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蒸饅頭,別只加酵母,多加一點它,饅頭蓬松香軟有嚼勁,還不塌陷! 大家都知道,南方人愛吃米飯,北方人愛吃面食。作為一個山東人,我家吃得最多的面食就是饅頭了!一日三餐,幾乎都可以見到它的身影!說到饅頭,在我國已經(jīng)擁有上千年的歷史了!但是,你知道嗎?蒸饅頭看似很簡單,如果想做到麥香味十足,且又白又軟的話,也是有技巧的! 經(jīng)常做面食的朋友都知道,平時我們不管是蒸饅頭還是蒸包子,第一步就是要先發(fā)面!而在發(fā)面過程中,有一種食材經(jīng)常被用到,它就是“酵母粉”。其實,以前老一輩在蒸饅頭時,并不是用酵母粉來發(fā)面,而是用另一種食材“老面”!雖然用老面發(fā)面的速度比較慢,但是蒸出來的饅頭卻是又白又胖,麥香味十足,越嚼越香! 老面饅頭雖然好吃,但是在做老面饅頭時,需要根據(jù)面團的發(fā)酵程度,加入適量的食用堿,來中和面團的酸堿性,而食用堿的量,則是根據(jù)經(jīng)驗來定的。這一點對于很多年輕人來說,是有一定的難度。如果食用堿太少,饅頭吃著就會發(fā)酸,如果食用堿太多的話,饅頭就會開花,且又黃又苦!下面,廚娘就與大家分享一下,用酵母粉蒸饅頭的小技巧! 【山東大饅頭】 準備食材:中筋面粉、安琪酵母粉、食用堿。 一、如何發(fā)面 1.取一個大碗,加入5克安琪酵母粉, 加入600克溫水,水溫不要超過40度,用筷子攪拌均勻,將酵母粉溶解。 2.取一個盆,加入一千克中筋面粉,加入準備好的酵母水,邊加水邊攪拌,攪拌成面絮后,將面絮揉成面團,醒發(fā)十分鐘后,再揉5分鐘,將面團揉光滑后,放入盆中。 3.取一個黑色塑料袋,罩在面盆上,將面盆放到陽臺或暖氣附近,也可以將面盆放入盛有溫水的鍋中,將面團發(fā)酵至2倍大,充滿蜂窩即可。 二:饅頭的制作方法 1.取一個碗,加入1克食用堿,加入半碗溫水,攪拌均勻,將食用堿融化,面團發(fā)酵至2倍大后,用雙手蘸上適量的堿水,不停地按壓面團,將堿水揣入面團中,雖然用酵母發(fā)面,面團不會有酸味,但是加入少量食用堿,可以增加饅頭的麥香味,吃著也更有嚼勁。 2.在案板上撒一些干面粉,將揣好堿水的面團取出,放在案板上揉一下,給面排氣,大概揉10分鐘左右,將面團內(nèi)的蜂窩都揉消失后,將面搓成長條,切成單個重量為80克左右的小面劑,要想做出來的饅頭好吃有嚼勁,這一步一定不能省。 3.取一個小面劑,用右手掌心按壓面劑,左手手掌搓面劑,邊按邊搓,將面劑團圓,底部形成漩渦狀后,將饅頭胚豎起來,稍微整一下型,饅頭胚就揉好了。 4.蒸鍋內(nèi)加水,將饅頭胚放入鍋中后,不要著急開火蒸,要先醒發(fā)15分鐘后,再開大火蒸,大火煮開后,轉(zhuǎn)中火,再蒸20分鐘,然后關(guān)火,燜2分鐘后,饅頭蒸好了,即可出鍋。 烹飪小貼士: 1.蒸饅頭時,除了加酵母粉之外,還可以少加一點食用堿,這樣可以使蒸出來的饅頭,麥香味十足,越嚼越香。 2.關(guān)火后,不要一直蓋著鍋蓋,燜2分鐘后,即可出鍋,如果一直蓋著鍋蓋,鍋蓋上就會有水珠凝集,滴在饅頭上,饅頭容易塌陷,表面也不光滑。 3.要想蒸出來的饅頭香軟蓬松不塌陷,要嚴格地按照“三次醒發(fā)”的流程來做!第一次醒發(fā)即發(fā)面,一定要使面團發(fā)酵至2倍大才可以;第二次醒發(fā)是指在揉饅頭之前,要將切好的小面劑都醒發(fā)一會兒;第三次醒發(fā)是指饅頭上鍋后,不要著急開火蒸,要醒發(fā)15分鐘以后,再開火蒸。 蒸饅頭包子時,要牢記“三次醒發(fā)”,否則出鍋后死皮、塌陷還難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