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七上語文期末復(fù)習(xí)專題訓(xùn)練:文言文閱讀

 家有學(xué)子 2022-01-03

專題10: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語段,完成各題。

誡子書

(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qū)W須靜也,才須學(xué)也,非學(xué)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xué)。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fù)何及!

1.解釋下列加點詞語。

(1)非寧靜無以致遠(__________)   (2)險躁則不能治性(__________)

(3)年與時馳(__________)   (4)淫慢則不能勵精(__________)

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1)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

(2)非學(xué)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xué)。

3.請你說說《誡子書》中諸葛亮寫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

4.閱讀下面的文段,回答問題。

一屠晚歸,擔(dān)中肉盡,止有剩骨。途中兩狼,綴行甚遠。

屠懼,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復(fù)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盡矣,而兩狼之并驅(qū)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敵。顧野有麥場,場主積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擔(dān)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數(shù)刀斃之。方欲行,轉(zhuǎn)視積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斷其股,亦斃之。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

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

(1)解釋下列加點詞語的意思。

①并驅(qū)如故______ ②顧野有麥場______ ③意暇甚______ 

(2)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

②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

(3)屠戶是個怎樣的人?請具體說說。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qū)W須靜也,才須學(xué)也,非學(xué)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xué)。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fù)何及!

5.下列句子中加點的“之”的意義和用法,與“夫君子之行”中的“之”相同的一項是

A.下車引之

B.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C.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D.禽獸之變詐幾何哉

6.下列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

B.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

C.其人/舍然大喜,曉之者/亦舍然大喜

D.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

7.下列對文章的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本文概括了做人治學(xué)的經(jīng)驗,著重圍繞一個“靜”字加以論述,同時把失敗歸結(jié)為一個“躁”字,對比鮮明。

B.“學(xué)須靜也”的“學(xué)”已不是一般的學(xué)習(xí),而含有修養(yǎng)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靜”不只是單純的寧靜’而有淡泊名利的意味。

C.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是從正面說明淡泊與寧靜的重要性。

D.本文用精煉簡短的文字,就把修身養(yǎng)性和治學(xué)為人之道講得清清楚楚,可謂言簡意賅,字字千金。

8.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②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fù)何及!

閱讀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題。

誡子書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qū)W須靜也,才須學(xué)也,非學(xué)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xué)。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fù)何及!

9.本文作者是____,三國時蜀漢政治家、軍事家,有關(guān)他的歷史故事家喻戶曉,例如:_____。

10.解釋下列加點詞語。

①夫君子之行_____________

②非學(xué)無以廣才___________

③淫慢則不能勵精__________

④將復(fù)何及_____________

11.翻譯句子。

①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②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

12.作者寫這封信的目的是告誡兒子成才成學(xué)的條件是什么?

13.閱讀下面選文,完成問題。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qū)W須靜也,才須學(xué)也,非學(xué)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xué)。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fù)何及!

(選自《誡子書》)

(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相同的一組是(   )

A.將復(fù)何及/白雪紛紛何所似

B.年與時馳/元方時年七歲

C.夫君子之行/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p>

D.非淡泊無以明志/匹夫不可奪志也

(2)將“非學(xué)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xué)”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3)對文章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從“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看出,作者認為“淡泊”“寧靜”是實現(xiàn)人生理想的重要條件。

B.“夫?qū)W須靜也”說明學(xué)習(xí)必須靜心專一,“靜”只是表示單純的內(nèi)心寧靜專一,沒有絲毫淡泊名利的意味。

C.“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一句說明放縱懈怠就無法振奮精神,輕薄浮躁就不能修養(yǎng)性情。

D.本文運用大量對偶句,句式整齊,造成鋪排效果,又使文章節(jié)奏鮮明、朗朗上口。

14.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一屠晚歸,擔(dān)中肉盡,止有剩骨。途中兩狼,綴行甚遠。

屠懼,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復(fù)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盡矣,而兩狼之并驅(qū)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敵。顧野有麥場,場主積薪其中,弛擔(dān)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時,一狼徑,其一犬坐于前。久之,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轉(zhuǎn)視積薪后,一狼洞其中,止露尻尾。屠自后斷其股,亦斃之。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

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

(1)解釋下面句子中加點的詞。

①一狼仍從

②屠大窘

③蓋以誘敵

(2)把下面兩句話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

②禽獸之變詐幾何哉?

(3)下列對課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文章敘述了屠戶和狼相斗的故事,故事情節(jié)環(huán)環(huán)相扣,緊張曲折。

B.“屠懼,投以骨”表明屠戶剛開始心存幻想,對狼遷就退讓。

C.“屠暴起,以刀劈狼首”中的“暴”刻畫出屠戶殺狼時的暴怒以及對狼的憎恨。

D.結(jié)尾議論諷喻像狼一樣的惡勢力,不管怎樣狡詐,終究是要失敗的。

    誡子書

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qū)W須靜也,才須學(xué)也,非學(xué)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xué)。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fù)何及!

15.解釋下列加點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

⑴非學(xué)無以廣才(___________)  

⑵淫慢則不能勵精(____________)

⑶意與日去(___________)

16.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⑴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

⑵悲守窮廬,將復(fù)何及!

17.下列對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諸葛亮認為成才要具備的第一個條件是立志,因為立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礎(chǔ),志向的培養(yǎng)又必須砥礪品德。

B.選文概括了做人治學(xué)的經(jīng)驗,著重圍繞一個“靜”字加以論述,同時把失敗歸結(jié)為一個“躁”字,鮮明突出論證了“靜”對治學(xué)修身的重要。

C.“遂成枯落”一句中的“遂”字,寫出隨著時光飛逝,年輕時的夢想也將成為泡影,人生終將一無所成。

D.文章結(jié)尾以反問句式收束,再次強調(diào)君子要從淡泊和寧靜的自身修養(yǎng)上狠下功夫,表達了諸葛亮希望兒子不與外界同流合污、獨善其身的良好愿望。

閱讀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的問題。

一屠晚歸,擔(dān)中肉盡,止有剩骨。途中兩狼,綴行甚遠。屠懼,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復(fù)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盡矣,而兩狼之并驅(qū)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敵。顧野有麥場,場主積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擔(dān)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數(shù)刀斃之。方欲行,轉(zhuǎn)視積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斷其股,亦斃之。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

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

18.下列加點的“其”字指代對象相同的是(_____)和(_____)(只填序號)

(1)恐前后受其敵   (2)場主積薪其中

(3)屠自后斷其股   (4)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

19.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綴行甚遠

(2)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

20.用“/”標出句子的朗讀節(jié)奏(標一處)

其一犬坐于前

21.文章結(jié)尾的議論起什么作用?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論語》十二章

子曰:“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xí)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p>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子曰:“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p>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p>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p>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p>

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p>

子夏曰:“博學(xué)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22.解釋加點詞語的意思。

(1)人不知而不慍(_____)

(2)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_____)

(3)博學(xué)而篤志(_____)

(4)不逾矩(_____)

23.翻譯下列句子

(1)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2)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

24.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A.溫故而知新/人不知而不慍

B.日中不至,則是無信/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C.尊君在不/過中不至

D.吾日三省吾身/君與家君期日中

25.“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這是孔子對顏回很高的評價,根據(jù)孔子的點評,你覺得顏回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杞人憂天

杞國有人憂天地崩墜,身亡所寄,廢寢食者。

又有憂彼之所憂者,因往曉之,曰:“天,積氣耳,亡處亡氣。若屈伸呼吸,終日在天中行止,奈憂崩墜乎?”

其人曰:“天果積氣,日月星宿,不當墜耶?”

曉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積氣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墜亦不能有所中傷?!?/p>

其人曰:“奈地壞何?”

曉之者曰:“地,積塊耳,充塞四虛,亡處亡塊。若躇步跐蹈,終日在地上行止,奈何憂其壞?”

其人舍然大喜。曉之者亦舍然大喜。

26.下列對句中加點詞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若屈伸呼吸    若:如果

B.因往曉之      曉:開導(dǎo),告知

C.奈何憂其壞    奈何:為何

D.舍然大喜      舍:同“釋”,解除,消除

27.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日月星宿亦積/氣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墜亦不能/有所中傷

B.日月星宿亦積/氣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墜/亦不能有所中傷

C.日月星宿/亦積氣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墜亦不能/有所中傷

D.日月星宿/亦積氣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墜/亦不能有所中傷

28.下列對文本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文中的杞人因擔(dān)憂天塌地陷以致于茶飯不思,寢食難安。

B.面對曉之者的解說,杞人擔(dān)心日月星辰會掉下來,這說明他還是有思考能力的。

C.曉之者認為,人成天在天地間生活行動,所以天不會塌。這種認識,在今天看來是不科學(xué)的。

D.本文嘲笑了那些懷著不必要的擔(dān)憂、徒然自擾的庸人,但同時也說明了畏懼常源于對事物認識不足。

閱讀《誡子書》,完成小題。

誡子書

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qū)W須靜也,才須學(xué)也,非學(xué)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xué)。淫慢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fù)何及!

29.用“/”對下列句子畫出句讀停頓。(畫兩處)

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

30.解釋詞語。

(1)廣才:                          

(2)將復(fù)何及:

31.翻譯句子

(1)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2)淫慢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

32.諸葛亮認為成才成學(xué)的條件是什么?

33.諸葛亮寫這封信的目的是什么?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qū)W須靜也,才須學(xué)也,非學(xué)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xué)。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fù)何及!

(《誡子書》)

34.《誡子書》是三國時期_______(作者)為告誡勸勉兒子而寫的_______。

35.用“/”為下列句子劃分朗讀節(jié)奏(每句劃一處)。

(1)夫 君 子 之 行

(2)非 志 無 以 成 學(xué)

36.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

(1)無以致遠

(2)無以廣才

(3)意與日去

(4)悲守窮廬

37.翻譯下列兩個句子。

(1)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2)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

38.作者認為成才需要具備哪些條件?請簡要概括。

39.閱讀下面的古文,完成下面小題。

陳太丘與友期行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蛦栐剑骸白鹁诓唬俊贝鹪唬骸按貌恢?,已去?!庇讶吮闩唬骸胺侨嗽?!與人期行,相委而去?!痹皆唬骸熬c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選自《世說新語·方正》)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時融兒大者九歲,小者八歲。二兒故琢釘戲,了無遽容。融謂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兒可得全不。”兒徐進曰:“大人豈見覆巢之下復(fù)有完卵乎?”尋亦收至。

(選自《世說新語·言語》)

(注釋)①被收:被逮捕。②中外:朝廷內(nèi)外。③琢釘:古時候一種兒童游戲。④遽(jù)容:恐懼的臉色。⑤冀:希望。

(1)下列加點的詞語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

A.意與日去       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

B.元方入門不顧          瞻前顧后

C.時融兒大者九歲    學(xué)而時習(xí)之

D.二兒故琢釘戲     溫故而知新

(2)下列加點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去后乃至        屠乃奔倚其下

B.相委而去        博學(xué)而篤志

C.冀罪止于身       非得一人于井中

D.而兩狼之并驅(qū)如故    覆巢之下

(3)下列句子節(jié)奏劃分正確的一項是(   )

A.大人/豈見覆巢之下/復(fù)有完卵乎

B.大人/豈見覆巢/之下復(fù)有完卵乎

C.大人豈見/覆巢/之下復(fù)有完卵乎

D.大人豈/見覆巢之/下復(fù)有完卵乎

(4)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為現(xiàn)代漢語。

①與人期行,相委而去。

②時融兒大者九歲,小者八歲。

(5)上述兩文中的元方與孔融的兩個兒子年紀雖小,卻非等閑之輩,他們分別有哪些過人之處?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蛦栐剑骸白鹁诓唬俊贝鹪唬骸按貌恢?,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痹皆唬骸熬c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乙]

昔吳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諾,期返而食?!逼鹪唬骸按场!惫嗜酥聊翰粊?,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來,方與之食。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軍歟?欲服三軍,非信不可也!

 [注釋]①[吳起]戰(zhàn)國時著名的軍事家。②[俟]等待。③[歟yú]句末語氣詞。

40.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字詞:

①陳太丘與友期行(__________)        ②相委而去(__________)

③故人來,方與之食(__________)         ④恐其自食其言也(__________)

41.根據(jù)語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讀停頓正確的一項是:(   )

A.期日/中B.對/子罵父

C.下車/引之D.故人至/暮不來

42.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2)昔吳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43.讀了[甲]段和[乙]段之后,你一定對“守信”有了進一步的認識。請結(jié)合文段內(nèi)容談?wù)勀銓Α笆匦拧钡目捶ā?/p>

44.文言文閱讀。

(甲)

宋之丁氏,家無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庇新劧鴤髦撸骸岸∈洗┚靡蝗??!眹说乐勚谒尉?。宋君令人問之于丁氏,丁氏對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鼻舐勚舸耍蝗魺o聞也。

(《穿井得一人》)

(乙)

龐恭與太子質(zhì)于邯鄲,謂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龐恭曰:“夫市之無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鄲去大梁也遠于市,而議臣者過于三人矣。愿王察之矣?!蓖踉唬骸肮讶俗詾橹?。”于是辭行,而讒言先至。后太子罷質(zhì),果不得見。

(《三人成虎》)

(1)用“/”標劃出下面句中的語音停頓(每小句只標一處)。

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2)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

①及其家穿井

②不若無聞也

③王信之乎

④而讒言先至

(3)翻譯下列句子。

①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②夫市之無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4)這兩篇文章對于傳言宋君和魏王的態(tài)度有何不同?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應(yīng)該如何對待傳言?

閱讀下面兩個語段,完成下面小題。

(甲)

子曰:“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xí)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p>

子曰:“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p>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p>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p>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p>

子夏曰:“博學(xué)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p>

《論語》十二章節(jié)選)

(乙)

王生好學(xué)而不得法。其友李生問之曰:“或謂君不善學(xué),信乎?”王生不說曰:“凡師之所言,吾悉能志(記)之,是不亦善學(xué)乎?”李生說之曰:“孔子云'學(xué)而不思則罔’,蓋學(xué)貴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終必?zé)o所成,何以謂之善學(xué)也?”王生益慍,不應(yīng)而還走。

居五日,李生故尋王生,告之曰:“夫善學(xué)者不恥下問,擇善而從之,冀聞道也。……學(xué)者之大忌,莫逾自厭,盍改之乎?不然,年事蹉跎(光陰消逝),雖欲改勵,恐不及矣!”王生驚覺,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請銘之坐右,以昭炯戒?!?/p>

(《李生論善學(xué)》)

45.解釋下列句中加點實詞的含義:

(1)不亦說乎?(_____)

(2)王生益慍(_____)

46.下列句中黑體的“而”與“王生好學(xué)而不得法”中的“而”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學(xué)而時習(xí)之B.人不知而不慍

C.擇善而從之D.曲肱而枕之

47.下列句子的朗讀停頓正確的一項是(   )

A.學(xué)而/不思則罔B.可以為師/矣

C.蓋/學(xué)貴善思D.請銘之坐/右

48.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1)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

(2)博學(xué)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49.這兩篇文章都講到了一個共同的話題,即學(xué)習(xí)方法。那么孔子和李生都認為什么樣的人才是“善學(xué)者”?(用原文中的詞語回答)這對我們又有怎樣的啟發(fā)?

閱讀下面兩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甲)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qū)W須靜也,才須學(xué)也,非學(xué)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xué)。淫漫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fù)何及!

(選自諸葛亮《誡子書》)

(乙)成王封伯禽于魯。周公誡之曰:“往矣,子無以魯國驕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輕矣。然一沐三握發(fā),一飯三吐哺,猶恐失天下之士。吾聞,德行寬裕,守之以恭者,榮;土地廣大,守以儉者,安;祿位尊盛,守以卑者,貴;人眾兵強,守以畏者,勝;聰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聞強記,守之以淺者,智。夫此六者,皆謙德也。夫貴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謙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紂是也??刹簧鳉e?”

(選自《周公誡子》)

50.解釋下列加點字詞的意思。

(1)博聞強記,守之以淺者(___________)    

(2)非學(xué)無以廣才(_______________)

51.翻譯“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fù)何及!”。

52.這兩篇短文都是告誡子孫的文章,但中心內(nèi)容不同。其中甲文諸葛亮告誡兒子的中心內(nèi)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周公告誡兒子伯禽的中心內(nèi)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3.甲文中有兩句話常被人們用做“志當存高遠”的座右銘,這兩句話是:         ,           。

《世說新語》二則

(一)

謝太傅寒雪日內(nèi)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fēng)起?!惫笮?。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二)

謝虎子嘗上屋熏鼠。胡兒既無由知父為此事,聞人道“癡人有作此者”,戲笑之,時道此非復(fù)一過。太傅既了己之不知,因其言次,語胡兒曰:“世人以此謗中郎,亦言我共作此?!焙鷥喊脽?sup>⑦,一月日閉齋不出。太傅虛托引己之過,以相開悟,可謂德教。

(注釋)①謝虎子:謝據(jù)。②胡兒:謝朗,謝據(jù)之子。③非復(fù):不只,不是。④一過:一次。⑤己:用作第三人稱代詞,此指謝朗。⑥中郎:指謝據(jù),他在兄弟中排名第二。⑦懊熱:煩悶,煩躁。

54.下列各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與兒女講論文義            兒女:泛指小輩

B.撒鹽空中差可擬            擬:相比

C.聞人道“癡人有作此者”    聞:聞名

D.因其言次                  因:趁著

55.下列句中加點的“之”,與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例句:太傅既了己之不知

A.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論語》)

B.而兩狼之并驅(qū)如故(《狼》)

C.有聞而傳之者(《穿井得一人》)

D.曉之者亦舍然大喜(《杞人憂天》)

56.下列句子中,句式與“白雪紛紛何所似”相同的一項是(   )

A.待君久不至(《陳太丘與友期行》)

B.可以為師矣(《論語》)

C.宋君令人問之于丁氏(《穿井得一人》)

D.地,積塊耳(《杞人憂天》)

57.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從“寒雪日內(nèi)集,與兒女講論文義”可以看出謝安一家其樂融融的情景。

B.從“公欣然”和“大笑樂”可以看出謝安與子侄輩親密無間的感情和把玩詩句的雅興。

C.謝太傅從謝朗一再的嘲笑中明白,謝朗并不知道父親謝據(jù)做過“熏老鼠”這種事。

D.謝太傅嚴厲地批評了謝朗對父親的不敬,導(dǎo)致謝朗煩躁的一個月不出門。

58.將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2)謝虎子嘗上屋熏鼠。

59.閱讀(甲)(乙)兩文,完成問題。

(甲)

一屠晚歸,擔(dān)中肉盡,止有剩骨。途中兩狼,綴行甚遠。

屠懼,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復(fù)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盡矣。而兩狼之并驅(qū)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敵。顧野有麥場,場主積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擔(dān)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時,一狼徑,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數(shù)刀斃之。方欲行,轉(zhuǎn)視積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斷其股,亦斃之。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 ?/p>

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

(蒲松齡《狼》)

(乙)

有富室偶得二小狼,與家犬雜畜,亦與犬相安。稍長,亦頗馴,竟忘其為狼。一日,聞群犬嗚嗚作怒聲,驚起周視,無一人。再就枕將寐,則二狼伺其未覺,將嚙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殺之而取其革

此事從侄虞惇言:“狼子野心,信不誣哉!”然野心不過遁逸耳。陽為親昵,而陰懷不測,更不止于野心矣。獸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貽患耶?

