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1日(星期二)23:59:09 農(nóng)歷十一月十八 太陽黃經(jīng)270°,斗指子 冬至節(jié)氣交節(jié) 今日冬至,二十四節(jié)氣里最吉祥的節(jié)日。 「冬至」并不是冬天到了的意思,「至」是極致之意,冬藏之氣至此而極。《二十四節(jié)氣集解》說:「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 古人觀察天象變化,發(fā)現(xiàn)冬至是一年里太陽最南、白天最短的一天,陰氣極盛,而后天地陽氣日漸興盛,白天也越來越長,所以認為這天是大吉之日。 早在秦漢之前,冬至就是新年的開端。而到了宋代,冬至節(jié)就更為隆重了,朝廷休息,軍隊待命,邊塞閉關(guān),商旅停業(yè),親朋以美食相贈,相互拜訪。而且冬至過后,新年也越來越近了,便有了「冬至大如年」之說。 對于我們養(yǎng)生而言,冬至也是一年里極其重要的時間點。此時陰氣盛極,天寒地凍,開啟數(shù)九寒冬。同時,陽氣也在此刻悄然升起,如同一顆種子,不斷壯大。 我們應(yīng)該與天地萬物同頻,趁著冬至時節(jié),補足封藏力,為明年的生機能量打好基礎(chǔ)。 冬至物候:靜極而生動 冬至是一個靜謐的時節(jié),陽氣剛剛萌動,物候中也充滿了動靜之美。 一候 蚯蚓結(jié) 12月21日~12月25日 陰氣盛極,土中的蚯蚓感受陰寒之氣,蜷縮著身體,彎彎曲曲,如同打結(jié)了一般。 二候 糜角解 12月26日~12月30日 古人認為糜的角朝后生,所以為陰,而冬至一陽生,糜感陰氣漸漸消退而解角。 三候 水泉動 12月31日~1月4日 地底初生的陽氣開始升騰,山中的泉水涌動起來。 從一候陰氣盛極蚯蚓結(jié)縮的「靜」,到三候陽氣初生水泉涌動的「動」,再冷的數(shù)九寒冬,靜謐之中也還是藏著一絲活潑。我們的冬至養(yǎng)生,也應(yīng)順應(yīng)自然,以斂陰護陽為根本,在養(yǎng)藏能量的同時,呵護好初生的陽氣。 冬至養(yǎng)生:與大自然同步 冬至是一年里非常特別的時間點,陽氣最弱,卻又有著最強的生命力,正是養(yǎng)生的最佳時機。 我們常說,順應(yīng)自然就是最好的養(yǎng)生。參照上面冬至的三個物候,建議大家做這三件事: 靜坐:護陽氣 一候「蚯蚓結(jié)」,蚯蚓盤結(jié)成一團,以固護微弱的陽氣。我們也一樣,此時宜休養(yǎng)生息,守護陽氣,精神內(nèi)守,身心悉靜。盤腿靜坐就能起到固護陽氣的作用,上身為陽下身為陰,腿盤身正,就是陰涵陽生之象。 兩腿交叉,屁股略墊高,盤腿而坐,脊柱自然挺直,可將氣血集中在身體里,自然氣息順暢。氣定則神閑,神閑則性靜。腦袋放空,好好休息,放松舒服即可,不拘泥時間長短。 最好的靜坐時間點是子午時,中午11點到13點,半夜23點到1點,坐10分鐘到半小時就好。尤其是經(jīng)常熬夜或者失眠多夢的朋友,靜坐是極好的補養(yǎng)。 摩耳:平腎氣 二候「糜角解」,麋鹿感知陰氣漸退而頭角脫落。人類不長角,但我們相應(yīng)的可以用按摩耳朵的方法,來讓上下陰陽溝通。「腎開竅于耳」,按摩耳朵,有助于使氣血順暢,腎氣平和。 可用手拉耳廓,先用食指和拇指將耳上部向下壓、揉,再將耳中部向耳孔方向壓、揉,最后將下耳垂向上提,封住耳孔。如此反復(fù)做15次,以耳朵微微發(fā)熱為度。 泡腳:散寒氣 三候「水泉動」,陽氣初生,地底的泉水也相應(yīng)的涌動起來。與之相應(yīng),我們此時用泡腳來養(yǎng)生正是當時。而且我們足底還有一個腎經(jīng)的大穴「涌泉穴」,也正好與水泉涌動之象相應(yīng),很有意思。 人的腳就像樹的根,泡腳最大的好處就是能促進水汽上行,把寒氣散掉,使得根部不淤滯。每天睡前用溫水泡腳,揉搓足心,可以解除疲勞,補腎強身,還能防止感冒。 每次泡腳以20分鐘為宜,水溫40~45℃,水面高度至少要超過腳踝。最好邊泡邊搓搓后腰,全身暖和微微有點出汗為最佳。 