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莊子·秋水》原文、翻譯及賞析

 朦朧齋主人 2022-05-04 發(fā)布于重慶

  秋水

  本篇主要論述了人對萬事萬物價值判斷的無限相對性,表現(xiàn)了莊子哲學(xué)中影響深遠(yuǎn)的相對論的觀點(diǎn)。莊子認(rèn)為一切事物的大小、是非都是相對的,人生的貴賤、榮辱也是無常的,所以人們要“無以人滅天,無以故滅命,無以得殉名,謹(jǐn)守而勿失,是謂反其真”。意思是說,人們不要執(zhí)著于人為得失而損害了自然天性,一切順應(yīng)自然,返歸本真,從而獲得自由。

  一

  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涘(sì)渚崖之間,不辯牛馬。①于是焉②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順流而東行,至于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嘆③曰:“野語有之曰:'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芪抑^⑤也。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始吾弗信。⑥今我睹子之難窮也,吾非至于子之門則殆矣,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⑦”

  北海若曰: “井蛙不可以語于海者,拘于虛也;⑧夏蟲不可以語于冰者,篤于時也;⑨曲士不可以語于道者,束于教也。⑩今爾出于崖涘,觀于大海,乃知爾丑,爾將可與語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萬川歸之,不知何時止而不盈,尾閭泄之,不知何時已而不虛;春秋不變,水旱不知。此其過江河之流,不可為量數(shù)。而吾未嘗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氣于陰陽,吾在于天地之間,猶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見小,又奚以自多!計四海之在天地之間也,不似礨(lěi)空之在大澤乎?計中國之在海內(nèi),不似稊(tí)米之在大倉乎?號物之?dāng)?shù)謂之萬,人處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車之所通,人處一焉。此其比萬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馬體乎?五帝之所連,三王之所爭,仁人之所憂,任士之所勞,盡此矣!伯夷辭之以為名,仲尼語之以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爾向之自多于水乎?”

  【注釋】

  ①兩涘:兩岸。渚崖:水洲岸邊。辯:通“辨”。②焉:句中語氣助詞,相當(dāng)于“乎”。③旋:轉(zhuǎn)。望洋:仰望。若:海神。④野語:俗語。莫己若:莫若己,沒有比得上自己的。⑤我之謂:即謂之我,說的就是我啊。⑥嘗聞:曾經(jīng)聽說。義:義氣、氣節(jié)。⑦殆:危險。大方:大道。⑧拘:拘限。虛:同“墟”,處所。⑨篤:限制。時:季節(jié)。⑩曲士:鄉(xiāng)曲之士,指見識短淺的人。束于教:被世俗之學(xué)束縛住。崖涘:黃河岸邊。丑:鄙陋。大理:大道理。尾閭:海水出口處。比:同“庇”,寄托。受氣:稟受。大山:即泰山。礨空:石塊上的小孔。大澤:大湖。稊米:跟稗籽相似的小米。大倉:儲藏糧食的大倉庫。號:稱。人處一焉:個人只是人類的一分子。豪末:毛發(fā)的末梢。豪,通“毫”。連:讀為“禪”,禪讓。爭:武力相爭。任士:操勞務(wù)事的人。以為博:以顯示學(xué)識淵博。向:從前。

  【譯文】

  秋天雨水及時降下,河流水位暴漲,千百條河流注入黃河,水勢非常洪大,隔著黃河兩岸以及洲渚,連牛和馬都分辨不出來。于是,河神歡欣鼓舞,喜不自勝,認(rèn)為天下一切美好的東西都?xì)w自己所有了。河神順著水流向東而去,來到北海邊,朝東邊一看,一眼望不到盡頭。河神這才改變剛才欣喜若狂的臉色,面對著海神仰首慨嘆道:“有句俗語,說'聽到了上百條道理,便認(rèn)為天下再沒有誰能比得上自己’的,說的就是我這樣的人了。而且我曾經(jīng)聽說有人小看孔子的學(xué)識,輕視伯夷的義行,開始我不太相信;如今我看到你是這樣的高深莫測,使我相信這句話的確有道理啊。我要是不到你這里來,那可真是糟糕啊,我肯定會永遠(yuǎn)受到得道之人的恥笑?!?/p>

