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到底是什么?我想很多步入婚姻的人可能也沒有一個清晰的認知,甚至很多人認為,談戀愛的時候一切都是好的,但是結婚之后好像一切都變了。因為“戀愛”是感情上的交換,而婚姻是“人生”層面的交換,婚姻是比戀愛高一維度的關系,從心理學的角度看,是我們的精神站在了一起,婚姻是否長久,關鍵要看彼此是否給了對方足夠可取的價值。北大的學者曾經(jīng)對婚姻感情的維持程度進行過調查,一般婚姻的甜蜜度和激情的高峰是在半年左右,當兩個人越來越熟悉,每天做著同樣的事情的時候,就出現(xiàn)一些問題,激情就會消散,這其實是非常正常的問題。而對于婚姻的本質,很多人的看法都不一,浙大的教授曾發(fā)表言論認為:婚姻的本質只是為了傳宗接代。這樣的言論一出,立刻引起了人們的廣泛討論。有人提出了更尖銳的論述,既然婚姻只是為了傳宗接代,那么婚姻中儀式感的意義又是什么?傳宗接代是每一段婚姻都會遇到的問題,即便是有一些丁克家族,但是中國大部分的家庭結婚后都還是有要孩子的打算的,甚至這是兩個人的頭等大事,當孩子降生,那么孩子就成為了捆綁兩個人的工具,拴住了父母的一生。但是面對浙大教授的認知,其實大多數(shù)人還是保留中肯的意見。如果從本質上講,傳宗接代其實也是婚姻中的利益關系,只是用愛情來掩蓋了而已,因為傳宗接代意味著彼此要付出很多自己的時間和空間,孕育一個共同的后代,此后就要為孩子做出很多犧牲。甚至有一些家庭,會因為無法傳宗接代的問題選擇離婚,讓整個家庭無法得到好的發(fā)展,這就意味著在中國人眼中,生育是婚姻的頭等大事,不要孩子甚至會被當作社會的異端,甚至會遭受無端的質疑和猜測。但是我們要知道,我們結婚的本質一定是處于彼此之間的感情和相互攜手共進的決心,只是傳宗接代作為兩個人相濡以沫的證據(jù),也是愛情的結晶。但即便如此,我們每一個人仍然是一個個體,生孩子是兩個人的事情,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現(xiàn)在的社會獨立性更強,每個人都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個體,我們也更加強調自我的價值,所以傳宗接代對于很多年輕人來說并不是一個必須的問題,甚至是一個有一些排斥的問題。從性別論方面來講,任何人都不是生育的工具,我們活在這個世上的首先大事就是自我的發(fā)展,在現(xiàn)今競爭巨大的社會來看,更是如此。孩子只能是感情到了一定地步我們自主且自愿的行為,是高級哺乳動物天性的選擇,但并非是說我們生來就是造孩子的機器,也不能將婚姻玷污成為傳宗接代。客觀上來講,傳宗接代只是一個家庭的內部事情,是家務事,是一個家庭的選擇,不同的家庭對于孩子的認知可能是不同的。也許有的家庭面對傳宗接代是驚喜,是開心,是期待,但也有的家庭面對孩子是恐懼,是焦慮,是覺得身體不適應,意味著失去自我。所以這個問題是一個很客觀也很中性的問題,只能停留在我們的認知層面,而不能上升到法律層次。從生理學的角度來看,任何的哺乳動物在其到了一定的年齡之后都會出現(xiàn)性方便的本能,從而選擇伴侶,進行傳宗接代,甚至有時候這是一種無意識的行為,只是身體上的自然反應。但是對于人類來說,對于高級動物來說,我們的高級就體現(xiàn)在我們有認知有思想,對于繁衍有自己的選擇,也能控制自己的行為。所以我們對于婚姻和傳宗接代的態(tài)度是比較主觀的,當然絕大多數(shù)的人的婚姻都會有傳宗接代的方面,這是社會繁衍的本能,也是社會所提倡的,甚至可以說是一個人成長的合法的必經(jīng)之路,因為每個人都有生育的權力和選擇。但是無論如何,我們對待傳宗接代這個問題的時候一定要搞清楚,我們的出發(fā)點是什么,究竟是愛情的結晶,還是動物觀念的強制。就如浙大教授所言的一樣,如果這個社會沒有人生育,沒有人結婚,沒有人傳宗接代,那么家庭就會消失,國家沒有接班人,我們的國家也會逐漸衰敗。所以這不僅僅是人生的選擇,是人生的意義,更是社會的價值取向。參考資料:Jean Piaget Biographie. (2020, January 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