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名人都很喜歡陀思妥耶夫斯基。 阿根廷作家博爾赫斯說,“發(fā)現(xiàn)陀思妥耶夫斯基就像發(fā)現(xiàn)愛情,發(fā)現(xiàn)大海。” 德國哲學家尼采說,“他是我生命中最美好的相遇?!?/strong> 英國作家毛姆說“我一本接一本貪婪地讀著這位俄羅斯最偉大作家的偉大小說。” 科學家愛因斯坦說:“他對我的影響比任何科學家都多。” 而心理學家弗洛伊德說:“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唯一值得看的作家。” 陀思妥耶夫斯的小說我認為都值得一讀,其中《卡拉馬佐夫兄弟》被認為是他的集大成作品,也是俄羅斯乃至世界文學的巔峰之一。既然是巔峰,爬起來可能就不是那么輕松了,想讀完整本書得費點兒力氣。 小說講的是卡拉馬佐夫一家人的故事:老卡拉馬佐夫貪財好色,他不但獨占妻子留給兒子們的遺產(chǎn),還和大兒子為了一個風流女子爭風吃醋,鬧得家里雞犬不寧,老頭子最終被私生子殺死了。 其實小說情節(jié)并不復雜,但涉及到的人性和對于社會、政治、哲學、宗教和倫理道德方面的思考卻異常復雜,因此有人說斷斷續(xù)續(xù)讀了幾年也沒讀完。不過也有人說,讀起來有讀爽文的感覺,讓人欲罷不能。 我個人的感覺就是,這不是一部可以輕率對待的小說。書讀起來一開始有啃硬骨頭的感覺,但是讀了一段時間后,慢慢地有漸入佳境的感覺,感覺就像進入了一個寶庫,隨手撿起來就是一個寶貝。 陀思妥耶夫斯基本人的生活經(jīng)歷很復雜,他的小說世界也很復雜,怎么個復雜法呢?舉個例子: 小說第四卷寫到主人公阿遼沙受人之托帶著200盧布去安慰一個被他大哥侮辱過的可憐人——上尉。 200盧布值多少錢呢?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另一部小說《罪與罰》里,20多盧布可以辦一場普通人家比較體面的喪宴,1885年1盧布=1.161克純金,200盧布大約價值200克黃金了,總之,這不是一筆小錢。 當時上尉家窮困潦倒、已經(jīng)快走投無路了,家里人飯吃不飽,病也看不起,女兒從外地回來,連回去上學的路費都沒有。看到這么一大筆錢,上尉一開始非常激動,可是過一會兒卻突然把兩張鈔票惡狠狠揉成一團,扔到了地上,拼命用腳踩,還驕傲地說“我不出賣自己的人格!”說完就跑掉了。 在照顧上尉的尊嚴方面,其實阿遼沙已經(jīng)做得很小心了。他特意挑了沒人看見的地方,而且錢也是以道歉的名義拿出來的,并不是高高在上施舍出來的。盡管如此,一開始欣喜若狂的上尉還是性情大變,為什么呢?阿遼沙后來作了解釋。 “首先,他當著我的面見了錢過于興高采烈,沒有向我掩飾這種心情,這一點就使他著惱。如果他高興得比較適度,不表露無遺,而是做了一點為難的樣子,像某些人受錢時那樣半推半就,他也許還能馬馬虎虎收下,可以他的高興太明白無誤了,正是這一點使他惱怒。” 看到這里,我們不禁感慨人性真是復雜。好事并不是那么好做的。做好事的人可能是滿腔熱情想送出自己的好意,可是接受幫助的人是不是開心,那就不一定了。如果不明白人性和復雜,就連一件好事也做不好。我們大部分人都是從自己的視角出發(fā)來看問題。如果沒有經(jīng)歷過貧窮的磨難,誰能明白那種又卑微又驕傲的微妙心理呢? 其實這也正是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的價值之一,你不必每件事情都經(jīng)歷過,但是可以在文學作品中體會人類心靈的復雜。140年過去了,讀這本小說時還感覺小說里的人物就在身邊,每一個個都是活生生的。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說里,幾乎每個人都有天使一面也有惡魔的一面,沒有一個絕對的好人,也沒有一個純粹的壞人。 對于讀者來說,因為了解了惡、理解了惡,我們才能更加珍視善、向往善。經(jīng)歷過2020年,經(jīng)歷過苦難,我們才會明白平凡生活的可貴,希望這本充滿力量的小說可以陪伴大家,如作者借主人公阿遼沙之口所說: “我認為,在世上人人都應該首先愛生活。” 本期薦書 作者: [俄] 費奧多爾·陀思妥耶夫斯基 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 延伸閱讀 《罪與罰》 作者: [俄] 費奧多爾·陀思妥耶夫斯基 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 往期節(jié)目 《冬牧場》:沉默的大地 蓬勃的生機 《四象》:被遺忘的生命和荒誕的人生 再版三十年,鐘叔河的“學短”并不“短” |
|
來自: Tomxiao1961 > 《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