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羊邊地苦 落日歸心絕——走進蘇武紀念館訂閱 作者:張斌峰
蘇武字子卿,漢天漢元年(公元前100年)奉命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貴族多方威脅、誘降蘇武未果,把他流放到北海邊牧羊。 蘇武墓前有清康熙、乾隆和道光年間立的“漢典屬國碑”“重修蘇武墓門碑”等。蘇武紀念館設(shè)在蘇武墓地處,2006年由海內(nèi)外蘇姓后裔捐資所建,已成為陜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咸陽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廉政文化教育基地。 千百年來,蘇武成為堅守中華民族崇高氣節(jié)“威武不能屈”的代表人物。每年清明前后,蘇武紀念館都會舉行公祭蘇武典禮,緬懷和紀念蘇武。 一座追思懷遠的庭院 蘇武紀念館位于武功縣武功鎮(zhèn)北門外,背依青山,漆水河從旁邊蜿蜒而過。紀念館總面積2.7萬平方米,園區(qū)內(nèi)主要建筑有蘇武文化廣場、仿漢闕門、蘇武牧羊銅像、南北廡廊、蘇武大殿、南北祭亭、蘇武墓祭臺、墓冢、珍藏室等。 ![]() 蘇武文化廣場。記者 張斌峰 攝 進入蘇武紀念館園區(qū),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四闕三門洞的仿漢闕門,它代表著蘇武紀念館的整體建筑風格。正門主闕高9米,次闕高7米。 通過闕門,進入文化廣場,便可看到蘇武牧羊銅像。銅像與位于其后的大殿之間正好為19米,代表蘇武出使匈奴19載。蘇武銅像仰望東方高天,身邊是幾只公羊。蘇武面部輪廓分明,似乎迎風而立,其胡須、衣袂均作風吹狀。 ![]() 蘇武銅像仰望高天,面部輪廓分明,似迎風而立。記者 張斌峰 攝 穿過門楣上題著“蘇武紀念館”五個大字的大殿,便到了蘇武的墓冢前。墓冢為覆斗狀,高4米,寬11米。兩邊為祭亭,中間為祭臺。祭臺由青石砌面,石雕圍欄,肅穆典雅。圍欄上的圖案根據(jù)漢武帝陪葬墓出土的地磚上的圖案仿造,依次為東青龍、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 經(jīng)過歷史的滄桑變化,蘇武墓前現(xiàn)僅存三通石碑,中間一通是由清朝陜西巡撫畢沅所書“漢典屬國蘇公墓”?!暗鋵賴笔枪俾毭?,“典”指管理,“屬國”指周邊的國家,“典屬國”為專管邊疆民族事務(wù)的職位。 環(huán)墓一周砌有一圈漢磚。漢磚的做工十分講究,由水洗泥加棉麻絮攪拌燒制而成。磚面光滑不開裂,工藝精湛,體現(xiàn)出漢代工匠的高超技藝,上面的乳丁紋飾代表吉祥如意。 一個令人敬仰的傳奇 蘇武雖沒留下突出功績,但這并不影響他成為歷史上一個令人敬仰的傳奇。 蘇武的父親蘇建曾三次跟隨大將軍衛(wèi)青出擊匈奴,立下戰(zhàn)功。蘇武年輕時憑著父親的蔭庇,與兄長蘇嘉、弟弟蘇賢皆官拜郎官,后升任栘中廄監(jiān)。 公元前100年,匈奴新單于即位。漢武帝為表示友好,派遣蘇武率領(lǐng)100多人,帶了許多財物出使匈奴。不料,就在蘇武完成出使任務(wù)準備返回時,匈奴上層發(fā)生了內(nèi)亂。蘇武一行受到牽連,被扣留下來,并被要求背叛漢朝,臣服匈奴。 最初,單于派人向蘇武游說,許以高官厚祿,被蘇武拒絕了。單于見勸說無用,就決定對蘇武用酷刑。當時正值嚴冬,天上下著鵝毛大雪,單于命人把蘇武關(guān)進一個露天的大地窖,斷絕食品和水,希望這樣可以改變蘇武的信念。時間一天天過去,蘇武在地窖里受盡了折磨??柿?,他就吃一把雪;餓了,就嚼身上穿的羊皮襖。瀕臨死亡,蘇武仍然沒有屈服。 