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世聞名的京杭大運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長、工程量最大的運河,也是最古老的運河,其全長1797公里,至今山東濟寧微山湖以南直到杭州的近千公里河段仍在發(fā)揮著重要的航運作用,每年的貨物運輸量高達5億噸以上,和美國的密西西比河差不多,可排世界內(nèi)河航運量的第四位(前兩位是我國的長江和珠江)。 不過京杭大運河的航運量近兩年或?qū)⒋蠓鲩L,人民網(wǎng)4月7日發(fā)文稱從水利部獲悉今年將實現(xiàn)京杭大運河全線通水,這條貫穿我國南北地區(qū)的極為重要的千年航道或很快就將重新發(fā)揮全線通航作用。 很難想象世界上最大的運河是我國古代僅靠人工就挖掘出來的,而且大部分朋友可能都認為京杭大運河是隋朝時期挖掘出來的,其實京杭大運河的挖掘并非一朝之功,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86年的春秋時期,當時的吳王夫差曾下令開鑿邗溝,連通了長江與淮河水系,這個邗溝就是現(xiàn)在京杭運河的淮揚運河段,其開鑿時間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比萬里長城的建造時間還早。 到了公元前360年時魏國魏惠王又下令開鑿鴻溝(就是楚漢相爭時劉邦項羽劃溝而治的鴻溝),連通了黃河與淮河水系。 連通長江與錢塘江的江南運河段也是在公元前3世紀的春秋戰(zhàn)國時代完成的,所以京杭運河有一半的河道都是在二千二百多年前就開鑿了的,我們的先輩戰(zhàn)天斗地的精神實在是值得敬佩。 到了東漢建安年間,朝廷下令開白溝和平虜渠,連通了黃河和海河水系,另外還有淮陽渠,利槽渠、泉州渠和新河等,所以在隋朝之前,京杭大運河其實已初具規(guī)模。 但隋朝仍然是京杭運河開鑿的巔峰階段,不但清淤和擴修了原有河道,還將鴻溝段貫通到了隋都洛陽,開挖了由滎陽到涿州的永濟渠,連通了黃河與海河水系,還有改動和擴建鴻溝段的通濟渠,另外還有山陽瀆和江南運河,以及連通長安和潼關(guān)的廣通渠,將當時的長安(今西安)、洛陽、滎陽、邯鄲、涿州(轄今北京和河北省保定市),汴州(今開封)、宿州、盱眙、揚州、蘇州、余杭(今杭州)等各大城市連通起來,構(gòu)建了一條覆蓋全國主要富饒地區(qū)的發(fā)達水系網(wǎng),開挖運河總長度達2700公里,工程量可超之前歷代相加之和,當時的水運航路之方便甚至為現(xiàn)當代所不及。 隋朝之后,京杭大運河整條航道一直沿用到清代的1855年,其間元代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清淤和航路取直工程,也新修了一些運河河道,從北京(元代稱大都)地區(qū)向南可直達杭州,總長度約1800公里。 在長達兩千多年的歲月中,京杭大運河上都上演著中華民族勤勞勇敢,拼搏進取,不畏艱難,為萬世開太平的偉大壯舉,這條南北水運大動脈也不負眾望,歷史上一直發(fā)揮著極其重要的交通運輸作用,客運、糧運、鹽運以及各種貨物的運輸中有很大的份額都由這條大運河調(diào)動,所以為歷代統(tǒng)治者所重視。 但是在1855年6月的時候,黃河在今河南蘭考銅瓦廂一帶決口,向北奪濟水和大清河河道入海,黃泛區(qū)的部分京杭運河河道被淤平,大運河的黃河南北部分由此斷航,至今已經(jīng)160余年,其中濟寧微山湖以北大部分河段都長時間失去航運作用,甚至有不少地方都已經(jīng)成為平地。 但是京杭大運河的重要作用一直未被忽視,新中國成立后也對部分河段進行了疏浚,并且將其列為南水北調(diào)之東線而欲增加調(diào)水功能,近些年來更是對全線大部分河段進行了清淤整治、堤岸加固,調(diào)水補水等操作,山東和河北段運河河道已部分通水,有的河段已具備通航條件,北京和天津運河河段已經(jīng)大部分通水和通航,待京杭運河全線通水之后,全線通航也就為時不遠了,這條貫穿我國南北地區(qū)的千年航道或即將重新亮相發(fā)揮作用。 參考資料: 《人民網(wǎng)》4月7日文章《京杭大運河今年將實現(xiàn)全線通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