(紀昀《狼子野心》)

(注釋)①畜:養(yǎng)。②廳事:作所的堂屋。③俟(sì):等待。④嚙:咬。⑤革:皮。⑥信不誣哉:確實不虛妄啊。誣:虛假、虛妄。⑦遁逸:逃跑。⑧不測:險惡難惻的居心。⑨貽患:留下禍患。

(1)請用“/”標出下面句子的朗讀停頓。(標一處)

此 事 從 侄 虞 惇 言

(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語。

①顧野有麥場_____________

②一狼洞其中_____________

③聞群犬嗚嗚作怒聲_____________

④不過遁逸耳_____________

(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①骨已盡矣,而兩狼之并驅(qū)如故。

②則二狼伺其未覺,將嚙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

(4)狼性狡猾。(甲)(乙)兩文分別是如何體現(xiàn)“狡猾”二字的?請結(jié)合具體內(nèi)容加以分析。

(5)(甲)(乙)兩文分別告訴我們一個怎樣的道理?

60.閱讀古文,完成下題。

(甲)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論語·雍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衿渖普叨鴱闹?,其不善者而改之。?/p>

(《論語·述而》)

(乙)

子謂顏淵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惟我與爾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軍,則誰與?”子曰:“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p>

(《論語·述而》)

(注釋)①夫(fú):語氣詞,相當于“吧”。②暴虎:空手與老虎搏斗

(1)請用“/”標出下列句子的朗讀節(jié)奏,限兩處。

惟 我 與 爾 有 是 夫!

(2)解釋下面句中加點字的意思。

①人不堪其憂

②必有我?guī)熝?/p>

③舍之則藏

④好謀而成者也

(3)下列句中“之”的用法和“用之則行”中的“之”相同的一項是(   )

A.夫君子之行(《誡子書》)

B.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

C.得一人之使(《穿井得一人》)

D.因往曉之(《杞人憂天》)

(4)翻譯下面的句子。

①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②子行三軍,則誰與?

(5)請結(jié)合(甲)(乙)兩文中孔子的話語,分析顏回的性格特點。

61.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

(甲)

一屠晚歸,擔(dān)中肉盡,止有剩骨。途中兩狼,綴行甚遠。

屠懼,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復(fù)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盡矣,而兩狼之并驅(qū)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敵。顧野有麥場,場主積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擔(dān)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數(shù)刀斃之。方欲行,轉(zhuǎn)視積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斷其股,亦斃之。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

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

(清代蒲松齡《狼》)

(乙)

有富室,偶得二小狼,與家犬雜畜,亦與犬相安。稍長,亦頗馴,竟忘其為狼。一日,主人晝寢廳事,聞群犬嗚嗚作怒聲,驚起周視,無一人。再就枕將寐,犬又如前。乃偽睡以俟,則二狼伺其未覺,將嚙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殺而取其革。

“狼子野心”,信不誣哉!然野心不過遁逸耳。陽為親昵,而陰懷不測,更不止于野心矣。獸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貽患耶?

(選自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十四)

(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意義相同的一組是(   )

A.其一犬坐于前    亦與犬相安

B.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更不止于野心矣

C.乃悟前狼假寐    再就枕將寐

D.狼不敢前    犬又如前

(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

(3)在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中,狼的形象是怎樣的?請結(jié)合兩則短文談?wù)劇?/p>

(4)下列的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

A.蒲松齡的《狼》第一部分寫屠戶遇狼、懼狼、御狼、殺狼的故事,其中“殺狼”是故事的高潮和結(jié)局。

B.“狼子野心”是漢語成語,狼崽子雖然小,卻具有兇惡的本性。用以比喻兇暴的人居心狠毒。

C.《聊齋志異》是中國古代文言短篇小說的新高峰,郭沫若贊之“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

D.兩則故事都寫人類與動物的較量,屠戶暴起殺狼,富室“殺而取其革”。

62.閱讀下面兩段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題。

(甲)

①一屠晚歸,擔(dān)中肉盡,止有剩骨。途中兩狼,綴行甚遠。

②屠懼,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復(fù)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盡矣,而兩狼之并驅(qū)如故。

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敵。顧野有麥場,場主積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擔(dān)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④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數(shù)刀斃之。方欲行,轉(zhuǎn)視積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斷其股,亦斃之。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

⑤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

(乙)

有屠人貨肉歸,日已暮,郯一狼來,瞰擔(dān)上肉,似甚垂涎,隨尾行數(shù)里。屠懼,示之以刃,少卻;及走,又從之。屠無計思狼所欲者肉不如姑懸諸樹而早取之。遂鉤肉,翹足掛樹間,示以空擔(dān)。狼乃止。屠歸。昧爽,往取肉,遙望樹上懸巨物,似人縊死狀。大駭,逡巡近視之,則死狼也。仰首細審,見狼口中含肉,鉤刺狼腭,如魚吞餌。時狼皮價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緣木求魚,狼則罹之,是可笑也。

(注釋)①郯:突然。②瞰:望著。③昧爽:第二天清晨。④逡巡:猶豫地。⑤腭:上腭。⑥罹:遇到。

(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①一狼仍從:

②顧野有麥場:

③一狼洞其中:

④屠小裕焉:

(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①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

②屠懼,示之以刃,少卻;及走,又從之。

(3)下列各項中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屠/無計思狼/所欲者/肉不如姑懸/諸樹而早取之。

B.屠無計/思狼所欲者肉/不如姑懸諸樹/而早取之。

C.屠無計思/狼所欲者肉/不如姑懸/諸樹而早取之。

D.屠無計/思狼/所欲者肉/不如/姑懸諸樹而早取之。

63.閱讀下面文段,回答以下各題。

(甲)

杞人憂天

杞國有人憂天地崩墜,身亡所寄,廢寢食者。

又有憂彼之所憂者,因往曉之,曰:“天,積氣耳,亡處亡氣。若屈伸呼吸,終日在天中行止,奈何憂崩墜乎?

其人曰:“天果積氣,日月星宿,不當墜耶?”

曉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積氣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墜,亦不能有所中傷?!?/p>

其人曰:“奈地壞何?”

曉者曰:“地,積塊耳,充塞四虛,亡處亡塊。若躇步跐蹈,終日在地上行止,奈何憂其壞?”

其人舍然大喜,曉之者亦舍然大喜。

(乙)

楚人有習(xí)操舟者,其始折旋疾徐,惟舟師之是聽。于是小試洲渚之間,所向莫不如意,遂以為盡操舟之術(shù),逐謝舟師,椎鼓徑進,亟犯大險,乃四顧膽落,墜槳失柁。然則已今日之危者,豈非前日之幸乎?

(1)解析下列加點的詞。

①身亡所寄

②因往曉之

③楚人有習(xí)操舟者

④乃四顧膽落

(2)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其人舍然大喜,曉之者亦舍然大喜。

②遂以為盡操舟之術(shù)。

(3)甲文諷刺了什么樣的人?乙文告訴我們學(xué)習(xí)不能抱有怎樣的態(tài)度?

(甲)

詠雪

謝太傅寒雪日內(nèi)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毙峙唬骸拔慈袅跻蝻L(fēng)起?!惫笮贰<垂笮譄o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乙)

謝安憐翁

謝奕作剡令,有一老翁犯法,謝以醇酒罰之,乃至過醉,而猶未已。太傅時年七八歲著青布绔在兄膝邊坐,諫曰:“阿兄,老翁可念,何可作此!”奕于是改容曰:“阿奴欲放去邪?”遂遣之。

(注釋)①謝奕:字無奕,謝安的長兄,謝道韞之父。②剡(shàn):指剡縣,在今天的浙江嵊州。③醇酒:含酒精度高的酒。④绔:褲子;紈绔:用細絹做的褲子。⑤阿奴:對幼小者的愛稱,弟弟。

64.用“/”給文中畫橫線句斷句(限斷兩處)。

太 傅 時 年 七 八 歲 著 青 布 绔 在 兄 膝 邊 坐

65.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

(1)撒鹽空中差可擬         

(2)而猶未已           

(3)奕于是改容曰           

(4)遂遣之           

66.閱讀兩篇文章,請用自己的語言補全下列對話。

小文:讀了上面這兩則短文,我發(fā)現(xiàn)兩文都善于了人物的語言描寫。《詠雪》一文中,謝太傅問“紛紛揚揚的雪像什么”,兄女回答:(1)_________________?!吨x安憐翁》一文中,童年謝安看到兄長懲罰老翁時,勸諫兄長說:(2)_________________。

小涵:你說的沒錯。言為心聲,人物的語言往往最能體現(xiàn)人物性格。兩篇短文里都有孩童的形象,我在《詠雪》一文中看到童年謝道韞是一個(3)_________________的人;而《謝安憐翁》中 ,童年謝安則是一個(4)_________________的人。

67.比較閱讀兩文,《謝安憐翁》中“奕于是改容”,體現(xiàn)了謝奕對幼弟怎樣的態(tài)度?這與《詠雪》中謝安對待子侄輩的態(tài)度有何異同?結(jié)合兩者的態(tài)度談?wù)勀銖闹械玫降母形颉?/p>

閱讀下面兩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qū)W須靜也,才須學(xué)也,非學(xué)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xué)。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fù)何及。

(諸葛亮《誡子書》)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飲食衣服,若思得之艱難,不敢輕易費用。酒肉一餐,可辦粗飯幾日;紗絹一匹,可辦粗衣幾件。不饞不寒足矣,何必圖好吃好著?常將有日思無日莫待無時思有時,則子子孫孫常享溫飽矣。

(周怡《勉諭兒輩》)

(注釋):①費用:花費錢財。②紗絹:一種細薄的絲織品。③饞:這里是饑餓的意思。

68.在下列句子上劃分停頓(只劃一處)。

常將有日思無日莫待無時思有時

69.在下列各句后面解釋加點字詞。

(1)非寧靜無以致遠

(2)非學(xué)無以廣才

(3)由奢入儉難

(4)不饞不寒足矣

70.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和“夫君子之行”的 “之”相同的一項是(   )。

A.學(xué)而時習(xí)之B.禽獸之變詐幾何哉C.而兩狼之并驅(qū)如故

71.翻譯下列句子。

(1)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

(2)若思得之艱難,不敢輕易費用。

72.家書是親人傳遞信息,交流情感的重要載體,同為家書,兩文對孩子寄予的希望有什么相同之處?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

(甲)

杞國有人憂天地崩墜,身亡所寄,廢寢食者。又有憂彼之所憂者,因往曉之,曰:“天,積氣耳,亡處亡氣。若屈伸呼吸,終日在天中行止,奈何憂崩墜乎?”其人曰:“天果積氣,日月星宿,不當墜耶?”曉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積氣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墜,亦不能有所中傷?!逼淙嗽唬骸澳蔚貕暮??”曉者曰:“地積塊耳,充塞四虛,亡處亡塊。若躇步跳蹈,終日在地上行止,奈何憂其壞?”其人舍然大喜,曉之者亦舍然大喜。

(節(jié)選自《杞人憂天》)

(乙)

楊子之鄰人亡羊,既率其黨,又請楊子之豎追之。楊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眾?”鄰人曰:“多歧路。”既反,問:“獲羊乎?”曰:“亡之矣?!痹唬骸稗赏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p>

(選自《楊子之鄰人亡羊》)

(注)①楊子:楊朱,戰(zhàn)國時著名的思想家。②黨,親族。③豎:仆人。④奚:何,為什么。

73.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因往曉之   曉:告知,開導(dǎo)。

B.亦不能有所中傷  中傷:誣陷或惡意造謠,旨在毀壞人的名譽。

C.又請楊子之豎追之  之:代詞,代羊。

D.多歧路  歧:岔(道),大路分出的(路)。

74.下列對通假字的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

A.身亡所寄(亡同無,沒有)

B.既反(反同返,返回)

C.終日在天中行止(止同只,停止)

D.曉之者亦舍然大喜(舍同釋,解除)

75.把第I卷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杞國有人憂天地崩墜,身亡所寄,廢寢食者。

(2)嘻!亡一羊,何追者之眾。

76.寓言是寄寓著道理的故事,細細咀嚼,總能體會到一定的人生智慧。讀了乙文,你悟到了怎樣的道理?

(甲)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xí)乎?”

(《學(xué)而》)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雍也》)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p>

(《述而》)

 (節(jié)選自《論語)十二章》)

(乙)

回年二十九,發(fā)盡白,蚤死。孔子哭之慟,曰:“自吾有回,門人益親。”魯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xué)?”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xué),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p>

(注)①蚤:同“早”。②慟:極悲傷,大哭。③貳:兩次,重復(fù)。

77.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

(1)傳不習(xí)乎  傳:_________

(2)飯疏食  飯:_____

(3)于我如浮云  于:_______  

(4)弟子孰為好學(xué)  孰:____

78.翻譯下列句子。

(1)為人謀而不忠乎?

(2)自吾有回,門人益親。

79.(甲)文所選三則語錄,談?wù)摰亩际?nbsp;____方面的內(nèi)容。(用四字詞語填空)

80.結(jié)合(甲)(乙)兩文內(nèi)容,說說顏回具有怎樣的品質(zhì)。

閱讀甲、乙兩則文言文,按要求回答問題。

(甲)

一屠晚歸,擔(dān)中肉盡,止有剩骨。途中兩狼,綴行甚遠。

屠懼,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復(fù)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盡矣,而兩狼之并驅(qū)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敵。顧野有麥場,場主積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擔(dān)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數(shù)刀斃之。方欲行,轉(zhuǎn)視積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斷其股,亦斃之。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

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

(乙)

趙人患鼠,乞貓于中山。中山人予之貓,貓善撲鼠及雞。月余,鼠盡而雞亦盡。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無雞。夫有鼠,則竊吾食,毀吾衣,穿吾垣墉,壞傷吾器用,吾將饑寒焉,不病于無雞乎?無雞者,弗食雞則已耳,去饑寒猶遠。若之何而去夫貓也!”

注釋:①中山:地名;②盍:何不;③垣墉:墻壁;④若之何:為什么。

81.下列加點的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狼不敢前(上前)B.屠暴起(暴躁)

C.中山人予之貓(給予)D.其子患之(擔(dān)憂)

82.下列句子朗讀節(jié)奏劃分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其一犬/坐于前B.投/以骨

C.貓/善撲鼠及雞D.若之何/而去夫貓也

83.下列對甲乙兩文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甲文中“暴起”“劈”“轉(zhuǎn)視”“斷”等動詞表現(xiàn)了屠戶勇敢機智的斗爭精神。

B.乙文“其子”為除弊擬“去”貓,“其父”不同意,且說出諸多理由,認為留下貓利大于弊。

C.甲文“投以骨”和“復(fù)投之”表現(xiàn)了屠戶對狼的憐憫和僥幸心理。

D.“有失才會有得”是乙文的主旨。

84.文言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

(2)無雞者,弗食雞則已耳,去饑寒猶遠。

85.請仔細閱讀兩則故事,分別告訴了我們什么道理?

閱讀下面兩個語段,完成下面小題。

(一)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qū)W須靜也,才須學(xué)也。非學(xué)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xué)。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fù)何及!

 (諸葛亮《誡子書》)

(二)

吾少受先君之教,能言之年,便召以典文。年九歲,便誨以《詩》《書》。然尚猶無鄉(xiāng)人之稱,無清異之名。今之職位,謬恩之加耳,非吾力所能致也。恭為德首,慎為行基。愿汝等言則忠信,行則篤敬,無口許人以財,無傳不經(jīng)之談,無聽毀譽之語。聞人之過,耳可得受,口不得宣,思而后動。

(羊祜《誡子書》)

[注釋]①先君:自稱去世的父親。②能言之年:指能寫字的年齡。③典文:指可以作為典范的重要書籍。④清異之名:指特別的才能。⑤篤(dǔ睹);誠篤;忠實。⑥不經(jīng)之談:沒有根據(jù)的議論。

86.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1)非學(xué)無以廣才       廣:

(2)年與時馳           馳:

87.把語段(一)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

88.找出文中提到“志”的語句,聯(lián)系上下文,說說你對文中“志”與“學(xué)”的關(guān)系是如何理解的。

89.兩文從學(xué)習(xí)和做人兩方面對子女進行勸誡。你從中得到哪些學(xué)習(xí)做人方面的啟示?

90.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

(甲)

少時,一狼徑去,其一大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數(shù)刀斃之。方欲行,轉(zhuǎn)視積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巳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斷其股,亦斃之。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

——蒲松齡《狼》

(乙)

蘇子夜坐,有鼠方嚙。拊床而止之,既止復(fù)作。使童子燭之,有橐中空。嘐嘐聱聱,聲在囊中。曰:“噫!此鼠之見閉而不得去者也?!卑l(fā)而視之,寂無所有,舉燭而索,中有死鼠。童子驚曰:“是方嚙也,而遽死也?向為何聲,豈其鬼耶?”覆而出之,墮地乃走,雖有敏者,莫措其手。

蘇子嘆曰:“異哉!是鼠之黠也。閉于橐中,橐堅而不可穴也。故不嚙而嚙,以聲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脫也。吾聞有生,莫智于人。擾龍伐蛟,登龜狩麟,役萬物 而君之,卒見使于一鼠;墮此蟲之計中,驚脫兔于處女,烏在其為智也?!?/p>

——蘇軾《黠鼠賦》節(jié)選

(注釋)①拊(fǔ):拍。②橐(tuó):袋子。③嘐(jiāo)嘐聱(áo)聱:象聲詞,形容鼠咬物的聲音。

(1)解釋下列語句中加點字的含義。

①其一犬坐于前

②使童子燭之

③橐堅而不可穴也

④墮地乃走

(2)下列選項中意義用法相同的一項(   )

A.墮地乃走    去后乃至(《陳太丘與友期行》)

B.舉燭而索    有聞而傳之者(《穿井得一人》)

C.向為何聲    可以為師矣(《〈論語〉十二章》)

D.發(fā)而視之    禽獸之變詐幾何哉(蒲松齡《狼》)

(3)翻譯下列的句子。

①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

②故不嚙而嚙,以聲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脫也。

(4)兩文都寫人與動物的“較量”,但有著截然不同的結(jié)局,其原因分別是什么?

