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名作《鄒荻帆·鄒荻帆抒情詩》原文|主題|賞析|概要 作者簡介 鄒荻帆,現(xiàn)代詩人。1917年5月5日生。湖北省天門縣人。30年代開始文學創(chuàng)作;1936年在《文學》月刊上發(fā)表長詩《做棺材的人》,同年在魯迅支持的刊物《中流》上發(fā)表長詩《沒有翅膀的人們》。1937年參加發(fā)起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xié)會,在巴金主持的文化生活出版社印行《在天門》,第二年出版《木廠》。1938年在湖北師范學校畢業(yè)后,曾與臧克家、于黑丁、曾克、柯崗等在大別山區(qū)文化工作團從事抗日救亡工作。1940年在重慶復旦大學外文系和經(jīng)濟系學習。這前后文化生活出版社還出版了他的抗日詩集《塵土集》(1937年)和《雪與村莊》(1941年)。解放前還有詩集《青空與林》(1943年重慶建國書店)、諷刺詩集《噩夢備忘錄》(1948年香港)、《跨過》(1949年三聯(lián)出版社)等。新中國成立后,曾任對外文化聯(lián)絡局辦公室主任、中國作家協(xié)會外委會委員等職。1957年任《文藝報》編輯部主任,此后任《世界文學》編委。1978年從社會科學院外文所調(diào)至中國作家協(xié)會工作。解放后的作品有詩集《總攻擊令》(1949年新群出版社)、《走向北方》(1953年作家出版社)、《祖國抒情詩》(1957年作家出版社)、《風馳電閃》(1959年上海文藝出版社)和長篇小說《大風歌》(1964年作家出版社)。翻譯作品有,托爾斯泰的寓言集《鷹和雞》(1943年建國書店)和小說《克羅采長曲》(1943年重慶文聿出版社)、羅馬尼亞的《托馬詩選》(1957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巴基斯坦的《依克巴爾詩選》(與陳敬容合譯)。 內(nèi)容概要 山的聲音 我以為山是沉默的象征,/在遠處/群山屹立,/像無聲的波濤,/像凍云一樣靜靜。/純樸的山,/朝著天宇/張著憨厚的嘴唇。山啦,/你也給了我們蔥籠的樹林,/養(yǎng)育了鳴禽百種琴韻。/山啦,/你也曾懷抱冰雪而期待,/春日涌淚泉晶瑩,/推動了水磨,/推動了時間的齒輪,/招呼著大海的潮音。山啦,/當人們踏破鐵鞋/訪遍青山,/你哪怕掏肝挖心/捧出了煤鐵鐳汞金銀……/于是我們聽到金屬顫抖的聲音…… 山是沉默的嗎?/對群山傾心呼喊吧,/有一呼百應隆隆的回聲。/呵,/你可見過火山爆發(fā)的時辰?/巖石的熔漿箭火般的飛進,/火舌舐紅天上的濃云,/動地而來的/是金戈鐵馬的轟轟雷鳴…… 雁兒們 雁兒們,回來,/我舉目向云天呼叫。/我愛看你劃動的翅膀,/我愛聽你們發(fā)自長空的曲調(diào)。當月落星稀霜滿天,/你們劃過天宇一聲啼叫,/呵,你們伸長脖子,/挺直蹼梢,/仿佛一個個飛行的十字架,/大翅膀裹著胸脯的滿腔煎熬。你的翅膀,/你的曲調(diào)呵,/撫摸那楊柳,它們在披頭散發(fā)的哭號。/撫摸那河流,冰凍要給它們的步伐枷上鐐銬,/呵,霜有多重?路有多遠?/翅膀一程程劃向目標! /顫動的胸脯測量陣陣寒潮! 雁兒們,回來,/我舉目向云天呼叫。/我愛看你們劃動的翅膀,/我愛聽你們發(fā)自長空的曲調(diào)。冬天去了,春天也要來了,/你們,天上的迎春花呵,/九天里吹春天的口哨。/你們會忘記那天路歷程嗎?/告訴,告訴我呵,/那磐石重的大霧,那一程程水深山高。呵,你們來自云霄的歌呵,/告訴我,你們看見了什么: /太陽正沐浴于春日的池沼,/雄鷹正蘇醒于懸崖的鳥巢,/大河上下、長城內(nèi)外/ 又綠了年年的芳草…… 雁兒們,回來呵,/我舉目向云天呼叫。/你的翅膀,疾風里的勁草,/你的胸脯,春日里的花苞,/你報寒,不懼風暴,/你報暖,迎接花朝。雁兒們,回來呵,/我心胸里也有一江春水呀,/讓你的翅膀劃過我的心胸吧,/讓你的歌聲喚醒我心頭的曲調(diào)…… 十年…… 十年災難性內(nèi)亂,/他口對著心。/江水也會腐朽/當江流失聲,/他的牙齒/因不語而一一落盡。