月西側(cè)綠蔭岸畔,幾塊太湖石拼成臥榻狀,造型簡單,卻占盡了這里的旖旎風(fēng)光。從這里向湖心望去,只見:親水榭臺,幾棵繁枝茂葉在漣漪湖水中的婆娑倒影,一輪彎月倒掛在天空。![]() 平湖秋月的賞月石(2009年)這情景直讓人流戀連忘返,筆者年輕時(1969年)曾于此坐石留影,40多年后還是此地此石,夕陽余輝,卻風(fēng)光依舊。令人感慨的是這座賞月石已被游客撫摩得錚光溜圓,隨著歲月的流逝,景色卻更美了!· 賞梅石在靈峰探梅景區(qū)的盆景園進口,幾塊太湖石點綴成景。一塊湖石上寫著大大的“梅”字,一叢粉色梅花和幾塊太湖石相映成輝,構(gòu)成精美絕倫的賞梅美景,幾乎每個游客都想在此留影,于是每當(dāng)梅花盛開的時候,到此賞梅的游客總是擁擠不堪。![]() ![]() 賞梅石(2001年) 靈峰探梅景區(qū)的賞梅石(2014年)4、天然原石 天然原石嚴(yán)格地說不屬于景觀石的范疇,因為其未移動過,仍與山岳連體。不過,有些天然原石與歷史人文、故事傳說相關(guān),是文化的載體,也就成了游客極其贊賞的自然景觀。這里列舉幾個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和人文內(nèi)涵的天然原石。 · 秦始皇纜船石 秦始皇纜船石在寶石山東側(cè)半山腰。 據(jù)《史記·秦始皇本記》載: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南巡到會稽郡祭大禹)率船隊從咸陽出發(fā),當(dāng)?shù)竭_錢塘江邊時,見水急浪大,一時不能過去,就命令船隊開到寶石山的南岸去躲避風(fēng)浪,并將船系纜在一塊原石上,后人便將此石稱為“秦始皇纜船石”。 北宋宣和元年(1124年)思凈和尚將此石雕塑成佛像,后人又把石佛“飾以黃金,構(gòu)殿置之”,并稱之為“大石佛院”。如今,佛院已蕩然無存。不過,纜船的巨石尚在。秦始皇真的用此石纜過船嗎?發(fā)現(xiàn)大量稻谷遺存的河姆渡第四層遺址年代大約距今七千年,大禹治水是四千多年前的歷史故事,大禹死后葬在會稽山。秦始皇至今只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兩千多年前的海水水位能高到寶石山半山腰嗎?也許,秦始皇纜船石只不過是一個傳說而已。 ![]() ![]() 秦始皇纜船石(1996年) 從另一角度看 · 吳山十二生肖石 吳山十二生肖石為一組露出地面的石芽,玲瓏剔透,如山峰離位,形態(tài)百千。屬石灰?guī)r巖溶地貌,從一定的角度遠上望去,這組巖石酷似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等十二生肖。文人墨客則分別題名為盤龍,伏虎、鳴鳳、舞鶴、象鼻、牛眠、龜息、筆架、香爐、棋盤、劍泉、王筍。統(tǒng)稱為“巫山十二峰”。雍正六年(1728)總督李衛(wèi)建亭題“巫峽峰脊”。 ![]() ![]() 吳山十二生肖石(1996年) 龍爪 · 神運石神運石在龍井景區(qū)內(nèi)。高六尺許,狀若游龍。古人有”擊石祈雨而云生”之說。為清乾隆御題“龍井八景”之一。該石是筆者見到的唯一一塊在同一峰石上刻有兩種不同字體,但名稱相同的奇石。![]() ![]() ![]() 神運石(2013年) 楷書 隸書5、杭州“ 一片云” “一片云”,這名字取得很美。 杭州共有四處“一片云”題刻。其中最聞名的,也是最有傳奇色彩的是龍井“一片云”。 · 龍井“一片云” 龍井“一片云”是一塊天然巖石,高約3米,青潤玲瓏,巧若鏤刻,松蹬盤屈、草莽間自有石洞,形狀很像舒展飄逸的云彩。乘公交車去龍井提前在龍井寺下車,再后退二十余米,就可以看到“一片云”矗立在登山步道右側(cè)的幽深石叢中。此處樹木蒼勁、山巖奇突、無樹不秀、無石不奇。公路對面便是龍泓澗,有過溪亭、滌心沼、方圓庵等景點,還有鐫刻著乾隆題詩的八詠詩碑廊。 