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讀的書是《教育寫作:教師專業(yè)生活的專業(yè)表達》,作者:顏瑩。非常好讀的一本書,你如果正在為教育寫作犯愁,這本書值得一讀。 這本書,幾乎囊括了一位教師在教育生活中所面對的寫作場景與體裁,既有理論的點撥,又有大量具體案例的佐證。那么接下來,我分享一下,我看了這本書之后的一些收獲。教育敘事,可以說是最最適合一線教師開展研究的一種方式。是一種“草根式”寫作方式,我這些年寫公眾號基本上就是在寫教育敘事。教育敘事的一般步驟:收集故事——分析、解釋故事——形成理論。不難發(fā)現(xiàn),教育敘事,兩個核心點:講述與發(fā)現(xiàn)。敘事的外殼是以故事方式開展,而最終的抵達點則是某種意義的生成。也就是教師在講述自己的教育故事中,不斷檢視自己的教育行為與意義。教育敘事分成三種基本類型:教學敘事、生活敘事、自傳敘事。教學敘事,則是教師將課堂教學的片段、細節(jié)敘述出來,是教師對自身教學行為、過程的感受與思考。但是教學敘事,并且是對于整節(jié)課的完全復盤,是要抓住關鍵瞬間、亮點時刻、靈感激發(fā)。如果老師上完課,感覺到某一個環(huán)節(jié)“原來,還可以這么干”,此時不妨就記錄下來。生活敘事,則是教師在生活中記錄自己所思所感,但是這些所思所感最終又是指向教育生活的。也就是用生活的素材,換一種方式理解教育。自傳敘事,則是個人教育歷史,是教師自己講自己的教育故事、經(jīng)歷、感受,在講述中升華對教育的理解。講述屬于自己的教育故事。在教育生活中,只要某件事情對自己有觸動,就記錄下來:從教生活的諸多第一次、問題學生的轉化、一次有難度的實踐創(chuàng)新……。搜尋平淡無奇但是意義深遠的故事。好些事情,別人看起來很平凡,但是放在自己身上,確實意義非凡。即教師要在熟悉的教育風景中,尋找別樣的、甚至陌生的教育體悟。教育敘述肯定不只是單純的講一個教育故事,故事講完要有思考。這種思考更是教師自身長期以來所踐行的教育理念,在講完故事,再呈現(xiàn)教育理念,這是在闡釋自身教育行為發(fā)生的緣由。班主任基本功比賽中的案例分析,其中一環(huán)也是如此,講了教育幫扶對策之后,還要講背后支撐的教育理論。教育敘事中,教師不是置身之外的。教師要在敘事中放入自己的思考、情感,要把自己擺進去。特別是在敘事中,直面自身的問題。敘事中,教師并非是完美的存在。看了一些于永正老師寫的書,印象極為深刻的是,于老師總是在進行自我反思,“如果讓我再一次教一年級,我肯定不會那樣了”。敘事中教師的遺憾、甚至錯誤,讓敘事變成更加真實、有波瀾。對于故事細節(jié),需要深度描述。給讀者以場景感,讀者看了描述就像在故事現(xiàn)場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