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同仁微信群研討會正式開鑼,第一期詩人為群內年紀最小的成員夕染(群昵稱:大雪),我們從她的作品中選出了十首,于2015年9月5日晚在群內進行了熱烈討論,并邀請了詩歌評論家野渡和詩人張遠倫進行了專評。同時,幾位詩人對夕染進行了有關詩歌和人生的訪談,以全面立體展示一個年輕詩人的成長和個人風格。此后,同仁群將繼續(xù)不斷推出其他詩人的研討會,下期預告:張二棍,敬請關注。 群 主:仲詩文 本期主持:窗 戶 詩歌主評:張遠倫 個人簡介 在一朵花上等火車 夕染,本名康雪。1990年冬天生于湖南新化,現暫居長沙,偶爾寫詩。 夕染博客: http://blog.sina.com.cn/kx1122 夕染自述:如果我一直寫下去,我一定會努力讓自己的詩歌襯得上你們的贊美和鼓勵。如果我有一天不寫了,你們也要為我高興,因為我一定是過得太幸福。 1.◎婆婆納 “這種草三月會開花。細細碎碎 像雨霧 像剛開始戀愛?!?/span> 她的眼睛。水深三尺 說什么映什么。好像去年就蹲在這草中 一起開過。 “它的花總在風口。端著個小碗 在夜里撿滿碎蹄?!?/span> 2.◎回家 從車上下來,安靜極了 這里的陽光只像陽光,風只像風 這里的路 只用來慢慢走 水牛也只是 吃草的水牛。不看你 也不看 玉米不及腰深,西瓜藤才開小花。 3.◎我也將在冬日赤裸于風中落下 昨晚夢見 自己又開始寫詩了 而且寫得很好 就像剛路過的樹啊 葉啊 已經懂得了 該孤獨的孤獨,該放下的 放下 太陽給我多少 我就還多少。就像這樹啊葉啊 如果一年綠到頭 是很自私的 4.◎小小小的性幻想 如果你剝開一只橘子 青色的。 里面有個被折疊好的女人 你要放她出來嗎 小小的女人。你以為你醉了 又懷疑,她是否是酸的 是否。發(fā)育完全。 5.◎盲女與葉 她把它放在水里。杯中。墻角 石頭邊甚至 一根枯萎的藤上。她看到 她的小孩 在花園里撿起,更多明亮的事物。看到父親 取下蓑衣和斗笠,雨就停了 她的手指白皙修長,摸著樹葉時 就像摸著自己的,一扇窗戶。 6.◎他們對自己滿懷誠意 桂花路口下車。再穿過馬路 及一排銀杏,就到了 走在前面的 有少女,環(huán)衛(wèi)工,和幾個提著涼面 的洗車小哥。 其實每天遇見的,并不一樣 但又好像一樣。他們經過玻璃櫥窗時 偷偷捋頭發(fā) 或者扯衣角的樣子,總讓我著迷。 7.◎挑著一擔花的女人 在大街上找公交站牌,她正好 從我身邊走過。梔子香 若有若無 我跟上去?;j筐里還有百合,玫瑰,白桔梗…… “十塊錢三束?!彼ь^看我 眼神溫柔。 我有些不好意思。是真的好看呢 一朵花,挑著更多細細的花 在低頭走路。 8.◎病床上有漫長的一生 樓上傳來聲音。天花板 像是透明的 有時,年輕的母親,正拿著木勺 哄孩子張開小嘴。有時 是一個 比他更孤獨的人,站在椅子上 把一些信件 放回高處。但更多時候,樓上是一片 幽深的峽谷 草木潮濕,布谷鳥也是 他病中的身體。 9.◎死去的人什么都不缺 1. 每年清明。都要上山 什么都不做,不說。