  海神說:“不能和井里的青蛙談?wù)摯蠛#且驗(yàn)槭艿缴羁臻g的限制;不能和夏天的蟲子談?wù)摫?,是因?yàn)槭艿缴顣r間的限制;不能和鄉(xiāng)下的讀書人談?wù)摯蟮?,是因?yàn)槭艿绞浪椎氖`。如今你從河岸邊出來,看到了大海,才認(rèn)識到自己的短淺與不足,這樣我就可以和你談?wù)摯蟮懒?。天下的水面,沒有什么比海更大的,千萬條河川匯入大海,不知道什么時候才會停歇,但大海從不會滿溢;海底的尾閭泄漏海水,不知道什么時候才會停止,但海水從不曾減少;無論是春天還是秋天,大海都不會有所變化;無論是水澇還是干旱,大海都不會受到影響。這說明大海遠(yuǎn)遠(yuǎn)超過了江河的水流,根本無法加以計算??墒俏覐奈匆虼硕械阶詽M,自認(rèn)為把形體寄托于天地,稟受陰陽之元?dú)?,我在天地之間,就好像一小塊石子、一小塊木屑存在于泰山中一樣。我正存有自以為渺小的想法,哪里還會自以為滿足而自負(fù)呢!計量四海在天地之間的分量,不正像在大澤之中的一個蟻窩嗎?物類名稱有萬種之多,而人類只不過是其中的一種。人類聚集于九州,但凡糧食生產(chǎn)的地方,舟車所通行的地方,都有人類,而個人只是人類中的一分子。如此說來,一個人與萬物相比,不就像毫毛之末存在于馬身上那樣微不足道嗎?諸如五帝的相繼神位,三王的相互爭位,仁人以天下安危而憂慮,實(shí)干家為治理天下而操勞,都如毫末般微不足道。伯夷辭讓王位得到了聲名,孔子到處游說顯示出淵博,他們的自滿,不就像剛才你對于河水的自滿一樣嗎?”

  【智慧全解】

  將心歸零才能接納更多

  在這里,莊子通過河伯與海神的對話,闡明了一個深刻的人生哲理:將心歸零,保持空杯心態(tài),你才能學(xué)到更多,進(jìn)步更快。河伯雖小卻自以為大,海神雖大卻自以為小。其實(shí),大小都是相對的概念,世間沒有最大,也沒有最小,人在某個領(lǐng)域內(nèi)出類拔萃,在別的領(lǐng)域中不一定冒尖。所以,人不應(yīng)為一時一地的成就而沾沾自喜,而要將眼光放高、放遠(yuǎn),去追求更高的人生境界。

  俗話說:“一瓶子不滿,半瓶子晃蕩。”一個人站得越高越遠(yuǎn),就越容易知道自己的無知和渺小。只有那些取得了一點(diǎn)點(diǎn)成就的人,才會覺得自己才華出眾,目空一切。所以,要想不斷地進(jìn)步,取得更多的成績,就要始終將自己的心歸零,謙虛處世。當(dāng)我們知之甚少、成就不佳時要保持謙虛,當(dāng)我們?nèi)〉靡欢ǖ某删蜁r仍要保持謙虛。因?yàn)樵谶@個世界上,知識是無窮無盡的,誰也不可能學(xué)到所有的知識。讓自己的大腦始終放空,才能不斷地注入新的知識,這樣才能掌握更多的知識,取得更大的成就。

  現(xiàn)實(shí)生活中,有不少人因?yàn)槿×艘稽c(diǎn)成績就自以為是,目空一切,結(jié)果只能是眾叛親離、一敗涂地。有的人則能夠始終保持低調(diào),謙虛地對待任何人,抓住一切機(jī)會學(xué)習(xí)、充電,最終取得了大的成就。

