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討厭的勇氣》 作者:[日本]岸見一郎和古賀史健 豆瓣評分8.6 是我今年讀的第10本書 閱讀日期:3月1日-3月9日 以對話的形式闡釋阿德勒心理學(xué) 有很多很新穎的觀點,值得一讀 ![]() 問題引入 1.如何平衡“自己”與“他人期待的自己”? 2.你想變成別人嗎?為什么呀? 3.你是否擁有健康的自卑感? 如何平衡“自己”與”他人期待的自己“? 阿德勒說,“人的煩惱皆源于人際關(guān)系”。 我們活在充滿人際關(guān)系的社會里,逃脫不了,適應(yīng)社會,學(xué)會和他人保持良好的關(guān)系十分重要。 可是,仍然有很多人在 [做自己] 和 [做他人要求的自己] 之間不斷徘徊。 該如何找到這之間的平衡,該如何毫無恐懼地成為自己,這值得我們不斷探索。 經(jīng)常在朋友關(guān)系、婚戀關(guān)系、親子關(guān)系等關(guān)系中淪陷的人,最在意的問題大概是: 如果自己拒絕對方,會不會被討厭?是不是就會被孤立在人群以外? 可是我不禁要問,我們真的有能力滿足所有人的想法嗎? 書里說,“八面玲瓏地討好所有人的生活方式是極其不自由的也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如果想要行駛自由,那就需要付出代價。而在人際關(guān)系中,自由的代價就是被討厭?!?/span> 當(dāng)然,我們不是刻意要被討厭,而是強調(diào)不用太在意別人的討厭。 還記得周深的表情包嗎?因為微博換頭像風(fēng)波,被各種建議整得心累的深深小可愛,對粉絲發(fā)自靈魂深處的吼叫——“少管我!” 這句話我們也可以理解為,讓我做自己!由我自己做主! ![]() 做任何事,如果特別在意或者糾結(jié)周遭人的評價,那么我們正在掉入“別人喜歡什么而忽視自己真正喜歡什么”的黑洞里。 做自己是一件很酷的事情,即使在人生出現(xiàn)差錯時,只會怪自己沒有做得更好,而不是怪自己沒有選擇權(quán),埋怨替自己做選擇的他人。 前一段時間,本科新傳院的學(xué)妹向我訴說她的煩惱,她想試著跨考陜師學(xué)科語文,但她的父母希望她考本專業(yè),因為這樣更有把握。 但她內(nèi)心深處想成為語文老師,也不斷為此積累著、努力著,父母的懷疑聲振振有詞,讓她一度懷疑是否能實現(xiàn)這個夢想。 我的建議是希望她遵循自己的內(nèi)心,為自己喜歡的事情赴湯蹈火。 至于父母的嘲笑,可以不理會,不用和不懂的人談?wù)撟约旱膲粝搿?br style="box-sizing: border-box;"> 做自己會比較快樂,這是一種長久的舒心和自由,雖然會有短暫的被討厭的不適感,但克服過去,就是雨過天晴。 你想變成別人嗎?為什么呀? 書里的哲人問年輕人,“變成別人就會幸福,那也就是說,你現(xiàn)在不幸福,對嗎?” 看到這句話,我的腦海里第一個冒出來的人,是陳韻如。 她在模仿黃雨萱后獲得了短暫的幸福感,黃雨萱非常不理解: “陳韻如,這真的是你要的嗎?你打算一輩子扮演另外一個人,就這么活著嗎?” 她說,“為什么不可以?如果當(dāng)黃雨萱可以擁有這一切,我為什么要當(dāng)陳韻如?” 陳韻如認為自己的過去不幸福,而成為黃雨萱能夠被李子維愛著,被同學(xué)喜歡著,被弟弟認可著,自己不費吹灰之力就擁有著一切美好。 可是,真正的歸屬感和幸福是需要靠自己去創(chuàng)造的。 不是自己努力得來得,即使當(dāng)下感到幸福,也終有會如煙飛散,短暫且有強烈的代價。 陳韻如需要的不是更換掉自己,成為別人,而是更新自己,成為更好的自己。 你我也一樣。 你是否擁有健康的自卑感? 我們想成為別人,大概是我們沒有自信能成為像別人一樣閃閃發(fā)光的樣子,但這不是健康的自卑感。 我也時常感到自卑,但從未放棄努力,我的自卑感在某種程度上是健康而積極的。 有自卑感,是追求進步的一種體現(xiàn),當(dāng)我無法達成自己的期待的時候,自卑感就會出現(xiàn)。 書里說,“只要處理得到,自卑感也可以成為努力和成長的催化劑?!?/span> 健康的自卑感是和自己比較,而不健康的自卑感是和別人比較。 我高中時有一段因為成績不如別人而感到抑郁,我經(jīng)??拗捅斫阍V苦,我和他們明明都一樣,為什么我這么努力還是不能取得好成績? 還記得她的那句擲地有聲的反駁一直敲打著我,“你們不一樣啊!” 是的,每個人都太不一樣了,曾經(jīng)苦惱著以為每個人都是一樣,那么只要努力就可以輕易獲得吧。 可是,現(xiàn)實就是連努力的方式都可以那么不同,最后的結(jié)果自然有差異。 書里還對比了“自我肯定”和“自我接納”的不同: 自我肯定是,明明考了60分,卻暗示自己其實是運氣不好,真正的自己能考100分。 自我接納是,考了60分承認自己目前的水平不夠,然后盡量朝著能夠做到的方向去努力。 我們能改變的只有自己的態(tài)度,積極看待和別人的差異,努力改變對這個世界和自己的看法。 但是改變談何容易,很多人會拿性格出來推卻,因為性格是公認的難改變。因此,很多人把性格作為自己不改變的擋箭牌,拒絕改變。 那我們不妨換一種說法, “如果要改變對世界或?qū)ψ约旱目捶?,就必須改變與世界溝通的方式,甚至改變自己的行為方式。請不要忘記必須改變的是什么。你依然是你,只要重新選擇生活方式就可以了?!?/strong> ![]() 最后的最后,我想給你分享華晨宇在2018歌手的一期節(jié)目里說過的一段話: “這個世界會有一點點奇怪,每一個人都在追求獨特,但真正獨特的東西出現(xiàn)在面前時,你可能不愿意去接受它,你會否定它。 《我管你》這首歌想告訴那些獨特的人或還在追求自己想法的人,不要被旁人的眼光、旁人的話語左右你真正想表達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