參考答案

1.致:達到    險:輕薄    馳:疾行,這里指迅速逝去    慢:懈怠    

2.(1)恬靜以修善自身,儉樸以淳養(yǎng)品德。

(2)如果不刻苦學(xué)習(xí)就不能增長自己的才干;如果沒有堅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完成學(xué)業(yè)。

3.“書”指書信。告誡兒子要注重修身養(yǎng)性,生活節(jié)儉,以此來培養(yǎng)自己的品德。(意對即可)

【分析】

1.理解常見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理解文言詞語的含義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和古今異義詞等;平時要多積累文言詞匯,要能結(jié)合具體語境,弄清句子的意思來辨析推斷,揣摩其意思。

(1)非寧靜無以致遠:不排除外來干擾無法達到遠大目標。致:達到。

(2)險躁則不能治性:輕薄浮躁就不能修養(yǎng)性情。險:輕薄。

(3)年與時馳:年華隨時光而逝去。馳:疾行,指時光迅速逝去。

(4)淫慢則不能勵精:縱欲放蕩、消極怠慢就不能勉勵心志使精神振作。慢:懈怠。

2.本題考查翻譯文言語句的能力。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尤其要注意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現(xiàn)象,重點實詞必須翻譯到位。

(1)重點詞:非學(xué),不學(xué)習(xí);無以,沒有辦法;廣才,增長才干;志,明確志向。

(2)重點詞:靜,寧靜專一;以,表目的,來;修,修養(yǎng);養(yǎng),培養(yǎng)。

3.本題考查寫作意圖的理解能力。要求學(xué)生在正確翻譯的基礎(chǔ)上,整體把握文意?!墩]子書》是三國時期政治家諸葛亮臨終前寫給他兒子諸葛瞻的一封家信。從文中可以看作出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潔、才學(xué)淵博的父親,對兒子的殷殷教誨與無限期望盡在此信中?!办o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告誡兒子修身養(yǎng)性,生活節(jié)儉,以此來培養(yǎng)自己的品德?!胺菍W(xué)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xué)?!昱c時馳,意與日去”,告誡兒子要珍惜時間,刻苦學(xué)習(xí)。

【參考譯文】

有道德修養(yǎng)的人,依靠內(nèi)心安靜來修養(yǎng)身心,以儉樸節(jié)約財物來培養(yǎng)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恬靜寡欲無法明確志向,不排除外來干擾無法達到遠大目標。學(xué)習(xí)必須靜心專一,而才干來自勤奮學(xué)習(xí)。如果不學(xué)習(xí)就無法增長自己的才干,不明確志向就不能在學(xué)習(xí)上獲得成就??v欲放蕩、消極怠慢就不能勉勵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險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養(yǎng)性情。年華隨時光而飛馳,意志隨歲月逐漸消逝。最終枯敗零落,大多不接觸世事、不為社會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窮困的破舍里,到時悔恨又怎么來得及?

4.

(1)    舊的,原來的    看,視    神情,態(tài)度    

(2)①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一會兒,一只狼徑直走開,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樣蹲坐在前面。

②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屠戶才明白前一只狼假裝睡覺,原來是用來誘感敵人的。

(3)屠戶身上表現(xiàn)了復(fù)雜的性格,先是怯弱,后來勇敢機智。

【分析】

(1)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

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詞性活用、古今異義等現(xiàn)象。

①句意:兩只狼像原來一樣一起追趕屠夫。故:舊的,原來的;

②句意:看見田野里有一個打麥場。顧:看見;

③神情悠閑得很。意:神情、態(tài)度。

(2)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句子翻譯能力。

翻譯的要求是做到“信、達、雅”,翻譯的方法是“增、刪、調(diào)、換、補、移”,我們在翻譯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如遇倒裝句就要按現(xiàn)代語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譯時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補充完整。重點詞有:

①少時:一會;徑去:徑直走開;犬坐:像狗一樣蹲坐;

②悟:明白;假寐:假裝睡覺;蓋:原來是。

(3)本題考查人物形象的概括。

從具體的人物行為事件和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心理描寫等;從正面、側(cè)面描寫;細節(jié)描寫;對比、襯托手法等入手,抓住抒情和議論語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點。解答時,根據(jù)本文主要情節(jié),進行歸納和概括。

根據(jù)原文“途中兩狼,綴行甚遠”“屠懼,投以骨”“屠乃奔倚其下,弛擔(dān)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數(shù)刀斃之”“屠自后斷其股,亦斃之”可知,全文按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可分為:遇狼、懼狼、御狼、殺狼;在屠戶剛遇到狼時,內(nèi)心恐懼,通過喂骨頭想擺脫狼的追隨,表現(xiàn)了屠戶的怯弱,后來抓住時機殺掉兩狼,表現(xiàn)了屠戶的勇敢機智;本文展現(xiàn)了屠戶復(fù)雜的心理及性格。

【譯文】

一個屠戶晚上回家,擔(dān)子里的肉已經(jīng)賣完了,只有剩下的骨頭。途中有兩只狼,緊跟著(他)走了很遠。

屠戶害怕了,把骨頭投給狼。一只狼得到骨頭就停止了,另一只狼仍然跟從。屠戶再次扔骨頭,后面得到骨頭的狼停了下來而先前得到骨頭的狼又跟過來了。骨頭已經(jīng)沒有了,而兩只狼像原來一樣一齊追趕屠戶。

屠戶十分害怕,擔(dān)心前后遭受狼的夾擊。他看見田野里有一個大麥場,麥場的主人在麥場里堆積柴草,覆蓋成小山一樣。于是屠戶跑過去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lián)幽闷鸬丁@遣桓疑锨?,瞪眼朝著屠戶?/p>

一會兒,一只狼徑直離開了,其中的另一只像狗一樣蹲坐在(屠戶)前面。時間長了,(狼的)眼睛好像閉上了,神情十分悠閑。屠戶突然跳起,用刀劈砍狼的腦袋,又砍了幾刀殺死了這只狼。屠戶正想離開,轉(zhuǎn)身看柴草堆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打洞,打算將要從通道進入來攻擊屠戶的后面。身體已經(jīng)進入了大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戶從后面砍掉了狼的大腿,殺死了這只狼。他才知道前面的狼是假裝睡覺,大概是用這種方法來誘騙敵人。

狼真狡猾啊,但一會兒兩只都被殺死了,禽獸的詭詐手段能有多少呢?只是增加笑料罷了。

5.D

6.C

7.C

8.①不能內(nèi)心恬淡、不慕名利就沒辦法明確志向,不能寧靜專一就沒辦法達到遠大的目標。

②年紀隨同時光疾速逝去,意志隨歲月而喪失,最終凋落衰殘,大多對社會沒有什么貢獻,只能悲哀地坐守著那窮困的陋室,到那時再后悔又怎么來得及!

【分析】

5.本題考查“之”的意義和用法。題干中“夫君子之行”中的“之”是助詞,的。

A.代詞,他,指元方;

B.代詞,指知識或?qū)W問;

C.助詞,用于動詞或時間副詞之后,補足音節(jié);

D.助詞,的;

故選D。

6.本題考查文言斷句。解答此類試題,要在整體感知文章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先對句子作簡單翻譯,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據(jù)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進行句讀;同時利用虛詞來輔助句讀。

A.“夫君子/之行”斷句錯誤。句意為“君子的行為操,“夫”發(fā)語詞,應(yīng)停頓;“君子之行”主謂結(jié)構(gòu),中間不停頓;

B.“其一犬/坐于前”斷句錯誤。句意“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樣坐在前面”,“其一”可停頓,“犬坐”偏正結(jié)構(gòu),不應(yīng)停頓;

D.“想挖洞進去以從后面攻擊他以攻/其后也”斷句錯誤。句意“想挖洞進去以從后面攻擊他”,“意將隧入”主謂結(jié)構(gòu),“意”后不該停頓,應(yīng)在“入”后停頓;“攻其后”動賓結(jié)構(gòu),不該停頓;

故選C。

7.本題考查內(nèi)容理解。

C.“從正面說明淡泊與寧靜的重要性”理解有誤。該句指明了放縱怠慢、偏激急躁的危害;從反面闡述立志與學(xué)習(xí)的關(guān)系。

故選C。

8.本題考查文言翻譯。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jù)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然后找出關(guān)鍵實詞、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式,直譯為主,意譯為輔。

(1)重點詞語:淡泊:內(nèi)心恬淡,不慕名利。明:明確。致:達到。遠:形容詞活用為名詞,遠大志向。

(2)重點詞語:年:年紀,年華。與:跟隨。馳:疾行,指迅速逝去。遂:最終??萋洌旱蚵?,衰殘;比喻年老志衰,沒用用處。窮廬:窮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復(fù):又。何及:怎么來得及。

【參考譯文】

有道德修養(yǎng)的人,依靠內(nèi)心安靜來修養(yǎng)身心,以儉樸節(jié)約財物來培養(yǎng)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恬靜寡欲無法明確志向,不排除外來干擾無法達到遠大目標。學(xué)習(xí)必須靜心專一,而才干來自勤奮學(xué)習(xí)。如果不學(xué)習(xí)就無法增長自己的才干,不明確志向就不能在學(xué)習(xí)上獲得成就??v欲放蕩、消極怠慢就不能勉勵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險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養(yǎng)性情。年華隨時光而飛馳,意志隨歲月逐漸消逝。最終枯敗零落,大多不接觸世事、不為社會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窮困的破舍里,到時悔恨又怎么來得及?

9.諸葛亮    草船借箭    

10.助詞,用于句首,表示發(fā)端    增長才干    精神    且,又    

11.①不把名利看得輕淡就不能明確自己的志向,不能平靜己心就不能實現(xiàn)遠大的目標。

②放縱懈怠就不能振奮精神,輕薄浮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12.淡泊、立志、惜時。

【解析】

9.本題考查文學(xué)常識。本文作者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是三國時期蜀漢丞相,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有關(guān)他的歷史故事家喻戶曉,例如:草船借箭、舌戰(zhàn)群儒、空城計等。最后一個空答案不唯一,符合要求即可。

10.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詞性活用、古今異義等現(xiàn)象。

①句意:品德高尚人的操守。夫:助詞,用于句首,表示發(fā)端。

②句意:如果不學(xué)習(xí)就無法增長自己的才干。廣:形容詞活用為動詞,增長。廣才:增長才干。

③句意:縱欲放蕩、消極怠慢就不能勉勵心志使精神振作。精:精神。

④句意:到時悔恨又怎么來得及?將:古今異義詞,且,又。

11.考查學(xué)生對文言文句子的翻譯能力。文言文的翻譯一般有直譯和意譯兩種方法,具體到某一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翻譯文言語句要抓住句子中的關(guān)鍵詞匯,運用“增、刪、調(diào)、換、留”等譯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譯句文從字順,符合現(xiàn)代漢語語法規(guī)范,句意盡量達到完美。注意重點詞的解釋:

①淡泊,內(nèi)心淡泊,不慕名利;無以,沒有什么可以拿來,沒辦法;明志,明確志向。明,明確、堅定;寧靜;這里指安靜,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遠,達到遠大目標。致,達到。

②淫慢,放縱懈怠。淫,放縱;慢,懈怠。勵精,振奮精神。勵,振奮。險躁,輕薄浮躁。與上文“寧靜”相對而言。險,輕薄。治性,修養(yǎng)性情。治,修養(yǎng)。

12.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類問題,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礎(chǔ)上,理解文章內(nèi)容?!墩]子書》 中諸葛亮教育兒子,“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告誡兒子要“淡泊”自守,“寧靜”自處,鼓勵兒子勤學(xué)勵志;“非學(xué)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xué)”指明了立志與學(xué)習(xí)的關(guān)系;“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不但講明了寧靜淡泊的重要,也指明了放縱怠慢、偏激急躁的危害。“年與時馳,意與歲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fù)何及”則以慈父的口吻諄諄教導(dǎo)兒子要惜時: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據(jù)此得出作者寫這封信的目的是告誡兒子成才成學(xué)的條件是:淡泊;立志;珍惜時間。

【參考譯文】

有道德修養(yǎng)的人,依靠內(nèi)心安靜來修養(yǎng)身心,以儉樸節(jié)約財物來培養(yǎng)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恬靜寡欲無法明確志向,不排除外來干擾無法達到遠大目標。學(xué)習(xí)必須靜心專一,而才干來自勤奮學(xué)習(xí)。如果不學(xué)習(xí)就無法增長自己的才干,不明確志向就不能在學(xué)習(xí)上獲得成就??v欲放蕩、消極怠慢就不能勉勵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險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養(yǎng)性情。年華隨時光而飛馳,意志隨歲月逐漸消逝。最終枯敗零落,大多不接觸世事、不為社會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窮困的破舍里,到時悔恨又怎么來得及?

13.

(1)D

(2)所以不學(xué)習(xí)就無法增長才干,沒有志向就無法使學(xué)習(xí)有所成就。

(3)B

【解析】

(1)A.何:怎么/什么;

B.時:時光/當時;

C.行:行為操守/行走;

D.志:志向/志向;

故選D。

(2)本題考查文言翻譯。要求:完整,流暢,準確。注意:

非,不是。無以,沒有什么可以拿來,沒辦法。廣,增長。

(3)

B.“學(xué)須靜也”指的是“學(xué)習(xí)必須靜心專一”,此句中的“學(xué)”已經(jīng)不只是一般的學(xué)習(xí),而含有修養(yǎng)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靜”也不只是單純的寧靜,而有淡泊名利的意味。故選B。

【譯文】

君子的行為操守,從寧靜來提高自身的修養(yǎng),以節(jié)儉來培養(yǎng)自己的品德。不恬靜寡欲無法明確志向,不排除外來干擾無法達到遠大目標。學(xué)習(xí)必須靜心專一,而才干來自學(xué)習(xí)。所以不學(xué)習(xí)就無法增長才干,沒有志向就無法使學(xué)習(xí)有所成就。放縱懶散就無法振奮精神,急躁冒險就不能陶冶性情。年華隨時光而飛馳,意志隨歲月而流逝。最終枯敗零落,大多不接觸世事、不為社會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著那窮困的居舍,其時悔恨又怎么來得及?

14.

(1)①跟從 ②處境困迫,沒有辦法 ③大概是

(2)①一會兒,一只狼徑直走開。

②禽獸的欺騙手段能有多少呢?

(3)C

【解析】

(1)本題考查詞語解釋。

①句意:一只狼仍然跟從。從:跟從;

②句意:屠戶很困窘。窘:處境困迫,沒有辦法;

③句意:大概是用來誘惑敵人。蓋:大概是。

(2)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句子翻譯能力。

翻譯的要求是做到“信、達、雅”,翻譯的方法是“增、刪、調(diào)、換、補、移”,我們在翻譯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如遇倒裝句就要按現(xiàn)代語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譯時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補充完整。重點詞有:

①重點詞:徑,徑直;去,離開;犬,名詞作狀語,像狗一樣;

②重點詞:之,的;變詐,巧變詭詐;幾何,能有多少;哉,語氣詞,相當于“啊”。

(3)本題考查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

C.“屠暴起,以刀劈狼首”的意思是:屠戶突然跳起,用刀劈狼的頭;“暴”有突然之意;表現(xiàn)屠夫抓住了用刀劈狼的機會;“刻畫出屠戶殺狼時的暴怒以及對狼的憎恨”表述有誤;

故選C。

【參考譯文】

一名屠戶很晚回家,擔(dān)中的肉賣完了,只剩下骨頭。途中有兩只狼,緊跟著走了很遠。

屠戶很害怕,拿骨頭扔給狼。一只狼得到骨頭停了下來,一只狼仍然跟從。又拿骨頭扔給另一只狼,后得到骨頭的狼停了下來,可先得到骨頭的狼又跟了上來。骨頭已經(jīng)沒了,可兩只狼像原來一樣一起追趕。

屠戶很困窘,恐怕前后受到狼的攻擊。往旁邊看田野里有打麥場,場主將柴草堆積在打麥場中,覆蓋成小山似的。屠戶于是奔跑過去,放下?lián)幽闷鸬蹲印@遣桓疑锨?,瞪眼朝著屠戶。一會兒,一只狼徑直走開,另一只狼像狗似得蹲坐在前面。

過了一會兒,眼睛像閉上了,神情很悠閑。屠戶突然跳起,用刀劈狼的頭,又連砍幾刀將狼殺死。正要走,轉(zhuǎn)過身朝柴草堆后看,一只狼在柴草堆中打洞,想要鉆過去從背后對屠戶進行攻擊。身子已經(jīng)進去一半了,只有屁股和尾巴露在外面。屠戶從后邊砍斷了狼的大腿,也殺死了它。這才明白前邊那只狼假裝睡覺,大概是用來誘惑敵人。

狼雖狡猾,但一會兒兩只狼都被砍死了。禽獸的欺騙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罷了。

15.增長    振奮    意志    

16.⑴以寧靜來修養(yǎng)身心,以節(jié)儉來培養(yǎng)品德。(或:心緒寧靜來提高自身的修養(yǎng),生活節(jié)儉來培養(yǎng)高尚的品德。)

⑵只能悲哀地坐守著那窮困的居舍,那時再悔恨又怎么來得及呢?

