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顏小二述哲文 關于《荀子》、《韓非子》、《墨子》,談及“價值”,顏小二覺得要有一個議論范圍,才能言之有物,三本書在不同領域,都展現了其獨特價值。 首先,就現代社會人類文明發(fā)展而言,《荀子》這本書最有價值,因為荀子的社會歷史觀讓我們深切認識到“受教育”的重要性。 其次,就狼性競爭之下的管理來講,最有價值的是《韓非子》這本書,這本書里面的“法術勢”思想,可以給管理者很大指導,能夠幫助管理者從“人之所需”入手,激發(fā)下屬最大的價值。 而《墨子》一書,顏小二覺得,對團隊的“l(fā)eader”,或者說“為公眾提供的服務者”最有價值。里面的“兼愛”思想格局很大,可以幫助人們從觀念上降低“利己思維”對自己的影響,將自己的管理理念或者服務行為上升到精神覺悟的一種高度,繼而能在現實中消化“矛盾”,用包容和大愛的心態(tài)與自己“和解”。畢竟有時候,拋開事件本身的樣子,自己怎么看這件事才是最重要的。我想,屏幕對面的您懂顏小二的意思。 1、適合現代人讀的《荀子》荀況,被后人稱為荀子,同時也叫孫卿,是春秋戰(zhàn)國后期的有名思想家,也是齊國稷下學宮學富五車的老先生,他曾做過楚國的蘭陵令,晚年和孔子一樣專心學問,在蘭陵著書,最后在蘭陵駕鶴西去,而他的許多重要學說,都收錄在《荀子》一書中。 荀子思想之“超前”,對于封建王朝來說,不利于權貴維系自己的“特殊地位”,于此,后世對儒家之議論,大多圍繞孔孟展開。雖然荀子依靠其以“性惡論”為首的突出理論在我國儒家學派發(fā)展中占有一席之地,但是卻遠遠不及孔孟,這其實是封建王朝統(tǒng)治者維系中央集權之現實需要在儒家學派發(fā)展中的映射。 那么,顏小二為什么說《荀子》適合現代人研讀呢?為什么荀子的社會歷史觀可以讓我們深切認識到“受教育”的重要性呢。舉個小小的例子,大家就能明白。 荀子和孔孟這樣的儒家大先賢一樣,一生都在宣揚仁“禮”,只是他的“禮”維護的不是“特殊珍貴血脈”,維護的是“賢能之輩”。 關于“禮”,在《荀子.富國》中是這樣說的:
這是荀子在說,“禮”的作用,實際上就是每個人在貴賤、長幼、貧富等等中把握恰當的地位,于此,在荀子之“禮”的等級制度下,人的階層就不是完全按照所謂的宗族血緣來了。 荀子在“王制”篇中也明確講過:
荀子這句話的意思是,即便一個人的貴族血脈再“正宗”,如果自身的德行不好,那么只能當普通人,但是一個普通人能在后天修習中努力積累學識、搞好政治、提高道德修養(yǎng),就可以成為卿相士大夫等各級官吏,造福一方百姓。 荀子這句話,且不說放在封建王朝能產生怎樣的影響,放在戰(zhàn)國時期,則是一當“超前”的理論。他很清醒,也是這種“清醒”,注定他在“人治”成分更多的封建制度之下,時刻面臨被貴族掌權者“雪藏”的風險。 在古代,荀子這一言論打破了“世卿世祿”,在現代,荀子這一理論則能啟發(fā)我們,封建王朝那樣的環(huán)境之下,尋常人家也能靠努力積累學習、搞好自身各方面修養(yǎng)而建功立業(yè),那么,在當前這樣開放的大環(huán)境下,想要有一番作為的朋友,有什么不理由不高度重視“教育”,積極努力打磨、提高自己呢? 一言以概之,迎合現代社會之“禮”,在教育中成長,一直是我們逾越階級的翻身利器,這是荀子穿越千年時光,留給我們的囑托。 2、《韓非子》有管理之術,《墨子》有兼愛之德上面說了《荀子》,因篇幅有限,顏小二這里簡單說說《韓非子》與《墨子》這兩本書對今人的價值。 (1)法家韓非的管理之術 韓非,曾與千古一相李斯共同在荀子門下學習,但因過于有才華,遭人妒恨,被李斯等陷害入獄,被迫自殺于獄中,這是韓非跌宕的一生。