  “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辈灰傆X得自己天下第一,無論過去你取得了多么大的成就,都不要鼻孔朝天,自以為是,而要時刻保持謙虛,以空杯的心態(tài)去接納世間的知識,這樣你才能不斷地完善自己,豐富自己。

  【閱讀延伸】

  把 心 放 空

  某重點(diǎn)大學(xué),大一新生興奮地坐在教室里,等待著老師的到來。經(jīng)過高中的寒窗苦讀,這些學(xué)子們現(xiàn)在坐在窗明幾凈的大學(xué)教室里都松了一口氣,臉上都洋溢著掩飾不住的激動與自豪。

  這時一位老教授走了進(jìn)來,往桌子上放了一個裝水的罐子,然后又從桌子下面拿出一些大大小小的石塊。教授不緊不慢地把石子放進(jìn)罐子里,然后問學(xué)生:“你們說這個罐子是不是滿的?”

  “是!”全班同學(xué)異口同聲地回答。

  “真的嗎?”教授笑著反問,然后又從桌子底下拿出一袋子碎石子倒進(jìn)了罐子,又問學(xué)生:“你們說,這個罐子現(xiàn)在滿了嗎?”這一次學(xué)生們回答得不是那么干脆了,等了一會兒,才有一位學(xué)生怯怯地說:“可能還沒滿?!?/p>

  “不錯!”教授點(diǎn)點(diǎn)頭,以示對那位同學(xué)的贊揚(yáng),然后再次把手伸到桌子下面,拿出一袋沙子,慢慢地倒進(jìn)罐子。倒完后,又問:“同學(xué)們,你們說現(xiàn)在這個罐子是滿的嗎?”

  “沒有滿!”這一次全班同學(xué)意見相當(dāng)一致,都信心百倍地回答。

  “很好!”教授給全班同學(xué)點(diǎn)了一個大大的贊,然后從桌子底下拿出一瓶水,把水倒在看起來已經(jīng)滿了的罐子里,直到把罐子裝得滿滿的。做完這一切后,教授鄭重地對同學(xué)們說:“我們從這個實(shí)驗(yàn)中學(xué)到了什么呢?”同學(xué)們默然。

  教授掃視了一圈,笑了笑,說:“你們在高中一定都是班里的佼佼者,否則也不可能考取這所大學(xué)。但是,過去的優(yōu)秀只是幫助你們邁進(jìn)這個校門而已。來到這里只是進(jìn)入了更廣闊的殿堂,這里不是你們求學(xué)的終點(diǎn),而是起點(diǎn),所以來到這里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把心歸零。只有保持一顆謙遜、寧靜的心,把心放空,才能獲得更多,走得更遠(yuǎn)?!?/p>

  一個人的能力永遠(yuǎn)需要提升,不管你有多大的成就、多么輝煌的過去,你永遠(yuǎn)都不是滿的。所以,我們要時時保持空杯的心態(tài),隨時接納新的知識,這樣才能收益更多,進(jìn)步更快。

  二

  河伯曰:“然則吾大天地①而小毫末,可乎?”

  北海若曰:“否。夫物,量無窮,時無止,分無常,終始無故。②是故大知③觀于遠(yuǎn)近,故小而不寡,大而不多,知量無窮。證曏(xiàng)今故,故遙而不悶,掇(duō)而不跂(qǐ),知時無止。④察乎盈虛,故得而不喜,失而不憂,知分之無常也。明乎坦涂,故生而不說,死而不禍,知終始之不可故也。⑤計人之所知,不若其所不知;其生之時,不若未生之時;以其至小,求窮其至大之域,是故迷亂而不能自得也。由此觀之,又何以知毫末之足以定至細(xì)之倪⑥,又何以知天地之足以窮至大之域!”

