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段今年只有25歲,4年前春節(jié)跟朋友去重慶玩的時候,因為吃火鍋太熱脫掉棉襖,后不慎著涼,開始出現(xiàn)發(fā)燒、咳嗽問題,在當?shù)蒯t(yī)院治療后,不再發(fā)燒,但是咳嗽一直未見好轉(zhuǎn),后節(jié)后工作,持續(xù)咳嗽三個月的時間,嚴重時晚上無法平躺,只能半躺,咳嗽劇烈無法入睡,每天熬到凌晨四五點才能稍微睡一會。后來去醫(yī)院檢查,確診為“支氣管哮喘”,一直口服孟魯司特鈉和吸入劑維持,但是近4年來咳喘反復發(fā)作,越發(fā)依賴吸入劑。 ![]() 今年春節(jié)期間,又是因受涼感冒誘發(fā),吸入劑效果明顯變差,喘咳一個多月,遂至醫(yī)院做相關檢查提示:小氣道功能障礙,支氣管激發(fā)試驗陽性,雙側(cè)肺紋理增多。新冠肺炎核酸檢測已經(jīng)排除新冠肺炎。既往有過敏性鼻炎病史。 到門診時,小段精神狀態(tài)一般,喘咳陣作,喉中痰鳴,晚上更加明顯,咳吐大量白痰,又像之前一樣,咳嗽的躺不下去,形寒畏冷,手腳冰冷。喘咳厲害的時候,一直出汗。平時大便溏稀,胃中怕冷,不敢吃生冷的東西。舌淡紅,苔薄白,右寸浮滑,余脈細滑。 ![]() 辨證:喘咳之證因外邪誘發(fā),急性發(fā)作,急則治其標,先以宣降肺氣,溫化里飲,止咳平喘,等喘咳平息之后,以陽和丸善后處理。開方如下: 一、厚樸麻黃湯:厚樸、麻黃、杏仁、石膏、干姜、細辛、五味子、半夏、小麥、地龍 二、半夏厚樸湯合苓甘五味姜辛湯:厚樸、半夏、茯苓、蘇子、炮姜、細辛、五味子、甘草、地龍 ![]() 服方一后,喘咳大減,續(xù)服至咳喘基本平息,改服方二,喘咳基本未做,咳吐白痰顯減。偶有咳痰,夜間喝水多則咳喘加重且腹脹,納食一般,形寒畏冷,腰酸脫發(fā)。舌淡紅,苔薄白,脈細。遂擬方: 一、苓甘五味姜辛夏仁湯加厚樸:茯苓、甘草、炮姜、五味子、細辛、杏仁、半夏、厚樸 二、六君子湯加炮姜:黨參、炮姜、陳皮、半夏、茯苓、白術、甘草 前后三個月左右時間,諸癥皆除,恢復正常工作生活,囑其以陽和湯為丸鞏固。 ![]() 回看整個病例,小段以“喘咳”為主癥,反復發(fā)作,屬于中醫(yī)學“哮病”范疇。在《金匱要略·痰飲咳嗽病脈證并治中》提到:“膈上病痰,滿喘咳吐,發(fā)則寒熱……必有伏飲。”又云:“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本病有發(fā)作期和緩解期之別,治療遵循“發(fā)時治標,平時治本”的原則。 ![]() 首診其治在肺,以咳喘為主要表現(xiàn),咳吐白痰,形寒畏冷,“鼻塞、噴嚏”等表證不顯,辨證為“寒飲伏肺”,予厚樸麻黃湯加地龍宣肺平喘,溫肺化飲以緩解急性期癥狀,方中厚樸配伍杏仁,增強平喘除滿之功,姜辛味夏溫化寒飲,加入地龍增強解痙平喘之功。因其體質(zhì)偏虛,辛溫之劑不可久服,故喘咳平息后遂改苓甘五味姜辛湯溫化里飲。 ![]() 臨床上,哮喘反復發(fā)作,與體質(zhì)息息相關:小段形體偏瘦,形寒畏冷,胃中怕冷,納食欠佳,且易腹脹,皆為脾陽不足之證;且有脫發(fā)、腰酸等腎精不足之象。故后期以湯藥六君子湯加炮姜以溫健中陽(苓甘五味姜辛湯、六君子湯治療寒飲喘咳善后,亦是國醫(yī)大師熊繼柏教授處理此類病人之常法);陽和丸以補腎填精,助精化氣以補腎陽,以期鞏固。 |
|
來自: 杏林夜話圖書館 > 《咳痰喘慢支氣管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