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無常,從來沒有規(guī)定只有老了才能死,只有壞人才會病,只有你準備好了才能如何。詩經(jīng)里有一篇就叫《白駒》“皎皎白駒,食我場苗??{之維之,以永今朝。所謂伊人,于焉逍遙?!?/span>據(jù)說這首詩,曾影響了很多人。許多文人借“白駒”以詠高潔。曹攄《思友人》“感時歌蟋蟀,思賢詠白駒”,駱賓王《幽縶書情通簡知己》“穴疑丹鳳起,場似白駒來”,李白《送楊少府赴選》“空谷無白駒,賢人豈悲吟”。 其實白駒過隙出自《莊子》?!叭松斓刂g,若白駒之過郤,忽然而已?!边@里的白駒不是白馬,而是日光,人生在天地之間,就好像陽光掠過空隙,忽然而已。我的理解,一定是莊子在一個空間里,曾看見日光一下子照進來,留下一道光柱,一下子又不見了。睹物傷懷,人生不也是這樣嗎?在無常的人生里,煩惱很多。如何戒除,倒是可以看看送葬的場面,使你明白,你所有的煩惱貪嗔,都像白駒過隙,一閃而逝。 在這里抄一段文字,來自李欣頻的《在旅行中找到自己》。下午返回住處,我把行李打包好,突然聽到外頭有很多人在敲鑼打鼓,我以為是印度人的傳統(tǒng)游行,好奇地探出頭看,才發(fā)現(xiàn)是一大群紅袍者,抬著一具灑滿鮮花的尸體,一邊唱一邊跳舞……我馬上沖到行李箱前拿出相機,二話不說就往外沖去追隊伍,秉著攝影記者的精神,我還跑到隊伍最前面搶鏡頭,直到整隊在河畔棚下的火葬臺就定位,這才看仔細:送葬隊伍是由一個搖滾樂團帶領(lǐng)的,演奏著快節(jié)拍的舞曲——完全不像是葬禮的音樂。上百位紅袍者圍著陌生的尸體拍手狂舞,讓我想到“莊子喪妻,鼓盆而歌”的典故,莊子解釋:“最初她沒有生命、沒有形體、沒有氣息;后來她生命成形;現(xiàn)在她過世,與自然四季一起運行,她已經(jīng)安息在如此浩瀚的天地巨室之中,我何需哭泣呢?”這也讓我想到日本導(dǎo)演黑澤明的電影《夢》:整村的人為一個高壽往生的老太太送葬,一樣是紅衣鮮花送行,一樣是高歌舞蹈慶祝……這是一幕令人動容的畫面,莊子視人與天地萬物同壽的境界在此,死亡,只是靈魂丟掉肉體,到另一個更寬廣的宇宙大氣之中,何需悲傷?我看到這位往生者的妻子、孩子,在為他堆上木材、燃料,灑上香油,點起火把……他們一點都不悲傷,像是送家人遠行一般平靜。等到火越燒越旺,甚至出現(xiàn)七彩的火光,眾人的音樂舞蹈就更大聲熱烈。我流淚了,而且是全場唯一痛哭的人,我似乎也看到了自己的死亡,自己的某些部分也將隨著葬禮的火,一起成灰而逝。的確,每個人最終就是這么一把火、一場舞、一個慶祝而已,人生還有什么好計較的?還有什么需要擔憂?何需執(zhí)著?何需恐懼?我雖然不認識這位往生者,但仍以同在小區(qū)的情誼,在我即將上飛機前的幾小時,抽空為他歡送最后一程。我就在尸體火焰旁,一邊哭,一邊拍手跳舞,為他的舊生命鼓掌,為他的新旅程祝福——我真心地感謝這場葬禮。 死生亦大,大得好像與己無關(guān)。我看到另一個故事,也不妨抄在這里。金代禪師很喜歡蘭花,在寺院里栽植了數(shù)百盆各式品種的蘭花,平日都悉心呵護。有一天,他因事外出,要一名弟子代為照料。這位弟子在澆水時,不小心絆倒了蘭花架,將整架的蘭花盆都給打翻了。金代禪師回來,弟子惶恐地說明經(jīng)過,請師父責罰。“我種蘭花,純粹是想用它來供佛,順便美化寺內(nèi)環(huán)境,并不是為了生氣才種的。世間的一切都是無常的,不要執(zhí)著于心愛的事物而難以割舍,這才是禪者的行徑?!?/span> “我種蘭花,并不是為了生氣才種的?!币谎约瘸觯钊巳珲囗?。我們做很多事,難道竟為了生個氣嗎?我愿用這句話,警醒自己。希望在無常的人生里,保持一顆有常的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