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詠鵝》,大家很快就可以朗朗上口的背誦出來,那它的兄弟《詠雞》呢?你們知道多少呢? 大家肯定沒有在課本上學過《詠雞》這首詩,因為這是現(xiàn)代一位農民模仿《詠鵝》所作的一首詩,說它是《詠鵝》的“兒子”可能也不為過,而這位老農叫做危勇,他所創(chuàng)作的《詠雞》更是斬獲了第二屆“農民文學獎”的大獎,獲得了數萬元的獎金。 《詠雞》 雞,雞,雞,尖嘴對天啼。 三更呼皓月,五鼓喚晨曦。 這首《詠雞》雖然沒有華麗的措辭,也沒有太多的技巧,卻是生動有趣,可以看出老先生雖是農民,卻是個飽讀詩書,非常有才華的人。不過對比駱賓王8歲所作的《詠鵝》,這首危勇70多歲所作的《詠雞》就鮮有人知了,不過和流傳至今的古詩作對比,顯然有些不太公平了。 這首《詠雞》一經“問世”,網上各種版本不同風格的《詠狗》、《詠驢》、《詠鴨》,相繼“問世”,看得出來網友們也是非常有才的,不知道什么時候會有個比賽給這些網友一個展現(xiàn)自我的舞臺呢? 中國的詩詞源遠流長,是古人留給我們的精神財富,一句話,一個詞就能表達眼前所見或心中所想。 如今喜歡詩詞,懂詩詞,并且用詩詞的人也不少,就如央視火熱的《中國詩詞大會》節(jié)目中,隨便挑一個選手出來幾乎都是熟讀唐詩宋詞,選手們在節(jié)目中將各種刁鉆的詩詞問題迎刃而解,讓電視機前的觀眾更驚嘆連連。 而且現(xiàn)在的教育對語文,尤其是古詩古文方面的關注越來越多了,相信在不久的未來,中國的文人墨客會越來越多,不僅是古詩,我們所創(chuàng)作的現(xiàn)代詩也能流芳百世。 |
|
來自: qiangk4kzk8us4 > 《文件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