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大陷胸丸治愈急性哮喘發(fā)作一例 宣某,男,20歲。 初診∶1986年6月7日。 主訴及病史∶咳嗽反復發(fā)作,日久不愈,發(fā)展成為哮喘已有十余年。每逢秋冬之交,或氣候突變時,咳嗽就作,喉間痰聲轆轆,夜間不得平臥。1986年6月1日哮喘忽然大作,急送急診。吸氧、抗菌、氨茶堿及腎上腺素靜滴,并服用強的松,醫(yī)治6天哮喘仍未平息,整天端坐,不得安枕,胸悶氣窒,煩躁不安,于6月6日邀董老會診。刻診面胱少華,形瘦乏力,自汗淋漓,胸悶氣仄不舒,咳不暢,痰吐不易,整天端坐呼吸不得平睡已6天,脘脅氣脹,腹?jié)M按之有壓痛,納尚可,大便五六日未通。 診查∶舌淡紅,苔白膩根厚,脈來滑數鼓指。 辨證∶證為肺氣不足,外邪侵襲,痰濁內阻,氣道不利,食滯蘊結,胃腸傳導失司,虛中夾實之候。 治法∶急則治標。理氣化痰,消積導滯,以攻實為主。 處方∶生軍9g(后下)芒硝9g(沖)葶藶子9g麻黃5g(后下)射干9g杏仁10g厚樸5g枳實6g焦曲12g蘇子9g萊菔子9g(杵)蟬衣5g全瓜萎15g(杵),2劑 二診∶1986年6月9日。服藥后小腹微有脹疼,腸鳴轆轆,排氣較暢;繼而大便暢通,先堅后溏,氣臭量多,2日內通行達四五次;胸宇突然開朗,咳痰亦利,哮喘已平,夜寐較安;惟覺喉癢,鼻流清涕,噴嚏頻仍。苔膩已化,脈來濡滑帶數。再擬宣肺化痰,理氣行滯。 處方∶炙麻黃4.5g射干9g杏仁9g厚樸4.5g蟬衣4.5g桔梗3g甘草4.5g陳皮4.5g焦曲12g枳殼5g腹子皮各9g浙貝9g炒竹茹4.5g,3劑 三診∶1986年6月12日。前進宣肺化痰、理氣行滯之劑,哮喘未作,咳痰亦少,胸悶得除。腹軟,食欲增進,大便日行1次。惟覺精神疲倦,自汗未止。舌淡苔薄,脈濡細滑。良由肺氣得宣,痰滯已化,但正元未復,腠理空虛。本著緩則治本之旨,再擬益氣育陰,佐以化痰寧嗽為治。 處方∶太子參15g麥冬9g五味子4.5g黃芪12g炒白芍12g炙桂枝3g麻黃根9g杏仁9g茯苓12g炙甘草5g廣陳皮4.5g煅牡蠣30g紅棗7枚,5劑 【按語】本例乃由痰滯互蘊、氣道不利,肺失治節(jié),腸失傳導,上下阻塞不通,導致哮喘頻發(fā),病情加劇呈持續(xù)狀態(tài)。首用大陷胸丸、三拗湯合三子養(yǎng)親湯加減,力攻其痰熱積滯。藥后腑氣迭通,痰滯漸化,肺氣得宣,咳喘遂平。再以麻黃射干湯化栽,理氣化痰,宣肺和胃,凈其器而制其源,使痰濁步化,咳喘平息。病去正虛,氣陰虧損,再用生脈散、苓桂術甘、芪芍湯、牡蠣散等方增刪,補氣育陰調中滌飲,以善其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