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九守”養(yǎng)生要則的大概思想: 01. 守和——陰陽調(diào)和,保持平衡。《道德經(jīng)》認(rèn)為,圣人法天順地,不拘于俗,不誘于人,負(fù)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貴在守和。 02. 守信——內(nèi)守精神,外全身形。人受天地變化而生,四肢五臟九竅三百六十節(jié)均與天地相類,并相互感應(yīng)。要內(nèi)守而不失,抱元守一,清除雜念妄念,不生事端,不惹是非。 03. 守氣——慎守血?dú)猓坏檬扔?/strong>血?dú)庹?,人之華也。嗜欲使人之氣衰殺,好憎使人之心勞倦,疾至即志氣日耗也。故要因時而安其位,當(dāng)世而樂其業(yè),與道為際,與德為鄰,不為福始,不為禍先,恬愉虛靜,以終其命。 04. 守仁——同情之心,仁愛之道。也稱守?zé)o。為義者可迫以仁,而不可劫以兵;可止以義,而不可懸以利。君子義死,不可以富貴留。故為仁義者,不可以死亡恐也。 05. 守簡——簡心簡事,不貪不占。也稱守平。尊勢厚利,人之所貪也,比之身即賤。故圣人食足以充虛接氣,衣足以蓋形蔽寒。適情辭余,不貪多積。眼不多視,耳不多聞,口不多言,心不思慮,不用聰明,息慮寡欲。 06. 守易——不為外感,明哲保身。調(diào)理情性,養(yǎng)以和,持以適,樂道而忘賤,安德而忘貧,不為貴賤貧富失其性命。 07. 守清——清如澄水,順應(yīng)自然。水清則鑒物,神清則見道。圣人之心,明如止水,物來則見,物去則靜。要清凈如澄水,嗜欲不能留,勢利不能誘,聲色不能淫,養(yǎng)生以安世,抱德以終年。 08. 守盈——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物盛即衰,日中則移,月滿則虧,樂終而悲。因此,聰明俊智守以愚,多聞博辯守以儉,武勇驍力守以畏,貴富廣大守以狹,德施天下守以讓。 09. 守弱——謙虛謹(jǐn)慎,虛懷若谷。也稱守樸。弱者,道之用,非怯也,守其沖和而已。和弱其氣,平夷其形。要無所喜,無所怒,無所樂,無所苦,萬物玄同,無非無是,不待勢而尊,不須財而富,不須力而強(qiáng),不利財貨,不貪勢名;不以貴為安,不以賤為危;形神氣志,各居其宜。 道家“十三虛無”的大概思想: 01. 虛——遺形忘體,恬淡若無。 02. 無——損心棄意,廢偽去欲。 03. 清——專精積神,不為物擾。 04. 靜——神定氣寧,安然不動; 05. 微——隱居閑處,功名不露。 06. 寡——閑云野鶴,獨(dú)得道游。 07. 柔——呼吸中和,滑澤細(xì)微。 08. 弱——緩形舒體,以奉百事。 09. 卑——憎惡尊榮,安貧樂辱。 10. 損——遁盈逃滿,衣食粗疏。 11. 時——靜坐隨陽,應(yīng)變卻邪。 12. 和——不喜不怒,不哀不樂。 13. 嗇——節(jié)視節(jié)聽,精神內(nèi)守。 編輯:長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