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位家長問:
雖然家長只有一句話,但關系到好多問題。 1、語言發(fā)育遲緩的孩子,屬于什么類型,是否已查明原因。 2、在家訓練,父母能否保證每天的訓練強度,能否高質(zhì)量地完成訓練內(nèi)容。 3、孩子是否具有一定的語言理解基礎? 4、孩子的學習能力如何,是否接受干預? 5、孩子有沒有自閉癥傾向或“發(fā)育商”不達標情況(低于75分) 年齡大了,孩子康復沒希望?不要過早放棄對孩子口語能力的開發(fā),4-5歲還未開口講話的孩子,只要不放棄語言訓練,都有改善語言的機會,甚至有一半的孩子,可以達到字正腔圓,表達流利。他們中的70%的孩子,至少能學會用簡單的語言溝通。 智力落后,語言無法彌補?有些人認為語言發(fā)育遲緩的孩子,年齡大了,智力發(fā)育落后無法彌補,即使學會說話,也比正常兒童差很多,其實這是個誤區(qū),有些孩子因為無法用語言溝通,很多評估測試顯示智商較低,這是因為非語言智商很難量化,并不代表他們完全沒有理解和認知能力。相反,大量的案例證明,恰恰是因為語言訓練的進步,帶動了孩子的全面的康復。 只要撬動語言這扇門,讓孩子的語言和社交能力得到發(fā)展,不斷融入社會。將來的某一天一定會看到孩子脫胎換骨般的變化。 發(fā)育遲緩寶寶康復手冊(刪減版)1、你為寶寶定下的目標,合適嗎? 如何制定訓練目標?要根據(jù)每個不同兒童的發(fā)展基礎、語言現(xiàn)有水平、語言評估結(jié)果定下不同的康復目標。對于自閉癥、智力落后的兒童而言,康復目標不要過高。 如針對只會重復模仿,沒有主動語言的孩子,可以定下這樣的目標:利用重復訓練命名、提升要求技能。 如何提升要求技能,激發(fā)說話的動機?比如:父母發(fā)出指令,利用孩子喜歡的玩具、食物等做強化物,發(fā)出指令,孩子做了相應的回復,即可得到獎勵,根據(jù)這個模式,不斷延長訓練鏈條,建立語言與行為的關系,讓孩子逐漸理解,并接納。最終的目的是讓孩子相信,只要使用語言提出需求,就能得到高度滿足。 2、找出語言康復的切入點 父母根據(jù)對語言遲緩的了解,加上語言評估的結(jié)果,對孩子“因材施教”,根據(jù)他們不同的興趣或者現(xiàn)有的語言水平,設計不同的訓練切入點。例如,孩子喜歡某個玩具,喜歡某種游戲等,那么父母應該從這一興趣著手,圍繞這些設計訓練方法。 一些中度,輕度的孩子,應當提升訓練難度。利用孩子喜歡的物品,做自主學習泛化性的訓練,讓孩子在原有的語言基礎上,積累語言經(jīng)驗,接受大量的語言刺激,甚至可以直接營造一個屬于孩子的語言溝通環(huán)境,通過大量的對話和游戲,迅速提高語言交流能力。 比如利用孩子喜歡的玩具,進行交流演示,引導孩子參與角色扮演,用玩具完成故事情節(jié),一個捉迷藏游戲,或者一個過家家游戲,只要切入得當,都可以讓孩子學會用語言復述,參與問答。 3、抽象概念如何引導 找到孩子語言康復的切入點以后,要多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常見事物和活動,用具體的人、具體的物品來引導孩子,逐步發(fā)展出抽象的語言概念,這些不但有利于認知理解進步,還有助于日后社交互動能力的發(fā)展。 引導抽象概念,要考慮孩子的實際能力,有些孩子發(fā)育落后較多,認知理解能力差距較大,在抽象概念方面學習要循序漸進,逐漸引導。 對于重度發(fā)育遲緩的孩子,可能要從基本的邏輯方面進行學習,比如:數(shù)字認知,需要以實物來讓孩子明白1、2、3、4、5,數(shù)字多少的比較。用手指學會數(shù)數(shù),學會基本的增加、減少概念。 另外,抽象概念的另一個重要的學習方向,是對空間和時間的理解,這些學習要從短時記憶開始設計,逐漸增加記憶時長,家長可以通過3分鐘的記憶圖像,引導孩子記憶復述,情景還原等。逐漸增加時長。 4、輔助提示,不能濫用 對于重度發(fā)育遲緩的孩子來說,輔助提示是必要的,但要掌握好度。不能一味地成為孩子的依賴。語言康復中的提示輔助一般包括身體提示、手勢提示、常規(guī)言語提示、言語示范提示、選擇提示、問答提示等。在語言康復過程中,父母需要慢慢地撤退輔助,以幫助孩子盡快自主地掌握相應的技能。 比如進行邏輯思維方面的訓練時,父母可以用手式提示,用眼神提示,但絕不可以一幫到底,一定要給孩子自己思考的時間,哪怕是犯錯,也是積累經(jīng)驗的需要。 5、多樣化技能訓練 對于一些智力落后的孩子來說,他們的動作行為與語言都比較刻板、記憶比較機械,在訓練中遇到的門檻較多,經(jīng)常止步不前。所以在康復過程中,父母為了避免出現(xiàn)以上情況,需要運用豐富、多樣化的語言引導。比如,教孩子打招呼,應該引導他們和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地點、不同的時間去打招呼。教孩子“請求”的概念,需要漸進,慢慢讓孩子掌握語言配合手勢,然后再進一步配合表情和眼神等等。 最后,對這類孩子的學習,一定要適當獎勵,獎勵的目的不僅僅是滿足孩子的需求,更是為了強化學習目標。一旦孩子做出正確的回應的時候,父母保證獎勵是孩子最想要得到的強化物。它可以是語言的鼓勵,也可以是愛的抱抱,也可以是食物,玩具等等。 我們需要認清一點,所有技能的訓練最終是用于社交、互動的。干預的最終結(jié)果,就是能夠使兒童能夠在交流中,能夠正確地使用語言。 所以,居家康復訓練,切忌為了完成任務而訓練,一定要多尋找機會,讓孩子在真實發(fā)生的狀態(tài)下,多做實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