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是南宋杰出的愛國詞人,其傳奇式的經(jīng)歷、文武兼?zhèn)涞牟拍?、耿介磊落的情操、以及飽滿的愛國激情,都生動而深刻地反映在他的不朽之作中。一部稼軒詞可謂是那個亂世的真實記錄,也讓其驚艷了整個南宋詞壇。 ![]() 詞人劉克莊就曾贊賞地說,稼軒的詞作橫絕六合、掃空萬古,自有蒼生以來所無。作者雖然一生致力于抗金報國,仕途上卻屢次受挫,晚年心灰意冷,準(zhǔn)備回鄉(xiāng)歸隱,可是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卻發(fā)生了。下面介紹辛棄疾的一首詞,詼諧幽默,比喻生動,嬉笑怒罵皆成文章。 ![]() 最高樓·吾衰矣 南宋:辛棄疾 吾衰矣,須富貴何時?富貴是危機。暫忘設(shè)醴抽身去,未曾得米棄官歸。穆先生,陶縣令,是吾師。 待葺個園兒名佚老,更作個亭兒名亦好,閑飲酒,醉吟詩。千年田換八百主,一人口插幾張匙?便休休,更說甚,是和非! ![]() 辛棄疾南歸之后,并沒有得到重視。因為不是科舉出身,只當(dāng)了一個江陰簽判的小官。他雖然多次上書,指陳抗金方略,卻一直得不到采納。眼見歲月蹉跎,又無所作為,心中痛苦又焦急。 南宋紹熙五年,54歲的詞人任福建安撫使,因壯志難酬,便希望辭官歸隱。可是兒子卻說父親此時積蓄的俸祿太少,還不足以購買豐厚的田產(chǎn),于是便阻撓他退休。稼軒本來就心里郁悶,又遭到兒子這番待遇,于是賦詞排遣一肚子怨氣。 ![]() 詞的上闕訴說自己仕途坎坷,要以前賢為師。前幾句就發(fā)自肺腑,“吾衰矣,須富貴何時?富貴是危機?!痹~人不滿兒子貪圖富貴的想法,他認(rèn)為自己已經(jīng)衰老了,何況追求富貴的路上如履薄冰,甚至可能墜入深淵。雖然稼軒此時不過五十出頭,但由于心力交瘁,竟然感覺極其衰老。 詞人希望學(xué)習(xí)穆先生和陶縣令,“暫忘設(shè)醴抽身去,未曾得米棄官歸?!蔽鳚h的穆生因楚王稍懈禮儀,便抽身辭去;東晉的陶潛尚未得享俸祿,就棄官而歸。稼軒此時也是心灰意冷,他急切地盼望早點退休,其實也委婉地表達出對自己才不經(jīng)用之不滿和無奈。 ![]() 詞的下闕想象自己歸隱田園、飲酒吟詩的樂趣,“待葺個園兒名佚老,更作個亭兒名亦好。”詞人勞累了半輩子,如今既然決定歸隱,就該好好享受余生。他想把荒園重新修葺一下,并取名為佚老園;然后再修建一個亭子,取名為亦好亭,這樣就可與親友們閑時飲酒,醉時吟詩。 然后詞人又非常幽默地說,千年之中,一塊田要換八百位主人,一人嘴里又能插上幾張飯匙?如此真知灼見,又比喻生動,說明詞人此時早已看透和看淡。人生苦短,一切的財富都是身外之物,所以退隱后便一切作罷,何須再費口舌、更不該計較是非得失。 ![]() 辛棄疾的這首詞情感復(fù)雜,令人感懷。詞人先惆悵自己身體衰老,一事無成;然后又悲怨仕途艱難、命運不濟。最后詞人更顯豁達,既然萬事皆休,何必在意生前富貴,就該閑來賦詩、開懷飲酒,不負(fù)此生! 正如莊子所言,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此時的辛棄疾對前途徹底失去了信心,又見兒子如此貪圖財富,可謂悲痛欲絕。而“千年田換八百主,一人口插幾張匙”,雖然非常詼諧,但也是至理名言,嬉笑怒罵皆成文章,道出了多少人的心衷,更值得后世讀者深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