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亞歷山大一世,1777年12月23日出生在圣彼得堡,是保羅一世的長子。小時候最受祖母葉卡捷琳娜二世的喜愛,常常把他抱在懷里和朝臣們一起聊天、嬉戲。無憂無慮的生活中慢慢長大,在父親保羅眼里他是一個聽話懂事、冷酷剛毅的好少年。隨著年齡地增長,他的祖母開始讓他學習各種語言,他小時候很聰,也很討人喜歡,學習也很快,但優(yōu)越的環(huán)境也造就了他性格自由散漫,想學就學一點,不學就可以去玩,所以在學術(shù)上進步不是很大。 少年時,由于經(jīng)常在祖母和父親之間來回走動,他過早地對人情世故有了了解,在祖母面前百般討好,在父親面前塑造一副堅強勇敢、冷酷的軍人形象。他敏感地覺得父親和祖母二者之間有分歧,經(jīng)常在中間當潤滑油的角色。練就一副心思慎微,善于觀察的本事,能夠揣摩別人微妙的心思變化,深得祖母和父親的歡心。 ![]() 我們可以想象一下,父親是合法的繼承人,可自己深得祖母之心,心有不甘,只好在二者之間互相討好。一邊是祖母(掌權(quán)者),一邊是父親,難呀。所以從小練就一副察言觀色的本事,狡猾善變懦弱。 因為父親與彼得三世非常相似,所以葉卡捷琳娜討厭保羅,但她非常喜歡孫子亞歷山大,計劃將皇位傳給他。這讓亞歷山大十分難做,他希望父親繼位,以避免造成祖母、父親和自己之間發(fā)生沖突。據(jù)傳葉卡捷琳娜死前吩咐把一份詔書藏在首飾盒中,皇位可能是亞歷山大,可惜這份遺詔被隨即趕來的保羅燒毀。保羅成為了帝國的沙皇——保羅一世。 叛亂上位 父親登基后,亞歷山大正式被立為皇儲,父親給了他大量的官銜:謝苗諾夫斯基近衛(wèi)口炮兵上校、圣彼得堡禁衛(wèi)軍總督、樞密院軍事委員會主席等等??赡苁且驗樗?jīng)在父親保羅組建的加特契納團服役了一段時間,致使他左耳部分失職,據(jù)說是大炮震的。 他對父親唯命是從,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請示匯報,極力討好他。在做皇儲期間,他慢慢的結(jié)交了一些有實權(quán)的朋友,經(jīng)常向他抱怨父親保羅一世的專制統(tǒng)治和一些做法不滿,并時不時提出來如何去改進。用來試探他的反應。而此時,亞歷山大總是笑著應對,即不反對也不贊成,偶爾還會默認贊成一下。隨著保羅一世自負、狂躁的升級,越來越多的朝臣、貴族地主開始反對他。并著手策劃推翻他的統(tǒng)治,成立了反對黨,扶植亞歷山大上位。我們不知道亞歷山大此時有沒有參與其中,但推翻其父的政變他應該是知道的,默許的。他不想?yún)⑴c,把自己標榜為一個正義的人。 ![]() 1801年3月11日夜,政變開始,反對黨沖進沙皇寢室,將保羅殺死。消息傳到亞歷山大耳里時,他嚎啕大哭,心里充滿了負疚感。在反對派的擁立下,他登基成為新的沙皇——亞歷山大一世。 亞歷山大登基后,首先更改了保羅一世時代頒布的大部分法令,恢復了貴族階級的特權(quán),宣布大赦逃亡的農(nóng)奴,解除貴族子弟不準出國留學的禁令,恢復從歐洲的貿(mào)易進口,迎合了反對黨的味口。建立“非正式委員會”想廢除農(nóng)奴制,試圖恢復解決限制俄羅斯發(fā)展落后的農(nóng)奴制度,但未成功。 ![]() 擊敗拿破侖 19世紀初,雄心勃勃的拿破侖一心想稱霸歐洲。而此時的俄羅斯在軍事行動中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先后擊敗土耳其(1806年一1812年)、瑞典(1808一1809),極大的鞏固了俄羅斯在國際上的地位。并分別在1809年、1812年、1813年、1815年,吞并了格魯吉亞東部、芬蘭、比薩拉比亞、北阿塞拜疆和華沙公國,軍事實力得到進一步增強,國土面積繼續(xù)擴大。 1812年9月,拿破侖發(fā)動了對俄國的進攻,戰(zhàn)爭初期,俄國節(jié)節(jié)敗退,拿破侖的軍隊勢如破竹,攻占了莫斯科。