  【注釋】

 ?、俅筇斓兀阂蕴斓貫榇?。②量:物體的量數(shù)。時無止:時間是沒有止境的。無常:無定。故:通“固”,固定。③大知:得道之人。知,同“智”。④曏:明察。今故:今古。故,讀為“古”。掇:收拾,拾取。跂:向往。⑤涂:同“途”。說:同“悅”,高興。⑥倪:通“儀”,標(biāo)準(zhǔn),尺度。

  【譯文】

  河神說:“既然如此,那我把天地看作大,而把毫毛之末看作小,這樣可以嗎?”

  北海若說:“不可以。對于事物來說,量器各不相同,差異極大,而且沒有窮盡;時間也是沒有止境的;貴賤貧富等一切得失都難以預(yù)料;事物都是變化不定的,開始和終結(jié)都沒有定因。因此,有大智慧的人能夠觀察到事物的遠(yuǎn)近,因而體積小的并不覺得小,體積大的并不覺得大,這是因?yàn)樗麄冎朗挛锪康淖兓遣豢筛F盡的。驗(yàn)證和察明古今變化的各種情況,因而對于逝去的遙遠(yuǎn)的過去并不感到郁悶,對于唾手可得的未來并不心存企望,這是因?yàn)樗麄冎罆r間的推移是沒有止境的;看清楚事物自然的變化,所以得到時并不感到欣然自喜,失去時并不感到悲傷,這是因?yàn)樗麄冎赖门c失是沒有定規(guī)的。明白了生與死只不過是人生旅途中的一條沒有阻隔的平坦大道,所以生時并不感到特別欣喜,死時并不以為是禍害,這是因?yàn)樗麄冎澜K始并不是固定不變的。算起來人們所知道的事情,遠(yuǎn)遠(yuǎn)沒有人們所不知道的事情多;人們在人世間生存的時間遠(yuǎn)遠(yuǎn)沒有不在人世間生存的時間長;要想用極短的時間和極少的知識去窮盡無限、發(fā)展世界,只會導(dǎo)致內(nèi)心迷亂而茫然若失。由此來看,又怎么能用毫毛的末端去衡量最小的尺度,又怎么知道用天地就能夠衡量最大的領(lǐng)域呢!”

  三

  河伯曰:“世之議者皆曰:'至精無形,至大不可圍。①’是信情②乎?”

  北海若曰:“夫自細(xì)視大者不盡,自大視細(xì)者不明。夫精,小之微也;?、?,大之殷也。故異便④,此勢之有也。夫精粗者,期⑤于有形者也;無形者,數(shù)⑥之所不能分也;不可圍者,數(shù)之所不能窮也??梢匝哉撜撸镏忠?可以意致者,物之精也。言之所不能論,意之所不能察致者,不期⑦精粗焉。是故大人之行,不出乎害人,不多仁恩;⑧動不為利,不賤門隸;貨財弗爭,不多辭讓;事焉不借人,不多食乎力,不賤貪污;⑨行殊乎俗,不多辟異;⑩為在從眾,不賤佞諂;世之爵祿不足以為勸,戮恥不足以為辱;知是非之不可為分,細(xì)大之不可為倪。聞曰:'道人不聞,至德不得,大人無己?!s分之至也?!?/p>

  【注釋】

 ?、倬杭?xì)微。圍:范圍。②信情:真實(shí)情況。③垺:大,宏大。④異便:事物雖然不同,可都有自己的所宜。⑤期:限于。⑥數(shù):度數(shù)。⑦不期:不限于。⑧大人:得道之人。行:行為。多:贊美。⑨事焉不借人:做事情不借助他人的力量。食乎力:自食其力。⑩辟:邪僻。異:怪異。戮恥:刑戮和罷官的恥辱。辱:羞辱。倪:限定。約分:安守本分。約,約束;分,本分。

  【譯文】

  河伯說:“世上的人們都議論說'最細(xì)小的物體是沒有形狀的,最大的物體是無法限定范圍的?!@話是真的嗎?”

