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知道蒙古人在13世紀崛起,建立了史無前例的蒙古帝國,但到了1634年蒙古帝國末代皇帝(北元皇帝)林丹汗與滿清爭戰(zhàn),因林丹汗昏庸壓榨蒙古各部,導致蒙古科爾沁等部與滿清勾結(jié),林丹汗一時寡不敵眾,退守甘肅,欲與喀爾喀和衛(wèi)拉特會師后進行反擊,不幸死于天花,瞞清乘機占領(lǐng)內(nèi)蒙古,1635年蒙古北元滅亡,甚至有些人還以為北元滅亡就是蒙古帝國滅亡。其實不然,還有很多成吉思汗后裔建立的汗國依然從在。 1. Khamag Mongol Uls (意為大蒙古國) (公元10世紀末-1161年) 海都是成吉思汗家族中第一個獲得汗位(即王位)的人。有些人甚至稱他為可汗,即皇帝。但是,海都的可汗之稱顯然是后來追贈的。成吉思汗家族也是從海都時期成為了名副其實的蒙古黃金家族的。公元11世紀,海都打敗了札刺兒部而出名,被推舉為海都汗。這就是后來的蒙古帝國的原型。 2. 大蒙古國 (1206年-1635年) 經(jīng)過多年征戰(zhàn)成吉思汗打敗了乃蠻、塔塔兒、克烈...諸多強大對手后終于在1206年建立了蒙古帝國成,吉思汗成為這個強大帝國的君主。 3. 元朝(1271年-1368年) 公元1271年,成吉思汗之孫忽必烈在大都(今北京)建立起元王朝,從此,北京才逐漸成為中國此后近七百年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公元1276年,元朝發(fā)兵攻占南宋都城臨安(今杭州),占領(lǐng)南宋全境。 4. 金帳汗國 (1243~1502) 成吉思汗長子術(shù)赤的封地在額爾齊斯河以西、花剌子模以北。1243年,拔都西征后回到伏爾加河畔,建立了東起額爾齊斯河,西到俄羅斯,南起巴爾喀什湖、里海、黑海,北到北極圈附近的遼闊廣大的欽察汗國。建都于伏爾加河下游的拔都薩萊城(今阿斯特拉罕附近)。在汗國內(nèi),拔都的十三個兄弟及其后裔各有世襲封地,擁有軍隊。蒙古軍事貴族統(tǒng)轄的萬戶、千戶、百戶、十戶既是行政單位,又是軍事單位,后分裂很多大大小小的汗國。 5. 白帳汗國(1250-1456) 6. 青帳汗國(1240-1400) 7. 窩闊臺汗國(1225--1310) 窩闊臺汗國,是蒙古帝國的一部分,蒙古四大汗國之一。但窩闊臺汗國創(chuàng)建人卻不是成吉思汗的第三子窩闊臺,而是其后人海都自己打造的。疆域包括原乃蠻部的領(lǐng)地和原西遼的部分領(lǐng)土,即額爾齊斯河上游和巴爾喀什湖以東地區(qū)。建都也迷里城。窩闊臺汗國建于1251年,亡于1309年,共存在58年,是蒙古四大汗國中壽命最短的。察八兒和仰吉察兒被迫越亦列河倉皇向東北逃竄,途中仰吉察兒被毒殺,察八兒投奔元朝,元朝封察八兒為汝寧王,窩闊臺汗國最終滅亡。窩闊臺系的領(lǐng)地被元朝和察合臺汗國瓜分。 8. 察合臺汗國(1227年-1369年) 察合臺汗國是蒙古四大汗國之一,由成吉思汗次子察合臺依其領(lǐng)地擴建而成。察合臺汗國最盛時其疆域東至吐魯番、羅布泊、西及阿姆河,北到塔爾巴哈臺山,南越興都庫什山,包括阿爾泰至河中地區(qū)(河中地區(qū)特指阿姆河與錫爾河之間的大片地區(qū))。 9. 東察合臺汗國(1348年-1680年) 10. 葉爾羌汗國(1514年-1680年) 11. 伊爾汗國(1253年-1353年) 12. 賈拉爾朝(1336-1411年) 1340年建立,據(jù)有伊拉克、阿塞拜疆、摩蘇爾和迪亞巴克兒; (1245-1389年),1342年獨立稱王,據(jù)有赫拉特和呼羅珊部分地區(qū)。后被鐵木兒帝國滅。 13. 穆札法爾朝(1313-1393年) 1353年建立,據(jù)有法爾斯、克爾曼和庫爾德斯坦,稱臣于開羅。后被鐵木兒帝國滅。 14. 別達爾國(1337-1381年) 1353年建立的政權(quán),據(jù)有呼羅珊北部。1380年以后,在伊兒汗國廢墟上建立的各王朝,先后被鐵木兒帝國滅亡。 15. 帖木兒帝國(1370年-1506年) 帖木兒帝國開國大帝帖木兒出生于西察合臺汗國的撒馬爾罕以南的渴石城附近的蒙古巴爾拉斯部區(qū),這個部落在十四世紀韌來到卡什卡河流域居住。他們的氏族雖然還過著游牧生活,但是已經(jīng)部分地開始向定居過渡,帖木兒的妻子是西察合臺汗國合贊汗的女兒,因此《明史》稱帖木兒為元駙馬。 