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溫道德經(jīng),悟老子智慧】 “道教是中國人的游戲姿態(tài),孔教是工作姿態(tài)。每一個中國人,成功發(fā)達春風得意的時候都是孔教徒,一旦失敗落魄了,便都成了道教徒。道家的自然主義是一副鎮(zhèn)痛劑,撫慰受了創(chuàng)傷的中國人靈魂?!?/span> 《道德經(jīng)》蘊藏著俏皮智慧的精髓,是全世界最光輝燦爛的自保陰謀哲學。老子是中國人“聰慧,淵博,才智”的代表。老子提倡謙恭,再三重復(fù)柔和、忍耐、爭論之無益、柔弱的力量和低位的戰(zhàn)術(shù)優(yōu)勢。他宣揚自足之道,注重以柔克剛。 《道德經(jīng)》闡述老子的哲學、老子的功用論,可以直接作用于我們?nèi)粘I钪杏龅降母鞣N問題。全篇八十一章,如同八十一扇門,從哪一扇推入,都可見一番天地。 《道德經(jīng)》中有這樣一段話: 使(假使)我介然(稍微)有知,行于大道,唯施(邪行)是畏(畏懼)。大道甚夷(平坦),而人好徑(喜歡走邪徑)。朝(cháo朝政)甚除(腐敗),田甚蕪(wú),倉甚虛;服文采(華麗衣飾),帶利劍,厭飲食,財貨有馀,是謂盜竽(yú)(強盜頭子)。非道也哉(實在太無道了)。 詩解這段話:舍本逐末好邪經(jīng),總慕他人一夜名。從來旁門難修正,春華秋實貴自然。 人間多少傷往事,山形依舊撫寒形。諸多的哲人把人的一生概述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為物質(zhì)之人生,主要解決人與物之關(guān)系,以求生存,稱之物世界;第二層次為社會之人生,主要解決人與人之關(guān)系,以求安樂,稱之人世界;第三層次為精神之人生,主要解決人與心的關(guān)系,以求高尚,稱之心世界。 一男一女,自然的人生;一夫一婦,社會的人生;相親相愛,精神的人生。 真正的修道者,必達最高層。沒有偏見,尊重生命;眼光柔和,心胸寬厚;踐行正道,不入旁門;崇尚樸素,光而不耀。 一代名臣狄仁杰備受武則天寵信,被尊為“國老”。他的人生成功,在于他為政則恪守大道,廉潔奉公,以百姓之心為心;為人則恪守本性,豁達處柔。 大道平凡無奇。擁有一顆平常心,方能悟道明道行道。 生命中,我們總是苛求遇上阿拉丁神燈,為我們送來生命的寶藏。寶藏在哪?在我們自己的心中。寶藏是愛、包容、感恩、知足與利人。這些品質(zhì)是人生幸福與快樂之源,是生命價值之泉。 “行于大道”之關(guān)健在修中行和行中修。走大道正道,勿尋旁門左道;為事不妄為,循規(guī)律;為人處清靜,循自然;貴柔守雌,居下不爭。 學生之抄襲舞弊,商人之見利忘義,年輕人之急功近利,女孩之圖慕虛榮……諸如此等,皆為左道旁門。 凡心一點幾時去,三千本性何處歸。修行與悟道,永遠在路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