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浦口火車站: 地址:南京市浦口區(qū)近郊津浦路30號 建成時間:1914年 行走方式:自駕 行走時間:2017年5月 浦口火車站位于南京長江北岸,不論是當?shù)厝耍€是經(jīng)常奔波南北的外地人都是一個熟悉而親切的地方。我對浦口火車站也有著別樣的情感。初識是兒時的課本——朱自清的散文《背影》。后來是青春年少初來南京時,閨蜜在浦口工作與生活,于是我常常在中山碼頭坐輪渡來浦口過周末。 浦口碼頭與火車站就是一路之隔。浦口火車站建成于1914年,是民國時期進京的唯一鐵道入口,津浦鐵路的南端終點站,歷來為南北交通要沖和兵家必爭之地。這里蘊含著深厚的民國歷史底蘊:孫中山靈柩運達南京、人民解放軍發(fā)起渡江戰(zhàn)役、朱自清的《背影》等都發(fā)生在這里。1968年10月,南京長江大橋通車,津浦與滬寧鐵路連成一線,列車直過大橋,溝通浦口與下關的火車輪渡停運,浦口火車站的客運中止。1985年4月,為減輕大橋負擔,中斷了16年之久的客運再次恢復,浦口火車站更名為“南京北站”。 浦口火車站為典型的英格蘭風格,主要包括五個部分:火車站主體大樓、售票處、車務段大樓、月臺和雨廊,以及廣場中央的圓球形雕塑,原是孫中山奉安大典的標志性雕塑——直徑5米的地球儀。 火車站主體黃色大樓,坐北朝南,墻面斑駁陸離,窗戶高而窄,屋脊紅而尖。上下三層,屋頂有脊,全部用瓦楞鐵覆蓋。 雨廊分為兩段:一段是月臺上的單柱傘形雨廊,在中國鐵路建筑史上極為少見。 雨廊的另一段是候車大廳西通向碼頭的拱形雨廊,以前一直橫穿過馬路直通碼頭,旅客從火車上下來,一路無需打傘直達碼頭?,F(xiàn)在雨廊下已經(jīng)沒有了南來北往的旅客。但在爸媽的記憶中一定浮現(xiàn)當年火車站在汽笛聲中,奔走于天南地北的客流匆匆而過的場景。 主體大樓的東南側(cè),與主體大樓同為黃色樓體紅色屋頂,曾經(jīng)做過電報房。1984年恢復通車后將其又改為售票處。 位于西側(cè)的大樓,紅頂黛墻。最早是火車站的車務段大樓,后曾改為貴賓室。現(xiàn)在是派出所的辦公地點。 民國時期的復古風吸引著小資情調(diào)的少男少女來這里流連。 她是你眼中的風景,你們是我眼中的風景。 歷經(jīng)百年滄桑,如今更是愈顯民國濃厚氣息,歷史總是在不經(jīng)意間以它特有的方式向后人訴說著那一段曲折往事。時過境遷,如今這里只剩下荒涼。 隨著南京長江大橋通車后這里已逐漸沒落,2004年10月,浦口火車站再次停辦客運。各項客運設施全部封存。售票窗口關閉,候車大廳關閉,進出站口關閉,客車車廂關閉,月臺上的燈也關閉了。空蕩蕩的房間,凌亂而陳舊。 這百年歷史的火車站一切都是“原滋原味”??梢栽诨覊m上作畫的玻璃, 殘缺的玻璃。 看看這些令人心痛,遺憾。南京這座歷史底蘊深厚的城市,為什么會將這座百年歷史的火車站遺忘?這里承載著幾代人的記憶,朱自清的《背影》這樣的文學作品還將會繼續(xù)影響著幾代人,如果后人依著《背影》中的描述來這里尋找那站臺,會在哪? 浦口火車站的月臺像一個人去樓空的舞臺,一場大戲謝幕。 看著火車站對面的浦口碼頭還在營運中,甜蜜的記憶涌上心頭。記得那會閨蜜會在這里等著做輪渡過江的我,然后我們一起坐上馬自達去她的住處,自己燒飯,一聊一個晚上。第二天再送我來碼頭坐輪渡回江南。那是初到南京的我最主要的業(yè)余生活。 輪渡大廳簡單但仍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 浦口火車站凌亂的周邊環(huán)境也和火車站一樣,急待拯救。 路過林浦線鐵路。 浦口火車站雖然已經(jīng)退出了歷史的舞臺,雖然各項客運設施全部封存,但仍保留著部分固定的貨運。 在腳下延伸的一條條鐵軌,載著我們奔向遠方。火車不僅僅是一種出行工具,它盛滿了在路上奔波的回憶,更滿載著對遠方的期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