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文詩: 比犧尊于,溝中之?dāng)?/strong>,美惡有間,二者之于, 失性一也.跖與曾史,行義有間,然均失性. 失性有五:五色亂目,使目不明;五聲亂耳, 使耳不聰;五臭薰鼻,困惾中顙;五味濁口, 使口厲爽;取舍滑心,使性飛揚.此五者皆, 性之害也.至性至天,天性真情,真情自然. 而楊墨也,乃始離跂,自以為得,此得非吾, 所謂自得.夫得者困,可為得乎?則鳩鸮之, 在于籠也,亦可為得.取舍聲色,以柴其內(nèi), 皮弁鷸冠,搢笏紳修,以約其外,內(nèi)心支盈, 于柴柵也,外重纆繳,睆睆然在,纆繳中而, 自以為得,則是罪人,交臂歷指,而虎豹在, 于囊檻亦,可為得矣.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虛情假義,得而失德,至德自得,真情自得. 【原文】 百年之木〔1〕,破為犧尊〔2〕,青黃而文之〔3〕,其斷在溝中〔4〕。比犧尊于溝中之?dāng)啵瑒t美惡有間矣〔5〕,其于失性一也。跖與曾、史,行義有間矣〔6〕,然其失性均也〔7〕。且夫失性有五:一曰五色亂目〔8〕,使目不明;二曰五聲亂耳〔9〕,使耳不聰;三曰五臭薰鼻〔10〕,困惾中顙〔11〕;四曰五味濁口〔12〕,使口厲爽〔13〕;五曰趣舍滑心〔14〕,使性飛揚。此五者,皆生之害也〔15〕。 而楊、墨乃始離跂自以為得〔16〕,非吾所謂得也。夫得者困〔17〕,可以為得乎?則鳩鸮之在于籠也,亦可以為得矣。且夫趣舍、聲色以柴其內(nèi)〔18〕,皮弁、鷸冠、搢笏、紳修以約其外〔19〕,內(nèi)支盈于柴柵〔20〕,外重纆繳〔21〕,睆睆然在纆繳之中而自以為得〔22〕,則是罪人交臂歷指而虎豹在于囊檻〔23〕,亦可以為得矣。
百年的大樹,伐倒剖開后雕刻成精美的酒器,再用青、黃二色彩繪出美麗的花紋,而余下的斷木則棄置在山溝里。雕刻成精美酒器的一段木料比起棄置在山溝里的其余木料,美好的命運和悲慘的遭遇之間就有了差別,不過對于失去了原有的本性來說卻是一樣的。盜跖與曾參、史,行為和道義上存在著差別,然而他們失卻人所固有的真性卻也是一樣的。大凡喪失真性有五種情況:一是五種顏色擾亂視覺,使得眼睛看不明晰;二是五種樂音擾亂聽力,使得耳朵聽不真切;三是五種氣味薰擾嗅覺,困擾壅塞鼻腔并且直達(dá)額頂;四是五種滋味穢濁味覺,使得口舌受到嚴(yán)重傷害;五是取舍的欲念迷亂心神,使得心性馳競不息、輕浮躁動。這五種情況,都是天性的禍害。 可是,楊朱、墨翟竟不停地奮力追求而自以為有所得,不過這卻不是我所說的優(yōu)游自得。得到什么反而為其所困,也可以說是有所得嗎?那么,斑鳩鸮鳥關(guān)于籠中,也可以算是優(yōu)游自得了。況且取舍于聲色的欲念像柴草一樣堆滿內(nèi)心,皮帽羽冠、朝板、寬帶和長裙捆束于外,內(nèi)心里充滿柴草柵欄,外表上被繩索捆了一層又一層,卻瞪著大眼在繩索束縛中自以為有所得,那么罪犯 反綁著雙手或者受到擠壓五指的酷刑,以及虎豹被關(guān)在圈柵、牢籠中,也可以算是優(yōu)游自得了。 【注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