他只想在 父親的 寂靜里,避一會雨。 想起頭幾年,山里的新墳多,人也很多 他燒紙時,妻子和女兒 認真看著。旁邊的野杏樹,偶爾落下 花瓣,他磕頭 也跟著磕頭。 那時候,霧氣還沒這么重 悲傷的事,看起來也很幸福。 2. 一個人走在林子里 聽到鳥叫 就想起第一次,給父親擦洗身子時 那種空蕩,讓人戰(zhàn)栗的 空蕩。以前女兒 總跑在前面,時不時停下來叫他 爸爸,爸爸。那時候 他沒聽到過 鳥叫。野杏樹還在開花,他最后蹲下來 像一只昆蟲 墳草茂盛,他羨慕父親。 10.◎死訊 蔣烏說師傅的妻子出車禍死了 那么好端端的一個人,說沒就沒了 這要如何安慰 我說不出話,只看著死去的女人 隔著丈夫。喪妻的男人隔著蔣烏 蔣烏隔著我 我離悲傷太遠了??墒且幌氲缴?/span> 只隔著,這落葉般的說與聽 我就抓緊了蔣烏的手 趣味采訪 窗戶 :雪先說說戀愛史?很多人因為初戀開始寫詩你呢? 夕染 :小學時暗戀一棵轉學來的小白楊,初中時他寫信說喜歡我我就不喜歡他了。高中我偷偷給一個男孩整理課桌,三天就被他發(fā)現了,他約我去爬山,他一看我我就不好意思。這些真正詩意的時光啊,和詩一點關系都沒有。 仲詩文 :夕染,理想中的男人是啥樣子,如果理想和現實沖突,你選哪種? 夕染 :理想中的男人當然是要帥得方圓百里寸草不生還無所不能。而現實呢,首先他必須是個有眼光的人,有眼光才會看上我,看上我的人都不會差~~ 吳曉 :愿意找一個男詩人結婚嗎? 夕染 :愿意啊,我也愿意找個女詩人結婚,哈哈~ 窗戶 :你未來會要幾個小孩? 夕染:如果別人可以替我生孩子,當然越多越好,就像生一地蘿卜,好過冬呀。只可惜……我其實一個都不想生,我怕玩壞他們。 仲詩文 :夕染看起來文靜乖巧,是不是內心狂野的人? 夕染 :還好,整體比較文靜乖巧,偶爾也會趁花好月圓時放出體內的小野獸,讓它到處溜溜…… 窗戶 :雪認為詩歌是什么?寫詩與現實的生活是否有矛盾,有影響?比如交朋友的取向上 夕染 :詩歌是石頭上的草,夜里的星星,樹枝上的雪。也是奔跑的小孩,牽手的情侶……寫詩就是生活呀,過什么樣的生活就寫什么樣的詩。最后一個問題我邪惡地想成了性取向,我男女通吃,哈哈~ 窗戶 :雪記得第一個詩嗎?當時為什么寫?喜歡的詩人有哪些?受誰影響最深? 夕染 :不記得了。春風十里不如你啊,喜歡的詩人里一定有窗戶。我覺得自己沒有受誰影響深,寫得還是比較任性的。 這樣 :你這么靈氣你知道嗎?你認為靈氣對寫詩是幫助還是一種取巧的傷害? 夕染 :本來不知道,你們說多了我簡直覺得自己就是女媧后代啊。靈氣當然是一種幫助,就像給花千骨加了特效。 這樣 :你喜歡看奧特曼還是千與千尋?如果拿一個電影腳本和你的詩打比方,你覺得哪部電影適合你的詩? 夕染 :這兩部片子我都沒看啊。也許這二十幾年我都在演那個小怪獸,沒機會走出來。 這樣 :你為什么很多詩寫得小巧,因為你沒有長大的緣故嗎? 夕染 :我是平胸我驕傲,我為國家省布料。詩小也是一樣的道理嘛,總有什么東西被節(jié)省下來。如果我真沒長大就好了,沒長大本身就是一首詩。 這樣 :在你詩中讀到你這個年齡段少有的憂傷,你是個憂傷的人嗎? 