  北海若說:“從小的角度去看大的物體,是不可能看到盡頭的;從大的角度去看小的物體,是不可能看清楚的。精細(xì)之物,是小物中的小物;巨大之物,是大物中的大物。因此,事物大小各不相同,但是卻有自己的相宜之處,這是勢態(tài)不同的必然現(xiàn)象。所謂精細(xì)與粗大,都只是局限于有形的事物;對于小到?jīng)]有形體的事物,是不能用度數(shù)進(jìn)行測量區(qū)分的;對于大到?jīng)]有范圍的事物,更是用度數(shù)無法測量窮盡的。能夠用言語來談?wù)摰氖挛?,是事物中比較精大的;可以意識到卻無法談?wù)摰氖挛铮鞘挛镏斜容^精微的;無法用言語談?wù)?,而且用意識又無法溝通的,是無法用精細(xì)和粗大來稱謂的事物。所以,修養(yǎng)高尚的人,不做傷害他人的事情,可是他們也不贊賞給人以仁慈和恩惠;無論做什么事情都不是為了私利,不輕賤家奴;不與他人爭財奪利,也不贊許把財物讓與他人;遇到事情不借助他人的力量,也不贊同自食其力的人,也不會輕視那些貪污的人;其行為與眾人極為不同,但是也不贊許乖張邪僻的行為;一言一行都只是隨大流而已;也不以奉承和諂媚為卑賤,世間的高官厚祿不足以使他追求,殺戮蒙恥不足以使他感到羞恥;知道是與非的界限不可以確定,知道大與小的標(biāo)準(zhǔn)無法限定。有人說:'得道的人不求聞達(dá)于世,至德的人不求有所得,體道的人不求存己?!@就是依守本分達(dá)到了極致?!?/p>

  四

  河伯曰:“若物之外,若物之內(nèi),惡至而倪①貴賤?惡至而倪小大?”

  北海若曰:“以道觀之,物無貴賤;以物觀之,自貴而相賤;以俗觀之,貴賤不在己。以差②觀之,因其所大而大之,則萬物莫不大;因其所小而小之,則萬物莫不小。知天地之為稊米也,知毫末之為丘山也,則差數(shù)③睹矣。以功觀之,因其所有而有之,則萬物莫不有;因其所無而無之,則萬物莫不無。知東西之相反而不可以相無,則功分定矣。以趣觀之,因其所然而然之,則萬物莫不然;因其所非而非之,則萬物莫不非。知堯、桀之自然而相非,則趣操睹矣。④昔者堯、舜讓而帝,之、噲讓而絕⑤;湯、武爭而王,白公爭而滅。由此觀之,爭讓之禮,堯、桀之行,貴賤有時,未可以為常也。梁麗可以沖城而不可以窒穴,言殊器也;⑥騏驥驊騮一日而馳千里,捕鼠不如貍狌,言殊技也;⑦鴟鵂(chī xiū)夜撮⑧蚤,察毫末,晝出瞋目而不見丘山,言殊性也。故曰:蓋師是而無非,師治而無亂乎?⑨是未明天地之理、萬物之情者也。是猶師天而無地,師陰而無陽,其不可行明矣!然且語而不舍,非愚則誣也!帝王殊禪,三代殊繼。差其時,逆其俗者,謂之篡夫;⑩當(dāng)其時,順其俗者,謂之義之徒。默默乎河伯,女惡知貴賤之門、小大之家!”

  【注釋】

 ?、倌撸簠^(qū)分。②差:指事物之間的大小差別。③差數(shù):數(shù)量的差別。④自然:自以為是。趣操:志趣和情操。⑤之、噲讓而絕:指燕王讓位給宰相子之,使燕國很快滅亡。⑥沖城:攻城,打仗。窒:堵塞。⑦騏驥驊騮:指四種良馬。貍狌:野貓和黃鼠狼。⑧撮:抓取。⑨蓋:通“盍”,何不。師:仿效。無:通“毋”,不要。⑩差其時:不合時宜。篡夫:篡奪王位的奸臣。

  【譯文】

《莊子·秋水》原文、翻譯及賞析

  河伯說:“在物體的表面,在物體的內(nèi)在,該如何來區(qū)分它們的貴賤和大小呢?”