冬至宜安神靜養(yǎng),日常養(yǎng)生用中藥足浴的話,建議用茯神湯,這是大名鼎鼎的助眠經(jīng)典方,不僅能安神定志,還兼顧到和胃、交心腎,阻擋失眠的最大障礙都幫你清理掉了。 ▲戳圖入手,冬至睡飽覺比啥都補 時令養(yǎng)生法:三九灸 除了與物候相應(yīng)的三個養(yǎng)生法以外,再提一嘴冬至最熱門的養(yǎng)生法:三九灸。因為此時陰盛極一陽生,正好可以利用艾灸升發(fā)陽氣,驅(qū)寒、活血散瘀、祛濕。 不少社區(qū)醫(yī)院都有開展三九灸的服務(wù),陽虛體寒的朋友可以去預(yù)約做做。這里分享一個最簡單的版本,臍灸。 冬至日起,連續(xù)9天白天溫灸神闕穴(肚臍處),每穴15分鐘,把陽氣養(yǎng)足,來年會少很多病痛。家里有南師臍貼的朋友,也可以連貼9天肚臍貼,補益元氣。(文末小程序卡片可入手) ![]() 冬至食補:讓陽氣歸根 說起冬至食補,不少朋友會想到羊肉火鍋、大肉餃子。其實冬至最養(yǎng)人的,還有一味默默無聞的食材,與一陽始生的氣機相應(yīng),它就是肉桂。 冬至這段時間,建議大家學會用肉桂,因為肉桂有兩個最厲害的本事,一個是溫中暖胃,一個是引火歸元,先天脾后天腎都照顧到了。冬至陰寒最盛,陽氣初生,肉桂最能養(yǎng)護身體里陽氣的小火苗。 肉桂味辛性熱,用的時候注意兩點:一是用量,一丁點調(diào)香就好,放多了發(fā)苦還容易上火;二是搭配,西餐用肉桂多是因為常有沙拉、冰飲等寒涼食物,日常我們喝陰寒之品,比如果汁牛奶之類時也可以撒點肉桂粉。 什么樣的人最需要肉桂呢?上熱下寒、腎精耗得太厲害的人。比如咽喉突然腫痛、眼目赤紅、頭痛、耳痛、牙痛等等,但是腳和膝蓋往往冰涼……這都是腎水不足,無法涵養(yǎng)腎陽,冬至陽生,尤其容易上火。 要注意的是,此時不能清熱,清熱下半身會更冷。需要補腎精,配合滋陰的藥物,然后加少少一點肉桂,引火下行就好。 精桂歸元粉就是這樣的思路。黑芝麻+桑葚+黃精:滋陰填精,從根源補充腎精,平衡身體的火氣;山藥+茯苓+肉桂:健脾益腎,還能引火下行改善上火癥狀。冬至到小寒這段時間,可以早晚各喝一杯,把陽氣小火苗養(yǎng)護好。 ▲戳圖入手,養(yǎng)護陽氣小火苗 ![]() 冬至防病:避虛風,少色欲 文末還有兩點溫馨提示,要知道,冬至既是進補的最佳時機,也是招病的高危時節(jié)。 一個是避虛風。 內(nèi)經(jīng)講「風者,百病之始也」,風是最招病的,無孔不入的病邪帶路黨,風寒風濕風熱都有他搗亂的身影。 其中最傷人的,是「虛風」。什么是虛風呢?「從其沖后來為虛風,傷人者也,主殺,主害者」,冬至時節(jié)本該刮西北風,如果此時反而刮起南風或者東南風,那就是虛風了,是主殺主害的。 那么多大的風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呢?《靈樞·九宮八風》說:「太一居五宮之日,疾風折樹木,揚沙石」,我們要躲避的就是這種折樹木,揚沙石的風,也就是5級以上的風。 總之,在冬至當天和前后一天,如果有5級或更大的風,且風向是南或東南的話,最好不要外出,不得不外出要做好防風措施,尤其是護住后脖頸。這樣的虛風最是傷人,哪怕身強體健,受了這個風都有可能給健康埋下隱患。 ![]() 二是少色欲。 因為冬至陽氣初生,正是最微弱的時候,切不可縱欲傷精,否則虛者更虛,很難補回來。古時,冬至時節(jié)夫妻都是分床而睡的,也是為了節(jié)欲保精。 尤其是在《千金翼方》中提到,「冬至后庚辛日(今年是12月28、29日)不可交合,大兇」,我們能規(guī)避就規(guī)避一下。 也不止是啪啪啪了,各種耗散精氣的事情,比如熬夜通宵、出汗過度等等,最好冬至都不要做。 冬至到小寒這15天,乖乖把陽氣小火苗養(yǎng)護好,備足明年一整年的生機能量吧。順應(yīng)冬令,補足封藏力,多「儲蓄」,少「透支」,才是健康長壽之道。 |
|
來自: 為什么73 > 《活法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