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代醫(yī)學(xué)認為:血精是肉眼觀察所排精液為粉紅色或紅色,稱為血精或精血。儲存精液的精囊有微小的血管層內(nèi)含有許多微血管,易于受傷,引起精液中略帶血色。 引起血精的常見原因是精囊炎。精囊位于前列腺上面,膀胱與直腸之間,其末端與輸精管末端匯合形成射精管通向尿道。精囊的作用,一是貯藏精子,一是分泌液體參與精液的組成。由于精囊緊鄰前列腺泌尿道,直腸等器官,故這些部位發(fā)生炎癥時,細菌就很容易蔓延至精嚢,引起精囊炎,精囊壁腫脹,充血,出血而引起血精。還可以伴有會陰,直腸以及下腹輕度疼痛,或尿痛等現(xiàn)象。 【病因病機】 血精在中醫(yī)文獻里早就記載,如《諸病源侯論中有“虛勞血精出侯”,對于血精的形成和治療都有描述云:“腎藏精,精者血之所成也。虛勞則生七傷六極,氣血俱損,腎家偏虛,不能藏精,故精血俱出”。中醫(yī)認為,血精的形成,和發(fā)病機理有三個方面。 1.熱傷血絡(luò):多由素體陰虛或房事不節(jié),熱病傷肝,過服溫燥助陽之品,致熱久傷陰,陰虛生熱,熱入精室,血絡(luò)被灼,而致血精。 2.封藏不固:勞傷過度,脾氣受損,化源不足,氣血皆虛,氣虛則統(tǒng)攝失職。血虛則精虧。腎主封藏,腎虛而統(tǒng)攝不能,精血俱出。 3.濕熱擾動精室:嗜食肥甘或飲酒無度,傷及脾胃,滋生濕熱;肝膽濕熱下注,郁于下焦,傷于血絡(luò),精室血絡(luò)受損,而致血精。 【辨證論治】 1.陰虛火旺,熱傷血絡(luò)型 癥狀:可見精液肉眼紅色或兼射精疼痛,伴陰部墜脹不適,失眠心煩,口干咽燥,舌苔薄白,脈象弦數(shù)。 治法:滋陰降火,涼血止血。 方藥:方取六味地黃丸合小薊飲子加減。 處方:生地、白芍各15克,黃柏10克,小薊草30克,茜草炭15克,槐花15克,白薇10克,滑石30克(包煎),生甘草6克。 2.精血兩虧,腎失封藏 癥狀:可見淡紅色精液,面色少華,頭目暈眩,神疲乏力,失眠多夢,腰膝酸痛,:,::: 性欲減退,舌質(zhì)淡,苔薄白,脈沉細無力。 治法:補腎澀精,益氣養(yǎng)血。 方藥:大補元煎加減。 處方:熟地黃15克,棗皮,巴戟天各10克黨參15克,枸杞子15克,杜仲10克,菟絲子18克,當歸10克,阿膠12克(烊化),炒白芍15克,蒲黃炭15克,炙甘草6克,仙鶴草30克,山藥20克。 3.下焦?jié)駸?傷及精室型 癥狀:可見精液紅色,且兼頭昏煩躁,面目紅赤,口苦咽干,胸悶,溲黃,便干,睪丸及會陰部脹痛,舌黃膩,脈象弦數(shù)。 治法:清熱利濕,涼血止血。 方藥:方取小薊飲子合龍膽瀉肝湯加減。 處方:龍膽草6克,小薊草30克,山梔炭12克黃芩,柴胡各12克,生地黃15克,丹皮10克,赤芍10克,旱蓮草20克,藕節(jié)炭15克,生甘草6克,澤瀉15克,白茅根30克。 結(jié)語: 中醫(yī)認為,前陰為肝經(jīng)所系,腎所司,血精出自前陰,病本不離肝腎。青壯年者易發(fā)此癥,因其情欲旺盛,易思易動,如情緒不暢,久郁失達;或因房事太過,手淫頻頻,極易耗傷真元,虛火從生,乃至精室被擾,傷絡(luò)動血。如不講衛(wèi)生或性交不潔,令濕熱之毒,乘虛侵襲,循經(jīng)上擾,損傷血絡(luò),迫血外溢。 血精一癥,常與遺精,尿血等癥狀同時發(fā)生多為虛證,而其中又以陰虛火旺者居多。既濕熱蘊蓄下焦之血精證,病久亦常兼陰虛不足的表現(xiàn),故常佐以滋陰的藥物,病久??芍掠傺?故理血止血的藥物亦應(yīng)隨證加減施用。若因外傷淤血而致血精者,其陰部疼痛必劇,精液呈暗紅色或挾有血塊,則當以實證論治,應(yīng)以活血祛淤為主,方用桃紅四物湯加減。 附:驗方 赤小豆當歸散,治血精加減方。 方藥:赤小豆30克,當歸15克,仙鶴草30克,海螵蛸20克茜草炭15克,土茯苓30克,山茱萸15克,大小薊30克。 主治:熱擾血分,損傷精室之血精證,效果明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