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段子:主人公是秦檜的兩個親侄子,這兩位都中年早逝,不知是否跟秦檜為奸有關?另一位當事人黃達真可真不得了,鐵嘴鋼牙,說起人的命數(shù),毫不留情,像閻王爺一樣。 
【原文】 秦昌時、昌齡,皆太師檜從子。紹興二十三年,昌齡宮觀滿,將赴調,見達真黃元道,戒曰:“君壽命不甚永,然最忌為宣州官,若得之,切不可受,受必死。”既而添差寧國軍簽判,不欲往,具以事白其叔父。叔父誚責之,遂受命。以九月十八日至家,五日而死,竟不及赴官。昌時自浙東提刑來會葬,聞達真在溧陽,往見之。達真曰:“今年葬簽判,明年葬提刑,吾將往會稽奉送?!辈龝r怒且懼。明年十二月十二日,果訪之于會稽,取紙寫詩,有“二五相逢路再迷”之語。昌時曰:“壽止二年或五年邪?”曰:“否。”“二月或五月邪?”曰:“否。”“然則但二日五日乎?”曰:“恐如是?!保ùm(xù)……)
【白話語音文字版】 秦昌時和秦昌齡都是太師秦檜的侄子。宋高宗紹興二十三年(1153年),秦昌齡的宮觀使一職任期已滿,將要另調他官,他見到黃達真(名元道),黃告誡他說:“您的壽命不太長,但最忌諱去宣州做官,如果得到宣州的職位,千萬別接受,因為那會必死無疑?!彪S后秦昌齡得到的新官職正是去做寧國軍(軍治即今安徽宣城)簽判,他不想去,把事情的原委跟叔父秦檜講了。秦檜責備他,于是秦昌齡接受了任命。他是在九月十八日回到家,待了五天就死了,最后竟然來不及去赴任。秦昌時當時做浙東提刑,他趕來參加昌齡的后事,聽說黃達真那時在溧陽(今江蘇同名地),于是過去拜見。黃達真跟秦昌時說:“今年安葬簽判,明年安葬提刑(指秦昌時),我會去會稽(今浙江紹興)送你?!鼻夭龝r聽了這話,既生氣又害怕。到了第二年十二月十二日,黃達真果然來到會稽拜訪秦昌時,他拿起紙來寫詩,其中有一句這樣說:“二五相逢路再迷?!鼻夭龝r問:“您的意思是我還有兩年或者五年的壽命嗎?”黃達真說:“不是?!薄澳鞘沁€能活兩個月或五個月嗎?”黃說:“也不是?!薄半y道還能活兩天或者五天嗎?”黃達真說:“恐怕就是這樣。”(待續(xù)……)【祥宏點評】:從子,親兄弟的兒子,就是侄子;宮觀,官名,“宮觀使”的簡稱,用來安置閑散官員,沒有職事,有俸祿;黃元道,字達真。宋代術士、異人,《夷堅志》多有講到,跟當時很多士大夫有交往,語多神驗,讖詩有名;簽判,或稱僉判,一般為京官所擔任的軍、州、府級主官的幕職,協(xié)助處理政務及文書案牘;誚qiào責,責備;浙東提刑,浙江東路提點刑獄,監(jiān)司級官員,負責本路的司法刑獄工作;從情節(jié)來看,秦檜似乎對于黃達真這種術士所說的話不認可,所以責備侄子,希望他去赴任。秦昌齡明明相信黃達真,但礙于叔父的威嚴,即使命沒了,他也要赴任,可見秦檜當年的威勢。全本夷堅志,點開免費聽
(文圖說明:原文電子版文字來自“中華文庫”-特別致謝!再經中華書局版《夷堅志》校訂;圖片來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
《夷堅志》簡介:
宋代大文人洪邁編撰的《夷堅志》是中國古代志怪筆記小說的頂峰。它卷帙浩繁,包羅萬象,流傳至今仍保存了206卷共2700多個宋代事件,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最偉大的寶庫之一。
《夷堅志》的時空觀深契佛法、修證地圓融道家,與宋代文化領先世界的歷史地位相一致。表面看,它是一本奇人、異事、神怪大全,本質上又是最真實細膩的宋代社會生活實錄,極具文獻價值。 宋代社會生活塑造了此后中國人的心靈格局,《夷堅志》仿若是中國人的心靈大海。人們平時沉浮其中,茫然不覺,一旦凝神靜思就會發(fā)現(xiàn): 天下沒有新鮮事,一切盡在《夷堅志》 隨手轉發(fā),積功累德 (參考音頻:來自“宋朝一小時”音頻專輯@喜馬拉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