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p> 直至今日,1987版本的電視劇《紅樓夢》都是公認的經典,不僅經久不衰,很多人現在還不時翻出來反復觀看,八七版本的電視劇《紅樓夢》還認為是對原著的最好還原。 2010年由知名導演李少紅推出的《新紅樓夢》爭議無數,不少人都稱這版的選角簡直就是“噩夢”,“寶姐姐”不像“寶姐姐”,更可怕的是如果將林黛玉和薛寶釵的選角對調都可能比現在的更為合適。 網友們找出了1987版央視版本的《紅樓夢》,指著由陳曉旭飾演的林黛玉說,這才是“林妹妹”嘛。 但其實在導演王扶林眼中,陳曉旭既不夠漂亮,演技也沒有那么好,但最終敲定了陳曉旭只因為她身上特別的一點…… 全國海選選出的“林妹妹”如今,在各大視頻網站上不時會出現類似“這才是真古裝美人”標題的視頻,點擊進去視頻的內容是十幾年前的古裝電視劇美女角色的群像…… 人們不滿現在流量至上、粗制濫造出來的古裝劇,懷念兒時守在電視機前看到的那些儀態(tài)萬千、造型各式各樣的古裝劇美女們,其中女性角色眾多的《紅樓夢》和《西游記》就時不時被網友們翻出來,大贊里面的美女多得使人應接不暇。 1987版《紅樓夢》能經受得起網友們的多年的念念不忘也是有本錢的——光是導演王扶林花在選角和在演員前期的培養(yǎng)上花費的時間就超過了現在某些粗制濫造的“古裝劇”的拍攝時長。 首先導演王扶林在研究《紅樓夢》原著的時候,請教了知名紅學家吳世昌,吳世昌在聽說王扶林要拍《紅樓夢》的電視劇后很支持他,幫助了他聯系紅學會秘書長胡文彬。 《紅樓夢》作為中國的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和傳統(tǒng)文化的集大成者,自成文以來從民間到學壇,不光是平民百姓對其中的主要人物耳熟能詳,很多知名的教授、文學家都是它的粉絲。 例如在王扶林籌拍《紅樓夢》的時候,蔣和森、沈從文、曹禺等研究《紅樓夢》已久的“紅學家”都參與進了這個項目。 為了更了解《紅樓夢》的故事內核,當時每隔一個月,王扶林都會與他們碰面,詢問自己對《紅樓夢》的疑惑。 終于,在王扶林充分了解完紅樓夢的故事后,他要準備開拍電視劇最重要的步驟之一了——選角。 而王扶林在當時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全部新人,并且要在全國范圍內選角。 當時就有《新民日報》說王扶林此舉是: “外表艷麗的花朵禁不住細看”。 認為王扶林只是在嘩眾取寵,但王扶林自然有他自己的堅持的原因,他只挑合適的;原著中這些未出閣的男男女女只有十幾歲,不能找已經成名的老演員,那樣就不符合原著了。 王扶林首要要敲定的就是女主角林黛玉,當時全國寄過來的一萬多封自薦信擺在了王扶林的桌上,但王扶林卻發(fā)了愁,要選林黛玉可太難了。 此時一封來自遼寧鞍山、附帶一封小詩的自薦信吸引了王扶林的注意力…… 不夠漂亮、演技不夠好,但特別的夠演林黛玉《紅樓夢》中對女主角林黛玉的外貌描述是這樣的: 眉眼是“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p> 身體是“淚光點點,嬌喘微微;病如西子?!?/p> 林黛玉,“如姣花照水”,“似弱柳扶風”,是絳珠仙草的化身,讓落在脂粉堆里的貴公子賈寶玉一見便說“這個妹妹我曾見過”,嗜好美女的呆霸王薛蟠一見了林黛玉便覺得半臂都酥了。 毫無疑問,林黛玉是絕代佳人,這樣要傾國傾城外貌的演員要去哪里找呢。 