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話題 #石窟壁畫之美 1391篇 麥積山位于甘肅天水市麥積山區(qū)。遠遠望去它只是一座孤峰,高142米,因山型酷似麥垛而得名。 麥積山是中國四大石窟之一,麥積山始建于后秦,大興于北魏,后經(jīng)唐宋元明清各代不斷的開鑿擴建,形成今天的規(guī)模。內(nèi)有兩百多座洞窟,一萬多身泥塑石雕,一千多平方米的壁畫,被譽為東方雕塑藝術(shù)陳列館。 麥積山是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融為一體的風景名勝區(qū),麥積山四季都有迷人的風景。 “麥積煙雨”為秦州八景之首。沒有看到凄迷的煙雨,艷陽高照的麥積山卻是我們期待的。 從山腳下遠遠望見的是第98窟,稱為西涯大佛。高大的身軀是阿彌陀佛,右側(cè)的觀音菩薩已經(jīng)破損。頭上和身上很多洞,那是當年打樁留下的痕跡。 這是東涯的三大摩崖佛像,即第13窟,中間的釋迦牟尼高約17米兩側(cè)菩薩高13米。從遠處拉近鏡頭,清晰看到菩薩的面容端莊典雅,和藹可親,體現(xiàn)了西魏造像的美感。 沿著架空的棧道,直接來到東涯的摩崖佛像,近距離觀賞佛像線條與構(gòu)圖,你會被栩栩如生,刻畫細膩的人物驚艷了。 這是第9窟,前有棧閣,后并列開七窟,稱為“中七佛閣” 各龕內(nèi)分別塑一佛二弟子或二菩薩,龕中主尊組成七佛。 此為第二龕的造像。 ![]() 沿著扶梯繼續(xù)往上爬,至第三窟。因有上下六排佛像稱為“千佛廊”。現(xiàn)存千佛297身,均為石胎泥塑,身高大概一米。 ![]() 這是第四窟,又名“散花樓”,“上七佛閣”。這是從山腳下拍攝“上七佛閣”的外貌。上七佛閣據(jù)地面70米,為麥積山最高的石窟,也是最輝煌最壯觀的石窟。 ![]() 窟內(nèi)原塑一佛二弟子三菩薩像。無法拍攝到全景,只能拍局部了。 ![]() ![]() 佛龕門上有一個牌匾,上面題寫“是無等等”四個字,是康熙年間清代大書法家王了望所題。 牌匾上書寫四個大字“麥積奇觀”。 ![]() 這是七佛閣左側(cè)的第五窟,造像慈祥喜樂,色彩柔和。 ![]() 此為踏牛天王,威風凜凜,氣勢不凡。 ![]() 麥積山的塑像為佛教而誕生,但諸多塑像早已超越宗教的范疇,成為彌足珍貴的藝術(shù)品。麥積山石窟是先輩們留給我們的文化遺產(chǎn)。 (此圖下載于麥積山石窟官網(wǎng)圖片,我們未能目睹佛像的真容。) ![]() 這是第44窟的造像,建造于西魏。為麥積山的特窟,沒有對外開放,此圖官網(wǎng)下載。 佛面形方園適中,端莊典雅、微微俯視、和藹可親,圣潔的微笑堪稱“東方的微笑”。 ![]() 為保護文物,麥積山石窟很多塑像是被鐵絲網(wǎng)圍起來的。游人只能隔著鐵絲網(wǎng)觀賞塑像,有些石窟另辟為特窟,需要在購買大門的門票后再購買門票,由講解員直接帶進洞窟講解參觀的。 ![]() 要觀賞麥積山石窟的藝術(shù)品,飽覽麥積山的絕美風景,是要付出點艱辛的??词叩奈恢脴O其驚險,大多開鑿在懸崖絕壁上。游人要在凌空棧道上行走。 ![]() 麥積山下來,收獲的不僅僅是藝術(shù)的感官享受,還收獲了對魏晉南北朝歷史的了解。藝術(shù)總是社會大背景下的產(chǎn)物,要理解看懂藝術(shù)品,更要深入了解歷史。 ![]() 我不是佛教徒,但并不影響我對麥積山佛塑像品的欣賞,在我眼中,這些塑像有著非凡的藝術(shù)成就,它帶給你的震撼力超乎想象。 ![]() 待到槐花、牡丹花盛開的季節(jié),我還會再到天水,到麥積山游覽,汲取藝術(shù)養(yǎng)分,感受華夏文明的博大精深。 ![]() 來自話題 ![]() 石窟壁畫之美 1391篇內(nèi)容 5.7萬人互動 訂閱 發(fā)布于 09-0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