龍井景區(qū)是我比較喜歡的一個旅游景區(qū),我已記不清曾到過龍井多少次了。這里的景、這里的茶、這里的奇石、這里的傳說總是令人難忘。 ![]() ![]() 龍井“一片云”(2013年) “一片云”(1995年)“一片云”,該石上方有摩崖題刻楷書“一片云”三字,每字18厘米見方,圓溝底刻法。一片云與滌心沼、神運石、過溪亭、方圓庵、龍泓澗、翠峰閣、風(fēng)篁嶺等成為清乾隆御題的“龍井八景”之一。我想不僅僅是這塊石頭的本身,更有那膾炙人口的故事。 相傳辨才大師與蘇東坡學(xué)士一見如故,旨趣相投,流連數(shù)日,送學(xué)士竟過虎溪橋,忘了自己規(guī)約,彼此大笑而別,成了一段千古佳話。石以人傳,相得益彰。風(fēng)篁嶺古木參天,松篁交翠,自然景色幽美。當(dāng)年辨才大師因愛此石,經(jīng)常送客而盤桓在“一片云”畔。正如“一片云”亭柱上的對聯(lián)云: 興來臨水敲殘月,談罷吟風(fēng)倚片云。 ![]() “一片云”亭(2013年) 清乾隆皇帝曾六次南巡江南,自第三次來到龍井后,便每次都來龍井了,一共來了四次。每次來龍井都要對“龍井八景”詠詩題詞,現(xiàn)將乾隆對“一片云”題的四首詩抄錄如下: 第一首 乾隆第一次到龍井(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 片石玲瓏號片云,英英常自蔚氤氳。
龍泓本自顛翁碣,馨折宜應(yīng)于此君。 片石玲瓏依碧峰,英英常帶岫云濃。
山莊別室斯津逮,對此依然仰圣蹤。 云依石則石為主,石似云斯云做賓。
個里由來無定法,打成一片是何人。 巒罅生云云護巒,自成一片習(xí)而安。 仰知皇祖經(jīng)臨處,歲歲山莊三字看。 · 云亭“一片云” 另一個“一片云”是摩崖石刻,在孤山“云亭”旁。 云亭是六角方柱石亭,筑造于1920年,原為嶺南金石書法名家、詩人許炳璈生前預(yù)造的墳?zāi)?。許氏字奏云,故稱“云亭”,其旁鑿石貯山水,稱云泉。亭后有石梯可通孤山另一景點“瑪瑙坡”,石梯旁有一石拓,高138厘米,寬30厘米,內(nèi)刻隸書“一片云”三字和題跋22字。題跋字跡漫漶,而“一片云”三字卻依然清晰可見,其中“一”字是“弍”字下面少一橫,可能是隸書書法的一種寫法吧。
孤山“云亭”(2013年) “一片云”(2013年) · “孤山一片云” “孤山一片云”刻上在孤山敬一書院東墻外壁上,5個大字刻在五塊平板青石上,每字一石,每石65厘米見方,行書,此五字為清乾隆年間尚書朱致尚所書。 ![]() 孤山一片云(1997年) · 玉皇“一片云” 再一個“一片云”是在通往玉皇山的山路途中,假山疊石上方的石刻題詞。此“一片云”只是“人云亦云,人步亦步”的臨摹題刻,并無文章記載。雖然如此,卻是游人登玉皇山時從紫來洞到七星缸景點的必經(jīng)之路。 ![]() ![]() 玉皇山的“一片云”(2013年) 隸書“一片云” 5、探訪“三生石” 關(guān)于“三生石”的故事流傳已久。 一種說法,“三生石”是女媧補天的遺石,因始于天地初開、受日月精華、靈性漸開,不知過了幾輪幾劫,只聽一聲巨響,此石裂為三截、似有吞噬天、地、人之意; 另一種說法是《紅樓夢》里描寫的“絳珠仙子”和“神瑛使者”是西方靈河岸上三生石畔的一對冤家,這個三生石,指的就是靈隱景區(qū)里的“三生石”; 而佛教認(rèn)為:前世的生存的前生,現(xiàn)世的生存為今生,來世的生存為來生,總稱“三生”,逝去的人走過黃泉路,到了奈何橋,就會看到 “三生石”就在奈何橋畔,目送著人們的輪回轉(zhuǎn)世。 早年從馮夢龍的小說中得知三生石的故事;后來,又從《西湖拾遺》一書中看到白話短篇小說《三生石訂奇緣》,方知三生石原來就在杭州,就在下天竺寺背后。下天竺寺創(chuàng)建至今已有1600年歷史,始終是一處香火旺盛,朝拜者云集的圣地,寺后有三生石,翻經(jīng)臺等佛教名勝古跡,千百年來文人雅士涉足于此,留下了許多佚聞傳說和詩文佳作。 