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學詩》中曾言:“男兒欲遂平生志,六經勤向窗前讀?!睆墓胖两瘢x書就是中國人提升自身的一種重要方式,無論是在哪個社會階層中,文學底蘊深厚之人都會得到他人的尊敬與贊賞,而基于這樣的社會風氣,中華文化的發(fā)展水平也在不斷提升。 眾所周知,在中國古代社會中,詩人的數(shù)量是非常多的,對于這些詩人來說,寫詩能夠抒發(fā)自己內心多種多樣的情感,而在創(chuàng)作詩歌的過程中,他們的文學水平,也實現(xiàn)了一定程度上的提升。但在現(xiàn)代社會中,隨著人們語言習慣的逐漸改變,詩人的身影也變得越來越少,但這并不代表詩歌這種藝術形式,從此退出了人們的日常生活。 ![]() 近些年來,在我國出現(xiàn)過這樣一位特殊的老漢,他仿照《詠鵝》這首經典的詩歌,創(chuàng)作出了一首《詠雞》,而憑借著這首僅有十八個字的小詩,他也成功斬獲國家文學獎,并獲得了萬元的獎金。那么,這位老漢究竟何許人也?他又是在何種情況下,創(chuàng)作出了這首詩歌呢? ![]() 這位老漢就是危勇。提到古詩《詠鵝》,想必大家都是非常熟悉的,在每一個人小的時候,都曾背過這首詩,由于這首詩意象簡單、朗朗上口,因此,對于很多小孩子來說,也能夠輕松讀懂詩中所描寫的對象。一直以來,《詠鵝》都是古代詩歌中經典中的經典。在對《詠鵝》進行解讀的時候,許多人也有了一些新的想法,而危勇就是其中之一。 ![]() 雖然說在獲得國家文學獎之前,危勇不過是一個年近期年過七旬的農家老漢,但是他對于學習也有著極大的興趣。據(jù)悉,危勇的家庭條件并不是很好,而在小的時候,他也沒能讀得起書。但在危勇成長的過程中,也始終對唐詩有著極大的興趣。 對于農民來說,農作物和家禽占據(jù)了他們生活中的大部分時間,而危勇的家中就飼養(yǎng)了許多只雞。對于危勇來說,這些雞是他從小養(yǎng)到大的,而他對雞的神態(tài)與日常生活習慣,也都是非常了解的。當時,危勇在看到自己家中養(yǎng)的雞時,便想到了那首經典的《詠鵝》,他也仿照著詠鵝的形式,寫出了一首《詠雞》。 ![]() 相比于其他的仿寫來說,危勇所寫出的《詠雞》通過“尖嘴對天啼”、“五谷喚晨曦”這兩句,生動展現(xiàn)出了雞的形象,對于沒怎么見過雞的人來說,憑借著這兩句的描寫,大家也能夠腦補出雞的生動狀態(tài),而憑借著這一手《詠雞》,在第二屆農民文學獎中,他也獲得了萬元大獎的獎勵。 在我國文學事業(yè)發(fā)展的進程中,農民創(chuàng)作者一直都是一個十分特殊的群體,雖然說他們并沒有深厚的文學功底作為支撐,但基于長時間的農村生活,他們對于底層社會的觀察,也更加深入人心。 ![]() 在危勇的這首《詠雞》獲獎之后,許多人都產生了質疑,畢竟《詠鵝》是駱賓王在七歲時創(chuàng)作出來的一首詩歌,然而,在危勇創(chuàng)作《詠雞》時,卻已是一位年輕逾七旬的老人。不僅如此,這首詩在形式上,也對《詠鵝》進行了完完全全的模仿,并不能算得上是自己的創(chuàng)作。 但相比于其他的模仿作品來說,危勇所創(chuàng)作出的這首《詠雞》,也有著一些獨到之處,畢竟他的作品有著非常樸實的農民色彩,而如果能夠對這種作品進行獎勵的話,也代表著我國文學藝術領域內的豐富。 ![]() 不僅如此,在了解過這個國家農民文學獎之后也會發(fā)現(xiàn),這一獎項本身就是立足于農村而設立起來的,相比于其他的文學獎項來說,門檻也相對較低。在眾多的農民創(chuàng)作藝術作品中,危勇的這首《詠雞》,顯然已經是非常優(yōu)秀的存在,所以,為他頒布這樣一個獎項,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 結語在對危勇的創(chuàng)作經歷也很了解之后可以發(fā)現(xiàn),時至今日,有關于危勇的這首《詠雞》仍然存在著較大的爭議,但不管怎樣,一位七十歲的老漢能夠創(chuàng)作出如此短小精悍的詩歌,也是一件值得鼓勵的事情。 或許在許多詩歌愛好者看來,危勇的創(chuàng)作是毫無技術含量的,但是,危勇的出現(xiàn)也讓人們認識到了詩歌的普及意義。或許在以后的日子里,當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中國詩歌之美之后,也能夠將自己的部分精力投入于詩歌創(chuàng)作中,并為我國詩歌發(fā)展,注入新鮮的血液與活力。 參考資料:《七十歲老漢斬獲國家文學獎》 |
|
來自: 黑夜之鷹圖書館 > 《現(xiàn)代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