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羌族有人口31萬人(2010年),主要聚居區(qū)是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汶縣。羌族是一個(gè)古老的民族,早在三千多年前,殷代甲骨文中就有關(guān)于羌人的記載。他們主要生活在青藏高原東部邊緣。 羌族以農(nóng)業(yè)為主,以畜牧業(yè)為副,以狩獵和多種副業(yè)為輔助。羌族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羌語支(另一說為藏語支)。分南、北兩種方言。許多人懂漢語。沒有文字,長期通用漢文。 羌族的禁忌有:婦女分娩時(shí)在門外掛枷單或背兜,忌外人入內(nèi),家有病人時(shí)在門上掛紅紙條,忌外人來訪;不能跨火塘或用腳踩三角架,也不能在三腳架上烘烤鞋襪衣物;忌坐門檻和樓梯;飯后不把筷子橫在碗上,也不能倒扣酒杯。 ![]() ![]() ![]() 【服飾】羌族的傳統(tǒng)服飾為男女皆穿麻布長衫、羊皮坎肩,包頭帕,束腰帶,裹綁腿。男子長衫過膝,梳辮包帕,腰帶和綁腿多用麻布或羊毛織成,一般穿草鞋、布鞋或牛皮靴。喜歡在腰帶上佩掛鑲嵌著珊瑚的火鐮和刀。女子衫長及踝,領(lǐng)鑲梅花形銀飾,襟邊、袖口、領(lǐng)邊等處繡有花邊,腰束繡花圍裙與飄帶,腰帶上也繡著花紋圖案。未婚少女梳辮盤頭,包繡花頭帕。已婚婦女梳髻,再包繡花頭帕。腳穿云云鞋。喜歡佩戴銀簪、耳環(huán)、耳墜、領(lǐng)花、銀牌、手鐲、戒指等飾物。 近代羌族服飾基本上承襲了袍服之制,服飾面料仍以皮裘、毛、麻織品為主。到二十世紀(jì)二十年代,羌族男子已改為纏頭了。纏頭,即以布帕纏繞頭頂,婦女纏頭本為羌族古俗,但男子纏頭顯系四川漢區(qū)影到二十世紀(jì)四十年代,羌族服飾在繼承傳統(tǒng)的基礎(chǔ)上,更趨豐富。羌族男子服飾較為統(tǒng)一,多著長衫、袍、長褲,纏頭帕或戴皮裘帽。服飾品有頭帕、氈帽、皮裘帽,毛、麻、棉布衫、袍,長褲,無袖羊皮褂、毪褂子,單、夾坎肩、麻、毛織腰帶、綁腿、繡花腰帶,布鞋,麻草鞋,皮'裹肚',繡花'裹肚',吊刀,火鐮等。松潘、黑水一帶的羌族男子多蓄發(fā),梳成辮,繞髻于腦后。 羌族婦女亦喜纏青色或白色的頭帕,青年婦女常包繡有各色圖案的頭帕或用瓦狀的青布疊頂在頭上,用兩根發(fā)辮盤繞作鬢;一般冬季包四方頭巾,上繡各色圖案,春秋季包繡花頭帕。男人喜著青色或白色頭帕,穿自制的麻布長衫,外套一件無袖子的羊皮褂子,這種褂子可用來防寒、擋雨、墊坐。腳穿有鼻的'云云鞋',鞋子繡有云彩圖案及波紋,鞋尖微翹,還穿皮鞋、布鞋腳上裹牛、羊毛制的氈子綁腿,綁腿有保溫和護(hù)腿的作用,年輕女子還在綁腿上纏紅腳帶子,男女皆束腰帶。羌族婦女喜穿有花邊的衣衫,衣領(lǐng)及袖口上鑲排梅花形銀飾,系有花邊的繡花飄帶。 【民歌】 雷佳演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