/打掉牙,和血吞,/它鑄成了心碑/鐫刻著災難的歷程。 井口汲取的是水 井口汲取的是水/窗口流進的是光 當陽光如同瀑布一樣涌進/我看見燕子銜著迎春花飛 當月光如同銀河一樣泛流/我想著哪兒有鵲橋在為人們設架 心上也有窗口開啟啊/瀑布掛落,銀河穿流 作品鑒賞 鄒荻帆是一位40年代成長起來的著名詩人,詩歌活動家,《鄒荻帆抒情詩》曾經(jīng)榮獲中國作家協(xié)會新時期優(yōu)秀詩集獎。在40年代,鄒荻帆以創(chuàng)作政治抒情詩見長,同時也創(chuàng)作政治諷刺詩。他的詩運用不同風格的語言,但多數(shù)是戰(zhàn)斗性較強的剛健有力之作,調(diào)子明朗高昂,詩句樸實凝練,他40年代的詩集《跨過》、政治諷刺詩集《噩夢備忘錄》都在文學史上有一定地位。鄒荻帆在新時期的詩壇上是很活躍的,他煥發(fā)了創(chuàng)作的青春和活力,迄今仍然江郎才不盡,活躍在詩壇上?!多u荻帆抒情詩》是他80年代前期的作品。這些作品熱情洋溢,講究藝術(shù)構(gòu)思,有深切的體驗,因而詩的份量和內(nèi)蘊是沉重而深厚的?!渡降穆曇簟泛苡性娢?。山是沉默的,甚至可以說是沉默的象征,可是為什么詩人卻要寫山的聲音呢?詩人的深意正埋藏在這里。這詩里包涵著詩人對于生活很深的體驗。詩人想說:山之所以沉默,是因為你沒有對它傾心呼喊。這是對沉默很深刻的描述和理解。詩人更想說,沉默一旦爆發(fā),你就可以看到沉默所蘊藏的力量了?!堆銉簜儭肥且皇字档米屑毶钊朐忈尩脑?。全詩寫抒情主人公對候鳥的呼叫、關(guān)注、體貼和熱愛。與任何過去描寫雁兒的詩不一樣,鄒荻帆把它比喻成一個飛行的十字架,說是大翅膀裹著胸脯的滿腔煎熬。這在藝術(shù)上是個創(chuàng)新,而在比喻意象創(chuàng)新的背后,是詩人感情的深沉投入。就是說,雁兒看上去像是受難的耶穌,正在經(jīng)受感情的煎熬。可是,雁兒到底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呢?披頭散發(fā)的哭號,冰凍的氣候,霜重路遠,陣陣寒潮。雁兒的命運受到關(guān)切。詩人稱它們?yōu)樘焐系挠夯ǎ@也是神來之筆。從頭至尾,抒情主人公都在呼叫雁兒們回來,回到哪兒來呢?“我心胸里也有一江春水呀,/讓你的翅膀劃過我的心胸吧,/讓你的歌聲喚醒我心頭的曲調(diào)……”也就是說回到我的心頭,喚醒我心頭的春天。聯(lián)系到“你的胸脯,春日里的花苞”這樣多少有一點兒隱喻的詩句,恐怕可以說這首詩的下面有一個感情的故事。假如可以這樣來理解,那么,這就是一首含義很深的現(xiàn)代詩,也是一首藝術(shù)上很含蓄的詩,表層意思是詠雁,底層意思是詠情,也許可以說是一首難得的隱喻詩。從這個事實說明,讀詩應該細讀,至少是對于那些可能有更深更復雜含義的詩,要細讀?!妒辍愤@個標題很耐尋味,“十年”兩個字后面的一串標點符號,像是無盡的和說不完的東西的象征。有時我們看到某些詩在標題上也加了標點,總覺得多此一舉,而這個標題聯(lián)系著全詩內(nèi)容,是很有表現(xiàn)力的。我們可以把這首詩的感情含義與《山的聲音》聯(lián)系起來理解。在《山的聲音》里詩人說過,看起來是沉默的山,其實是在期待呼喚。而在《十年……》這首詩里,因為“不語”,而牙齒一一落盡?!安徽Z”即不說話,不允許說話,不能夠說話;口只能對著心,而口本來是應該對著耳朵的。然而,口對著心也就是自己對著自己; 大凡自己對自己講的話都是重要的和嚴重的,也自然是最真實的。把牙和血一起吞下去,告誡自己不要忘記了這一段歷史,從而寫盡了沉默的憤怒。世上只有因牙齒一一落盡而不語的人,而從未見過因為不語而牙齒一一落盡的生理現(xiàn)象。這顯然是一個比喻,這比喻來源于“十年浩劫”對于“文化”人的種種迫害?!敖矔?當江流失聲”,而一位詩人如果失去聲音,如果他被剝奪了寫詩的權(quán)利,他的心靈就會失去活力。對此如何不痛苦、不抗議呢?所以,《十年》這首詩是對于思想禁錮、文學禁錮的沉痛而憤怒的抗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