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診 ▲ 郭小偉整理 好久都沒有寫文章了,抱歉。一來沒有什么好寫的,心里沒有墨水,二來是最近客戶都是小問題,都是用小方法一兩招就搞定,沒有什么可分享的。沒啥好寫的時候就多看看書,多在群里跟恩師互動,最近學的東西挺多的,不過后學腦子比較笨,記不住太多,也不懂的融會貫通,確實挺懊惱的。不過也沒關系,那就多梳理梳理,都跟高人分享分享,這樣子也會得到高手的指點,聽好的。 最近在學習舌診。一個人呀最怕的是滿足,一旦滿足基本都廢了,對中醫(yī)而言,其他依然。我們都在學習,都在成長,越是遇到瓶頸越要想方設法突破。 今天整理一下舌診的知識點吧,也沒有那么完美,如有錯誤,請多多指點:一般在看診的時候醫(yī)生會讓我們把舌頭輕輕的伸出來,舌尖略向下,而不能太用力,嘴又不能張的太大,舌尖不能翹起來。一般都會看個2.3次這樣會更準確,從舌尖看到舌根,從舌面看到舌低。舌頭伸久了,舌苔會變化,如果太短又辨不出來,一般都是10秒鐘差不多。像我初學者都是要看2.3次才能把整一個舌看清楚的。小時候也去看過病,醫(yī)生用這個舌診工具壓著舌,或者用棉簽刮苔,就是看這個舌根和這個苔有多厚,來辯證疾病的輕重。 前幾天有一個63歲的大叔,湖南人,中風有3個月有余,高血壓,血糖高,輕微腦梗,舌苔紅,舌偏歪,有口臭,他一張口口氣就很重,脖子和上嘴唇上有長皰疹,他的雙手雙腳很冷,我一拿他的手不到一分鐘感覺都有刺骨的冷,我干凈叫她泡泡82年的純艾草藥湯,給他加了3次的95度的藥液才背部發(fā)熱,這個時候手才開始暖和起來。在看一下舌苔潤了許多。其實口臭就是通過舌覺來辨別的,通俗來講就是聞。臨床上若患者訴說口苦,則多見于熱證,特別是多見于肝膽實熱的病變;口甜而膩,則多屬于脾胃濕熱;口中泛酸,多為肝胃蘊熱;口中酸餿,常是食積內(nèi)停;口淡乏味,往往為脾虛不運。因而有'熱盛則苦,寒盛則咸,宿食則酸,煩躁則澀,虛則淡,瘤則甘'之說。 以前有遇到中風的客戶,說不出話的,這個就是肝經(jīng)氣絕之后導致舌體變硬,舌硬呆板就不能說話,加強氣虛更不能伸縮舌,會流口水的。像祖國中醫(yī)認為“心神在舌”,會導致不能正常說話,我喜歡。 望舌質(zhì),可以察人體臟腑的虛實。如心血充足,則舌色紅潤;血分有熱,舌必由紅而絳;心血衰少,則舌色淡白;氣血瘀滯,則舌色青紫等。這是觀察舌質(zhì)顏色變化,以察知機體臟腑情況。另外,觀察舌體形態(tài)的變化,也有助于判斷臟腑的虛實狀況。如足厥陰肝經(jīng)氣絕時,會呈現(xiàn)出唇青舌卷;足太陰脾經(jīng)氣絕時,則舌體萎縮,伸縮無力;手少陰心經(jīng)火熾,火熱上壅,則會發(fā)生木舌、重舌、舌爛等癥狀。 舌苔是稟胃氣而生,而胃為水谷之海,五臟六腑皆受氣于胃。故臟腑病變,都能影響胃氣,而反應于舌苔上。苔的白、黃、灰、黑,可分辨臟腑病變的寒熱;苔的厚薄潤燥,可辨邪之淺深和津液的盈虧。如寒濕困脾,則苔白而滑;脾蘊濕熱,則苔黃而膩;胃家實熱,則苔黃而干;陽虛寒盛,則苔灰而滑潤,津枯火熾,則苔黑而干燥。一般來說,疾病初起,邪在肺衛(wèi),病情較輕者,舌苔多薄;而病邪傳里,病情較重,或脾胃有食飲痰濕積滯者,則舌苔多厚。正常人或津液未傷,則舌苔潤澤;邪熱灼津,胃陰不足,則舌干少津。 舌尖——上焦心肺 舌中——中焦脾胃 舌根——下焦腎膀胱 舌邊——肝膽 心熱,則出現(xiàn)舌尖紅而起刺;胃陰虧損,則舌中苔剝;胃中積滯,則舌中部垢膩;腎虛寒證,則舌根部滑而白;腎陰枯涸,則舌根苔剝;肝膽郁熱,則舌邊紅赤;肝膽濕熱,則舌邊黃膩。此外,臨床上,尚有按三焦部位、胃脘部位劃分法。如舌尖為上焦,舌中為中焦,舌根為下焦,視其色以決其寒熱虛實也。舌尖是上脫所管,中心是中院所管,舌根是下脫所管。此舌上一定部位也。上述這兩種舌的部位劃分法,驗之于臨床,也有一定意義。所以,在臨床上,常將幾種舌的部位劃分方法,結(jié)合參看。 不同性質(zhì)的病邪,在舌象上能反應出不同的變化。