17.D

【分析】

15.本題考查理解文言詞語的意思。答題時先要弄清句子的意思,再根據(jù)句意來分析推斷詞義。

①句意為:不學(xué)習(xí)就無法增長才干。廣:增長,擴大。

②句意為:放縱懶散就無法振奮精神。勵:振奮。

③句意為:意志隨歲月而流逝。意:意志。

16.本題考查翻譯文言語句的能力。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jù)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找出關(guān)鍵實詞、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現(xiàn)象,重點實詞必須翻譯到位。翻譯時要做到“信、達、雅”。

(1)句中的“靜(屏除雜念和干擾,寧靜專一)、修(修養(yǎng))、以(來)”幾個詞是重點詞語。

(2)句中的“悲守窮廬(房子)、復(fù)(再,又)、及(來得及)”幾個詞是重點詞語。

17.本題考查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與分析。

D.有誤,“表達了君子不與外界同流合污、獨善其身的良好愿望”表述有誤。“悲守窮廬,將復(fù)何及”意思是如果年華與歲月虛度,意志時日消磨,最終就會像枯枝落葉般一天天衰老下去。這樣的人不會為社會所用,只有悲傷地困守在自己的窮家破舍里,到那時再悔恨也來不及了。表達了君子不應(yīng)虛度年華,要做一個有益于社會的人的良好愿望。故選D。

【參考譯文】

有道德修養(yǎng)的人,依靠內(nèi)心安靜來修養(yǎng)身心,以儉樸節(jié)約財物來培養(yǎng)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恬靜寡欲無法明確志向,不排除外來干擾無法達到遠大目標。學(xué)習(xí)必須靜心專一,而才干來自勤奮學(xué)習(xí)。如果不學(xué)習(xí)就無法增長自己的才干,不明確志向就不能在學(xué)習(xí)上獲得成就??v欲放蕩、消極怠慢就不能勉勵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險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養(yǎng)性情。年華隨時光而飛馳,意志隨歲月逐漸消逝。最終枯敗零落,大多不接觸世事、不為社會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窮困的破舍里,到時悔恨又怎么來得及?

18.(1)    (3)    

19.(1)緊跟著走了很遠;(2)才明白前面的一頭狼是在假裝睡覺,大概是用來誘惑敵人。

20.其 一 /犬坐 于 前

21.內(nèi)容上,贊揚了屠戶的機智勇敢,揭示了狼的貪婪、兇狠和狡詐的本性,并告訴我們,狼無論多么狡詐也不是人的對手,終歸會被人的勇敢智慧所戰(zhàn)勝。結(jié)構(gòu)上有總結(jié)全文,點明中心的作用。

【分析】

18.考查對文言詞語“其”的理解。

(1)“恐前后受其敵”的意思是:擔(dān)心前后受到狼的攻擊。其:代狼。

(2)“場主積薪其中”的意思是:場主在麥場中堆柴。其:代麥場。

(3)“屠自后斷其股”的意思是:屠戶從后面砍斷狼的大腿。其:代狼。

(4)“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的意思是:意圖想要鉆洞進入柴草堆來攻擊屠戶的后面。其:代屠戶。

故填寫的答案為:(1)和(3)。

19.本題考查翻譯文言語句的能力。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jù)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找出關(guān)鍵實詞、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現(xiàn)象,重點實詞必須翻譯到位。翻譯時要做到“信、達、雅”。

(1)句中的“綴(連接,這里是緊跟的意思)、行(走)、甚(很)”幾個詞是重點詞語。

(2)句中的“乃(才)、悟(明白)、寐(睡覺)、蓋(大概是)、以(用來)”幾個詞是重點詞語。

20.考查文言文語句的句讀。解答此類試題,要在整體感知文章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先對句子作簡單翻譯,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據(jù)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進行句讀;同時利用虛詞來輔助句讀?!捌湟蝗谇啊钡囊馑际牵浩渲幸恢焕窍窆芬粯佣鬃谇懊妗>渥拥闹髡Z是“其一”;“犬”是名詞做狀語,用來修飾“坐”;“于前”是狀語后置。根據(jù)主謂間要停頓,正確的句讀是:其一/犬坐于前。

21.考查句段的作用。在整體感知文章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從內(nèi)容和結(jié)構(gòu)兩方面分析作答。本文敘寫了屠戶屠夫遇狼、懼狼、御狼、殺狼的過程。贊揚了屠戶的機智勇敢,揭示了狼的貪婪、兇狠和狡詐的本性。文章的結(jié)尾段,從結(jié)構(gòu)上看,是對上文的總結(jié);從內(nèi)容上看,以議論的表達方式,揭示了狼雖然貪婪兇惡,狡詐陰險,但在有高度智慧的勇敢精神的人面前,終究難逃滅亡的命運。起到畫龍點睛,揭示了文章的主題的作用。據(jù)此理解分析作答。

【參考譯文】

一個屠戶在晚上回家,擔(dān)子里的肉賣完了,只有剩下的骨頭。屠戶在路上遇到了兩只狼,緊隨著他走了很遠。

屠戶害怕,把骨頭投給狼。一只狼得到骨頭停止了,另一只狼仍然跟從他。屠戶又把骨頭投給它,后面得到骨頭的狼停住了腳步,但是之前得到骨頭的狼又跟上了。骨頭已經(jīng)沒有了,但是兩只狼像原來一樣一起追趕。

屠戶的處境很危急,擔(dān)心前后受到狼的攻擊。屠戶看見田野中有個麥場,場主在里面堆柴,覆蓋成小山似的。屠戶于是奔向麥場,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lián)幽弥?。狼不敢上前,眼瞪著屠戶?/p>

一會兒,一只狼徑直走開,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樣蹲坐在前面。過了一會兒,狼的眼睛好像閉上了,神情悠閑得很。屠戶突然起身,用刀劈砍狼的頭,又劈砍幾刀殺死了狼。屠戶正想要走,轉(zhuǎn)身看柴草堆后面,一只狼在其中打洞,意圖想要鉆洞進入柴草堆來攻擊屠戶的后面。狼的身體已經(jīng)鉆進入一半了,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戶從后面砍斷狼的大腿,也殺死了這只狼。屠戶才明白之前的狼假裝睡覺,原來是用來誘惑敵人。

狼也是狡猾的動物,但是一會兒兩只狼都被殺死了,禽獸的欺騙手段能有多少???只給人增加笑料罷了。

22.生氣    通“悅”,愉快    堅定    法度    

23.(1)溫習(xí)學(xué)過的知識,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體會,可以憑(這個)當別人的老師了。(2)吃粗糧喝冷水,彎曲胳膊枕靠著它,樂趣也就在其中了。

24.B

25.他是一個居于陋巷而不改其樂的勤奮好學(xué)、安貧樂道之人。

【解析】

22.本題考查文言詞語的理解。

(1)句意:人家不了解(我),(我)卻不生氣。慍:生氣。

(2)句意:學(xué)了知識之后時常去溫習(xí),不是很愉快嗎?說:通假字,通'悅’,愉快。

(3)句意:廣泛地學(xué)習(xí)且堅定(自己的)志向。篤:堅定。

(4)句意:不越過法度。矩:法度。

23.本題考查文言語句的翻譯。直譯為主,意譯為輔,注意:

(1)溫:溫習(xí);故:形容詞活用作名詞,學(xué)過的知識;新:形容詞活用作名詞,新的理解和體會;可以:古今異義詞,可以憑借。

(2)飯:吃。疏食:粗糧。水:文言文中稱冷水為“水”,熱水為“湯”。肱(gōng):胳膊上從肩到肘的部分,這里指胳膊。

24.本題考查文言詞語的一詞多義。

A.表順承/表轉(zhuǎn)折;

B.都是“誠信”;

C.通“否”/表否定;

D.每天/太陽;

故選B。

25.本題考查對人物性格的分析能力。答題時需要結(jié)合重點語句理解分析?!耙缓勈?,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從這句話中可以看出,顏回住在簡陋的小屋里,別人都忍受不了這種窮困清苦,顏回卻沒有改變他好學(xué)的樂趣。由此可知顏回的樂是在精神方面,他勤奮好學(xué)、安貧樂道,不因物質(zhì)的貧乏而減少精神的愉悅。

【參考譯文】

孔子說:“學(xué)了知識之后時常去溫習(xí),不是很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是很快樂嗎?人家不了解我,我卻不惱怒,不是有才德的人嗎?”

曾子說:“我每日多次進行自我檢查:替人謀劃事情是否竭盡自己的心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誠實可信了呢?老師傳授的知識是否復(fù)習(xí)了呢?”

孔子說:“我十五歲開始有志于做學(xué)問,三十歲便小有所成,四十歲能(通達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歲能知道上天的意旨,六十歲能聽得進不同的意見,到七十歲才做事能隨心所欲,不會超過規(guī)矩?!?/p>

孔子說:“溫習(xí)學(xué)過的知識,可以獲得新的理解與體會,那么就可以憑借這一點去當(別人的)老師了?!?/p>

孔子說:“只學(xué)習(xí)卻不思考,就會感到迷惑而無所適從;只空想?yún)s不學(xué)習(xí),就會疑惑而無所適從?!?/p>

 孔子說:“多么賢德啊,顏回!一碗飯,一瓢水,住在簡陋的小巷子里,別人都不能忍受這種窮困清苦,顏回卻不改變他(愛好學(xué)習(xí))的樂趣。多么賢德啊,顏回!”

孔子說:“知道學(xué)習(xí)的人比不上愛好學(xué)習(xí)的人;愛好學(xué)習(xí)的人比不上以學(xué)習(xí)為快樂的人。”

孔子說:“吃粗糧,喝冷水,彎著胳膊枕著它睡,樂趣也在這當中。用不正當?shù)氖侄蔚脕淼呢敻缓偷匚唬瑢ξ襾碚f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樣?!?/p>

孔子說:“在多個人的行列里,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師。我選擇他的優(yōu)點向他學(xué)習(xí),發(fā)現(xiàn)他的缺點(如果自己也有)就對照著改正自己的缺點。”

孔子在河邊上說:“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樣流去, 日夜不停?!?/p>

孔子說:“軍隊的主帥可以改變,平民百姓的志向卻不可改變?!?/p>

子夏說:“博覽群書并廣泛學(xué)習(xí),而且能堅守自己的志向,懇切地提問,多思考當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p>

26.A

27.D

28.C

【分析】

26.考查對文言詞語的理解。A.“若屈伸呼吸”的意思是:你一舉一動,一呼一吸。若:代詞,你。并不是“如果”。故選A。

27.考查文言文語句的句讀。解答此類試題,要在整體感知文章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先對句子作簡單翻譯,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據(jù)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進行句讀;同時利用虛詞來輔助句讀。語句“日月星宿亦積氣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墜亦不能有所中傷”的意思是:日月星辰也是空氣中發(fā)光的東西,即使掉下來,也不會傷害什么。根據(jù)主謂之間句讀和句意,正確的句讀是:日月星宿/亦積氣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墜/亦不能有所中傷。故選D。

28.考查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與分析。在整體感知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分析作答。依據(jù)“曉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積氣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墜亦不能有所中傷’”可知,C項“曉之者認為,人成天在天地間生活行動,所以天不會塌”的說法是錯誤的。故選C。

【參考譯文】

杞國有個人擔(dān)憂天會塌地會陷,自己無處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覺,吃不下飯。

又有一個為他的憂愁而擔(dān)心的人,就去開導(dǎo)他,說:“天不過是積聚的氣體罷了,沒有哪個地方?jīng)]有空氣的。你一舉一動,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動,怎么還擔(dān)心天會塌下來呢?”

那個人說:“天如果是氣體,日月星辰不就會墜落下來了嗎?”

開導(dǎo)他的人說:“日月星辰也是空氣中發(fā)光的東西,即使掉下來,也不會傷害什么?!?/p>

那個人又說:“那地壞了又怎么辦呢?”

開導(dǎo)他的人說:“大地是土塊堆積成的罷了,填滿了四處,沒有什么地方是沒有土塊的。 你行走跳躍,整天都在地上活動,怎么還擔(dān)心會陷下去呢?”

經(jīng)過這個人一解釋,那個杞國人放下心來,很高興;開導(dǎo)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興。

29.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

30.(1)廣才:增長才干。

(2)將復(fù)何及:又怎么來得及。

31.(1)不把名利看得輕淡就不能明確自己的志向,不能平靜己心就不能實現(xiàn)遠大的目標。

(2)放縱懈怠就不能振奮精神,輕薄浮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32.理想的人才必須具備三個條件:志、學(xué)、才。主張以儉養(yǎng)德,以靜求學(xué),以學(xué)廣才,這三者是互相聯(lián)系的,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礎(chǔ),修養(yǎng)是成才的保障。

33.勸勉兒子勤學(xué)勵志,修身養(yǎng)性要從淡泊寧靜中下功夫,最忌怠惰浮躁。

【分析】

29.本題考查斷句,根據(jù)句意和語法斷句。

句意:寧靜來提高自身的修養(yǎng),以節(jié)儉來培養(yǎng)自己的品德。這兩句中“靜”和“儉”均為謂語中心語,“以修身”、“以養(yǎng)德”是介賓短語,充當補語,謂語中心語和補語之間要停頓。斷句為: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

30.本題考查文言詞義。注意在語境中理解。

(1)句意:不學(xué)習(xí)就無法增長才干;廣才:增長才干。

(2)句意:最終枯敗零落,大多不接觸世事、不為社會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著那窮困的居舍,其時悔恨又怎么來得及?將復(fù)何及:又怎么來得及。

31.本題考查句子翻譯。注意“淡泊(清靜而不貪圖功名利祿),明志(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寧靜(這里指安靜,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遠(實現(xiàn)遠大目標),淫慢(放縱懈?。╇U躁(冒險急躁,狹隘浮躁)”的正確翻譯。

32.本題考查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諸葛亮的《誡子書》認為成才的條件是要勤學(xué)苦學(xué),勵精圖治,修身養(yǎng)性,切忌心浮氣躁且養(yǎng)成淡泊寧靜的修養(yǎng)。

成才的幾個條件之間是相輔相成的關(guān)系,如果不能淡泊寧靜就無法明確自己的志向是什么,如果不明確自己的志向就不能排除其他外來干擾,就會心浮氣躁,就不能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遠大理想而長期刻苦的學(xué)習(xí),如果不能勤學(xué)苦練就不能增長自己的才干,沒有堅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學(xué)業(yè)有成。

33.本題考查對主旨的探究,講明修身養(yǎng)性的途徑和方法,也指明了立志與學(xué)習(xí)的關(guān)系;不但講明了寧靜淡泊的重要,也指明了放縱怠慢、偏激急躁的危害。諸葛亮不但在大的原則方面對其子嚴格要求,循循善誘,甚至在一些具體事情上也體現(xiàn)出對子女的細微關(guān)懷?!墩]子書》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意長,言簡意賅,諸葛亮寫這封信的目的是教育兒子要淡泊明志,寧靜致遠,學(xué)以廣才,珍惜光陰,務(wù)求接世。

【譯文】

君子的行為操守,從寧靜來提高自身的修養(yǎng),以節(jié)儉來培養(yǎng)自己的品德。不恬靜寡欲無法明確志向,不排除外來干擾無法達到遠大目標。學(xué)習(xí)必須靜心專一,而才干來自學(xué)習(xí)。所以不學(xué)習(xí)就無法增長才干,沒有志向就無法使學(xué)習(xí)有所成就。放縱懶散就無法振奮精神,急躁冒險就不能陶冶性情。年華隨時光而飛馳,意志隨歲月而流逝。最終枯敗零落,大多不接觸世事、不為社會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著那窮困的居舍,其時悔恨又怎么來得及?

34.諸葛亮    一封家書(家信)    

35.(1)夫/君子之行

(2)非志/無以成學(xué)

36.(1)達到(2)增長(3)歲月,時光(4)房屋

37.(1)不能夠恬淡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確堅定,不能夠平和安靜就不能實現(xiàn)遠大的理想。(2)放縱懈怠就不能振奮精神,輕薄浮躁就不能修養(yǎng)性情。

38.三個條件:一是立志;二是學(xué)習(xí);三是惜時。

【分析】

34.本題考查文學(xué)常識的能力?!墩]子書》是三國時期政治家諸葛亮臨終前寫給他兒子諸葛瞻的一封家書,文章闡述修身養(yǎng)性、治學(xué)做人的深刻道理。

35.本題考查劃分句子朗讀節(jié)奏的能力。劃分句子朗讀節(jié)奏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礎(chǔ)上,結(jié)合語法知識進行劃分。

(1)句意:君子的行為操守,“夫”是句首發(fā)語詞,其后要停頓,正確的朗讀節(jié)奏為:夫/君子之行。

(2)句意:沒有志向就無法使學(xué)習(xí)有所成就,“非志”表假設(shè),不能分開,正確的朗讀節(jié)奏為:非志/無以成學(xué)。

36.本題考查理解文言實詞的能力。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詞語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詞性活用、古今異義等現(xiàn)象。

(1)句意:無法達到遠大目標。致:達到;

(2)句意:無法增長才干。廣:增長;

(3)句意:意志隨歲月而流逝。日:歲月,時光;

(4)句意:只能悲哀地坐守著那窮困的居舍。廬:房屋。

37.本題考查翻譯文言語句能力。解答時一定要根據(jù)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注意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通假字等文言現(xiàn)象,重點實詞必須翻譯到位。

(1)“明(明確,堅定),志(志向),寧靜(這里指安靜,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達到)”是句中重點詞,注意根據(jù)語境確定詞義。

(2)“慢(懈怠,懶惰),勵(振奮),險躁(輕薄浮躁),治(修養(yǎng))”是句中重點詞,注意根據(jù)語境確定詞義。

38.本題考查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能力。要抓住關(guān)鍵語句分析概括。“夫?qū)W須靜也,才須學(xué)也,非學(xué)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xué)”意思是說,不安定清靜就不能為實現(xiàn)遠大理想而長期刻苦學(xué)習(xí),要學(xué)得真知必須使身心在寧靜中研究探討,人們的才能是從不斷的學(xué)習(xí)中積累起來的;不下苦功學(xué)習(xí)就不能增長與發(fā)揚自己的才干,沒有堅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學(xué)業(yè)成功。諸葛亮教育兒子切忌心浮氣躁,舉止荒唐,作者認為成才一是要立志,二是要學(xué)習(xí)。在書信的后半部分,“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fù)何及”,他以慈父的口吻諄諄教導(dǎo)兒子: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要想成才還要惜時。

【參考譯文】

君子的行為操守,從寧靜來提高自身的修養(yǎng),以節(jié)儉來培養(yǎng)自己的品德。不恬靜寡欲無法明確志向,不排除外來干擾無法達到遠大目標。學(xué)習(xí)必須靜心專一,而才干來自學(xué)習(xí)。不學(xué)習(xí)就無法增長才干,沒有志向就無法使學(xué)習(xí)有所成就。放縱懶散就無法振奮精神,急躁冒險就不能陶冶性情。年華隨時光而飛馳,意志隨歲月而流逝。最終枯敗零落,大多不接觸世事、不為社會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著那窮困的居舍,其時悔恨又怎么來得及?