于是也想做一回雅人,尋古探勝。興致勃勃地來到靈隱飛來峰景區(qū),沿小溪往前走,來到下天竺寺。順沿著寺后一條崎嶇石路向上攀登。一路自然風(fēng)景幽美,枯藤纏樹、密林籠翠、煙云滋潤。然而,走到盡頭,也未能找到心儀已久的三生石。這是第一次,沒有找到三生石,卻登上了蓮花峰。 ![]() 已迸裂為三座石峰的三生石(1996年) 有人說,有時尋找的樂趣不在于目標(biāo)本身,而在于尋找的過程。我們找到了飛來峰后山的清韻,一個人影稀少,遠離喧鬧的地方。話雖這么說,但還得說回來。尋找的樂趣更在于目標(biāo)的本身。 1996年2月,我們進行了第二次尋找。我和妻子——每次探尋名勝古跡的最忠實追隨者和支持者,沿著下天竺寺黃色的院墻,潺潺流水,茵茵茶園,走到盡頭;又來到了年前登山的石階,苔痕階綠,難道再上蓮花峰?正猶豫間,見一位尼姑正從寺的后門出來,“阿彌陀佛!”妻子搶前一步,“請問'三生石’在哪里?”按照尼姑指點,登上石階數(shù)十級,直接左拐走進菜地。在菜田的盡頭荊棘蓬草,滿目凄慘,只見三生石默默地躺在那里,頑強地向我們訴說著歷史的滄桑。真沒想到,赫赫有名的“三生石”竟然會被冷落到如此地步? ![]() ![]() 三生石三個篆字(2013年) 三生石碑文(2013年) 三生石是天然石灰?guī)r石,經(jīng)歷年風(fēng)化,已迸裂為三座石峰。走近仔細(xì)觀察迎面的那座鐫刻著《唐·圓澤和尚三生石跡》的碑文。記載著“三生石”的由來,中間那塊的背后上方鐫有“三生石”三個篆字。 前峰的碑文不長,卻極富傳奇,抄錄于后: 《唐圓澤和尚三生石記》 師名圓澤,居慧林,與洛京守李源為友,約往蜀峨眉禮普賢大士,師欲行斜谷道,源欲沂峽,師不可,源強之,乃行,舟次南浦,見婦人錦襠負(fù)甕汲水,師見而泣曰:吾始不欲行此道者,為是也。彼孕我已三年,今見之不可逃矣。三日浴兒時,愿公臨門,我以一笑為信。十二年后錢塘天竺寺外當(dāng)與公相見。言訖而化。婦既乳化,源往視之,果笑。尋即回舟。如期至天竺,當(dāng)中秋月下,聞葛洪井畔,有牧兒叩角而歌曰:三生石上舊精魂,賞月吟風(fēng)不用論,慚愧情人遠相訪,此身雖異性常存。源智是師,乃超前曰:澤公健否?兒曰:李公真信士也,我與君殊途,切勿相近,唯以勤修勉之。又歌曰: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語因緣恐?jǐn)嗄c,吳越江山尋已遍,卻回?zé)熻霄奶痢K烊ツ?/span> 三生石的故事有點凄婉。而高僧圓澤和忠臣之后李源朝夕形影不離,春拈花,秋印月,夏吟風(fēng),冬擁雪。兩個人,一塊石,做成了三個生死不離的朋友,后人就叫這石為三生石。更有二人一諾千金,隔世不昧的友情,恰好契合中國人對于生命永恒的期盼和對友情的珍惜,引發(fā)了人們對前世今生的幽思和共鳴! ![]() ![]() 香林茶園和下天竺寺(2013年) 三生石景區(qū)的假山疊石(2013年) 2009年初,聽說新建的三生石景區(qū)對外開放了。我們便立即重游舊地,三探三生石。 ![]() 三生亭(2013年) 輕車熟路,我們又來到蓮花峰下,眼前的景色卻完全不同了。路標(biāo)是褚色白字:三生石 香林茶園。我們順著箭頭指引的方向,跨上幾步臺階,便到了香林茶園,只見一叢叢茶樹郁郁蔥蔥。茶園側(cè)畔一彎水池,太湖疊石,流水濺濺,池里紅魚數(shù)十條,更顯江南園林韻味。水池旁有一座新建的“三生亭”,坐在亭里,遠可觀蓮花山:層巒疊嶂,幽峭絕壁;近可望下天竺法鏡寺:飛檐雕梁,修竹數(shù)竿。倒是歇腳的好地方! 一時興起,請一位姑娘為我們老倆口拍照留影。姑娘說:“真羨慕死人了,這么大年紀(jì),還這樣恩愛?!?/span>妻子笑著說:“這姑娘真會說話。”我也笑了,這就是“三生石”的魅力! 三生石的故事之所以能深深地打動每一個人的心,是因為它詮釋了佛教的三生觀。