亞歷山大將軍隊交給陸軍大臣和庫圖佐夫?qū)④娛掷铮谒麄兊闹笓]下,俄軍燒掉莫斯科,主力部隊撤出。而拿破侖此時拿到手的只是一座空城,再加上寒冬的到來,法軍缺衣少食,拿破侖無意再戰(zhàn),向亞歷山大求和,但俄軍以逸待勞乘機追襲,全線出擊,法軍傷亡慘重,拿破侖大敗。 ![]() 然而,拿破侖的噩夢才剛剛開始,1813年3月,亞歷山大親率大軍從維爾紐斯出發(fā),一路西進,在一片炮火連天、彈片橫飛中,亞歷山大不離戰(zhàn)場,親自指揮,經(jīng)過幾個月的廝殺。法軍開始潰敗,亞歷山大率軍進入法國境內(nèi),攻陷巴黎,拿破見大勢已去,被迫退位。整個歐洲都掌握在亞歷山大一世的手中。盡管一年后,拿破侖從流亡之地厄爾巴島逃回,又重整旗鼓,但在俄軍為首的反法同盟軍打擊下,慘敗于滑鐵盧,第二次退位,從此一蹶不振。而亞歷山大則成為了歐洲反法同盟的盟主,第二次反法聯(lián)軍總司令的身份,在巴黎舉行了盛大的入城儀式。被歐洲貴族稱為“歐洲救世主”。加上其作為戰(zhàn)后“歐洲神圣同盟”的領(lǐng)導者,故又稱“神圣王”。 ![]() 迷戀親妹妹 亞歷山大繼位后,那些垂涎他地位的女人紛紛向他投懷送抱,但亞歷山大心中只有一個女人的位置,她就是葉卡捷琳娜公主,她是亞歷山大的親妹妹,二人年齡相當,從小一起長大,朝夕相處的歲月競讓兩人產(chǎn)生了超出兄妹的感情。她們經(jīng)常一塊談天說地、徹夜聊天,天天通信。 亞歷山大在給妹妹的信中這樣寫道“知道你愛我是我幸福的源泉,因為你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尤物之一”,“我像瘋子一般爰你!”………“看到你,我高興得如癡如狂,我像個著魔的人,四處奔波,多希望能在你的懷里甜蜜地松懈下來”。 為了妹妹,他甚至拒絕了拿破侖向葉卡捷琳娜公主的求婚,并匆忙將其嫁給了相貌平平的一個公爵?;楹?,葉卡捷琳娜公主依然住在圣彼得堡,公爵死后,兄妹感情又像一前一樣無所顧忌了。 ![]() 離奇死亡 1825年9月,亞歷山大預感到宮庭危機,但他還是遵照醫(yī)囑,離開圣彼得堡,來到氣候宜人、位置偏僻的亞速海小鎮(zhèn)療養(yǎng)。兩個月后,俄國皇宮突然宣布,亞歷山大一世于11月19日在療養(yǎng)地駕崩。他突然死亡引起了人們紛紛猜測,有人說:他確實死于疾病;有人說:他看破紅塵,借機遁入空門。不管怎么說,他確實不在出現(xiàn)在人面前。 那么亞歷山大一世到底去那兒了呢? 十年后的一天,在烏拉爾山區(qū)的一個村子里出現(xiàn)了一位雍容華貴、儀表超凡叫費奧多·庫慈米奇的老人,由于他說不清自己的身世,被警察局驅(qū)趕到西伯利亞。在那里,他居無定所,生活十分辛苦,但他學識淵博、待人和善,深受當?shù)厝说膼鄞?。對于當代政治事件他了如指掌,甚至能夠詳細描迷俄軍當年進入巴黎的盛況,還能一個一個地說出沙皇身邊的隨員,讓人吃驚不已。有人說他在某段時間內(nèi)經(jīng)常收到亞歷山大一世母親(一個名叫瑪麗亞·費多羅芙娜)寄來的衣物和錢財。 ![]() 1864年1月20日,費奧多·庫茲米奇以87歲高齡壽終正寢,而他給后人留下許多的疑問。一位曾參與醫(yī)治亞歷山大的醫(yī)生,從不參加11月19日紀念亞歷山大之死的“禱告”儀式,而1864年1月的一天,他卻領(lǐng)著大家為其亡靈禱告,他流著淚說:“沙皇這下真的死了”。而繼任者亞歷山大二世(他的侄子)也在辦公室的墻上,一直掛著“費奧多·庫茲米奇”的畫像。前蘇聯(lián)曾挖開過沙皇的墓室,而亞歷山大一世的墓室里什么也沒有。他的墓碑上刻著“上帝的選候”。 他是俄羅斯最讓人費解的沙皇之一,由于在反法同盟中擊敗拿破侖,復興歐洲王室,從而被貴族稱“歐洲的救世主”。由于戰(zhàn)爭他使俄羅斯變得強大,但在統(tǒng)治期間,起義不斷。 ![]() 俄羅斯歷史學家維亞杰姆斯基說亞歷山大是“至死都沒有讓人琢磨透的斯芬克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