39.

(1)B

(2)C

(3)A

(4)①和別人約好一起走,卻把人丟下,自己走(離開)了。

②當時孔融的兩個兒子大的九歲,小的八歲。

(5)元方:知信明禮,機智聰明,明白事理,正直率真。

孔融的兩個兒子:年紀雖小,處變不驚,安定從容,無所畏懼,審時度勢,預(yù)料到災(zāi)禍的到來。

【解析】

(1)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詞性活用、古今異義等現(xiàn)象。

A.意:意志/想要;

B.顧:回頭看/回頭看;

C.時:當時/按時;

D.故:仍然/舊的知識;

故選B。

(2)本題考查文言詞語的意義和用法,注意結(jié)合句意分析。

A.乃:副詞,才/副詞于是,就;

B.而:連詞,表順接/連詞,表并列;

C.至:介詞,在/介詞,在;

D.之:助詞,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助詞,的;

故選C。

(3)本題考查學(xué)生劃分句子節(jié)奏的能力。解答這類題時首先要理解句子大意,然后再可通過分析句子的語法結(jié)構(gòu)來作進一步的確定。

這句話的意思是:父親難道見過傾覆的鳥巢下面還有完整不碎的鳥蛋嗎?因此應(yīng)停頓為:大人/豈見覆巢之下/復(fù)有完卵乎。故選A。

(4)本題考查翻譯文言語句的能力。解答時要根據(jù)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要注意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現(xiàn)象,重點實詞必須翻譯到位。注意:

(1)重點詞:期,約定;委,丟下、舍棄;去,離開。

(2)重點詞:時,當時;兒,兒子;大者,大的。

(5)本題考查對人物形象的分析?!蛾愄鹋c友期行》中,面對友人的無理怒斥,元方以“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進行了有理有據(jù)的反駁,可見他知信明禮,機智聰明,明白事理;當友人“慚,下車引之”時,他是“入門不顧”,可見他個性率真?!陡渤仓掳灿型曷选分?,當“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時,孔融的兩個兒子卻“故琢釘戲,了無遽容”,可見他們年紀雖小,卻處變不驚,安定從容,無所畏懼;當孔融希望獨自一人承擔(dān)所有罪責(zé)為兒子保全性命時,兒子徐進卻說:“大人豈見覆巢之下復(fù)有完卵乎?”后來果然逮捕他們的差役也到了,由此可知他的兒子能審時度勢,預(yù)料到災(zāi)禍的到來。

【參考譯文】

陳太丘與友期行

陳太丘和朋友相約出行,約定在中午。過了中午還沒到,陳太丘不再等候就離開了。離開后朋友才到。元方當時年七歲,在門外玩耍。朋友問元方:“你的父親在嗎?”(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卻還沒有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離開了。”朋友便生氣地說道:“真不是君子??!和別人相約出行,卻丟下別人自己走?!痹秸f:“您與我父親約在正午。正午您沒到,就是不講信用(的表現(xiàn));對孩子罵他父親,就是沒禮貌(的表現(xiàn))?!迸笥褢M愧,下車去拉元方,元方頭也不回地走進了大門。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孔融被逮捕,朝廷內(nèi)外非常驚恐。當時孔融的兩個兒子大的九歲,小的八歲。兩個兒子仍然在玩琢釘游戲,一點惶恐的樣子都沒有??兹趯κ拐哒f:“希望罪責(zé)可以僅限于自己一身,兩個兒子可以保全性命嗎?”他的兒子從容地進言說:“父親難道見過傾覆的鳥巢下面還有完整不碎的鳥蛋嗎?”不一會兒逮捕他們的差役果然也到了。

40.約定    丟下,舍棄    才    害怕,擔(dān)心    

41.C

42.①正午已過(朋友)還沒來,太丘不再等候,自己先走了,太丘走后那個朋友才來。②有一回吳起出門,遇到老朋友便留老朋友吃飯。

43.示例一:守信,是為人之道。守信之人,可使三軍信服。

示例二:不守信之人,則連七歲小兒都瞧不起他。

【解析】

40.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詞性活用、古今異義等現(xiàn)象。

①句意:陳太丘和朋友相約同行。期:約定。

②句意:丟下別人先離開了。委:丟下,舍棄。

③句意:老友來了,才同他一起吃飯。方:才。

④句意:怕自己說了話不算數(shù)啊??郑汉ε拢瑩?dān)心

41.本題考查句子朗讀停頓。

A.應(yīng)停頓為:期/日中;

B.應(yīng)停頓為:對子/罵父;

D.應(yīng)停頓為:故人/至暮不來;

故選D。

42.本題考查本題考查翻譯語句的能力。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jù)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然后找出關(guān)鍵實詞、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式,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并按現(xiàn)代漢語的規(guī)范,將翻譯過來的內(nèi)容進行適當調(diào)整,達到詞達句順。

(1)重點詞:至,到。去,離開。乃,才。句意:朋友過了正午還沒到,陳太丘不再等候就離開了,離開后朋友才到。

(2)重點詞:昔,從前。故人,老朋友。食,吃飯。句意:從前吳起外出,遇到了老友,就留他吃飯。

43.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文章主題的理解。解答此類問題,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礎(chǔ)上,理解文章內(nèi)容,把握文章主題?!蛾愄鹋c友期行》通過一個小故事,告誡人們?yōu)槿颂幨?,?yīng)該講禮守信,否則連七歲小兒都瞧不起。第二篇文章,通過吳起寧肯自己不吃飯也要等老友的故事,說明他是守信之人,也正因為如此才能使三軍信服。兩篇文章談?wù)摰膯栴}都與“守信”有關(guān),解答這個題目時,能結(jié)合段落內(nèi)容,圍繞“守信”展開即可。如:答應(yīng)別人的事一定要辦到。如果辦不到,也要解釋清楚原因,不能不守信用。

【譯文】

 [甲]

陳太丘和朋友相約同行,約定的時間在正午,過了正午朋友還沒有到,陳太丘不再等候他而離開了,陳太丘離開后朋友才到。元方當時年齡七歲,在門外玩耍。陳太丘的朋友問元方:“你的父親在嗎?”元方回答道:“我父親等了您很久您卻還沒有到,已經(jīng)離開了。”友人便生氣地說道:“真不是君子?。『蛣e人相約同行,卻丟下別人先離開了?!痹秸f:“您與我父親約在正午,正午您沒到,就是不講信用;對著孩子罵父親,就是沒有禮貌?!迸笥迅械綉M愧,下了車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頭也不回地走進家門。

[乙]

從前吳起外出,遇到了老友,就留他吃飯。老友說:“好,到時再回來吃飯。”吳起說:“(我在家)等待您一起吃飯?!崩嫌训搅艘雇磉€沒有來,吳起不吃飯等候他。第二天早晨,(吳起)讓人去找老友,老友來了,才同他一起吃飯。吳起不吃飯而等候老友的原因是:怕自己說了話不算數(shù)啊。他堅守信用到如此程度,這是能使軍隊信服的緣由!要使軍隊信服,(作為將領(lǐng))不守信用是不行的!

44.

(1)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2)①待,等到②不如③相信④到

(3)①得到一個人的勞力,不是從井中得到一個人。②大街上明明沒有虎,可是很多人說有,就真像是有虎了。

(4)宋君對于謠言將信將疑,令人問之于丁氏體現(xiàn)了他的“沒有調(diào)查就沒有發(fā)言權(quán)”的求實求真精神,魏王聽信三人成虎,可以看出他缺乏主見,立場不堅定,缺乏智慧與清醒的頭腦?,F(xiàn)實生活中對于傳言我們要不聽謠,不信謠,做到謠言止于智者,提高自身素質(zhì)。

【解析】

(1)考查斷句。句意:多得了一個勞動力使用,并不是從井里挖出一個人?!耙蝗恕笔恰笆埂钡闹髡Z,“之”用在主謂之間。故前半句停頓為:得一人/之使?!坝诰小笔恰暗靡蝗恕钡奶幩?。故后半句停頓為: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2)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詞性活用、古今異義等現(xiàn)象。

①句意為:等到他家打了井。及:待,等到;

②句意為:還不如不聽。不若:不如;

③句意為:您相信嗎?信:相信;

④句意為:而毀謗他的話很快傳到魏王那里。至:到。

(3)本題考查文言翻譯。要求:完整,流暢,準確。注意:

①得,得到;之,用在主謂之間;使,使喚;于,在。

②夫,發(fā)語詞;之,用在主謂之間,不譯;明,明顯;言,說。

(4)第一問:考查內(nèi)容理解。

宋君:根據(jù)甲文“宋君令人問之于丁氏”可知,宋君對于聽到的事將信將疑,“令人問之于丁氏”,是為了弄明白事情的真相,可見他有實事求是的精神;

魏王:乙文中當龐恭問“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時,魏王說“寡人信之矣”,可見他沒有主見,容易相信沒有根據(jù)的話;“于是辭行,而讒言先至。后太子罷質(zhì),果不得見”,魏王的表現(xiàn)說明他聽信了讒言,可見他立場不堅定,缺乏智慧與清醒的頭腦。

第二問:考查語言表達。談對待傳言的看法,開放性試題,言之有理即可。示例:對于傳言,我們不要輕易相信,如果可以驗證,要了解真相。如果做不到,也不要聽信、傳播。

【譯文】

甲:宋國有個姓丁的,家中沒有井,只好到外邊去洗滌,打水,經(jīng)常要一個人居住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井,告訴人家說:“我家打井得了一個人?!庇腥寺牭竭@句話,就傳出去說:“丁家打井得了一個人?!眹嫉娜硕荚谡f這件事,后來被宋國的國君聽到了。他就派人向那個姓丁的人家查問,姓丁的人回答說:“我家打了一口井,多得了一個勞動力使用,并不是從井里挖出一個人。”像這樣聽到傳聞,還不如不聽。

乙:龐恭要陪太子到邯鄲去做人質(zhì),龐恭對魏王說:“現(xiàn)在,如果有一個人說市集上有老虎,大王相信嗎?”魏王說:“不相信。”龐恭說:“如果兩個人說市集上有虎,大王相信嗎呢?”魏王說:“那我就要疑惑了?!薄叭绻齻€人說市集上有虎,大王相信嗎?”魏王說:“我會相信?!饼嫻дf:“大街上不會有老虎那是很清楚的,但是三個人說有老虎,就像真有老虎了。如今邯鄲離大梁,比我們到街市遠得多,而毀謗我的人超過了三個。希望您能明察秋毫?!蔽和跽f:“我知道該怎么辦?!庇谑驱嫻Ц孓o而去,而毀謗他的話很快傳到魏王那里。后來太子結(jié)束了人質(zhì)的生活,龐恭回國后,魏王果然沒有再召見他。

45.通“悅”,高興    生氣,惱怒    

46.B

47.C

48.(1)只學(xué)習(xí)卻不思考就會感到迷惑而無所得,只思考卻不學(xué)習(xí)就會精神疲倦而無所得。(2)博覽群書廣泛學(xué)習(xí),而且能堅守自己的志向,懇切地提問,多考慮當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49.善學(xué)者“學(xué)貴善思、擇善而從”;啟示:在學(xué)習(xí)之時要勤學(xué)善思,不恥下問,才能夠有所進步。

【解析】

45.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詞性活用、古今異義等現(xiàn)象。

(1)句意為:不也是很愉快嗎。說:通“悅”,愉快

(2)句意為:王生更惱怒慍:惱怒,生氣

46.例句:王生愛好學(xué)習(xí)而不得法,而:表轉(zhuǎn)折。

A.學(xué)了(知識)然后按一定的時間復(fù)習(xí)它。而:表順承;

B.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氣。而:表轉(zhuǎn)折,與例句相同;

C.選擇他好的方面向他學(xué)習(xí)。而:表順承;

D.彎著胳膊當枕頭。而:表修飾;

故選B。

47.本題考查斷句知識。斷句:指在說話或朗讀時,在語句前后以及中間所作的間歇,其作用在于使句子結(jié)構(gòu)層次分明,也為了充分表達感情,朗讀停頓一般是以意思為單位的。一般是主語和謂語之間、謂語和賓語之間、修飾語和中心語之間要停頓。

A.句意為:只學(xué)習(xí)卻不思考就會感到迷惑而無所得。學(xué)和思是兩個動作,正確停頓為“學(xué)而不思/則罔”。選項朗讀停頓不正確;

B.句意為:借這一點就可以成為老師了,“可以”是兩個詞,“以”是憑借的意思,所以正確停頓為“可/以為師矣”。選項朗讀停頓不正確;

C.句意為:學(xué)習(xí)貴在善于思考,有些文言句子句首含語氣詞(發(fā)語詞),表示將發(fā)表議論,提示原因如“蓋”“夫”,往往在發(fā)語詞后進行停頓,正確停頓為“蓋/學(xué)貴善思”選項朗讀停頓正確;

D.句意為:我把你的話當作座右銘,正確停頓為“請銘之/坐右”。選項朗讀停頓不正確;

故選C。

48.本題考查的翻譯能力。直譯為主,意譯為輔。

(1)重點字詞:而,表轉(zhuǎn)折,但是。思,思考,罔,迷惑而無所得,殆,精神疲倦而無所得。

(2)重點字詞:篤,堅定,專一。志,志向。切,懇切。近思,聯(lián)系自己當前的情況思考。

49.本題考查對文言文內(nèi)容的理解與分析的能力。這兩篇文章都講到了一個共同的話題,即學(xué)習(xí)方法。根據(jù)“子曰: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蓋學(xué)貴善思李生說之曰:'孔子云學(xué)而不思則罔’,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終必?zé)o所成,何以謂之善學(xué)也?”“夫善學(xué)者不恥下問,擇善而從之,冀聞道也?!瓕W(xué)者之大忌,莫逾自厭,盍改之乎?不然,年事蹉跎(光陰消逝),雖欲改勵,恐不及矣!”得出:孔子、李生認為學(xué)貴善思,認為要擇善而從之。

啟示:好問善思、取長補短等,都是正確的學(xué)習(xí)方法,掌握了這些方法,才是學(xué)有成就的關(guān)鍵。

【參考譯文】

(甲)孔子說:“學(xué)了知識然后按時溫習(xí),不是很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是很快樂嗎?人家不了解我,我卻不惱怒,不也是品德上有修養(yǎng)的人嗎??”

曾子說:“我每日多次進行自我檢查:替人謀劃事情是否竭盡自己的心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誠實可信了呢?老師傳授的知識是否復(fù)習(xí)了呢?”

孔子說:“我十五歲開始有志于做學(xué)問,三十歲能獨立做事情,四十歲能(通達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歲能知道哪些是不能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歲能聽得進不同的意見,到七十歲才做事能隨心所欲,不會超過規(guī)矩?!?/p>

孔子說:“溫習(xí)學(xué)過的知識,可以獲得新的理解與體會,那么就可以憑借這一點去當(別人的)老師了?!?/p>

孔子說:“只學(xué)習(xí)卻不思考,就會感到迷惑而無所適從,只空想?yún)s不學(xué)習(xí),就會使精神受到損害?!?/p>

孔子說:“知道學(xué)習(xí)的人比不上愛好學(xué)習(xí)的人,愛好學(xué)習(xí)的人比不上以學(xué)習(xí)為快樂的人。”

孔子說:“吃粗糧,喝冷水,彎著胳膊枕著它睡,樂趣也在這當中。用不正當?shù)氖侄蔚脕淼母毁F,對我來說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樣。”

孔子在河岸上說:“時光像河水一樣流去,日夜不停?!笨鬃诱f:“軍隊的主帥可以改變,平民百姓的志氣卻不可改變?!?/p>

子夏說“博覽群書并廣泛學(xué)習(xí),而且能堅守自己的志向,懇切地提問,多思考當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p>

(乙)王生好學(xué),但沒有方法。他的朋友李生問他說:“有人說你不善于學(xué)習(xí),是真的嗎?”王生(對此感到)不高興,說:“凡是老師所講的,我都能記住它,這不也是善于學(xué)習(xí)嗎?”李生勸他說:“孔子說過'學(xué)習(xí),但是不思考,就會感到迷惑而一無所得’,學(xué)習(xí)重在善于思考,你只是記住老師講的知識,但不去思考,最終一定不會有什么成就,憑什么說你善于學(xué)習(xí)呢?”王生更惱火,不對李生的話做任何應(yīng)答,轉(zhuǎn)身就走了。

過了五天,李生特地找到王生,告訴他說:“那些善于學(xué)習(xí)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請教當成恥辱,學(xué)習(xí)別人好的地方,希望聽到真理?。 瓕W(xué)習(xí)最忌諱的事,沒有超過滿足于自己所學(xué)的知識的,你為什么不改正呢?如果不改正,等年紀大了,貽誤了歲月,即使想改過自勉,恐怕也來不及了!”王生這才醒悟過來,道歉說:“我真不聰明,現(xiàn)在才知道你說得對。請允許我把你的話當作座右銘,用作醒目的警戒。”

50.記憶力強    增長    

51.(如果)年華隨著時間流失,意志隨著時日消磨,最終就會像枯枝落葉般一天天衰老下去。這樣的人不會為社會所用,只有悲傷地困守在自己的窮家破舍里,到那時再悔也來不及了

52.談要立德、修身    不要因為受封于魯國就怠慢輕視人才    

53.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解析】

50.本題考查文言文實詞含義。理解句意,推斷文言文實詞含義。

(1)句意:見聞廣博,記憶力強,并用淺陋淺顯來保有它的人。強記:記憶力強;

(2)句意:所以不學(xué)習(xí)就無法增長才干。廣:增長。

51.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句子翻譯能力。翻譯的要求是做到“信、達、雅”,翻譯的方法是“增、刪、調(diào)、換、補、移”,我們在翻譯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如遇倒裝句就要按現(xiàn)代語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譯時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補充完整。重點詞有:

與:跟隨;馳:疾行,指迅速逝去;日:時間;去:消逝,逝去;遂:最終;枯落:枯枝和落葉,此指像枯葉一樣飄零,形容人韶華逝去;多不接世:意思是大多對社會沒有任何貢獻;窮廬:窮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將復(fù)何及:又怎么來得及。

52.本題考查文言文內(nèi)容的理解。

根據(jù)【甲】文“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君子的行為操守,從寧靜來提高自身的修養(yǎng),以節(jié)儉來培養(yǎng)自己的品德)”可知,甲文中諸葛亮以君子的品行要求自己的孩子,希望他在寧靜中提高自身修養(yǎng),通過節(jié)儉培養(yǎng)品德,告誡兒子應(yīng)立德修身。

根據(jù)【乙】文“成王封伯禽于魯(周成王將魯國土地封給周公姬旦的兒子伯禽)”“往矣,子無以魯國驕士(去了以后,你不要因為受封于魯國就怠慢人才)”乙文周公告誡兒子伯禽應(yīng)該尊重人才,選賢任能,不要因受封魯?shù)囟涡詾橹?,根?jù)下文“然一沐三握發(fā),一飯三吐哺,猶恐失天下之士(可是洗一次頭,要多次停下來,握著自己已散的頭發(fā)去會見賓客,吃一頓飯,要多次停下來去接待賓客,即使這樣還怕因怠慢而失去人才)”可知,即便周公身居高位仍禮賢下士,珍惜人才,以自身為榜樣告誡兒子伯禽應(yīng)重視人才。

53.本題考查文言文語句理解。

“志當存高遠”意思是:人應(yīng)當懷抱高遠的志向;【甲】文中“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意思是:不恬靜寡欲無法明確志向,不排除外來干擾無法達到遠大目標;強調(diào)應(yīng)樹立遠大目標,通過淡泊明志,排除干擾來實現(xiàn)自己的宏圖偉志;故而“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常被人們用做“志當存高遠”的座右銘。

【點睛】

【甲】譯文:

君子的行為操守,從寧靜來提高自身的修養(yǎng),以節(jié)儉來培養(yǎng)自己的品德。不恬靜寡欲無法明確志向,不排除外來干擾無法達到遠大目標。學(xué)習(xí)必須靜心專一,而才干來自學(xué)習(xí)。所以不學(xué)習(xí)就無法增長才干,沒有志向就無法使學(xué)習(xí)有所成就。放縱懶散就無法振奮精神,急躁冒險就不能陶冶性情。年華隨時光而飛馳,意志隨歲月而流逝。最終枯敗零落,大多不接觸世事、不為社會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著那窮困的居舍,其時悔恨又怎么來得及!

