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關(guān)于一只春秋玉玦的鑒定 這是一只命途多舛的玉玦,在藏家范圍里引起了廣泛的爭論,真?zhèn)胃鞒忠辉~。 首先我們從紋飾和器型來判斷它的大致年代,我們知道這種帶有尖突額頭的雙陰擠陽龍首紋流行的年代主要集中在春秋早中期,具體依據(jù)可以參考河南光山黃君孟墓和山東沂水紀王崮。 藏家對真?zhèn)蔚牟煌袛啵制缰饕性谟行┎丶艺J為器物上有多處磋磨痕跡過于鋒利,可能是現(xiàn)代電動工具所為。有些位置的痕跡又特別典型,符合時代特征,一時云山霧罩…… 經(jīng)借閱后發(fā)現(xiàn),鋒利的磋磨痕跡主要集中在紅線圈定?的區(qū)域,紅線外的區(qū)域工藝痕跡則非常開門、典型。所以我們跳出微觀的角度,觀察紋飾的整體布局,不難發(fā)現(xiàn)在三個完整的尖額雙陰擠陽龍首紋做完以后已經(jīng)沒有足夠的空間來規(guī)劃第四個龍首紋,所以紅圈?位置玉工最后規(guī)劃了一個簡化的版本,并且在工藝上也做了簡化,就工藝而言打個通俗的比方,就是本來需要10遍磋磨的只用了3遍就草草了事了。這在館藏和存世的古代玉器中還算是一類比較常見的現(xiàn)象,原因無法準確推斷,一只這樣的玉玦在當時的生產(chǎn)力條件下,熟練的玉工需要數(shù)月乃至更長時間才能完成,可能是祭祀或下葬時間在即,匆匆收尾。也可能是玉工本身受到外部條件的影響沒有足夠的時間完成。 其實,當一件古玉器的鑒定在痕跡學上遇到阻力的時候,我們有時候也可以饒過痕跡,比如這件玉玦,我們不妨當它是個素玦,從玦的內(nèi)圈外圈,切口,皮殼甚至玉料去綜合判斷它,其實也可以斷出真?zhèn)?,篇幅有限就不展開贅述。 總結(jié),通過對這只玉玦的綜合鑒定,這是一只春秋早中期雙陰擠陽龍首紋玉玦,局部未完工,它不光是開門這么簡單,它還保留了部分未完工的痕跡,使我們在2000多年后還可以觀察到加工的過程,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教科書。 一己之見,有不同高見歡迎評論區(qū)留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