夕染 :憂傷是一種病,得治。如果你讀出了憂傷,說明你才是那個憂傷的人。我有藥,你要嗎?十塊錢一斤。 這樣 :婆婆納,草讓你聯想到像剛開始戀愛。太驚艷了,這個跨度你是怎么想到的?你為什么把戀愛比喻成草一樣卑微?你的戀愛觀是哪樣的? 夕染 :萬事萬物皆可互換嘛。其實我沒有把戀愛比喻成草一樣卑微,而是把草比喻成戀愛一樣美好……我沒有戀愛觀,只有戀愛。 這樣 :發(fā)現你平時講話奇句迭出,你的詩也險象環(huán)生又在控制之中,是不是說明你天生就是一個寫詩的料?你就是傳說中的那種天才詩人嗎? 夕染 :不是。我只是想讓自己看起來像顆歡樂豆罷了,可以用來斗地主。天才詩人哪里有呢,我媽媽沒給我設定這樣的程序。 窗戶 :一首詩是怎么開始的,把你能想到的都說說。 夕染 :通常腦袋瓜靈光一閃。然后把靈感記下來。待時機成熟了,就寫了。還有些時候被生活中某些場景觸動,會有意識的作為素材。 窗戶 :最喜歡哪種狀態(tài)寫作? 夕染 :別人說寫詩也是在生孩子,生孩子當然是順產的狀態(tài)好。不管生出來的是小仙女還是小妖怪,至少生的過程是相對輕松愉悅的呀。 窗戶 :平時喜歡閱讀哪些書?愛看哪些電影?寫詩喜歡在什么時間,哪種狀態(tài)下? 夕染 :特別喜歡看那種純樸真誠又有靈性的文字,比如之前讀過的劉亮程和李娟的散文。電影啊,最近看的捉妖記挺喜歡的,萌萌噠。寫詩只要內心安靜就好,沒有時間概念。 窗戶 :好吧,國外的詩人喜歡誰?中國的詩人喜歡誰,無論是當代的還是古代的,例舉一兩個,為什么 夕染 :就不能讓我隱藏一下我讀書少?好尷尬…… 窗戶 :你借以謀生的職業(yè)是什么?你覺得這個職業(yè)與你的寫作者身份有一種怎么樣的聯系? 夕染 :我馬上要換工作了~沒啥聯系,就是馬馬虎虎地過著。 窗戶 :假設存在一個理想的社會,在這個社會中,單純做個詩人就可以過上體面的生活而不需要為生計所累,你是否愿意什么別的身份和職業(yè)也沒有,而只做一名詩人?為什么? 夕染 :當然愿意啊,身份和職業(yè)都是虛無的東西,能好好生活就是很多人求之不得的幸福。 窗戶 談談你所認為的寫作的使命 夕染 :這個問題太嚴肅了……我的內心只是一陣來去自如的風,吹落幾片樹葉就很美好了。 窗戶 :寫作過程中是否產生過身份認同危機?即,對于自己詩人角色的自我懷疑,或對寫作本身的懷疑? 夕染 :沒有。原諒我放浪不羈的愛自由,我太貪玩了,我還沒好好思考過這些問題啊。 窗戶 :最后一個是:你想成為偉大的詩人嗎?必須老實毫無隱瞞回答 夕染 :不想 窗戶 :要回答為什么? 夕染 :我從未把自己當過詩人,只是偶爾寫詩而已。做一個人已經夠艱難了,做一個詩人就更難了,做一個偉大的詩人,就更是難得不得了……我寧愿去長留山修仙。 群內詩人總評