三生石成為生命永恒,真性不朽的象征。佛教自傳入中國之后,經(jīng)過漢,魏,晉,南北朝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長期碰撞,佛教的三世因果,轉(zhuǎn)世輪回等觀念已漸漸深入人心。國人關(guān)于倫理、生命、哲學(xué)乃至于整個宇宙觀,由此而得到了進一步的深化。三生石不僅成為國人對前生后世的一種理念,還表示了朋友之間肝膽相照、誠守諾言的一種信念,當(dāng)然,更多地還是象征著人們對美好愛情的一種憧憬。 三生石的故事也就成為中國傳承文化的一個組成元素,千古流傳不衰。這正是: 惟有卷卷一片石,至今留跡在山巒。 6、神態(tài)各異的景觀石 這類景觀石在杭州比比皆是,隨處可見。它們大都獨峰聳立,或街頭巷尾,或樓堂館所,或庭院書閣,點綴著城市風(fēng)光,有一種秀色可餐的神韻,讓游人陶醉流連。 當(dāng)然,有些石峰,隨著城市改造,時過境遷,可能現(xiàn)在已不知去向了。最令人遺憾的是金沙港旅游文化村里的奇峰異石,居然來了一次“集體失蹤”,或許可稱:金沙石殤。 金沙港旅游文化村里有許多石峰精品。1999年、2004年我曾二次游覽該景區(qū),并拍攝了一些奇石異峰的照片;2013年夏天,為撰寫此文,我再次來到金沙港,卻遭到了門衛(wèi)的阻止。一位年輕的門衛(wèi)很有禮貌地問我:“大爺,有什么事件要我?guī)兔?nbsp;? ”我很拘謹(jǐn)?shù)卣f:“金沙港里原來有許多石頭,我想再進去看一看。”那門衛(wèi)彬彬有禮,語氣卻不容分辯:“現(xiàn)在這里是私人會所。進去需要出示VIP貴賓卡”。我心中一愣:過去這里是對外開放的,游客可購票自由進出,怎么就變成了私人會所了呢 ? 心中不暢,回家上網(wǎng)查一查,查到了金沙港最新的景觀照片,一幢幢、一間間單門獨院,景色異常秀麗,卻再也找不到當(dāng)年奇峰異石的倩影了,真的消失了?![]() ![]() 金沙港變成了私人會所 奇峰異石真的消失了?在此,且為金沙港的奇峰異石留下歷史的痕跡吧 :![]() ![]() 金沙港大門口的石峰(1999年) 鯉魚跳龍門(1999年)飄逸(1999年) 駿馬回眸(2004年) 猛回首(1999年)![]() ![]() ![]() 嬌依母懷(2004年) 反哺(2004年) 慈母戲子(2004年)![]() ![]() 背簍姑娘(1999年) 好友相見(1999年)筆者再列舉一些杭州其它石峰,供大家欣賞,它們大都還在原地頑強地挺立著。我真心希望這些奇峰異石能永遠成為廣大游客觀賞的景觀石。 讓我們一起弘揚中國的賞石文化吧! 有篆刻的石峰:蔣莊、汪莊、六通賓館、“靈光”石、曲院風(fēng)荷“曲水流觴”石、浙二醫(yī)院“廣澤濟世”石 、唐云藝術(shù)館“醉墨泉”石……。無篆刻的石峰:文瀾閣、繭都絲綢、花港牡丹亭、棲云閣 、胡雪巖故居、德東公園、望湖賓館、香格里拉飯店、吳山廣場、浙大紫金港校區(qū)、滿覺隴“鯉魚跳龍門”石……。
![]() “醉墨泉”石(2013年)六通賓館(2013年) 蔣莊(2013年)![]() 汪莊(1999年)花港牡丹亭(2013年) 棲云閣 (2000年)
文瀾閣(2013年) 德東公園 (2013年)![]() ![]() 望湖賓館(1999年) 吳山廣場(1999年) ![]() ![]() 鯉魚跳龍門(2001年) 繭都絲綢(2013年) ![]() ![]() 香格里拉飯店(1997年) 浙大紫金港校區(qū)(2013年) ![]() ![]() “廣澤濟世”石(2013年) 黃龍洞“有龍則靈” 石(2014年) ![]() 山外山飯店(2001年)
丁家花園(2001年) 百草園(2001年)胡雪巖故居(2013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