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益州:四川一帶古地名,漢武帝設(shè)置的十三州(十三刺史部)之一,其最大范圍(三國時期)包含今四川,重慶,云南,貴州,漢中大部分地區(qū)及緬甸北部,湖北河南小部分,治所在蜀郡的成都。 2、幽州:現(xiàn)在的范圍為河北北部及遼寧一帶東北。古代行政區(qū)劃。言北方太陰,故以幽冥為號。古九州及漢十三刺史部之一;隋唐時北方的軍事重鎮(zhèn)、交通中心和商業(yè)都會。幽州是古九州及漢十三刺史部之一;隋唐時北方的軍事重鎮(zhèn)、交通中心和商業(yè)都會。 3、并州:山西太原古稱并州。相傳禹治洪水,劃分域內(nèi)為九州。據(jù)《周禮》、《漢書·地理志上》記載, 并州為九州之一。其地約當(dāng)今山西太原、大同和河北保定一帶地區(qū)。 4、朔方:位于黃河河套的西北部。朔方大概在今內(nèi)蒙古鄂爾多斯杭錦旗北這一帶,,交趾在廣東廣西,和越南北部這一帶。 ? 西漢時期 : 1,益州 ,中國古代行政區(qū)劃名。 西漢 置,漢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所置十三刺史部之一。別稱刀州。轄境相當(dāng)今四川、重慶、貴州、云南等省市大部,湖北省西北部及甘肅省小部分地區(qū)。 2, 幽州 ,中國古地名,今北京與天津一帶,包括河北省北部的一些地域。 漢朝 至西晉期間設(shè)有幽州刺史部,以春秋戰(zhàn)國的燕國國都薊縣(今北京市范圍)為中心。 西漢時 ,武帝元封中年時,置 并州 刺史部,為十三州部之一,下領(lǐng)太原、上黨、西河、云中、定襄、雁門、朔方、五原、上郡等九郡。東漢時并入冀州。 朔方郡 ,郡名。漢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年)置。郡治在 朔方 縣(今內(nèi)蒙古鄂爾多斯杭錦旗北),隸屬于 朔方刺史部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