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旭版的“林妹妹”難以超原因有三! 一、陳曉旭長相與曹公筆下林黛玉無出有二。 二、三年學習奠定林黛玉無法復制的神蘊。87版《紅樓夢》劇組人員遍步全國各地尋覓紅樓演員,又花費三年時間給演員講課,琴棋書畫,儀態(tài)言談,那是一個沒有太多浮華泡沫的年代,那是一場無法復制效法的“選秀” 三年的學習,陳曉旭的文學才華、作為黛玉最有競爭力的紅樓底蘊顯露無疑,這也是當今任何一個劇組無法超越的演員培養(yǎng)機制下的“精品”。烏央央耗時近一年的“紅樓夢中人”選秀,所有的林黛玉候選演員無一個能把曹公筆下的林黛玉的獨特神蘊刻畫出來,或許這與文學素養(yǎng)有很大的關系吧! 三、陳曉旭將林黛玉的“憐”“秀”“刻薄”表現(xiàn)得入木三分。 2007年5月13日,陳曉旭走了。 這些天報刊和網(wǎng)絡鋪天蓋地登載著有關“黛玉”仙逝的報道,讀著這些文字,看著那些影音,惋惜之感油然而生。 雖然陳曉旭一生只參演過《紅樓夢》與《家春秋》兩部電視劇,但她在兩部巨作中的一顰一笑,一舉手一投足讓人難以遺忘,她那或哀婉或嬉怒的眼神是如此出神入化。 此女只應天上有 人間難得幾回見 一千人眼中有一千個“紅樓夢”,一千人眼中卻只有一個林黛玉,那就是陳曉旭。 陳曉旭誕生于鞍山的一個文藝家庭,父母都在鞍山京劇團任職。1965年10月出生于遼寧省鞍山市一個藝術氛圍濃郁的家庭。父親陳強畢業(yè)于中國戲曲學校,是鞍山京劇團的著名導演;母親王元夕是舞蹈老師。陳曉旭出生在黎明時分,陳強為女兒取名曉旭。他對妻子說:“女兒這么瘦弱,我希望她將來像初升的太陽一樣朝氣蓬勃、開朗快樂!” 1987年,電視劇《紅樓夢》熱播,陳曉旭飾演“林妹妹”一角,虜獲了億萬觀眾的心。20年之后,87版《紅樓夢》成為中國電視劇史上難以逾越的經(jīng)典,而陳曉旭卻接連遭遇生病、出家、逝世,和林妹妹一樣香消玉殞。 2007年2月23日,陳曉旭在長春百國興隆寺出家,法號妙真。 2007年5月13日,陳曉旭在深圳病逝,年僅41歲。 那些留在心靈最深處的情感,一經(jīng)觸碰,就會痛得刻骨銘心?!敖{珠仙子”終歸羽化西去,引得世人唏噓不已。 敏感、多思、不諳世故:“喜怒不形于色,待人總是淡淡的”,這就是陳曉旭天生的一種性格,但她是個善良的人。私底下聊天,她會知無不言,但不是特別健談。 一輩子她演活了一個角色,留下了屬于80年代最群體的記憶。走進紅樓,與“林妹妹”一起感受大觀園中的或喜或悲。 林黛玉之所以是《紅樓夢》中金陵十二釵第一名,除了有著絕代的嬌美容貌,才華和獨特的氣質(zhì)才是她艷冠群芳的關鍵。王扶林在選擇87版《紅樓夢》林黛玉扮演者中自然格外看重女演員的這一點。而恰巧陳曉旭的表現(xiàn)就給王導留下了極好的第一印象。 這個第一印象就是陳曉旭給王扶林導演那封自薦信里留下的一首小詩。這首詩是陳曉旭14歲的時候發(fā)表的。 《我是一朵柳絮》 我是一朵柳絮, 長大在美麗的春天里, 因為父母過早地把我遺棄, 我便和春風結(jié)成了知己。 我是一朵柳絮, 不要問我的家在哪里, 愿春風把我吹送到天涯海角, 我要給大地的角落帶去春的消息。 我是一朵柳絮, 生來無憂又無慮, 我的爸爸是廣闊的天空, 我的媽媽是無垠的大地。 這首詩立刻將陳曉旭跟別的想扮演林黛玉的演員拉開了差距,為陳曉旭贏得王導的認可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礎。后來陳曉旭梳著一個長長的鞭子來到北京見到劇組,她清秀的外表透露著一種憂郁的氣質(zhì),頗有點林妹妹的味道。 