但從學術貢獻來看,韓非和李斯,都是當之無愧的法家代表人物。 《韓非子》一書中記錄了許多韓非的經典理論,其中以“法術勢”較為突出,而韓非的“法術勢”實際上更多是以荀子之性惡論為基礎,圍繞人生來就有的“自為”之性展開議論。 韓非認為人人都有為自己打算的“自為心”,人的一切道德、感情、行為都決定于自對自己有沒有“利”。所以造車的人希望人富有,而賣棺材的人希望有人去世,這不能說坐車的仁,買棺材的人不仁,只是利之所在罷了。 誠然,韓非圍繞人之“自為心”展開的議論有些極端,但是也相當“理性”,拋開道德評價,韓非的說法不無道理,而對于管理者而言,許多時候,要管理好下屬、用好下屬,如果可以懂得韓非關于人之“自為心”的理論,并且靈活且適度運用“法術勢”,可能在管理上就更得心應手一些。但是要注意“物極必反”,理性雖好,但人性世界,也不能沒有“感性”,其中的“度”,就需要各位自己摸索了。 (2)墨家墨翟的兼愛之德 與韓非一樣,墨家思想家墨翟的一些觀點,有高明之處,同時也有極端之處,但是對于現在社會上處于“服務層級”的朋友來說,吸收墨翟思想中的“兼愛”之德,或許自己“服務大眾”的行為會上升成一種對生命意義的詮釋,于此,這種生活將理想,人也會更有激情一些。 墨家思想家墨翟,他在世時曾做過宋國的大夫,于此他一生有大多數時間都在宋國奔走。 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曾出現“墨翟之言盈天下”的盛況,為何墨翟如此受歡迎?因為作為個人勞動生產者,墨翟以工匠身份在底層摸爬滾打的經歷讓他深知底層勞動人民的艱辛,因此,他的許多理論,也喊出了底層勞動者的“心聲”,同時也體現了底層勞動人民的質樸。 受到自身經歷的影響,墨翟從小生產者的利益出發(fā),發(fā)出“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號召,并以此為衡量思想和行為的標準。于此,墨家學派的追隨者,大多都有“奉獻精神”,服務意識會比較強烈。 在春秋戰(zhàn)國那個動亂的年代,墨子的“兼相愛,交相利”是他思想的核心,也是當時底層百姓內心的愿望。 墨子認為“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財者勉以分人,有道勸以教人”,這樣做可以實現“兼愛”這一目標,而“兼愛”則會帶來“愛人者,人必從而愛之,利人者,人必從而利之”的良性循環(huán)。 由此,我們不難發(fā)現,墨子思想雖然有些極端、趨于理想,但是內含很強的服務意識,同時,“兼愛”思想頗有“自我奉獻,造福百姓”的大氣度,只要合理發(fā)揮,也是一股令人感動的“正能量”,如果現代社會的團隊laeder一面能明白法家韓非“法術勢”的管理精華,一面也抱有墨家“兼愛”思想的“服務意識”,那么這個團隊將無比團結與和諧。各位可以體會一下。 3、總結《荀子》讓人懂“教育”之重要性,對人自覺去“學禮”、“守禮”有莫大的啟發(fā),是當代人應該深刻體悟的寶藏;而法家思想和墨家思想,相較而言,對于管理者或者團隊的“l(fā)eader”來說,更像是一種管理藝術和管理智慧,幫助管理者與領導者在人之“自為心”上下功夫,并有針對性地讓人各司其職,同時自身也秉持“兼愛”之德,以“造福團隊”的視野指引團隊前行。 好了,顏小二的分享就到這里,期待自己的這篇文章多少能引起各位對先哲思想的興趣。如果您能靜下心來去品讀,您一定會驚訝于先哲的思想魅力。 【本文為顏小二述哲文原創(chuàng)且獨家發(fā)布,搬運、抄襲等任何侵權行為,發(fā)現必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