群內逐首討論 >>手指觸及頁面,下滑可查看更多內容 特邀專場評論 有巫如雪夜打窗 ——夕染詩歌試讀 文/張遠倫 在我的印象里,夕染擅長寫小詩,每一首都像她自己,是在夜晚發(fā)著光的精靈,帶著巫魅氣息,靈巧,跳躍,通透,迷人。這次她呈現給詩同仁十首短詩,是從她近三年的數十首好作品中選出來的,當然不能全面多維度展示她的創(chuàng)作,但也可管窺她的詩藝,讀到她的特點。 一、場景合成上的流暢性與控制力 首先我想談夕染詩歌的場景合成。這些場景娓娓道來,流暢婉轉,沒有絲毫刻意編造的痕跡,這很難得。在每一個小場景的敘述和描摹中,詩人都以自身的身體和心理感受為核心,顯得不發(fā)力而力盡在,不著墨而意在場,小小年紀,語言功力很是老道,基本功可謂非常扎實。她的場景與意緒交融的寫法,既可以用王國維人間詞話的美學理論來評價,也可以用美國意象派大師的詩話來佐證,這讓我先是疑惑,繼而恍悟,這不就是年輕詩人在沒有受到眾多美學譜系影響之下自然生發(fā)的原創(chuàng)力么?她一出道,就通過自身的敏銳感受,站在了中國傳統和西方手法的結合點上,這很不容易,很可喜。如《回家》的下車漫步場景、《婆婆納》的開花場景、《我也將在冬日赤裸于風中落下》的夢樹場景、《小小小的性幻想》的剝橘子場景、《盲女與葉》的撫摸樹葉場景、《他們對自己滿懷誠意》的照櫥窗場景、《跳著一擔花的女人》的賣花場景、《病床上有漫長的一生》的病人放信件場景、《死去的人什么都不缺》的祭奠場景、《死訊》的與男友說話的場景,可謂每一首詩歌都有一個場景,這個場景是詩歌的支撐點,是詩意發(fā)生的借力點,詩的藝術魅力往往通過這些場景,跳躍至情思的高度和深度。 需要說到的是,夕染詩歌的場景合成,并非全部來源于客觀現實。這些場景往往在詩人漫不經心而又節(jié)儉的敘述中,進入意識層面,利用心理節(jié)點,實現場景的轉場和變異,從而進入詩性空間。以《他們對自己滿懷誠意》為例,可以讀到詩人在營造了環(huán)衛(wèi)工人們每天復制的場景后,突然最后轉入小哥們照櫥窗讓“我”著迷的場景,由客觀入主觀,由現實入心理,過渡自然,轉承之間有妙意,從而獲得來自于人性深處的微妙詩性。以《跳著一擔花的女人》為例,詩人在描述了賣花場景之后,轉入賣花女挑著花趕路的場景,用“一朵花挑著更多細細的花,在低頭走路”這樣的句子,呈現了一個來自于詩人隱喻視角和心理鏡頭的場景,寫出帶有美麗表象的小小悲憫。 夕染詩歌的場景合成,基本上是“可視現場+可感現場+虛擬現場”的模式,在較為短促和逼仄的空間里釋放出詩的迷人靈性。雖然結構和意味是較為復雜的,但是“小”的特質突出。這種小,在于空間上的窄小,在于敘述語言的短小,在于以小見大,以小見復雜。其實這是一個好詩人所需要具備的基本功——對語言的控制力。詩人在看似稀薄的意識流動中準確傳達內心,用更多的潛藏意緒來為我們節(jié)約詞語和紙張,也可以說是詩人用更少的詩句,激發(fā)讀者更大的想象力,而不是什么都說出,什么都說滿,是讓詩歌替詩人說話,而不是詩人替詩歌說話。這樣,詩歌就顯得更有意味,也能體現詩人在心理和技術上的控制力。 二、意象聯構與變焦 在這里又要談到事實詩意和意象詩意的共存之道了。在夕染幾乎所有的詩歌中,都有一個客觀事實的進入渠道,都帶著濃厚的生活中的事實詩意,讓讀者能夠真切呼吸到詩人生活中氣息,感受到詩人是在用活出來的方式演繹一首詩歌。但是,這不是全部,幾乎所有夕染的詩歌,都不可避免地使用了一錘定音的意象,甚至是更多的復合意象,還甚至是意識之象和層遞之象,從而進入深度意象。