單于敬重蘇武的氣節(jié),不忍心殺蘇武,又不想讓他返回中原,于是決定把蘇武流放到北海。臨行前,單于召見蘇武說:“什么時候公羊生了羊羔,我就讓你回到中原去?!?/p> 在北海,唯一與蘇武做伴的,是那根代表漢朝的漢節(jié)和一小群羊。這樣日復(fù)一日,年復(fù)一年,漢節(jié)上面的裝飾都掉光了,蘇武的頭發(fā)和胡須也都變白了。 蘇武牧羊達19年之久。直到后來,匈奴單于執(zhí)行與漢朝和好的政策,漢昭帝才派使臣把蘇武接回中原。 在漢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蘇武終于回到了長安。 一種萬世傳唱的精神 蘇武出使匈奴,只是西漢時期眾多使節(jié)往來中的一次,卻因其蕩氣回腸的感人故事而定格于歷史長河,并千古流芳。究其原因,蘇武在歷史的緊要關(guān)頭,捍衛(wèi)了使臣的尊嚴,維護了國家的尊嚴。 關(guān)于蘇武牧羊之地,有著一些爭論,但這并不重要。我們只要知道,那是一個偏僻寒涼之地,人跡罕至,遠離故國。而蘇武在那里,獨自堅守了19年。 東漢史學家班固曾經(jīng)引用孔子的話來評價蘇武——“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前一句高度地概括了蘇武的人品,后一句準確地定性了蘇武不辱使命的責任感。 ![]() 枝葉掩映下的廡廊,記錄著從東漢至清末的蘇氏名人。記者 張斌峰 攝 千百年來,蘇武的名字和他杖節(jié)牧羊的形象,一直以詩歌、繪畫、音樂、戲劇等形式在世間傳頌。李白、溫庭筠、文天祥等,都曾寫下追念蘇武的詩句?!澳裂蜻叺乜啵淙諝w心絕”“茂陵不見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忠貞已向生前定,老節(jié)須從死后休”,字字句句,至今誦之仍令人感慨萬千。 為了追思與紀念蘇武,后人紛紛建廟。河北、甘肅、寧夏等地都建有蘇武廟。蘇武到底與這些地方有多大關(guān)聯(lián),已難以考證,但從這里可以看出后世對蘇武的欽佩和懷念。牧羊的故事代代傳唱,蘇武的氣節(jié)萬世景仰。 一份光照千秋的執(zhí)著 2006年,海內(nèi)外蘇姓后裔捐資修建了蘇武紀念館。2006年至今,每年清明前后,來自世界各地的蘇姓后裔會在這里舉行恭祭蘇武活動。 2008年,中國武功首屆蘇武文化藝術(shù)節(jié)和第七屆世界蘇姓懇親大會在蘇武紀念館舉辦,以紀念蘇武忠貞的民族氣節(jié)和“威武不屈、貧賤不移”的高尚人格。2011年,中國蘇武文化藝術(shù)節(jié)獲評中國最具創(chuàng)新價值節(jié)慶獎。 蘇武牧羊的故事已經(jīng)過去2000多年了。人們銘記蘇武,更多的是銘記并傳承他的精神。古人有詩:“十九年間不辱君,論功何獨后諸臣。若教倒數(shù)凌煙像,也是當時第一人。”從古至今,蘇武因堅貞不屈為人敬仰。他的執(zhí)著,光照千秋。 自2008年免費開放以來,蘇武紀念館游客人數(shù)逐年遞增,其中參觀學生年均超過3萬人次,外賓1萬人次,一般游客10萬人次。 記者手記 蘇武墓 ![]() 蘇武墓前現(xiàn)存三通石碑,中間一通是清朝陜西巡撫畢沅所書“漢典屬國蘇公墓”。記者 張斌峰 攝 蘇武實在是一個沒有太多故事的人物,除了北海牧羊,沒有其他令人銘記的事情。沒有顯示出類拔萃的才華,沒有創(chuàng)造彪炳史冊的功績,蘇武平凡無奇。 蘇武實在是一個光照千秋的人物。在不見人煙的荒野之地,在凄冷寒涼的北海之畔,他以十九年的荒涼與苦痛,十九年的孤獨與等待,十九年的執(zhí)著與堅守,成就了一個高尚人格的象征,成就了一個民族魂魄的符號。被稱為英雄,蘇武當之無愧。 蘇武墓在武功縣武功鎮(zhèn)一處臺地之上,依山傍水,視野開闊,景色秀麗。 進入墓區(qū),是一個較為開闊的廣場。