此時,王扶林看到了陳曉旭的自薦信,照片里的女生微微蹙眉,似乎帶著些許憂郁,長長的辮子梳在一邊,使她增加了一些古典的氣質,從照片來看的確是一個美人;但讓王扶林對陳曉旭印象最為深刻的是自薦信中夾著的兩首小詩—— “我是一朵柳絮,長大在美麗的春天里,因為父母過早地把我遺棄……” 因為詩里透露出的憂傷的氣息,讓王扶林仿佛看到了憂郁寡歡的林黛玉;再加上“絮”字,原著中林黛玉也曾就絮為主題作詩——“嫁與東風春不管”。 讓王扶林下定了決心,親自給陳曉旭寫了回信,讓她來北京面試。 在面試那天,北京正好是暴雨天,陳曉旭身著一身淡綠色的衣褲迎面而來,當時的詩情讓王扶林至今印象深刻,于是陳曉旭留了下來,加入了黛玉組,參加劇組每天的禮儀、書畫培訓。 當時《紅樓夢》劇組的每一個角色都競爭激烈,如今我們看到成片中的不少角色,其實演員最初競演的可能是另一個,例如秋桐的演員最初其實是黛玉組的。 雖然王扶林讓陳曉旭加入了學習班,但他并沒有對陳曉旭十全十的滿意,陳曉旭的確是個美人,但原著中對林黛玉外貌的刻畫過于美麗,相比之下,陳曉旭就顯得有些“不夠漂亮”了。 雖然陳曉旭有過在鞍山市話劇團學習的經歷,但她的演技也沒有到讓王扶林看了她就敲定她為女主演的程度。 但王扶林敲定主演的關鍵不止是對演員外貌和演技考量,他還要考慮到氣質、年齡等。 當時陳曉旭競演林黛玉有兩個最大的對手,一個是“劇組第一美人”的張蕾,另一個是表演經驗豐富的張靜林。 雖然張蕾競演的并不是林黛玉,但由于她外貌出眾,相傳是當時劇組里默認的林黛玉第一人選,但王扶林認為張蕾長得太過艷麗,更多的反而是少婦的韻味,二來張蕾的年齡對于林黛玉來說偏大了些,當時張蕾已經26歲,而林黛玉是清冷的少女形象,于是還是讓張蕾演了秦可卿。 而張靜林從小學京劇,表演經驗豐富,還出身書法世家,在書法學習中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異,又是同樣的美麗,她本來是屬意演林黛玉的。 但王扶林卻考慮到了張靜林的骨架,她骨架偏大,從外形上不符合林妹妹的“弱柳扶風”,再加上在培訓的過程中,王扶林發(fā)現張靜林性格潑辣,這讓他覺得張靜林更適合心直口快,無法無天的“二小姐”晴雯。 劇組的培訓時間漫長,再加上每天很早就要起來學習才藝,十分艱苦,很多人都沒能堅持下去,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離開,觀看八七版《紅樓夢》的時候,我們可以發(fā)現其中不少角色中途換角過。 但在漫長的培訓生活中,陳曉旭堅持了下來,再加上在學習班中王扶林發(fā)現了陳曉旭不僅會寫詩,還愛“挖苦”別人,這點跟“小性”的黛玉太像了,最終敲定了,就是她了——就讓陳曉旭來演林黛玉吧! ![]() 選角背后,陳曉旭的努力“食宿自理,如未入選,路費不予報銷?!?/p> 其實對于林黛玉這個角色,從寄自薦信開始到奔赴北京面試,陳曉旭心里一直沒有底。 寫自薦信是在男友畢彥君的再三鼓勵下,陳曉旭才終于鼓起勇氣,寫下了自薦信,選了一張照片和她14歲在雜志上發(fā)表的小詩。 陳曉旭對自己能參演本不抱什么希望,沒想到卻在六天后收到了導演的親筆回信,邀請她到北京來面試,但信末交代這次面試是自負食宿,一旦沒有入選一切都要自己承擔。 心懷忐忑,最終陳曉旭還是前往了北京,也就是那個暴雨天,陳曉旭拿著一把還在滴水的雨傘來到了王扶林的辦公室。 ![]() 二人聊了幾句以后,王扶林并未給出確切的答復,只是在送陳曉旭出門乘電梯的時候,開口說: “把火車票留好,也許以后可以報銷。” 這句話給了陳曉旭莫大的鼓舞,也許真的有機會。 終于在第二年的春天,一個桃花盛開的下午,正如那個午后她在窗邊看書時寫下了那份改變她命運的信一般,在鞍山話劇團默默等待的陳曉旭接到了通知: 4月1日,去北京報到,參加電視連續(xù)劇《紅樓夢》劇組演員培訓班。 ![]() 導演王扶林的獨特之處還在于他讓演員們開始自選角色。 