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于樞(1246-1302),元代著名書法家。字伯機,晚年營室名"困學之齋", 自號困學山民,又號寄直老人。 趙孟頫對他的書法十分推崇,曾說:"余與伯機同學草書,伯機過余遠甚,極力追之而不能及,伯機已矣,世乃稱仆能書,所謂無佛出稱尊爾。" 鮮于樞《論草書帖》, 釋文:張長史懷素高閑,皆名善草書,長史顛逸,時出法度之外,懷素守法,特多古意,高閑用筆粗,十得六七耳,至山谷乃大壞,不可復理。漁父詞。 鮮于樞《論草書帖》,是寫給好友趙孟頫的,伯機草書名作之一。帖中指出張旭的書法有時脫離了法度,而懷素遵守法度,因而其作品多含有古意。接著,對黃庭堅加以嚴厲的批評,說草書“至山谷乃大壞,不可復理?!?/span> 細賞:
如上圖甲:中鋒用筆,能夠撐得住一大片空白,不覺得苶弱。
如上圖乙:這幾個字,出手迅捷,似斷還連,魚貫而出,可見書者寫這幾個字時的信心,意在筆先乃或筆先于意。 若論及氣息、氣韻生動,要從全帖去看,書家從頭至尾,信手拈來,使筆任情,收放自如,遲滯和迅疾,開張和緊致,既能縱橫捭闔又能涓涓細流,可謂清流急湍,相互映帶,絲竹管弦,五聲相發(fā),卻不見繁蕪叢雜,氣韻貫穿始終,是很見功力的。 可以結合董其昌跋米芾《蜀素帖》去看這個帖,兩帖氣韻都很好,但《蜀素帖》的力道終不如《論草書帖》。后世真的很少見到這種氣象雄渾而且氣息很好的書法作品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