這種將事實詩意和意象詩意巧妙融合水乳交融的寫法,非常值得稱道。在詩歌的美學中,總有人非此即彼,非A即B,用近乎偏執(zhí)的審美來看待事物,使詩歌陷入人為美學孤立的境地。其實,看似不同的美學觀念也是可以交融的,就像有人是A型血,有人是B型血,但有人是AB型血。 其實這也不奇怪,夕染的事實詩意和意象詩意交織的寫法,與她在詩歌場景合成中采用“可視現場+可感現場+虛擬現場”的模式是一脈相承的,可視現場+可感現場往往需要事實詩意來支撐,而虛擬現場往往需要意象詩意來支撐。以《盲女與葉》為例,我們可以看到:“她把它放在水里。杯中。墻角/石頭邊甚至/一根枯萎的藤上。她看到/她的小孩/在花園里撿起,更多明亮的事物??吹礁赣H/取下蓑衣和斗笠,雨就停了”這前半部分,就敘述了盲女把樹葉放在水中,父親在雨停時放下蓑衣斗笠這樣現實中發(fā)生的事情,同時始終用一片樹葉的意象,浸潤其中,中間進入盲女的心理現場,用樹葉的小孩在花園里撿起更多明亮的事物,這一虛擬意象來擴大詩意空間。這還不夠,詩人在后半部分使用了一個令人難以想象的意象:窗戶?!八氖种赴尊揲L,摸著樹葉時/就像摸著自己的,一扇窗戶?!边@一個建立的事實之上的想象,妙趣十足,很有張力。盲女撫摸樹葉,像是撫摸著自己的窗戶,這種盲女對視覺、對光亮、對正常世界的深沉追求,用此意象盡得之。 夕染詩歌中的這種意象,往往不是孤立使用,而是由此及彼,帶有聯構性。在影、光、聲、動態(tài)、情態(tài)的使用中,總是有意想不到的跳脫和變焦,將意象有機地置于另一個空間,以此更縱深地關照詩歌中的人的情懷、意緒和領悟。用近乎攝影鏡頭的變焦手法,把意象拍攝到另一視野,而又不失聯系和交融。有時候,詩人甚至調動了意識之象,來解決詩歌中事實詩意偏于單薄的問題。以《小小小的性幻想》為例,詩人面對剝橘子這一場景,顯然是不足以支撐起一首有意思的詩歌的,怎么辦?答案是運用深度意象。詩人在這里使用了意象的層遞手法,剝開橘子,里面躺著折疊好的女人,這是一個少女的形象,顯得保守、單純、青澀和對外部的渴望,詩人在此遞進一層,將橘子里的小女人經由一人之手釋放出來,迷醉而又緊張,因為她害怕自己還沒有發(fā)育完全,像橘子那樣還沒有成熟,便進入成人的世界。這首詩的詩意生成,剝橘子是其次,只是一個引子,對自己的身體、愛情那神秘而又緊張的期待,才是主要的。 夕染詩歌中的藝術手法,還有一點非常值得稱道的,那就是類口語敘事。以口語為腔調,加之小有描摹性的類口語,結合起來,自然,不做作,能夠刪繁就簡地抵達詩意場,讓那些不言而喻的敘事和抒情遠離。這種“去蔽”之詩,將那些過度的語言迷霧、過多的瑣碎鋪排、過于矯情的現實表演秀統統拋棄,這樣,夕染詩歌的“小”,就小得有道理,有意思了。 自己的蝦米 文/野渡 在接到遠倫兄的邀約之前,只聽說過夕染的名字,知道是個年輕的90后女詩人,但并沒有讀過她的作品,對于90后詩人的作品,我向來有些心存年齡上的偏見而少有主動去閱讀,一是因為多數90后詩人確實在寫作中存著明顯的青春期癥候,有激情而無技術,有棱角而無宿思,他們的詩中幾乎沒有隔夜的淀粉,寫得快被忘記得更快;二是媒介對于90后施加了太多的概念炒作,過多的非詩因素讓90后寫作以群體的方式提前揭蓋已經成為一鍋夾生飯。 