廣場之上,立著蘇武像。抬頭看去,只見蘇武手持漢節(jié),向著天空昂首挺胸。三只羊圍在他的身旁,或低頭覓食,或漠然而立。 無論是畫像也好,塑像也好,在今人的描繪與刻畫中,蘇武的絕大多數(shù)形象都是手持漢節(jié)。漢節(jié),不僅代表著大漢的威儀與氣度,更代表著蘇武的氣節(jié)。在十九年的凄苦歲月中,漢節(jié)是蘇武唯一不變的陪伴。蘇武守護著漢節(jié),如守護著自己的生命。 時間的力量無比強大,可以移山填海,可以改天換地。再堅硬牢固的東西,都經(jīng)不住時間的考驗。然而,蘇武以他的堅守證明,有的東西無懼于時間的凌虐與侵害,那就是——意志與氣節(jié)。在時間的磨礪下,蘇武的意志與氣節(jié)不僅沒被損害與摧毀,反而愈為堅定與高尚了。 蘇武不是將軍,沒有赫赫戰(zhàn)功。但他有著屬于自己的戰(zhàn)場。在屬于他的戰(zhàn)場上,他以一己之力頑強地作戰(zhàn)。 蘇武是在與自然作戰(zhàn)。茫茫的荒漠、蕭瑟的草原、死寂的水面,一切都單調(diào)乏味,毫無生機。刺骨的寒風、漫天的飛雪、冰封的大地,蘇武所能依賴的,唯襤褸的衣衫,唯破敗的穹廬。 蘇武是在與孤獨作戰(zhàn)。雁陣橫空而過,不曾落下稍息;煙云翻涌而過,不曾留下痕跡;漠風迅疾而過,不曾放慢腳步。在荒蕪蕭索的偏遠之地,在人跡罕至的北海之畔,蘇武面對的,是冰封的水面上自己模糊的面龐,是厚厚的積雪上黯淡的月光投下的身影。對酒當歌,他連酒也不曾有。長歌當哭,他連歌也無人聽。 蘇武是在與自己的內(nèi)心作戰(zhàn)。當曾經(jīng)的同伴相繼選擇背叛,當一個又一個家人的噩耗傳來,我想,蘇武或許在誘惑與悲痛中有過彷徨與猶疑,但最終他的堅貞戰(zhàn)勝了誘惑,意志戰(zhàn)勝了悲痛。 歷史上,堅守者不乏其人,蘇武卓然而立。絕大部分的堅守,源于希望。清晰也罷,渺茫也罷,有希望支撐著,人就有了意志與動力。 十九年漫長的歲月,除了偶爾獲悉的噩耗,他得不到任何消息,回歸的希望在凄厲的漠風中凋零。十九年的無助與傷痛,足以讓熾熱的希望變?yōu)樯钌畹慕^望。 蘇武,是為了自己的氣節(jié)堅守,為了大漢的尊嚴堅守。不求為人所知,不求青史留名,但求內(nèi)心坦蕩,但求此生無愧。 廣場上,疏疏落落地點綴著一些樹木,使本不大的空間顯得有些開闊。有風吹來,樹的枝葉窸窣作響。蘇武的胡須和袍袖似迎風飄擺,蘇武的臉龐也似被漠風雕琢得輪廓分明,兩目圓睜,濃眉緊蹙。 蘇武像之后,是蘇武紀念館。紀念館里展示著蘇武先輩的豐功偉績和蘇武的事跡與傳說。 先輩的豐功偉績屬于先輩,與蘇武本人實在沒有多少關(guān)系。并且在歷史上,比蘇武出身顯赫的人太多太多,就出身而論,蘇武沒有特殊之處。重要的是,蘇武比他的先輩們要有名得多。 而關(guān)于蘇武的事跡與傳說,則更不重要。我們只要記住,在偏僻凄冷的北海之畔,曾經(jīng)有一個孤單瘦弱的身影苦苦守候了十九年。僅此,足矣。 蘇武紀念館之后,就是蘇武墓了。墓冢封土高大,呈覆斗狀,其上荒草萋萋。墓旁,樹木蔥蘢;墓后,遠山如黛。 蘇武是幸運的。無論經(jīng)歷了怎樣的苦難,無論經(jīng)歷了怎樣的絕望,他最終歸葬于故土,而非在異域化土成泥。蘇武當無憾。 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戰(zhàn)場,都可以在屬于自己的戰(zhàn)場上成為英雄,只要你純粹、堅韌、坦蕩。成不了公眾的英雄,就成為自己的英雄。而英雄,注定孤獨。 到蘇武墓時,天色暗淡。我靜立于蘇武墓前,蘇武墓靜立于一片曠野。我的身旁,是靜靜的院落。 院落外,遠山寂寂,流水默默。 蘇武不應(yīng)該被淡忘。 來源:陜西日報 作者單位:陜西日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