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抗日時期,中國上空的赤色“黃鶯”——I

 漢斯咖啡真難喝 2021-12-11

1937年8月21日,中國和蘇聯簽訂了《中蘇互不侵犯條約》,蘇聯向中國提供軍事援助貸款。從1937年10月到1939年9月,蘇聯向中國空軍援助了1000多架飛機,這其中I-15(伊-15,當時稱N-15,其中主要是I-152)433架,單價折合為35000美元。在蘇聯提供的九批武器、物資中,第一批62架;第三批60架;第四批120架;第五批30架(I-152);第七批8架(I-152);第八批161架(其中I-153型153架)。當時援華的蘇聯空軍志愿隊的編成中也有部分I-152或-153。

抗日時期,中國上空的赤色“黃鶯”——I-15

I-15(伊-15)雙翼戰(zhàn)斗機,由波利卡爾波夫設計局設計的一款單座雙翼戰(zhàn)斗機,蘇聯的最后一代雙翼戰(zhàn)斗機。I-15機身粗短的帆布蒙木制骨架結構的單座雙翼機,大部分本系列機型和其他雙翼機最明顯分別是使用海鷗型上翼,一律使用一具九汽缸星形氣冷發(fā)動機,使用開放式座艙和固定式后三點起落架,設有兩葉式螺旋槳。

抗日時期,中國上空的赤色“黃鶯”——I-15

中期型的伊-152(伊-15bis)上翼為直翼而非海鷗翼,和其他同系列很易識別,后期型的I-153型使用了收放式起落架,故外觀和中前期I-15有明顯分別 。

抗日時期,中國上空的赤色“黃鶯”——I-15

I-15戰(zhàn)斗機的性能指標:

尺寸數據:翼展9.75米;機長6.10米;機高2.20米;機翼面積23.55平方米

重量數據:空機重量1012公斤;最大起飛重量1415公斤

發(fā)動機:I-15,一臺M-22九缸星形風冷發(fā)動機;I-152,一臺M-25V十二缸星形風冷發(fā)動機;I-153,一臺ASh-62型九缸星形風冷發(fā)動機

最大飛行速度:I-15,350千米/每小時;I-153,444千米/每小時

最大航程:500公里

最大升限:I-15最大升限:7,250米;I-153最大升限:10,700米

武器裝備:I-15,四挺PV-1 7.62mm同軸航空機槍或者兩挺12.7mm bs機槍,4枚40千克的炸彈或兩枚50千克的炸彈,6枚RS-82火箭彈;I-153,4挺施卡斯7.62mm機槍(2600發(fā)子彈)或4挺12.7mm bs機槍,8枚RS-82火箭彈

抗日時期,中國上空的赤色“黃鶯”——I-15

伊-15戰(zhàn)斗機僅次于伊-16(I-16)戰(zhàn)斗機,是在老一輩非社會主義的國家中最熟悉的戰(zhàn)時蘇式飛機,這是因為其曾經參與西班牙內戰(zhàn)和抗戰(zhàn),還有個叫“貶鼻子”的渾名。

抗日時期,中國上空的赤色“黃鶯”——I-15

但實際上本機在航空史上是重要的里程碑,因為其本機是被蘇聯作為噴氣發(fā)動機試驗用機,稱為I-15DM,創(chuàng)下了每小時四百四十公里雙翼機的最快記錄,是蘇聯在二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前諸多航空發(fā)展成就之一 。

抗日時期,中國上空的赤色“黃鶯”——I-15

在抗日戰(zhàn)爭初期的空戰(zhàn)中I-15系列和日軍的早期戰(zhàn)斗機性能不相上下,在抗擊日軍轟炸機方面還卓有成效。為中國空軍掌握1937-1940年間的戰(zhàn)場制空權做出了不小的戰(zhàn)果。但中國空軍裝備的I-152戰(zhàn)斗機在日軍1940年的投入的新型'零'式戰(zhàn)斗機在中國戰(zhàn)場出現后,I-15性能和機動性上都落后明顯,完全不是零式戰(zhàn)斗機的對手,在空戰(zhàn)和事故中這些早期型號逐漸消耗殆盡。

抗日時期,中國上空的赤色“黃鶯”——I-15

除了蘇聯以外,中華民國空軍也在1940年底接收了一批I-153并裝備了三個大隊。這批I-153為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前算是中國戰(zhàn)機中總和性能最優(yōu)異的機種,但除了機械問題以外,更麻煩的是I-153配發(fā)不久后即與日本海軍新式戰(zhàn)機零式戰(zhàn)斗機對戰(zhàn),性能低落的I-153成為零戰(zhàn)的最佳餌食。從1941年3月14日成都空戰(zhàn)遭日軍16:0的沉重打擊后,短短3個月到1941年中中華民國的I-153已折損過半,最后也在1942年各大隊前往印度接收美援飛機后迅速除役。

抗日時期,中國上空的赤色“黃鶯”——I-15

不管怎么說,在那個中國空軍已有空中作戰(zhàn)力量幾乎消耗殆盡的時候,蘇聯援華支援飛行隊的伊15和伊16的到來無疑為中國戰(zhàn)場制空權做出了巨大貢獻。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