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學書法就要從臨摹開始,古人也不例外。 清代周星蓮在《臨池管見》中說到:“初學不外臨摹。臨書得其筆意,摹書得其間架。臨摹既久,則莫如多看,多悟,多商量,多變通?!?/span> 但當代一些書法家卻并不這么認為,他們有的人說,書法在臨摹時,不必在乎外形或 這兩種說法哪個才是對的?我認為,肯定是古人說得對。 從周星蓮所說的這段話中,他至少說到了初學書法時的三個要求和四個方法。 這三個要求是: 第一,學習書法必須要去臨摹?,F(xiàn)在有一些書法愛好者非常喜愛寫字,但由于各種原因,有的人在寫字過程中,不去臨摹,由著自己的性子去寫字,這不是個好辦法。為什么要去臨?。颗R摹就是用古人的寫字方式來規(guī)范我們的書寫方式,這也是衡量和考察書法好壞的重要標志,古人的書法是一把標尺,好與壞,行家一眼就能看出來你是學誰的,學得怎么樣。這就是臨摹的要求。 第二,“臨書得其筆意”。什么是筆意?簡單說,它就是得到古人用筆的意圖,也就是古人寫字的用筆方法。這一點十分重要,不管是學誰的,也不管是楷書還是其它書體,都要學到古人的用筆方法。但這個方法始終是從臨摹中而來的,是體會和實踐得到的。用筆的方法就藏在古人的字帖當中。 第三,“摹書得其間架”。“臨”和“摹”是兩回事?!芭R”,是照著原作來寫字,而“摹”,是拓在原作上寫字,相當于現(xiàn)在所說的描紅。為什么從“摹”中可以得到字的間架結(jié)構(gòu)呢?這是因為我們在剛開始寫字時,字的間架結(jié)構(gòu)是難以把握的,而通過這種方法,就會固化它,時間久了,也就有了某種記憶了。 上面是學習書法的三個要求,后面,周星蓮說還有四個方法,具體來說一下: 第一個方法是:多看。看什么很重要,也很關(guān)鍵。這里說的看,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看你所學的這本字帖,不能一上手就去寫,而是要把它看懂看透,看人家的筆畫是怎么寫的,間架結(jié)構(gòu)是怎么組成的。二是還要去看 第二個方法是:多悟。這個“悟”很重要,學習書法最重 第三個方法是:多商量。古人不像現(xiàn)在人一樣,都有專門學習書法的學校,他們沒有,但對于寫字來說,古人是很講究的,不是隨便的。商量,就是和其他書友商量,和自己的書法老師請教,商量什么?重點是商量筆法、間架,以及執(zhí)筆、用墨等,凡是自己不太明白的,都可以和其它人去商量,以糾正和固化自己的學習方法。 第四個方法是:多變通。這個變通,就是高級一點的說法了,相當于現(xiàn)在的書法創(chuàng)作。人們在學習臨摹了一個階段的古人作品后,自己的書寫水平也得到了提升,接下來就是要進入到書法創(chuàng)作的階段了。這個時候,我們不能還像以前那樣,把古人的字搬到創(chuàng)作作品中來,有些字古人寫過,搬過來可以,但有些字,古人沒寫過,怎么搬?這時候就需要變通的能力了。變通是靠悟性、積累、眼界而來,也是靠平日修為而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