  北海若說:“用自然的常理來看,萬物本來沒有貴賤之分;從萬物自身的角度來看,都是認(rèn)為自己高貴而以他人為低賤;用世俗的觀點(diǎn)來看,貴與賤并不是自己能夠掌控的,按照事物的大小差別來考察,順著大的角度來觀察便認(rèn)為是大的,那么所有事物都是大的;順著小的角度來觀察便認(rèn)為是小的,那么所有事物都是小的。明白了如同天地那樣巨大的東西,比起更巨大的東西,也只是一粒小米而已;清楚了如同毫末那樣細(xì)小的東西,比起更加細(xì)小的東西,就如同一座大山;那么也就能看清楚所有事物之間的數(shù)量差別了。從事物的功用來看,從有功能的角度來看認(rèn)為它有功能,那么所有事物都有功能;從沒有功能的角度來看而認(rèn)為它沒有功能,那么所有事物都沒有功能。知道了東與西是兩個相互對立的方向,而又彼此不能相缺,那么事物的功能和分量就可以確定了。從人們對事物的趨向來看,順著它可肯定的地方去肯定它,那么所有事物就沒有不可肯定的;順著它不可肯定的地方去否定它,那么所有事物就沒有不可否定的。知道了唐堯和夏桀都自以為是而又相互否定,那么人們的趨向和持守便可以看清楚了。當(dāng)年堯舜因?yàn)槎U讓而稱帝,而燕王噲和燕相子之因?yàn)槎U讓卻使燕國幾乎滅亡;商湯和周武王因?yàn)闋帒?zhàn)而稱王,而白公勝卻因?yàn)闋帒?zhàn)遭到殺身之禍。由此來看,爭戰(zhàn)與禪讓的禮制,唐堯和夏桀的行為,他們的貴賤是因時而有所差異的,并沒有固定的常規(guī)。棟梁之材可以用來沖撞城墻,但不能用來堵塞洞穴,說明器物的用處不一樣;駿馬良駒一天奔馳上千里,可是讓它捕捉老鼠遠(yuǎn)不如野貓和黃鼠狼,說明各自的技能不一樣;貓頭鷹夜里能抓取小小的跳蚤,細(xì)察毫末,可是白天出來,睜大眼睛也看不到高大的山丘,說明各自的性能不一樣。人們總是說:為何仿效正確的而拋棄錯誤的、效法治理好的而丟掉混亂的呢?這是不知道天地之間事物變化的道理,以及事物發(fā)展的實(shí)際情況。這就如同只效法天而拋棄地,只效法陰而拋棄陽,很顯然,這種行為是行不通的??墒侨藗冞€在談?wù)摬恍?,這種人要么是愚昧的,要么是在欺騙人!古代帝王的禪讓情況各不相同,夏、商、周三代的繼承也各不相同。但凡與時代不相宜,與民眾意愿不相符合的,都稱之為篡奪之人;但凡合乎時宜、順從民意的,都稱之為高義之人。閉上嘴巴保持沉默吧,河伯,你怎么會懂得貴賤的區(qū)別、大小的不同呢!”

  五

  河伯曰: “然則我何為乎?何不為乎?吾辭受趣舍①,吾終奈何?”

  北海若曰: “以道觀之,何貴何賤,是謂反衍②;無拘而志,與道大蹇③。何少何多,是謂謝施(yì)④;無一而行,與道參差。嚴(yán)乎若國之有⑤君,其無私德;繇(yóu)繇⑥乎若祭之有社,其無私福;泛泛乎其若四方之無窮,其無所畛(zhěn)域⑦。兼懷萬物,其孰承翼⑧?是謂無方。萬物一齊,孰短孰長?道無終始,物有死生,不恃其成。一虛一滿,不位乎其形。年不可舉⑨,時不可止。消息盈虛⑩,終則有始。是所以語大義之方,論萬物之理也。物之生也,若驟若馳,無動而不變,無時而不移。何為乎?何不為乎?夫固將自化?!?/p>