【乙】譯文:

周成王將魯國土地封給周公姬旦的兒子伯禽。周公姬旦告誡兒子說:“去了以后,你不要因為(受封于)魯國就怠慢人才。我是文王的兒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輔佐君主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算輕的了??墒窍匆淮晤^,要多次停下來,握著自己已散的頭發(fā)(去會見賓客),吃一頓飯,要多次停下來(去接待賓客),(即使這樣)還怕因怠慢而失去人才。我聽說,用肅敬保持道德品行寬大寬容的人,就可以榮華富貴;封地遼闊,并憑借行為約束而有節(jié)制來保有它的人,他的封地必定安定;官職位高勢盛,并用謙卑來保有它的人,地位顯要;人口眾多、軍隊強大,并用威嚴來統(tǒng)御它的人,必定會勝利;用愚拙來保有明察事理的聰明睿智的人,就是明智;見聞廣博,記憶力強,并用淺陋淺顯來保有它的人,必定智慧。這六點,都是謙虛謹慎的美德。即使尊貴如天子,富裕得擁有天下,便是因為奉行尊崇這些品德。不謙虛謹慎從而失去天下,(進而導(dǎo)致)自己身亡的人,桀、紂就是這樣。(你)能不慎重嗎?”

54.C

55.B

56.C

57.D

58.(1)(她)就是謝安長兄謝無奕的女兒,左將軍王凝之的妻子。

(2)謝據(jù)曾經(jīng)爬上屋頂熏老鼠。

【解析】

54.本題考查對文言詞語的理解。理解文言詞語的含義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和古今異義詞等。C.“聞人道'癡人有作此者’”的意思是:又聽別人說傻子會這樣做。聞:聽,不是“聞名”。故選C。

55.考查虛詞的意義與用法。例句中的“之”是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A.代詞,學(xué)問和事業(yè);

B.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C.代詞,代這件事;

D.代詞,他;

故選B。

56.考查對文言句式的理解。題干中的“白雪紛紛何所似”是倒裝句。

A.省略句;

B.省略句; 

C.倒裝句;

D.判斷句;

故選C。

57.考查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與分析。從文章“太傅既了己之不知,因其言次,語胡兒曰:'世人以此謗中郎,亦言我共作此’”和“太傅虛托引己之過,以相開悟,可謂德教”可知,謝太傅只是委婉地對謝朗進行了開導(dǎo),并沒有“嚴厲地批評了謝朗對父親的不敬”。故選D。

58.本題考查翻譯文言語句的能力。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jù)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找出關(guān)鍵實詞、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現(xiàn)象,重點實詞必須翻譯到位。翻譯時要做到“信、達、雅”。

(1)句中的“大兄(在哥)、王凝之(人名)、妻(妻子)”幾個詞是重點詞語。

(2)句中的“嘗(曾經(jīng))、上屋(爬上屋頂)”幾個詞是重點詞語。

【參考譯文】

(一)謝安在寒冷的雪天舉行家庭聚會,給子侄輩的人講解詩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興地說:“這紛紛揚揚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長子謝朗說:“在空中撒鹽差不多可以相比?!绷硪粋€哥哥的女兒說:“不如比作柳絮憑乘風(fēng)飛舞?!碧荡笮ζ饋怼K褪侵x奕的女兒謝道韞,左將軍王凝之的妻子。

(2)謝虎子曾經(jīng)爬上屋頂熏老鼠。謝胡兒既無從知道父親做過這件事,又聽人說傻子會這樣做,就嘲笑這種人,時常說起這種事,不只說過一遍。太傅謝安既然明白胡兒并不知道父親做過這種事,趁他談話中間,告訴胡兒說:“一般人拿這件事情來毀謗中郎,也說我一道這樣做。”胡兒聽了,悔恨焦躁,有一段時間關(guān)在書房里不出來。謝安假托援引自己的過錯來開導(dǎo)他,使他醒悟過來,這可以說是德教。

59.

(1)此事/從侄虞惇言。

(2)    回頭看, 這里指往旁邊看    打洞    聽,聽到    罷了    

(3)①骨頭已經(jīng)扔完了,但是兩只狼像原來一樣一起追趕屠夫。

②才發(fā)現(xiàn)原來那兩只狼想等他睡去沒防備時去咬他喉嚨,忠心的狗發(fā)現(xiàn)了狼的企圖,不讓他靠近主人。

(4)【甲】文中“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 “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 “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及【乙】文中“稍長,亦頗馴”“則二狼伺其未覺, 將嚙其喉”都表現(xiàn)了它們狡猾的特點。

(5)【甲】人的智慧和力量是無窮的,面對惡勢力要敢于斗爭;為人不能太貪婪。

【乙】狼子野心的故事,告訴人們大多數(shù)壞人就是壞人和狼一樣,本性難改;要警惕像狼一樣陰險狠毒的人;防人之心不可無;我們不能被表面現(xiàn)象所迷惑,要看清事物的實質(zhì)。

【分析】

(1)本題考查斷句??山Y(jié)合句子意思和結(jié)構(gòu)斷句。

句意為:這事(是)堂侄虞敦說的。這里“此事”做主語,主謂之間斷開。因此其斷句為:此事/從侄虞惇言。

(2)本題考查理解文言實詞。解答此題的關(guān)鍵是先理解詞語所在句子的含義,然后結(jié)合句意來推斷詞語即可。

①句意:(屠夫)回頭看見田野里有一個打麥場。顧:回頭看,這里指往旁邊看。

②句意: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洞:打洞。

③句意:聽到群狗嗚嗚地發(fā)出發(fā)怒的叫聲。聞:聽,聽到。

④句意:只不過是隱藏起來罷了。耳:罷了。

(3)本題考查翻譯重點句子。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jù)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然后找出關(guān)鍵實詞、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式,直譯為主,意譯為輔。

①重點詞:而:表轉(zhuǎn)折;之:放在主語和謂語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無實義;并:一起;驅(qū):追趕;如故:跟原來一樣。

②重點詞:伺:等到;覺:察覺;將:準備;嚙:咬;阻:阻擋;前:名詞做狀語,上前。

(4)本題考查文本的理解與分析,重點考查概括形象特點的能力。閱讀甲文,根據(jù)其中狼的表現(xiàn):“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可以看出狼的狡猾;而【乙】文中的狼表面狗一樣溫順聽話,“稍長,亦頗馴,竟忘其為狼”,在主人睡覺時,想趁機傷害,“二狼伺其未覺,將嚙其喉”也表現(xiàn)出狼的狡猾。

(5)本題考查文章主旨的理解與概括?!炯住课闹饕獙懙氖峭缿粲龅嚼呛笥蓱掷堑阶罱K勇敢殺狼的故事,由文中屠戶的作法,可見敵人不足懼,只要我們勇于斗爭并善于斗爭,就一定能取得勝利。如果從狼的一面來概括,可以看出貪婪是走向滅亡的根本?!疽摇课倪@個故事主要講述富人飼養(yǎng)了兩只狼,狼很溫馴,以至于忘記了它們是狼。有一天狼卻準備咬斷他的喉嚨。這個故事告訴人們大多數(shù)壞人就是壞人,和狼一樣,本性難改。要警惕像狼一樣陰險狠毒的人,防人之心不可無。狼表面上“亦與犬相安。稍長,亦頗馴”,實際上“則二狼伺其未覺,將嚙其喉”,這里就告誡我們不能被表面現(xiàn)象所迷惑,要看清事物的實質(zhì)。

【參考譯文】

【甲】一個屠夫傍晚回家,擔(dān)子里面的肉已經(jīng)賣完,只有剩下的骨頭。路上遇見兩只狼,緊跟著走了很遠。屠夫害怕了,把骨頭扔給狼。一只狼得到骨頭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著他。屠夫又把骨頭扔給狼,后面得到骨頭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頭的狼又趕到了。骨頭已經(jīng)扔完了。但是兩只狼像原來一樣一起追趕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擊。(屠夫)回頭看見田野里有一個打麥場,打麥場的主人把柴草堆積在打麥場里,覆蓋成小山(似的)。屠夫于是跑過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lián)幽闷鹜赖?。兩只狼不敢上前,瞪著眼睛朝著屠夫?! ?/p>

一會兒,一只狼徑直走開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時間長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閉上了,神情悠閑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腦袋,又連砍幾刀把狼殺死。屠夫剛想要走,轉(zhuǎn)身看見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鉆洞進去,來攻擊屠夫的后面。身子已經(jīng)鉆進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從狼的后面砍斷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殺死了。屠夫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裝睡覺,原來是用這種方式來誘惑敵方?! ?/p>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會兒兩只狼都被殺死了,禽獸的欺騙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給人們增加笑料罷了。

【乙】有個有錢人家偶爾得到兩只小狼,(將它們)和家狗混在一起豢養(yǎng),也和狗相安(無事)。稍微大了點,還是很馴服,竟然(就)忘了它是狼。一天白天躺在客廳里,聽到群狗嗚嗚地發(fā)出發(fā)怒的叫聲,驚醒起來四周看看沒有一個人。再次就枕準備睡覺,狗又像前面一樣(吼叫),(他)便假睡來等著(觀察情況)。便(發(fā)現(xiàn))兩只狼等到他沒有察覺,要咬他的喉嚨,狗阻止它們不讓(它們)上前。就殺(狼)取它們的皮。

這事(是)堂侄虞敦說的:狼子野心,(是)真實(而)沒有誣蔑(它們)啊!這樣的說法確實是可信的,只不過是隱藏起來罷了。表面上假裝親昵,而心里卻心懷不軌,更不單單有這么點野心。野獸有這樣的情況不并足以說什么,為什么連人都回這樣而延誤自身呢?

60.

(1)惟/我與爾/有是夫!

(2)①能忍受;②于此;③隱藏;④謀略

(3)D

(4)①選取他們的優(yōu)點而學(xué)習(xí),如果也有他們的缺點就加以改正。

②您若率領(lǐng)軍隊,找誰共事?

(5)甲文中孔子贊揚顏回吃簡單的飯食,住簡陋的小巷,能忍住貧困而不改自己的樂趣,可見顏回是個安貧樂道的君子;乙文中孔子對顏回說“用之則行,舍之則藏”的人只有我們倆,可見顏回是道德修養(yǎng)很好的人,能夠進退自如。

【分析】

(1)本題考查句子停頓。作答時,根據(jù)前后詞語之間的語義聯(lián)系來劃分停頓。這個句子的意思是:只有我和你能做到這樣!“惟” 是句首關(guān)聯(lián)詞“只有”,“我與爾”則是主語,關(guān)聯(lián)詞與主語之間可以略做停頓?!坝惺欠颉眲t是動賓結(jié)構(gòu)語,主語與謂賓結(jié)構(gòu)語之間要停頓。據(jù)此可劃分為:惟/我與爾/有是夫!

(2)本題考查對文言實詞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題,重點在于文言實詞的積累,同時也可以借助整個句子的意思來判斷。

①句意:別人都受不了這種貧苦??埃耗苋淌?。

②句意: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師。焉:于此,在其中。

③句意:如果不被任用,就收起自己的主張。藏:隱藏。

④句意:好用謀略而成功的人。謀:謀略。

(3)本題考查文言虛詞的理解。注意結(jié)合語境理解一詞多義。

“用之則行”中的“之”是代詞,他。

A.結(jié)構(gòu)助詞,的

B.湊足音節(jié),不翻譯;

C.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

D.代詞,他;

故選D。

(4)本題考查句子的翻譯。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jù)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并按現(xiàn)代漢語的規(guī)范,將翻譯過來的內(nèi)容進行適當調(diào)整,達到詞達句順。

①重點字詞:擇:選擇。善者:優(yōu)點。從:學(xué)習(xí)。改:改正。

②重點字詞:子:您。行:率領(lǐng)。誰與:與誰。

(5)本題考查人物個性的把握。注意抓住兩文中孔子的話語分析。【甲】根據(jù)“一簞食,一瓢飲,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明確顏回是個安貧樂道的君子;【乙】根據(jù)“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惟我與爾有是夫”明確顏回是道德修養(yǎng)很好的人,能做到進退自如。

【參考譯文】

【甲】孔子說:“賢德啊,顏回!他吃的是一小筐飯,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窮陋的小房中,別人都受不了這種貧苦,顏回卻仍然不改變向道的樂趣。賢德啊,顏回!”

   孔子說:“多個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師。我選擇他好的方面向他學(xué)習(xí),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對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點?!?/p>

【乙】孔子對顏淵說:“被任用就推行自己的主張,不被任用就收起自己的主張,只有我和你能做到這樣!”子路說:“您若統(tǒng)率三軍,找誰共事呢?”孔子說:“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不用船而自己赤足過河,這樣死了也不后悔的人,我不和他共事。一定要用遇事穩(wěn)重謹慎,好用謀略而成功的人?!?/p>

61.

(1)C

(2)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會兒兩只狼都被殺死了?只給人們增加笑料罷了。

(3)陰險、狡猾

(4)D

【解析】

(1)本題考查文言詞語一詞多義的辨析能力。

A.犬:像狗似的/狗;

B.止:停止/只是;

C.寐:睡覺/睡覺;

D.前:上前/剛才;

故選C。

(2)文言文翻譯有直譯和意譯兩種方法,一般要求直譯。所謂直譯,就是將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實到譯文中,譯出原文中用詞造句的特點,甚至在表達方式上也要求與原文保持一致。翻譯要求字字落實,譯出原文用詞的特點和句式的特點。“黠(狡猾)”“頃刻(一會兒)”“變詐(巧變詭詐)”“幾何(多少)”是此題中的關(guān)鍵詞語,一定要解釋準確。

(3)本題考查比較閱讀。解答此題需在通曉兩文大意的基礎(chǔ)上,抓住關(guān)鍵語句來分析。結(jié)合兩文內(nèi)容,從“狼亦黠矣”“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陽為親昵,而陰懷不測,更不止于野心矣”等句子可知,狼的共同點是:陰險、狡猾、奸詐。

(4)本題考查的是學(xué)生對文本內(nèi)容的理解與分析能力。

D.有誤,甲文主要譏諷嘲笑狼的狡猾,乙文主要揭露狼心不改的本質(zhì),并沒有說明人類與動物不能和諧共存;

故選D。

【參考譯文】

甲:

一個屠夫傍晚回家,擔(dān)子里面的肉已經(jīng)賣完,只有剩下的骨頭。路上遇見兩只狼,緊跟著走了很遠。

屠夫害怕了,把骨頭扔給狼。一只狼得到骨頭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著他。屠夫又把骨頭扔給狼,后面得到骨頭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頭的狼又趕到了。骨頭已經(jīng)扔完了。但是兩只狼像原來一樣一起追趕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擊。屠夫看見田野里有一個打麥場,打麥場的主人把柴草堆積在打麥場里,覆蓋成小山(似的)。屠夫于是跑過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lián)幽闷鹜赖?。兩只狼不敢上前,瞪著眼睛朝著屠夫?/p>

一會兒,一只狼徑直走開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時間長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閉上了,神情悠閑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腦袋,又連砍幾刀把狼殺死。屠夫剛想要走,轉(zhuǎn)身看見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鉆洞進去,來攻擊屠夫的后面。身子已經(jīng)鉆進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從狼的后面砍斷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殺死了。屠夫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裝睡覺,原來是用這種方式來誘惑敵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會兒兩只狼都被殺死了,禽獸的欺騙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給人們增加笑料罷了。

乙:

有個有錢人家偶爾得到兩只小狼,(將它們)和家狗混在一起豢養(yǎng),也和狗相安(無事)。稍微大了點,還是很馴服,竟然(就)忘了它是狼。一天白天躺在客廳里,聽到群狗嗚嗚地發(fā)出發(fā)怒的叫聲,驚醒起來四周看看沒有一個人。再次就枕準備睡覺,狗又像前面一樣(吼叫),(他)便假睡來等著(觀察情況)。便(發(fā)現(xiàn))兩只狼等到他沒有察覺,要咬他的喉嚨,狗阻止它們不讓(它們)上前。就殺(狼)取它們的皮。

狼子野心,這樣的說法確實是可信的,而不是誣蔑。表面上假裝親昵,而心里卻心懷不軌,更不單單有這么點野心。野獸有這樣的情況不并足以說什么,為什么連人都會這樣而延誤自身呢?