作為導演王扶林極度看重演員與角色在氣質上的貼合度,讓演員培訓書畫,不僅是方便拍攝,更是想要通過這種方式,讓演員們如同穿越回古代,有古人的氣質。 此時的陳曉旭是想演林黛玉的,但一旦失敗極有可能只能出演她并不想要的角色,女主角林黛玉的競爭力很大,令陳曉旭糾結不已。 當陳曉旭轉頭向室友詢問的時候,室友給出的建議是: “你不應該試小姐的角色,你看你,看上去都沒有發(fā)育成熟。” ![]() 的確相比學習班里其他的女孩子,陳曉旭只有80斤的體重,一副弱不禁風的樣子,發(fā)育不良,不像大家印象里“生活優(yōu)越”、“豐美”的富家千金。 但這句話卻讓陳曉旭堅定了競演林黛玉的信念。 因為很多人對林黛玉的印象就是“不食人間煙火”,認為林黛玉是“憂思過慮”,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自己“作”出來的病。 甚至在原著中,林黛玉也曾自嘲自己是“小性”、“刁鉆刻薄”。 但在陳曉旭心中,她是非常喜歡并理解林黛玉的:林黛玉是敏感、多思,但同時林黛玉無比堅守著自己的信念和原則;“質本潔來還潔去,強于污淖陷渠溝,”林黛玉決不流于世俗。 ![]() 即使林黛玉在賈府中常常樹敵太多,而且并不是那么受歡迎,但陳曉旭認為這是林黛玉反抗虛偽和不公的勇氣的體現。 王扶林的海選方式,無疑讓每個演員都“飽受折磨”,在三十年后,王扶林導演在接受采訪的時候,自己都坦言: “黛玉這個角色是受折磨時間最長的,因為我心中也沒底?!?/strong> ![]() 正是陳曉旭的堅持,讓她最終成為了最后被敲定的唯一的女主角。 《紅樓夢》是家喻戶曉的經典,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央視給王扶林投資了兩百萬,這在當時是一筆巨款,而且導演王扶林為了拍攝輾轉各地拍攝,花掉大部分資金用于搭景,這無疑將是一份用心之作。 所以其他演員為了留在劇組,覺得演什么都可以,王熙鳳的演員鄧婕為了留在王扶林的劇組,曾經參演的角色是同樣性格潑辣的尤三姐;當時每個角色都有一個組的備選演員,鄧婕想著如果不能演王熙鳳,演王熙鳳的丫鬟平兒也可以。 而陳曉旭在來到劇組后,一心只想演林黛玉,她就是沖著林黛玉來的,陳曉旭認為自己就是天生的林黛玉。 ![]() 所以說,陳曉旭是被選角折磨時間最長的,因為其他演員都有退路,就算不能演這個角色,我可以演另一個也好,但陳曉旭一心只想演林黛玉,根本沒給自己留后路。 王扶林心中自然有他自己對于的“林黛玉”標準,但如此大的一個項目,要選出來全國觀眾眼里的“林妹妹”時,王扶林卻發(fā)了怵,不能確定自己的標準是否是正確的,在敲定陳曉旭之前他專門去找專家團的顧問請教指點。 王扶林還專門去問了陳曉旭:“如果你不演林黛玉,準備演哪個角色?” 《紅樓夢》構思精巧,全文有不少對照,和林黛玉形容相似的就有秦可卿、香菱、晴雯、齡官、菂官等多個角色,就算演不成林黛玉,還可以演和黛玉長得像的她們嘛。 而此時陳曉旭卻斬釘截鐵的回答:“如果您讓我去演了其他的角色,那么觀眾就會說你讓林黛玉演了別人。” 這份對林黛玉的堅持和自信,讓王扶林對陳曉旭刮目相看,最終在開機前沒再選擇其他演員,陳曉旭也終于松了一口氣,由她來飾演林黛玉。 ![]() 相似的命運,香消玉殞如今公眾再頻頻提到陳曉旭,不僅是因為她的成名之作《紅樓夢》中形如林黛玉般留給了觀眾深刻的印象,于是提到林黛玉,就想起了陳曉旭。 更是因為陳曉旭與林黛玉不經相同的命運:香消玉殞。 ![]() 在《紅樓夢》小說第二十七回時,其他的小姐丫、鬟都在興奮的過著花朝節(jié)的時候,面對漫天的飛花,林黛玉卻悲從中來,扛起鋤頭選擇葬花,為花收葬,為花作詩,寫下了一首《葬花吟》。 