  【注釋】

 ?、俎o受趣舍:辭讓、接受、趨就、舍棄。②反衍:轉(zhuǎn)化,向相反的方向發(fā)展。③蹇:阻塞,妨礙。④謝施:相互轉(zhuǎn)化。施,轉(zhuǎn)。⑤有:語氣助詞,沒有意義。⑥繇繇:悠然自得的樣子。⑦畛域:界限。⑧承翼:得到庇護(hù)。⑨舉:跨越,追趕。⑩消息盈虛:消亡、生息、充盈、虧虛。方:精要。

  【譯文】

  河伯說:“既然這樣,那么我應(yīng)該做哪些事情,不應(yīng)該做哪些事情呢?我將怎么辭讓、接受、進(jìn)取、舍棄呢?我到底該怎么辦呢?”

  北海若說:“從道的角度出發(fā),什么是貴什么是賤,可以說貴與賤是可以相互轉(zhuǎn)化的;不要拘束你的心志,造成與大道相背離。什么是多什么是少,可以說多少是可以相互轉(zhuǎn)化的;不要固執(zhí)偏見行事,而造成與大道相背離。莊重威嚴(yán)如同一國之君,施行恩德對誰都沒有一點(diǎn)偏私;悠然自得如同祭祀中的土地神,廣施福佑對誰都沒有一點(diǎn)偏私;浩瀚廣闊如同通達(dá)四方一樣,沒有任何東西可以局限。包藏萬物,誰受到庇護(hù)?可以說是無所偏私。萬物都是一樣的,誰是短誰是長?大道是沒有開始和終止的,可是萬物卻有生死的變化,就算是一時有所成就,也是不足為依賴的。大道時而空虛時而充實(shí),不斷地變化著,沒有固定的形態(tài),過去的歲月不可逆轉(zhuǎn),過去的時光無法挽留。萬物在消亡、生長、充實(shí)、空虛之中,終而復(fù)始地變化著。明白了這些道理,才能談?wù)摯蟮赖臏?zhǔn)則,評說萬物變化的道理。萬物的生長,就好比是快馬拉車一樣奔騰馳驟,任何動作都在變化,任何時間都在移動。什么事情可以去做,什么事情不該去做呢?萬物本來就在不斷地自行變化著,根本不需要刻意去做什么!”

  六

  河伯曰:“然則何貴于道邪?”

  北海若曰: “知道者必達(dá)于理,達(dá)于理者必明于權(quán),明于權(quán)①者不以物害己。至德者,火弗能熱,水弗能溺,寒暑弗能害,禽獸弗能賊。非謂其薄之也,言察乎安危,寧于禍福,謹(jǐn)于去就,莫之能害也。②故曰:'天在內(nèi),人在外,德在乎天。③’知天人之行,本乎天,位乎得,蹢躅(zhí zhú)而屈伸,反要而語極。④”

  曰:“何謂天?何謂人?”

  北海若曰:“牛馬四足,是謂天;落馬首,穿牛鼻,是謂人。故曰:'無以人滅天,無以故滅命,無以得殉名⑤,謹(jǐn)守而勿失,是謂反其真。’”

  夔(kuí)憐蚿(xián),蚿憐蛇,蛇憐風(fēng),風(fēng)憐目,目憐心。

  夔謂蚿曰:“吾以一足趻踔(chěn chuō)⑥而行,予無如矣。今子之使萬足,獨(dú)奈何?”

  蚿曰: “不然。子不見夫唾者乎?噴則大者如珠,小者如霧,雜而下者不可勝數(shù)也。今予動吾天機(jī),而不知其所以然?!?/p>

  蚿謂蛇曰:“吾以眾足行,而不及子之無足,何也?”

  蛇曰:“夫天機(jī)之所動,何可易邪?吾安用足哉!”

  蛇謂風(fēng)曰:“予動吾脊脅而行,則有似⑦也。今子蓬蓬然⑧起于北海,蓬蓬然入于南海,而似無有,何也?”