諸如舌淡紅苔白而薄,多為外感風寒之邪;舌紅苔干,多系燥熱為病;舌滑膩,常為內(nèi)有濕邪;苔粘膩,多為痰濁凝聚;舌色紫暗少苔,舌板滯而濕潤,多為瘀血停滯;舌質(zhì)堅斂,舌中部苔色黃厚而燥,多為傷食胃實之候。凡此風、寒、熱。濕、燥、瘀血、痰食諸種之因,于舌質(zhì),舌苔的變化上,都明顯地有征可驗。這對臨床辨識致病原因有一定的意義。 這人有什么問題?有此舌象的病人,非常多?。?! 1、舌中與舌根同時凸起:舌體猶如袋子,里面裝東西多就鼓脹。舌中和舌根內(nèi)物質(zhì)多余,即邪氣有余,使舌中與舌根凸起。由于舌中主人體中焦,舌根主人體下焦,所以舌中與舌根凸起,說明人體中焦和下焦邪氣有余,是什么邪氣有余呢?舌質(zhì)紅主熱,舌苔膩主濕,邪氣應該是濕熱,此濕應該脾虛生的濕,此熱應該是肝腎陰虛生的相火,故用二妙丸,其中蒼術健脾燥濕,黃柏瀉相火。 2、舌中與舌根同時凹陷:舌體猶如袋子,里面裝東西少就凹陷。舌中和舌根凹陷是缺乏物質(zhì),即正氣不足,使舌中和舌根凹陷。由于舌中主人體中焦,舌根主人體下焦,所以舌中與舌根凹陷,說明人體中焦和下焦正氣不足。是誰正氣不足?由于人體以五臟為主,其中脾主中焦,腎主下焦,所以應該是脾腎氣虛,常用四君子湯健脾,巴戟補腎。 三個舌都是水滑舌,但是不是同一個證。 1,第一個水滑舌是寒濕困脾證,即寒濕內(nèi)侵證,為過食生冷,將寒濕帶入體內(nèi),導致脾陽受困,產(chǎn)生寒濕困脾。注意!寒濕困脾與脾虛生濕不是一回事,寒濕困脾之寒濕是從外而入,脾虛生濕之寒濕是從內(nèi)而生。此舌不但水滑,而且舌兩邊塌陷,舌兩邊塌陷為陰維舌,主肝血虧,故是寒濕困脾兼肝血虧證。一般用連珠飲。 2,第二水滑舌是肝郁脾虛,脾虛生濕,導致舌水滑。此舌兩邊翹起如高山,主肝郁;舌中凹陷如山谷,主脾胃虛,故是肝郁脾虛兼胃降不及證。一般用柴芍六君子湯。 3,第三個水滑舌是腎陽虛水泛證,特點是舌質(zhì)胖嫩,并且水滑有齒痕。一般用真武湯。 人體所有疾病的原因都和舌尖的異常,有一定直接關系。所以看舌尖的高低是治療疾病的第一步,治療疾病先治療引起舌尖異的疾病是關鍵! ![]() ![]() ![]() 請看上圖,舌頭自然伸出來時,舌尖向上翹起,為上翹舌。根據(jù)臟腑在舌上的分布理論,心腦分布在舌尖部位。舌尖主心腦,舌尖上翹,反映心腦部位氣機不暢通,心腦氣郁。治法遵“以順氣為先,調(diào)中為要”之旨,清肺平肝,清心化瘀。心腦氣郁證,舌質(zhì)紅,可是苔白不黃,有濕熱病特點。治療心腦氣郁證,可以用治療腦髓氣郁證的方劑加減,其組成是:川芎,當歸,姜黃,桃仁,益母草,藿香,白豆蒄,砂仁,石菖蒲,半夏,薄荷,菊花,山楂。濕熱病與內(nèi)傷病混合之??!溫病之濕熱,外入之濕熱。舌質(zhì)紅,苔不黃而反白,癥狀矛盾是濕熱病之特點。濕為陰邪,熱為陽邪,兩者正相反,互相矛盾,故濕熱之邪,表現(xiàn)出來的癥狀矛盾。濕熱,由口鼻入,直趨中道,無表證。那就是內(nèi)傷雜病了。 ![]() ![]() 依然是濕熱病,舌質(zhì)紅的這么厲害,可是苔不黃,癥狀矛盾是濕熱病的特點。濕熱病血分證兼痰濁中阻,以化痰為主,導痰湯加石菖蒲,郁金,天竺黃等。 痰屬于濕,治濕熱病側(cè)重祛濕,濕去則熱孤,熱易退也。 濕熱病,特點:第一是乏津液,說明熱傷津液。第二舌質(zhì)絳,這就是絳色,主熱入血分。第三有塊黃色苔,一般書上稱“上罩片狀粘膩苔” ![]() 濕熱并重,王氏連樸飲。我看用半夏,黃連,黃芩,枳實,生姜就行。不就是辛開苦降嘛,兵不在多而在精。目的是升脾降胃,樞軸不轉(zhuǎn),邪是出不去的。辛則能開散濕郁,溫則能升脾??鄤t能降胃,寒則能瀉熱。抓住這四點就贏了! ![]() ![]() 但在服藥三五劑后,濕熱邪氣逐漸解除,舌苔逐漸變薄,味覺逐漸恢復,此時患者多訴“同樣的藥為什么越來越苦,越來越難喝?”這種情況往往是藥證相符、疾病逐漸好轉(zhuǎn)的表現(xiàn)。此時,患者當減量服用或停服,或改用他藥以善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