62.

(1)①仍然 ②看,視。這里指往旁邊看 ③打洞 ④寬裕

(2)①一會兒,一只狼徑直走開了,另一只狼像狗一樣蹲坐在前面。

②屠戶很害怕,就拿出刀來給狼看,狼稍微后退了幾步;等到屠戶繼續(xù)跑的時候,狼又跟上來了。

(3)B

【分析】

(1)本題考查文言詞語的意義。

①句意:另一只狼仍然跟從。仍,仍然。

②句意:他往旁邊看了看發(fā)現(xiàn)田野中有個麥場。顧,看,視。這里指往旁邊看。

③句意: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中打洞。洞,打洞。

④句意:屠戶的生活略微寬裕了。裕,寬裕。

(2)本題考查文言翻譯。要求:完整,流暢,準確。注意:①少時,一會兒。徑,徑直。去,離開。其一,其中一只。犬,像狗一樣。于,有。②示,讓……看。以,把。少,稍微,卻,后退。從,跟從。

(3)本題考查斷句。句意為:屠戶沒有辦法,心里想狼想要的是肉,不如姑且把肉掛在樹上,明天早上再來取。這句話共四層意思?!巴罒o計”為第一層,屠夫沒有辦法了?!八祭撬呷狻睘榈诙?,屠夫想到狼想要的就是肉。“不如姑懸諸樹”為第三層,是屠夫想到的辦法?!岸缛≈睘榈谒膶?,肉不能不要,第二天早上還要取回。故停頓為:屠無計/思狼所欲者肉/不如姑懸諸樹/而早取之。故選B。

【譯文】

甲:一個屠戶傍晚回來,擔(dān)子里的肉已經(jīng)賣完了,只剩下骨頭。屠戶半路上遇到兩只狼,緊跟著(他)走了很遠。

屠戶覺得害怕,把骨頭扔給狼。一只狼得到骨頭就停止了,另一只狼仍然跟從。屠戶再次扔骨頭,剛才沒得到骨頭的狼停止了,但是先前得到骨頭的那只狼又跟上來了。骨頭已經(jīng)扔光了,可是兩只狼像原來一樣一起追趕。

屠戶感到處境危急,擔(dān)心前面后面受到狼攻擊。他往旁邊看了看發(fā)現(xiàn)田野中有個麥場,麥場的主人把柴草堆積在里面,覆蓋成小山似的。屠戶于是快速地跑過去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lián)幽闷鹜赖?。狼不敢上前,瞪眼朝著屠戶?/p>

一會兒,一只狼徑直走開了,另一只狼像狗一樣蹲坐在前面。過了一會兒,蹲坐在那里的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閉上了,神情很悠閑。屠戶突然跳起來,用刀砍狼的頭,又砍了幾刀把狼殺死。他剛剛想要走,轉(zhuǎn)身看柴草堆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中打洞,想要從柴草堆中打洞從后面攻擊屠戶。狼的身體已經(jīng)鉆進去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戶從后面砍掉了狼的后腿,也把這只狼殺死了。他才明白前面的狼假裝睡覺,原來是用來誘惑敵人的。

狼也夠狡猾的了,可是轉(zhuǎn)眼間兩只狼都被殺死了,禽獸的欺騙手段能有多少?。恐皇墙o人增加笑料罷了。

【乙】

有個屠戶賣肉回家,天色已經(jīng)晚了。突然來了一頭狼,(它)看著屠戶擔(dān)子里的肉,口水似乎都要流出來了;屠戶走,它也走,跟著(屠戶)走了幾里路。屠戶很害怕,就拿出刀來給狼看,狼稍微后退了幾步;等到屠戶繼續(xù)跑的時候,狼又跟上來了。屠戶沒有辦法,心里想狼想要的是肉,不如姑且把肉掛在樹上,明天早上再來取。于是把肉掛在鉤子上,踮起腳把帶肉的鉤子掛在樹上,然后把空擔(dān)子拿給狼看。狼于是停下來。屠戶隨即徑直回家。第二天黎明,屠戶前去取肉,遠遠地看見樹上掛著一個巨大的東西,就像人吊死的樣子,大吃一驚。他小心地走近,原來是一條死狼。抬頭仔細一看,只見狼的嘴里含著肉,掛肉的鉤子刺穿了狼的上腭,就像魚咬住了魚餌一樣。當時市場上狼皮非常貴,這張狼皮能值十余金,屠戶的生活略微寬裕了。就像爬到樹上去找魚一樣,狼本想吃肉,結(jié)果卻遭受禍患,這很可笑?。?/p>

63.

(1)①同“無”,沒有;②告知,開導(dǎo);③學(xué)習(xí);④看,張望。

(2)①那個杞國人放下心來,很高興;開導(dǎo)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興。

②于是他認為學(xué)完了駕船的技術(shù)。

(3)諷刺了那些憂慮不切實際的事物的人;學(xué)習(xí)不能略有所知就驕傲自滿,略有進步就狂妄自大。

【分析】

(1)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文言實詞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類題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礎(chǔ)上解釋詞語,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等特殊情況。

①句意:自己無處存身。亡:同“無”,沒有。

②句意:就去開導(dǎo)他。曉:告知,開導(dǎo)。

③句意:有一個學(xué)習(xí)劃船的楚國人。習(xí):學(xué)習(xí)。

④句意:他于是四處張望。顧:看,張望。

(2)本題考查文言翻譯。要求:完整,流暢,準確。注意:

①其人,那個人。舍然,釋然,舍棄心事的樣子。曉之者,開導(dǎo)他的人。亦,也。

②遂,于是。以為,認為。盡,全。

(3)考查分析文本主旨。甲文通過杞人憂天的故事,嘲笑了那種整天懷著毫無必要的擔(dān)心和無窮無盡的憂愁,既自擾又擾人的庸人,告訴人們不要毫無根據(jù)地憂慮和擔(dān)心。乙文主要講述了楚人學(xué)劃船的故事,他剛學(xué)了一點,就覺得自己學(xué)會了全部,沒有深入學(xué)習(xí)便開始實踐,以致于遇險。它告訴我們,學(xué)習(xí)要腳踏實地,要謙虛,不能略有所知就驕傲自滿,略有進步就狂妄自大。如果這樣,就會給自己帶來災(zāi)禍。

【譯文】

甲:杞國有個人擔(dān)憂天會塌地會陷,自己無處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覺,吃不下飯。

又有一個為他的憂愁而擔(dān)心的人,就去開導(dǎo)他,說:“天不過是積聚的氣體罷了,沒有哪個地方?jīng)]有空氣的。你一舉一動,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動,怎么還擔(dān)心天會塌下來呢?”

那個人說:“天如果是氣體,日月星辰不就會墜落下來了嗎?”

開導(dǎo)他的人說:“日月星辰也是空氣中發(fā)光的東西,即使掉下來,也不會傷害什么。”

那個人又說:“那地壞了又怎么辦呢?”

開導(dǎo)他的人說:“大地是土塊堆積成的罷了,填滿了四處,沒有什么地方是沒有土塊的。 你行走跳躍,整天都在地上活動,怎么還擔(dān)心會陷下去呢?”

那個杞國人放下心來,很高興;開導(dǎo)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興。

乙:有一個學(xué)習(xí)劃船的楚國人,他在開始學(xué)習(xí)的時候,駕船調(diào)頭、轉(zhuǎn)彎,還是快慢、緩急,只聽船師傅的。他到江中島嶼之間小試身手,沒有不得心應(yīng)手的,于是他認為學(xué)完了駕船的技術(shù),就馬上謝別了船師,擊鼓(古人是靠擊鼓來發(fā)布號令的)徑直快進,突然遇上了危險,他于是四處張望,嚇破了膽,槳墜入江中,舵失去操控。然而現(xiàn)在的危險,不就是之前的得意(所造成的)嗎?

64.太傅時年七八歲/著青布绔/在兄膝邊坐

65.(1)擬:相比  (2)已:停止  (3)容:臉色或儀容  (4)遣:打發(fā)

66.    不如比作柳絮憑借著風(fēng)飛舞    哥哥,這老翁很可憐,你怎么能這樣做!    聰慧、才思敏捷    善良、富有同情心    

67.《謝安憐翁》中體現(xiàn)了謝奕對幼年弟弟尊重、平等的態(tài)度,《詠雪》表現(xiàn)了謝安對孩子們毫不掩飾的贊賞態(tài)度。我們在他們身上都看到了對兒童的尊重、愛護與欣賞。

【分析】

64.本題考查文言斷句。做“斷句題”要通讀全句,理解句子主要意思,在此基礎(chǔ)上再根據(jù)文意和常用的斷句方法加以判讀。常見的斷句方法有:語法分析、對話標志、常見虛詞、結(jié)構(gòu)對稱、固定句式等。本句的主語是:太傅。然后介紹他的年齡,接著介紹他的穿著,最后介紹他在干什么。這句話的意思是:謝安當時只有七八歲,穿一條藍布褲,在他哥哥膝上坐著。故可斷句為:太傅時年七八歲/著青布绔/在兄膝邊坐。

65.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的意義。解答此類題目時,應(yīng)先理解詞語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據(jù)句子的翻譯推斷詞語的意思。

(1)句意為:在空中撒鹽差不多可以相比。擬:相比;

(2)句意為:卻還不停罰。已:停止

(3)句意為:謝奕臉色立刻緩和下來。容:臉色或儀容;

(4)句意為:于是就把那個老人打發(fā)走了。遣:打發(fā);

66.本題考查對文本內(nèi)容的理解與分析能力。解答此題的關(guān)鍵是在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根據(jù)題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內(nèi)容,找出相關(guān)的語句,得出答案。

謝道韞的回答是“未若柳絮因風(fēng)起”,用自己的話概括即為“不如比作柳絮憑借著風(fēng)飛起”;謝太傅對兄長的勸說是“阿兄,老翁可念,何可作此”,用自己的話概括是“哥哥,這老翁很可憐,你怎么能這樣做”。

從“未若柳絮因風(fēng)起”這個比喻和“公大笑樂”的表現(xiàn)可知,童年的謝道韞天資聰慧;從勸告哥哥放了老翁這件事可知,童年的謝安是一個有愛心,有同情心的人。

67.本題考查對文本內(nèi)容的把握。根據(jù)乙文“'阿兄,老翁可念,何可作此!’奕于是改容曰:'阿奴欲放去邪?’遂遣之”分析,謝奕聽了弟弟的話后不但不生氣,反而聽從弟弟的意見,改變臉色并放了老翁。這體現(xiàn)了謝奕對幼年弟弟尊重、平等的態(tài)度。甲文“公大笑樂”表現(xiàn)了謝安對兒童毫不掩飾自己的贊賞。據(jù)此分析,這兩人都表現(xiàn)了對兒童的尊重、愛護,關(guān)心兒童的感受。

【參考譯文】

甲:謝安在寒冷的雪天舉行家庭聚會,給子侄輩的人講解詩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興地說:“這紛紛揚揚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長子謝朗說:“在空中撒鹽差不多可以相比?!绷硪粋€哥哥的女兒說:“不如比作柳絮憑借著風(fēng)飛舞?!碧荡笮ζ饋怼K褪侵x奕的女兒謝道韞,左將軍王凝之的妻子。

乙:謝奕做剡縣縣令的時候,有一個老頭兒犯了法,謝奕就拿醇酒罰他喝,以至醉得很厲害,卻還不停罰。謝安當時只有七八歲,穿一條藍布褲,在他哥哥膝上坐著,勸告說:“哥哥,老人家多么可憐,怎么可以做這種事!”謝奕臉色立刻緩和下來,說道:“你要把他放走嗎?”于是就把那個老人打發(fā)走了。

68.常將有日思無日∕莫待無時思有時

69.(1)達到 (2)增長 (3)節(jié)儉 (4)足夠

70.B

71.(1)放縱懶散就無法振奮精神,急躁冒險就不能陶治性情。

(2)如果思考得到(這些東西)的艱難,(就)不敢輕易地花費錢財了。

72.都是告誡晚輩要儉樸、節(jié)儉。

【分析】

68.本題考查學(xué)生文言斷句的能力。做“斷句題”要通讀全句,理解句子主要意思,在此基礎(chǔ)上再根據(jù)文意和常用的斷句方法加以判讀。常見的斷句方法有:語法分析、對話標志、常見虛詞、結(jié)構(gòu)對稱、固定句式等。這是意思相對的兩句話,前一句為“常將有日思無日”,意思是經(jīng)常在有好東西的時候想著吃不上飯的時候;后一句是“莫待無時思有時”,意思是不要等到?jīng)]有東西吃的時候來想有好東西吃的時候。據(jù)此分析劃分停頓為:常將有日思無日/莫待無時思有時。

69.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文言實詞含義的理解。解答此題的關(guān)鍵是先理解詞語所在句子的含義,然后結(jié)合句意來推斷詞語意思。

句①意為:不排除外來干擾無法達到遠大目標。致:達到;

句②意為:不學(xué)習(xí)就無法增長才干。廣:增長;

句③意為:由奢侈進入節(jié)儉卻困難了。儉:節(jié)儉;

句④意為:生活中不挨餓、不受冷就滿足了。足:足夠。

70.本題考查虛詞“之”的用法。

例句“夫君子之行”中的“之”是結(jié)構(gòu)助詞,的;

A.之:代詞,指代學(xué)過的知識;

B.之:結(jié)構(gòu)助詞,的;

C.之:連接主謂,取消句子獨立性;

故選B。

71.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文言句子的翻譯。文言句子的翻譯一般有直譯和意譯兩種,具體到某一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如遇倒裝句,就要按現(xiàn)代語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譯時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補充完整。

句①中重點詞有:淫慢,放縱懈?。粍?,振奮;險燥,輕薄浮躁;治,修養(yǎng)。

句②中重點詞有:若,如果;思,思考、考慮;得,得到;費,花費。

72.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文言文主旨的比較分析能力。閱讀兩篇文章可知,甲文是諸葛亮寫給兒子的信,目的是勸勉兒子,修身養(yǎng)性,勤學(xué)立志,從靜心學(xué)習(xí)、儉樸養(yǎng)德方面告誡孩子治學(xué)做人的道理。乙文重點闡述的是對“儉”的堅守,節(jié)儉是長期養(yǎng)成的良好生活習(xí)慣,一旦丟棄,再回到原來的生活狀態(tài)就難了,所以要培養(yǎng),要堅持。故兩文對孩子寄予的共同希望就是“儉樸、節(jié)儉”。

【參考譯文】

甲:君子的行為操守,從寧靜來提高自身的修養(yǎng),以節(jié)儉來培養(yǎng)自己的品德。不恬靜寡欲無法明確志向,不排除外來干擾無法達到遠大目標。學(xué)習(xí)必須靜心專一,而才干來自學(xué)習(xí)。所以不學(xué)習(xí)就無法增長才干,沒有志向就無法使學(xué)習(xí)有所成就。放縱懶散就無法振奮精神,急躁冒險就不能陶冶性情。年華隨時光而飛馳,意志隨歲月而流逝。最終枯敗零落,大多不接觸世事、不為社會所用,只能悲哀地守著那窮困的居舍,那時悔恨又怎么來得及呢?

乙:由節(jié)儉進入奢侈容易,由奢侈進入節(jié)儉卻困難對于吃的、喝的、穿的,如果考慮得到(這些東西)的艱難,(就)不敢輕易地花費錢財了。一餐吃肉喝酒,可以用來做幾天的粗茶淡飯;一匹綢緞,可以置辦幾件平常的衣服。不挨餓、不受冷就滿足了,何必貪圖吃好的、穿好的呢?經(jīng)常在有好東西的時候想著吃不上飯的時候,不要等到?jīng)]有東西吃的時候來想有好東西吃的時候,那么子子孫孫就會常常享受溫飽了。

73.B

74.C

75.(1)杞國有個人擔(dān)憂天會塌地會陷,自己無處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覺,吃不下飯。

(2)哈哈,掉了一只羊罷了,為什么要這么多人去找尋呢?

76.事物是復(fù)雜多變的,只有明確方向,才能找到正確的道路(才不至于誤入歧途);做事或做學(xué)問不專一,就會一無所獲,不僅學(xué)習(xí)上要緊緊抓住根本的東西,一致的本質(zhì)的東西,觀察和處理一切事物都應(yīng)該這樣。(意思相近也可)

【分析】

73.B.句意為:也不會傷害什么。中傷,傷害。故選B。

74.

C.句意: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動。行止,行動,活動。并無通假。故選C。

75.本題考查文言翻譯。要求:完整,流暢,準確。注意:(1)憂,擔(dān)心。崩,崩塌。墜,墜落。亡,無,沒有。廢,舍棄,停止。(2) 嘻,語氣詞。亡,丟失。何,為什么。眾,多。

76.考查賞析寓言的寓意。在乙文的故事中,楊子的鄰居的羊逃跑了,已經(jīng)有家屬親友等人去追尋,還覺得人不夠,又來請求楊子的童仆幫助去追,結(jié)果還是沒有追到。為什么呢?因為岔路太多,岔路中間又有岔路,不知道該從哪條岔路去追,所以這么多人去追,還是追不到。這個故事告訴人們,事物往往都是復(fù)雜多變的,就如同許多的歧路。只有明確了方向,才能找到正確的道路,才不至像文中的眾人一樣,找不到丟失的羊。人心也會有很多雜念,這些雜念就如同歧路,往往會把人誘導(dǎo)向錯誤的方向??陀^事物錯綜復(fù)雜,干什么事情,都必須專一,不能三心二意,見異思遷。如果毫無主見,見到岔路就想另走,那就會像歧路亡羊寓言所告誡的那樣,到頭來是會一無所獲,甚至?xí)袉适П拘裕瑔适奈kU的。

【譯文】

甲:杞國有個人擔(dān)憂天會塌地會陷,自己無處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覺,吃不下飯。另外又有個人為這個杞國人的憂愁而憂愁,就去開導(dǎo)他,說:“天不過是積聚的氣體罷了,沒有哪個地方?jīng)]有空氣的。你一舉一動,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動,怎么還擔(dān)心天會塌下來呢?”那個人說:“天如果是氣體,那日月星辰不就會掉下來嗎?”開導(dǎo)他的人說:“日月星辰也是空氣中發(fā)光的東西,即使掉下來,也不會傷害什么?!蹦莻€人又說:“如果地陷下去怎么辦?”開導(dǎo)他的人說:“地不過是堆積的土塊罷了,填滿了四處,沒有什么地方是沒有土的。 你行走跳躍,整天都在地上活動,怎么還擔(dān)心會陷下去呢?”經(jīng)過這個人一解釋,那個杞國人放下心來,很高興;開導(dǎo)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興。

乙:楊子的鄰人走失了一只羊。那人央請了許多親戚朋友一道去尋找(丟失的羊),又請楊子的家僮也一同去追捕。楊子說:“唉!走失了一只羊,何必要這么多人去尋找呢?”鄰人說:“因為岔路太多了!”楊子的家僮回來后,楊子問:“找到羊了嗎?”鄰居說:“丟掉了!”楊子問:“怎么會讓羊走失呢?”鄰居說:“每條岔路的中間又有岔路,我們不知道要往哪條路走,所以只好回來了?!?/p>

77.傳授,指老師傳授的知識。    吃    介詞,對,對于    誰    

78.(1)替人謀劃事情是不是竭盡自己的心力了呢?