16. 莫臥兒帝國(1526~1858年) 17. 希瓦汗國((1512年- 1785年) 十六世紀,成吉思汗長子術(shù)赤后裔阿不海汗建立強大的烏茲別克汗國。位于阿姆河下游的花拉子模綠洲,統(tǒng)治范圍西及里海,南達呼羅珊北部。雖然統(tǒng)治階級和貴族階層是蒙古人,但主要居民為烏茲別克人,次為土庫曼人、卡拉卡爾巴克人和哈薩克人。 18. 哈薩克汗國(1456年—1718年) 十五世紀中期,白帳汗國最后一個可汗術(shù)赤后裔巴拉克之子克烈汗,乘希瓦汗國阿不勒海爾汗敗于瓦刺之機,與賈尼別克汗一起,率領(lǐng)部分游牧部落向東遷徙,進入巴爾喀什湖以南察合臺后裔政權(quán)亦力把里(東察合臺汗國)境內(nèi),在楚河、塔拉斯河廣闊的土地上建立了哈薩克汗國。統(tǒng)一的哈薩克民族從這個時候形成。一個新的民族從此誕生。 19. 克里米亞汗國(1430年- 1783年 ) 克里米亞汗國約建于1430年,由拔都弟弟禿花·帖木兒的后裔哈吉·格來所建。他統(tǒng)治時期發(fā)行的第一批錢幣注明年代是1441-1442年,現(xiàn)已知道他一直統(tǒng)治到1466年。他所建的汗國東以頓河下游為界,西至第聶伯河下游,向北延伸到耶列茲城和坦波夫。1454年,哈吉·格來把克里米亞河南岸的巴赫切薩拉伊,即原奇爾克耶城定為都城。由哈吉建立的格來王朝一直延續(xù)到1771年俄國征服時期,1783年最后并入俄國。 20. 喀山汗國(1445年- 1552年) 喀山汗國, 1445年由拔都弟弟禿花·帖木兒的后裔烏魯·穆罕默德與其子馬赫穆提建立。烏魯·穆罕默德于1446年被其子馬赫穆提克暗殺。在馬赫穆提克統(tǒng)治期間(1446-1464年),新開國的創(chuàng)建最終完成。領(lǐng)土范圍為伏爾加河中游和卡馬河流域的原保加爾王國。馬赫穆提克之子和繼承者喀山汗易不拉欣1468年他征服了維亞特卡。易不拉欣之子阿明于1506年打敗打敗莫斯科公國的軍隊。1552年6月,沙皇伊凡四世派兵用大炮圍攻喀山城。10月2日攻占該城,喀山汗國被俄羅斯吞并??ι胶箛臏缤鰳酥局韲伺c蒙古人之間統(tǒng)治和被統(tǒng)治關(guān)系發(fā)生改變。 21. 阿斯特拉罕汗國(1466年- 1783年) 建于1466年,是由金帳汗庫楚克·馬哈麻的孫子、也叫卡西姆的宗王創(chuàng)建。定都于阿斯特拉罕城,疆域包括伏爾加河下游及南高加索草原地帶,北鄰喀山汗國,西接克里木汗國,東與諾蓋汗國為界。居民主要從事牧業(yè)、漁業(yè),農(nóng)業(yè)也占有一定的比例。手工業(yè)較發(fā)達,毛皮、制革等享有盛名。地處交通樞紐,通過陸路和水路可聯(lián)接高加索、黑海與里海,內(nèi)外貿(mào)易頗為發(fā)達。 22. 西伯利亞汗國(1460- 1598年) 15世紀末從金帳汗國分離出來的封建國家。又譯失必兒汗國。首府成吉-圖拉(今秋明城附近)。16世紀初移駐卡什雷克城(又稱伊斯凱爾城或西伯利亞城,位于托博爾斯克近處)。占有托博爾河、額爾齊斯河與鄂畢河之間的廣大地區(qū)。地處歐、亞陸路貿(mào)易的必經(jīng)之路。主要民族為韃靼人及奧斯加克人、沃古爾人、巴什基爾人等。居民以牧業(yè)和農(nóng)業(yè)為主。北部地區(qū)大多數(shù)人從事狩獵、馴鹿和養(yǎng)蜂業(yè)。居民掌握金屬冶煉技術(shù),能制造各種金屬器具。
在昔班家族成員統(tǒng)治時代和阿斯特拉罕汗朝初期的統(tǒng)治下,費爾干納是河中汗國的一部分。但是,在阿斯特拉罕汗朝統(tǒng)治初期,由于費爾干納的大部分地區(qū)已經(jīng)落入了吉爾吉斯-哈薩克人手中,這種統(tǒng)一僅僅是表面上的,更不用說在錫爾河北岸的恰達克建立政權(quán)的和卓們。1710年,昔班家族成員,阿布海兒的后代沙·魯克,推翻了這些和卓,以浩罕為都,在費爾干納建立了獨立的浩罕汗國。1876年,浩罕汗國被俄國吞并。 24.衛(wèi)拉特汗國(1407-1454) 25. 準噶爾汗國(1634年-1757年) 26. 和碩特汗國(1636年- 1677年) 27.土爾扈特汗國(1628-177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