  風(fēng)曰:“然。予蓬蓬然起于北海而入于南海也,然而指我則勝我,蝤⑨我亦勝我。雖然,夫折大木、蜚⑩大屋者,唯我能也?!?/p>

  故以眾小不勝為大勝也。為大勝者,唯圣人能之。

  【注釋】

 ?、贆?quán):權(quán)變。②?。罕平帲喊?。③天:天性。人:人事。④行:活動規(guī)律。本乎天:以自然為根本。蹢躅:進(jìn)退不定的樣子。反要:回歸道的樞要。語極:談?wù)撊f物的至理。⑤殉名:因?yàn)樽非筇撁鴨噬?。⑥趻踔:跳著走路。⑦有似:好像有腳走路的樣子。⑧蓬蓬然:風(fēng)吹的樣子。⑨:踢踏。⑩蜚:通“飛”,吹卷。

  【譯文】

  河伯說:“既然如此,那么為什么還要如此看重大道呢?”

  北海若說:“懂得大道的人必定通達(dá)萬事萬物之理,通達(dá)事理的人必定明白如何應(yīng)變,明白如何應(yīng)變的人必定不會讓外物損傷自己。道德修養(yǎng)高尚的人,火無法讓他們覺得熱,水不能沉溺他們,寒冷和酷暑不能侵?jǐn)_他們,禽獸也不能傷害他們。這些并不是說他們逼近水火、寒暑和禽獸而不會受到傷害,而是說他們能明察安危,安于禍福,能夠謹(jǐn)慎地對待進(jìn)退,所以沒有什么東西能夠損害到他們。所以說:'天性存于內(nèi)心,人事外露于身外,道德順應(yīng)自然。’明白了自然與人類的規(guī)律,才能以自然為根本,處于悠然自得的環(huán)境中,進(jìn)退適宜,屈伸得當(dāng),返歸大道的樞要而談?wù)撝翗O的道理?!?/p>

  河伯說:“什么是天然?什么是人為?”

  北海若說:“牛馬生來就是四只腳,這就是天然;用籠頭套住馬頭,用韁繩穿過牛鼻,這就是人為。所以說:'不要用人為的東西去損害天然,不要用有意的行為去毀滅天理,不要為追求虛名而喪生,謹(jǐn)慎地持守這三句話而沒有失誤,就叫作返歸純真的天性?!?/p>

  獨(dú)腳的夔羨慕多腳的蚿,多腳的蚿羨慕無腳的蛇,無腳的蛇羨慕無形的風(fēng),無形的風(fēng)羨慕明察外物的眼睛,明察外物的眼睛羨慕內(nèi)在的心靈。

  夔對蚿說:“我依靠一只腳跳躍著行走,我不如你啊?,F(xiàn)在你使用那么多腳行走,到底是怎樣行走的呢?”

  蚿說:“不是這樣的,我并不是有意用這么多腳行走的。你沒有看到過唾沫嗎?噴出來,大的像珠子,小的如同水霧,混雜著散落下來,數(shù)不勝數(shù)?,F(xiàn)在我正如那唾沫一樣,只是啟用了我的自然本能,并不知道自己為什么能夠這樣?!?/p>

  蚿對蛇說:“我用眾多的腳行走,卻不如你沒有腳走得快,這是為何?”

  蛇說:“我仰賴天生的機(jī)能而行走,怎么可以改變呢?我哪里用得著腳呢!”

  蛇對風(fēng)說:“我扭動著我的脊背和腰脅而行走,還是像有足而行的樣子。如今你呼呼地從北海掀起,又呼呼地吹入南海,看起來卻如同什么也沒有,這是為何?”

  風(fēng)說:“是的,我呼呼地從北海來到南海,可是人們用手指我,用腳踢我,就能戰(zhàn)勝我。盡管如此,像吹折大樹、席卷大屋這樣的事情,只有我能夠做到。”

  所以說,只有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diǎn)。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dǎo)購買等信息,謹(jǐn)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diǎn)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xiàn)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