(2)自從我(門下)有了顏回,學(xué)生們(以顏回為榜樣)更加親近我。

79.個人修養(yǎng)

80.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仍“不改其樂”,體現(xiàn)了他安貧樂道的品質(zhì)??鬃诱f“有顏回者好學(xué)”,表明了顏回具有好學(xué)的品質(zhì)。“不遷怒,不貳過”,說明顏回能夠自律自省。(任意答出兩點即可)

【分析】

77.本題考查對文言實詞含義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題的關(guān)鍵是先理解詞語所在句子的含義,然后結(jié)合句意來推斷詞語意思。

(1)句意為:老師傳授的知識是不是復(fù)習(xí)了呢?傳,傳授,指老師傳授的知識。

(2)句意為:吃粗糧。飯,名詞作動詞,吃。

(3)句意為:對于我來說,就像天上的浮云。于,對、對于。

(4)句意為:你的弟子中誰最好學(xué)?孰,誰。

78.本題考查文言翻譯。要求:完整,流暢,準確。注意:(1)為,替。謀,謀劃。而,卻。忠,竭盡自己的心力。(2)自,自從。門人,弟子、學(xué)生。益,更加。親,親近。

79.考查對文本內(nèi)容的理解。甲文第一則語錄強調(diào)了反省的重要,第二則贊美了顏回安貧樂道的品質(zhì),第三則表現(xiàn)了自己安貧樂道,不做不義之事的志向。這三則都是關(guān)于個人修養(yǎng)的。

80.考查分析人物形象。

根據(jù)甲文中的“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可知顏回安貧樂道。

根據(jù)乙文中的“有顏回者好學(xué)”可知顏回勤奮好學(xué)。

根據(jù)乙文中的“不遷怒,不貳過”可知顏回自律自省,不遷怒他人,不犯同樣的錯誤。

【譯文】

甲: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誠實可信了呢?老師傳授的知識是不是復(fù)習(xí)了呢?”

孔子說:“顏回的品質(zhì)是多么高尚??!一竹籃飯,一瓢水,住在簡陋的小巷子里,別人都忍受不了這種窮困清苦,顏回卻沒有改變他好學(xué)的樂趣。顏回的品質(zhì)是多么高尚??!”

孔子說:“我整天吃粗糧,喝冷水,彎著胳膊做枕頭,也自得其樂。用不正當?shù)氖侄蔚脕淼母毁F,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p>

乙:顏回二十九歲的時候,頭發(fā)全都白了,早死??鬃涌薜脴O度悲傷,說道:“自從我有了顏回( 這樣好學(xué)的弟子),學(xué)生更加親近(我)。”魯哀公問孔子:“你的弟子中誰最好學(xué)?”孔子回答說:“有個叫顏回的學(xué)生最喜歡學(xué)習(xí),他不把怒氣發(fā)到別人頭上,不重復(fù)犯錯誤。他不幸去世了,現(xiàn)在就再也沒有聽說有好學(xué)的人了。”

81.B

82.A

83.C

84.(1)一只狼徑直走開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在(屠夫的)前面。

(2)(如果)沒有雞,不吃雞罷了,離饑寒還遠著呢。

85.(1)甲文告訴人們對像狼一樣的惡勢力不能妥協(xié)、要堅決斗爭,才能勝利。

(2)從乙文讓我領(lǐng)悟到:有所失,才有所得,不可因小失大。(或:當事物必須加以取舍時,應(yīng)該“兩利相權(quán)取其重,兩害相權(quán)取其輕”,將損失降到最低,獲益力求最大)

【解析】

81.本題考查文言文實詞含義,理解句意,推斷文言文實詞含義。

B.句意:屠戶突然跳起。暴:突然;故選B。

82.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

根據(jù)文言文斷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層次,然后斷句,反復(fù)誦讀加以驗證。

A.句意為:其中的另一只狼,像狗一樣蹲坐在(屠戶)前面。

斷句為:其一/犬坐于前;

故選A。

83.本題考查內(nèi)容理解。

C.【甲】文“投以骨”和“復(fù)投之”表現(xiàn)了屠戶想通過投骨頭讓狼不在跟隨,表現(xiàn)屠夫?qū)谴嬖趦e幸心理,但并沒有憐憫;故選C。

84.本題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譯句子的能力。

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jù)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然后找出關(guān)鍵實詞、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式,直譯為主,意譯為輔。此句中重點的詞有:

(1)徑去:徑直離開;犬坐于前: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2)弗:不;已耳:罷了;去:距離;猶;還。

85.本題考查理解文章主旨。

【甲】文中“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一會兒,一只狼徑直離開了,其中的另一只像狗一樣蹲坐在屠戶前面。時間長了,狼的眼睛好像閉上了,神情十分悠閑)”“前狼假寐,蓋以誘敵(前面的狼是假裝睡覺,大概是用這種方法來誘騙敵人)”表現(xiàn)了狼狡猾、奸詐的本性,最終被屠戶“兩斃”;關(guān)于狼的啟示:像狼這樣的惡勢力,最終一定會被正義所消滅;關(guān)于屠夫的啟示:遇到像狼一樣狡猾的壞人,我們要像屠夫一樣敢于斗爭,善于斗爭;

【乙】文“趙人患鼠,乞貓于中山”“鼠盡而雞亦盡”寫趙人患鼠求貓,結(jié)果鼠雞皆盡的故事說明了凡事都有兩面性,我們不能只看見壞的而忽視了好的,只有學(xué)會取舍才能得到更多;同樣,想要達到目標,就有事情需要犧牲,生活中萬物莫不是如此,做人不能因小失大,有所失才能有所得,要選取損失小的做法;聯(lián)系“無雞者,弗食雞則已耳,去饑寒猶遠。若之何而去夫貓也(沒有雞,只不過不吃雞罷了,距離饑寒交迫還很遠,為什么要把那貓趕走呢)”啟示我們要用長遠的眼光看待問題。

【點睛】

【甲】譯文:

一個屠戶晚上回家,擔(dān)子里的肉已經(jīng)賣完了,只有剩下的骨頭。途中有兩只狼,緊跟著(他)走了很遠。

屠戶害怕了,把骨頭投給狼。一只狼得到骨頭就停止了,另一只狼仍然跟從。屠戶再次扔骨頭,后面得到骨頭的狼停了下來而先前得到骨頭的狼又跟過來了。骨頭已經(jīng)沒有了,而兩只狼像原來一樣一齊追趕屠戶。

屠戶十分窘迫,擔(dān)心前后遭受狼的夾擊。他看見田野里有一個大麥場,麥場的主人在麥場里堆積柴草,覆蓋成小山一樣。于是屠戶跑過去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lián)幽闷鸬?。狼不敢上前,瞪眼朝著屠戶?/p>

一會兒,一只狼徑直離開了,其中的另一只像狗一樣蹲坐在(屠戶)前面。時間長了,(狼的)眼睛好像閉上了,神情十分悠閑。屠戶突然跳起,用刀劈砍狼的腦袋,又砍了幾刀殺死了這只狼。屠戶正想離開,轉(zhuǎn)身看柴草堆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打洞,打算將要從通道進入來攻擊屠戶的后面。身體已經(jīng)進入了大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戶從后面砍掉了狼的大腿,殺死了這只狼。他才知道前面的狼是假裝睡覺,大概是用這種方法來誘騙敵人。

狼真狡猾啊,但一會兒兩只都被殺死了,禽獸的詭詐手段能有多少呢?只是增加笑料罷了。

【乙】譯文:

有一個趙國人家里發(fā)生了鼠患,到中山討貓。中山國的人給了他貓。這貓既善于捉老鼠,又善于捉雞。過了一個多月,老鼠沒了,雞也沒了。他的兒子很擔(dān)心,對他父親說:“為什么不把貓趕走呢?'他父親說:“這不是你所懂的事了。我的禍害是老鼠,不在乎有沒有雞。有老鼠,就會偷吃我的糧食,毀壞我的衣服,穿破我的墻壁,啃壞我的用具,我就會饑寒交迫,不是比沒有雞害處更大嗎?沒有雞,只不過不吃雞罷了,距離饑寒交迫還很遠,為什么要把那貓趕走呢?”

86.(1)廣:增長(2)馳,疾行,指迅速逝去

87.以寧靜心緒(寧靜專一)來涵養(yǎng)德行,以節(jié)儉生活來培養(yǎng)品德。

88.文中關(guān)于“志”的語句有“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和“非志無以成學(xué)”。文章很重視“志”的作用,一方面強調(diào)要靠淡泊、寧靜以“明志”,也就是時將“志”放在眼前,不斷磨礪;一方面強調(diào)無“志”則不足以“成學(xué)”,即沒有志向,則學(xué)無目標,不能專一,不能學(xué)有所成。

89.①學(xué)習(xí)上,要修身養(yǎng)德,明確志向,珍惜時間,刻苦努力。

②做人上,要忌懈怠浮躁,誠信忠厚,不以訛傳訛,不妄議他人。

【詳解】

1.本題考查對文言實詞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題,重點在于文言實詞的積累,同時也可以借助整個句子的意思來判斷。

(1)句意為:不學(xué)習(xí)就無法增長才干。廣:增長。

(2)句意為:年紀隨同時光而疾速逝去。馳:疾行,迅速逝去。

2.本題考查翻譯句子的能力。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jù)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然后思考命題者可能確定的賦分點,首先要找出關(guān)鍵實詞、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式,運用“留”“刪”“調(diào)”“換”“補”的方法,直譯為主,意譯為輔。

重點詞語:靜,屏除雜念和干擾,寧靜專一;以,連詞,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3.本題考查對文本內(nèi)容的理解掌握。

作答時,需細讀文本,然后正確翻譯后具體分析即可。通讀全文,文中關(guān)于“志”的語句有“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和“非學(xué)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xué)”,它們的意思分別是“不恬靜寡欲無法明確志向,不排除外來干擾無法達到遠大目標”“不學(xué)習(xí)就無法增長才干,沒有志向就無法使學(xué)習(xí)有所成就”。兩句都表達了對“志”的重視,第一句強調(diào)要靠淡泊、寧靜來明確志向,說明要把志放在眼前,不斷磨礪;第二句強調(diào)志與學(xué)的關(guān)系:人一定要有志向,無“志”則不足以“成學(xué)”,同時志向要專一,這樣才能潛心學(xué)習(xí),不會輕易被改變?!爸尽笔恰皩W(xué)”的前提和動力,“學(xué)”是“志”的具體表現(xiàn),一個勤學(xué)的人一定是一個有志向的人。

4.本題考查學(xué)生思維的拓展能力。解答此類題需要學(xué)生在深入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礎(chǔ)上融入自己的閱讀體驗、閱讀感受。這類開放性題目要寫出自己的獨到見解,表達要準確。答題時,要特別注意以下幾點:一是緊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談;二是要點要齊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語,力求用語準確、簡明、規(guī)范。圍繞“珍惜時間、樹立志向、誠信做人”等角度來談啟示即可。

示例:甲、乙兩文通過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告訴我們,在學(xué)習(xí)上要明確志向,珍惜時間,同時還要刻苦努力。在做人上,要講究誠信,不能以訛傳訛,不能隨意議論他人。

【點睛】

參考譯文:

  (一)君子的行為操守,從寧靜來提高自身的修養(yǎng),以節(jié)儉來培養(yǎng)自己的品德。不恬靜寡欲無法明確志向,不排除外來干擾無法達到遠大目標。學(xué)習(xí)必須靜心專一,而才干來自學(xué)習(xí)。所以不學(xué)習(xí)就無法增長才干,沒有志向就無法使學(xué)習(xí)有所成就。放縱懶散就無法振奮精神,急躁冒險就不能陶冶性情。年華隨時光而飛馳,意志隨歲月而流逝。最終枯敗零落,大多不接觸世事、不為社會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著那窮困的居舍,其時悔恨又怎么來得及?

  (二)我從小就受到父親的教導(dǎo)。能寫字的年齡,他就教我學(xué)那些可以作為典范的重要文籍。到了九歲,便教我學(xué)《詩經(jīng)》《尚書》,但是還沒有得到家鄉(xiāng)人的稱譽,還沒有特別的才能。今天我所得到的官職地位,可說是皇帝誤把恩惠賜給我罷了,并不是我的能力所能得到的。我遠不如我的父親,你們又不如我。見解高深,志向遠大,恐怕你們兄弟沒有這個能力;才能非凡,智慧通達,看來你們也沒有這樣的天分。恭敬是道德的首要,謹慎是行事的基礎(chǔ)。希望你們言語忠信,行為篤敬。不要隨便許給別人財物,不要傳播沒有根據(jù)的謠言,不要偏聽詆毀或浮夸的一面之詞。聽說了別人的過錯,耳朵可以聽,而不要再去宣揚,三思之后再決定如何去做。

90.

(1)①像狗一樣 ②照 ③咬洞 ④跑

(2)B

(3)①屠夫才明白前面的狼是假裝睡覺,大概是用這種方法來誘騙敵人。

②所以老鼠是在不能夠咬的時候咬破袋子,用假裝咬袋子聲音來招致人來;在沒有死的時候裝死,憑借裝死的外表求得逃脫。

(4)甲文中屠戶能認識狼的本性,并識破狼的狡詐,善抓時機,行動果斷。乙文中因人精力不專,攜帶疏忽,反受外物左右,被對方的欺騙手段蒙蔽,陷入對方圈套。

【分析】

(1)

本題考查理解文言實詞的能力。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詞語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詞性活用、古今異義等現(xiàn)象。

(1)句意:其中的另一只像狗一樣蹲坐在前面。犬:像狗一樣;

(2)句意:命令童子拿蠟燭照床下。燭:照;

(3)句意:袋子很堅固、老鼠不能夠咬破的。穴:咬洞;

(4)句意:老鼠一落地就逃跑了。走:跑。

(2)

A. 乃:連詞,就/副詞,才;

B. 而:都是表順承,不譯;

C. 為:是/動詞,做;

D. 之:補足音節(jié),不譯/助詞,的;

故選B。

(3)

本題考查翻譯文言語句能力。解答時一定要根據(jù)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注意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通假字等文言現(xiàn)象,重點實詞必須翻譯到位。

(1)“乃(才),悟(明白),寐(睡覺)蓋(承接上文,表示原因。這里有'原來是’的意思)誘(誘騙)”是句中重點詞,注意根據(jù)語境確定詞義。

(2)“故(因此),嚙(咬洞),以(用),致(招引),形(外表),脫(逃脫)” 是句中重點詞,注意根據(jù)語境確定詞義。

(4)

本題考查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能力。要抓住關(guān)鍵語句分析概括。甲文中從“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數(shù)刀斃之。方欲行,轉(zhuǎn)視積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巳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斷其股,亦斃之”“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可知,屠戶能認識狼的本性,并識破狼的狡詐,善抓時機,行動果斷。對待像狼一樣的惡人,不能妥協(xié)退讓,而要像屠夫一樣勇敢斗爭、善于斗爭,這樣才會取得勝利。乙文中從“覆而出之,墮地乃走,雖有敏者,莫措其手”可知,童子用心不夠?qū)R?,被老鼠裝死欺騙,陷入對方圈套,最終被老鼠成功逃脫,原因全在做事時是否精神專一,專一則事成,疏忽則事敗。

【點睛】

[甲]參考譯文:

一會兒,一只狼徑直離開了,其中的另一只像狗一樣蹲坐在(屠戶)前面。時間長了,(狼的)眼睛好像閉上了,神情十分悠閑。屠戶突然跳起,用刀劈砍狼的腦袋,又砍了幾刀殺死了這只狼。屠戶正想離開,轉(zhuǎn)身看柴草堆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打洞,打算將要從通道進入來攻擊屠戶的后面。身體已經(jīng)進入了大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戶從后面砍掉了狼的大腿,殺死了這只狼。他才知道前面的狼是假裝睡覺,大概是用這種方法來誘騙敵人。狼真狡猾啊,但一會兒兩只都被殺死了,禽獸的詭詐手段能有多少呢?只是增加笑料罷了。

[乙]參考譯文:

蘇子在夜里坐著,有只老鼠在咬(東西)。蘇子拍擊床板,聲音就停止了,停止了又響起一次。(蘇子)命令童子拿蠟燭照床下,有一個空的袋子,老鼠咬東西的聲音從里面發(fā)出。童子說“啊,這只老鼠被關(guān)住就不能離開了。”(童子)打開袋子來看里面,里面靜悄悄的什么聲音也沒有。(童子)舉起蠟燭來搜索,發(fā)現(xiàn)袋子中有一只死老鼠,童子驚訝地說:“老鼠剛才是在咬的,怎么會突然死了呢?那剛才是什么聲音,難道是鬼嗎?”(童子)把袋子翻過來倒出老鼠,老鼠一落地就逃走了,就是再敏捷的人也措手不及。

蘇子嘆了口氣說:“真是奇怪啊,這是老鼠的狡猾!(老鼠)被關(guān)在袋子里,袋子很堅固、老鼠不能夠咬破的。所以(老鼠)是在不能夠咬的時候咬破袋子,用假裝咬袋子聲音來招致人來;在沒有死的時候裝死,憑借裝死的外表求得逃脫。我聽說生物中沒有比人更有智慧的了。(人)能馴服神龍、刺殺蛟龍、捉取神龜、狩獵麒麟,役使世界上所有的東西然后主宰他們,最終卻被一只老鼠利用,陷入這只老鼠的計謀中,吃驚于老鼠從極靜到極動的變化中,人的智慧在哪里呢?”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dǎo)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