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英譯:江雪(River Frozen in Snow)(唐·柳宗元) River Frozen in Snow Hundreds of hills,where all flying birds have hidden out. Thousands of foot trails,that descry no one's shadow. Time of being alone,a boat seats a single folk,aged in rough cloak, a defying angler fishing in a river, frozen in merciless snow. 江雪 千山鳥飛盡, 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 獨釣寒江雪。 “譯”后記: 1、“江雪”實際上是一首“藏頭詩”。全是表面上看,是一首“白描”江雪的山水畫詩。然而,只要讀每一句的首字,就是:千萬孤獨。 這也是符合柳宗元創(chuàng)作該詩的時代背景和當(dāng)時因“謀反”失敗而被流放他鄉(xiāng)的十年個人經(jīng)歷的。該詩妙就妙在這里,“發(fā)牢騷”也要含蓄,否則會遭來更大災(zāi)難也不一定。 所以,英譯也努力把本詩的這層意思表達出來:Hundreds of thousands of time of being alone的表達。雖然英語有點勉為其難,但希望棺材板下的柳侯有所頷首 2、凡是詩詞大師的詩作都是“詩言志”。“江雪”自然也不例外,而且全是通過含蓄的“比擬”手法表現(xiàn)出來其“詩言志”:大雪紛飛實乃他參與政變失敗后嚴(yán)酷的政治生態(tài)環(huán)境,人人噤若寒蟬(鳥飛絕人蹤滅)。但是,他柳宗元不畏此“嚴(yán)寒”,偏要在寒江雪中“斗嚴(yán)寒”。 所以,加入了原詩文字表面沒有的defying一字。這種“直白”,也算符合西方人“直來直去”的閱讀習(xí)慣吧。不過,冒昧加此詞,九泉之下的柳侯不一定答應(yīng)。 3、漢語是“意合”語言,所以文字的自由羅列非常方便用于“格律詩”創(chuàng)作,所有的“介詞”等“富裕詞”通通都可以省略,所以,才“造就”了“千山鳥飛絕”這類“沒有主語沒有謂語沒有賓語也沒有狀語”結(jié)構(gòu)的“格律詩”。 英語是“形合”語言,很“突?!钡囊粋€詞組Hundreds of hills擺在那前后不搭界,無論是怎樣的“英譯”大師出手,如同英語讀者讀起來都會感到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但是,又不能不“照顧”原詩結(jié)構(gòu),所以,在Hundreds of hills后面還是加上一個“形合”結(jié)構(gòu)where吧,“緩沖”一下英語讀者大腦里的“突?!?。 4、“鳥飛絕”,本句用詞妙就妙在一個“絕”字,樸實無華卻意味悠長。很多“英譯”為了押韻卻把重點放在了原詩無關(guān)緊要的“飛”字,沒把動詞“絕”字表達出來,所以是“敗筆(譯)”無疑。 “飛鳥絕”應(yīng)該最早可以追溯到《資治通鑒·漢紀(jì)三》里的“飛鳥盡,良弓藏”。這個“盡”字何解?有了這個“思路”,“鳥飛絕”的表達也就“豁然開朗”了。 5、由于漢語的“單音節(jié)”詞特點,兩個“音節(jié)”就可以把“蓑笠”作為“襯詞”不占位置地放在詩句里了。英語作為“多音節(jié)”語言根本無法同樣簡練的表達出來,還會白白擠占原本不多的句子空間。再說了,就算把“蓑笠”直譯過去,英語讀者也根本無法產(chǎn)生漢語表達的“蓑笠翁”畫面感,屬于“無效表達”,所以,還是用一個“虛詞”rough一筆帶過算了,且又不占用表達本詩其它更重要內(nèi)容的句子空間。 最后,不管譯得好不好,“譯詩”很重要的一個目的就是讓英文讀者能“讀到一些文學(xué)語言”,不光“押韻”,也不是“語法通不通”,更多是從修辭角度讀起來的“好”或“不好”。所以,就算“譯”得不是“上品”,也盡量把英語“遣詞造句”往“好”和“更好”上靠,使得譯文有一點“文學(xué)可讀性”,也算是沒白“絞盡一場腦汁”。 |
|
來自: 昵稱77686253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