在當下詩歌中,我們最大的惡習很可能是不停把有意義有意思的東西玩壞,更快的信息傳輸速度給予我們的不是交流便利而是提供了一擁而上跟風寫作的投機盛宴,熱衷于分食別人的鯊魚而不是去努力發(fā)現自己的蝦米。而傳統的抱團取暖慣性也催使著我們在寫作中擠身于“集體主義”的一員,結義者生,獨行俠亡,我們都或被迫或主動在詩歌中尋找著一個概念歸屬地。 讀完遠倫兄轉發(fā)的夕染十首詩后,我發(fā)現這是一個在詩歌時尚之外寫作的非常規(guī)90后,她的詩中,排除了當下寫作中最常見的時尚因素,沒有激情四溢的身體性,也不是主流的敘事體,不是日記本上的瑣碎也不是唯美矯膩的格格體。詩意清晰明確,不夸張抒情也不刻意隱忍,多發(fā)于日常感觸,但又不局限在日常的狹小中,也沒有用宏大體量(在寫作對象和文本尺度兩個方面上都非大體量)去壓迫讀者的欲望,這是一個鄰家女孩式的寫作者,寫作素材都在我們的常規(guī)視野中,加工素材的手藝也近于傳統,在她的詩中鮮見變形、悖思、假謬、盤詰等現代寫作工藝,而多是在同質和共鳴上提取詩意,多用白描和比喻,筆下的現代生活折射出的是古典的慢之鏡像,雖然慢生活這個概念也早已經進入當下的快餐盤中被速食,但夕染在詩中體現出的是心境之慢而不是瓜分概念,這在一群狼吞虎咽的食客中是少見的品質。甚至在文本體現上,她的表達結構也近于古典式的詩歌表達狀態(tài),不停的變幻取景框,忽前忽后,左右不定的飄移于不同寫作對象,正是古典詩學結構的最大甜點。當然,做為一個當下的寫作者,一謂向古典詩歌美學和古典價值觀逃逸也是很大的問題,去陳腐破窠臼應該是寫作者內心時存的戒律,師古而不復古,從古典中攫取出久恒的那部分價值作用之于當下,對古典重新校核,加以后來者的審思,才能重新擦亮古構而不是僅僅販賣古董。 夕染無疑是一個具有很大天賦的寫作者,從90后的年齡到不足三年的詩齡都在向我們提供證據,在《婆婆納》這樣的精制情歌構造中,我們可以發(fā)現她的寫作控制力,在《我也將在冬日赤裸于風中落中》中,我們可以讀出她的思考,在“給父親擦洗身子時/那種空蕩,讓人戰(zhàn)栗的/空蕩”(----《死去人的人什么也不缺》)這樣的句子中,我們可以感受她的敏銳,在她的詩中,有生活的美好和熱愛直現(《他們對自己滿懷誠意》、《挑著一擔花的女人》),也有對苦難的憂傷(《病床上有漫長的一生》),在時定的概念之外寫作,在流行的時氣之外的寫作,在自己的小漁村里寫作,才更可能把自己的本心與詩神溝通,獲得詩歌中誠實而可靠的力量。當然,她的寫作中同樣還存在著表達單一,思質淺近等狀態(tài),但對于一個年輕的詩人,一個守著本色寫作的女孩,我們有足夠的理由相信她在未來的時間里能交付出更大的驚喜。 詩 同 仁 微信︱zkshige 同仁出品,必屬精品 本期編輯:仲詩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