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三百四十九年,一個女嬰降生于東晉都城―洛陽,被取名謝道韞! 公元三百五十五年,時年六歲的謝道韞和幾個哥哥于門前賞雪,因一句“未若柳絮因風(fēng)起”的詠嘆而被叔父謝安賞識! 公元三百六十一年,道蘊于叔父家中論《毛詩》,憑著對《大雅·嵩高偏》的賞析而被贊雅人深致! 公元三百六十四年,時年十五歲的謝道韞在叔父謝安的張羅下嫁給了當(dāng)時大書法家王羲之次子王凝之為妻!這在當(dāng)時看來郎才女貌,門當(dāng)戶對,能在一起也不妨為一段佳話!但放眼現(xiàn)在卻印證了一句話:“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 公元六百六十八年,謝道韞帶著兒女回到了娘家,整日悶悶不樂!直到被謝安問及時才道出原因―這個王凝之是一個蠢才! 公元六百六十八年,在叔父謝安的勸說以及謝安的被勸說下謝道韞回到了婆家,直到這時她才明白“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她好像成為了政治的犧牲品! 公元六百六十八年,謝道韞回到婆家卻再也沒有為王家誕下任何子嗣,就這樣平平淡淡的過了數(shù)十年!而她的“王郎”也因迷上道教從此一蹶不振,直到后來…… 公元三百九十九年孫盧起義爆發(fā),身為會稽內(nèi)史的王凝之不以身作則,舉兵反抗,反而跪坐內(nèi)堂打坐念禪,燒香禱告以祈求上天庇佑!以至于陷萬民于不復(fù)之地!從而導(dǎo)致了自己以及自己的的子女慘遭屠殺! 公元三百九十九年,幸免于難的謝道韞和外孫劉濤被送回會稽,從此寡居于!后來孫恩叛亂被平定! 公元四百零九年,六十歲的謝道韞在會稽去世!謝道韞的后半生寫了不少詩文,匯集成編,流傳于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