此女只應天上有 人間難得幾回見,再無超越! 這么多年來,無論怎么翻拍紅樓夢,在大家心目當中87版電視劇《紅樓夢》永遠是無法超越的經(jīng)典,而在這經(jīng)典中的最經(jīng)典的非陳曉旭扮演林黛玉莫屬啦,只有她最準確地演繹了林黛玉驚為天人的美貌、柔弱孤傲憂郁的氣質(zhì)、出眾的才華和對愛情的忠貞執(zhí)著。陳曉旭將林黛玉推上藝術顛峰,從此無人能及。下面我們用陳曉旭版林黛玉的精彩瞬間照片來說明她演繹的林黛玉為什么會那么經(jīng)典無法超越。 林黛玉進京時的驚鴻一瞥,就這一幕就讓觀眾記住了這個驚為天人的林黛玉 林黛玉初進賈府給人留下最難忘的眼神,就這一個眼神就詮釋得淋漓盡致 林黛玉和賈寶玉情投意合共讀西廂的場景 林黛玉回歸憂郁本性,一襲白色素衣映襯蒼白的臉色,紅色花朵又讓她不失青春色彩 濃妝艷抹顯得華麗莊重的林黛玉,眼里依然有淡淡憂思難解 黛玉葬花,以花喻人,讓多少人為之心碎哭泣 冬衣裹體林黛玉,林妹妹那一抹無暇的青春 林妹妹含恨逝去,陳曉旭也香消云海,只剩紅迷呃腕嘆惜! 都云:"親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體同山阿。"然"林妹妹"的離去還是讓億萬紅迷悲痛欲絕。眾人皆云:陳曉旭版林黛玉,前無古人,后無來者,乃今世之絕版!余默認之. 探佚陳曉旭版"林妹妹"深入人心的三大原因: 一、陳曉旭長相與曹公筆下林黛玉無出有二。《紅樓夢》第三回“賈雨村夤緣復舊職 林黛玉拋父進都京”中,從賈寶玉的眼中細述了林黛玉的長相:“兩彎半蹙眉,一對多情杏眼;態(tài)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淚光點點,嬌喘微微;閑靜時如嬌花照水,行動時似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睙o論是眉眼,還是神態(tài),陳曉旭與曹公筆下林黛玉都是驚人的相似的。雖然有周璇版林黛玉(1944年電影《紅樓夢》)、王文娟版林黛玉(1962年越劇電影《紅樓夢》)、汪明荃版林黛玉(1975年香港無線電視劇《紅樓夢》)在先,但1987版的陳曉旭無疑是不僅形似、而且神似的林黛玉。 二、三年學習奠定林黛玉無法復制的神蘊。除了87版《紅樓夢》劇組,我想再也不會有第二個電視劇這樣費時費力地培養(yǎng)演員了,87版《紅樓夢》劇組人員遍步全國各地尋覓紅樓演員,又花費三年時間給演員講課,琴棋書畫,儀態(tài)言談,那是一個沒有太多浮華泡沫的年代,那是一場無法復制效法的“選秀”,三年的學習,陳曉旭的文學才華、作為黛玉最有競爭力的紅樓底蘊顯露無疑,這也是當今任何一個劇組無法超越的演員培養(yǎng)機制下的“精品”。烏央央耗時近一年的“紅樓夢中人”選秀,所有的林黛玉候選演員無一個能把曹公筆下的林黛玉的獨特神蘊刻畫出來,或許這與文學素養(yǎng)有很大的關系吧! 三、陳曉旭將林黛玉的“憐”“秀”“刻薄”表現(xiàn)得入木三分。87版的“林黛玉”有時讓人疼愛得要命,有時她的才情讓人折服,有時她的尖酸刻薄讓人厭煩,比如她嘻笑劉姥姥是“母煌蟲”,陳曉旭詮釋的林妹妹不是單一的讓人可憐,她惟唯妙唯肖地將林妹妹演活了,時而遭人憐愛,時而調(diào)皮可愛,時而又惹人生氣(史湘云一開始就很厭惡林黛玉的刻薄和小心眼),陳曉旭一個眼神、一個手勢、一步路都與曹公筆下無出有二,讓人驚嘆,讓人信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