其中一句“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更是體現了林黛玉多愁善感的性格,雖然林黛玉出身官宦世家,但她自小就身體孱弱,再加上憂慮多思,加重了病情,最終早早香消玉殞。 而陳曉旭在出演《紅樓夢》以后名聲大噪,1987版本的《紅樓夢》成為了當時電視機連續(xù)幾年循環(huán)播放的熱門電視劇,陳曉旭、歐陽奮強、鄧婕等主演更是在那幾年不斷收到央視等電視臺的邀約,登臺出演“紅樓夢”主題欄目的春晚、國慶等大型活動。 戲如人生,命運弄人。 可能是由于多愁善感的林黛玉給觀眾的印象太過深刻,飾演林黛玉的陳曉旭反而在這時卻很難接到其他的邀約,演藝事業(yè)一時陷入了瓶頸。 ![]() 現在在陳曉旭的百科詞條中,除了“演員”這一標簽外,緊隨其后的還有“商人”。 陳曉旭是一個極其聰慧的女子,雖然當初接觸廣告只是偶然,但她覺得廣告與影視很接近,便開始從事廣告業(yè)。 由于她的聰明的經商頭腦再加上出演林黛玉帶來的“名人效應”,她的廣告公司大獲成功。 有次她獨立承包長城國際廣告時,簽約的董事長說:“我相信林黛玉不會騙我?!?/p> 這些信任讓陳曉旭的商業(yè)之路順風順水,曾經的公眾人物陳曉旭卻是越來越低調,甚至拒絕掉了很多可以擴大公司曝光度的活動,有人說這是因為她不想借著林黛玉的名頭來辦事。 王扶林拍攝的《紅樓夢》反響如此激烈,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正是源于他抓住了演員身上和角色神似的那一份“神”。 ![]() 連陳曉旭自己都說,自己太像林黛玉了。 雖然已經是知名公司的董事長,還曾擔任過電視劇的制片人,但陳曉旭自己都認為她“自我”這一點和林黛玉太像了。 因為自己總是在不高興的時候就不愛理人,有時有些不顧及別人的感受,所以陳曉旭覺得“別人都不歡迎我,記者對我的印象也不好。” 2006年4月份左右,陳曉旭得知了一份噩耗——她自己患了乳腺癌,不顧家人和朋友的阻攔,她放棄了治療。 在2007年2月23日,還是正是那年的大年初六,這位昔日的“林黛玉”,曾經的“中國30位杰出女性廣告人”,朋友眼里最愛美、總是穿裙子的她,悄無聲息的在百國興隆寺舉行了剃度儀式。 儀式中,陳曉旭剪去了一頭的長發(fā),落發(fā)出家,法號妙真。 ![]() 而《紅樓夢》中恰好有位性子和林黛玉有些像的角色,法號是妙玉。 同年5月13日,陳曉旭因乳腺癌在深圳去世,享年41歲。 有人說,陳曉旭當時放棄治療,是因為接觸了佛法,有人說是因為她不愿讓家人擔心,所以保守治療,有人說是她追求完美,不想開刀…… 無論如何,陳曉旭都已經將她最完美的形象留給了《紅樓夢》,留給了她最愛的林黛玉,熒幕中的她永遠是年輕美麗的顰兒,不愿治療的原因究竟是何,我們再無法從她口里親口得知了。 ![]() 曾經為了出演病弱林黛玉,陳曉旭節(jié)食了三個月,實在餓得受不了才敢上大街買了些水果撐肚; 為了拍攝黛玉葬花,三月份的蘇州,陳曉旭身著紗衣,恰逢道具失誤,凍得不行,她突然情緒崩潰,大哭不止,連肩膀都不停地抖動,攝像師看到趕緊開拍記錄了下來。 后來陳曉旭在回看錄像時也說不清自己當時大哭是為了誰,是為了落花,為了林黛玉,還是自己…… ![]() 陳曉旭的父親在女兒的墓碑前立了一尊漢白玉林黛玉雕像來紀念陳曉旭,雕像旁請了著名的文化學者、紅學家馮其庸題詞道: “碧海沉沉一彗星,長天劃過半空明;為君留得形音在,多謝絳珠一片情?!?/strong> 這個最初不夠漂亮,演技也沒有那么好的女孩子,最終還是出演了林黛玉;而命運總是那么的巧合,或許正因為那篇《我是一朵柳絮》里的憂郁,讓陳曉旭得以夠“特別”,特別得像林黛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