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每天都“無精打采、昏昏欲睡、身困無力?” 你是不是“容易浮腫、出油、腹瀉、大便粘馬桶……”? 你是不是“感覺身上披著一件濕噠噠的衣服” 這就是有“濕邪”! 濕是中醫(yī)的一個概念,又稱濕邪、濕氣。很多人覺得身困乏力,舌苔白膩,大便稀溏,這就是典型的濕氣重的表現(xiàn)。《濕氣論》云:蓋聞坤土主濕,濕土寄旺四季,而春夏為甚,季夏為尤甚。濕生于土,本氣屬陰,陰為寒濕,后乃漸化為濕熱。 濕氣在臨床分為內(nèi)濕和外濕。 外濕多因氣候潮濕、涉水淋雨、居住環(huán)境潮濕等外在的濕氣侵襲人體所致;內(nèi)濕則是由于脾虛失健、肺失通調(diào)、腎失溫煦,導(dǎo)致水濕停聚。 為什么夏季更容易生濕? 夏季炎熱,水汽蒸騰,濕氣遇熱則成為濕熱,再加上夏季飲食不節(jié),過食生冷,水濕內(nèi)停,身上濕氣就會尤為嚴(yán)重。 慢性肝病患者脾胃素虛 乙型肝炎久病必傷及脾胃。脾胃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的好壞,直接影響病體的恢復(fù); 脾居中州,是運(yùn)化水濕的樞紐,而濕邪又為慢性乙型肝炎的主要元兇之一。 那么在夏季,該怎么祛濕呢? 1、綠豆。 《本草求真》有云:“綠豆味甘性寒,據(jù)書備極稱善,有言能厚腸胃、潤皮膚、和五臟及資脾胃”。清代王孟英在《隨息居飲食譜》記載:綠豆甘涼。煮食清膽?zhàn)B胃,解暑止渴,潤皮膚,消浮腫,利小便,止瀉痢,析酲彌疫。浸罨發(fā)芽,摘根為蔬,味極清美。生研絞汁服,解一切草木金石諸藥,牛馬肉毒,或急火煎清湯,冷飲亦可。 綠豆制品多有清暑利尿祛濕的功效,如綠豆湯、綠豆糕、綠豆粉等。
也叫赤小豆,可做赤豆湯、赤豆粥或豆沙餡。 《本草綱目》稱之“能利水消腫”。有利水除濕,通乳,解毒排膿的功效。赤小豆中含有的皂角甙成分可刺激腸道,因此它具有良好的利尿作用,此外赤小豆還含有蛋白質(zhì)、脂肪、淀粉等成分。 單獨(dú)煮水喝就有不錯的祛濕功效。
《藥性辨疑》“扁豆專清暑……消水濕”,《本草綱目》“止泄瀉,消暑,暖脾胃,除濕熱”。《中華本草》認(rèn)為:白扁豆味甘,性微溫。歸脾、胃經(jīng),能健脾化濕,和中消暑。用于脾胃虛弱,食欲不振,大便溏瀉,白帶過多,暑濕吐瀉,胸悶腹脹,小兒疳積等。 扁豆具有健脾清暑化濕的功效,還可治療急性、慢性腹瀉等多種疾病,可與山藥同煮,還可做扁豆粥、扁豆茶等料理,更可以炒后食用。 需要注意的是在烹飪扁豆時要做熟,謹(jǐn)防食物中毒。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