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耳草:虎耳草科,虎耳草屬多年生草本 別名:天青地紅、通耳草、耳朵草、絲棉吊梅、金絲荷葉、天荷葉、老虎耳、金線吊芙蓉、石荷葉 產(chǎn)河北、陜西、甘肅、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云南等。 朝鮮、日本也有。 生于林下、灌叢、草甸和蔭濕巖隙。 有祛風(fēng),清熱,涼血解毒的功效。治風(fēng)疹;濕疹,中耳炎,丹毒,咳嗽吐血,肺癰,崩漏,痔疾。 【 2003《中國高等植物》 第6卷】多年生草本;具匍匐枝,鞭匐枝細(xì)長,密被卷曲長腺毛,并具鱗片狀葉。莖高達(dá)45厘米,被長腺毛?;~近心形、腎形或扁圓形,長1.5-7.5厘米,先端急尖或鈍,基部近截、圓形或心形,邊緣(5-)7-11淺裂,并具不規(guī)則牙齒和腺睫毛,兩面被腺毛和斑點,葉柄長1.5-21厘米,被長腺毛;莖生葉1-4,葉片披針形,長約6毫米。聚傘花序圓錐狀,長7.3-26厘米,具7-61花?;▋蓚?cè)對稱,萼片卵形,長1.5-3.5毫米,外面和邊緣具腺毛,3脈于先端匯合;花瓣白色,中上部具紫紅色斑點,基部具黃色斑點,5枚,3枚較短,卵形,長2-4.4毫米,先端急尖,基部具長0.1-0.6毫米之爪,羽狀脈序,2枚較長,披針形或長圓形,長0.6-1.5厘米,羽狀脈序,具2級脈5-10(-11);雄蕊長4-5.2毫米,花絲棒狀;花盤半環(huán)狀,具小瘤突。花果期4-11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