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深秋菊香濃,想起陶淵明

 趙一刀 2021-11-26

深秋到,菊花開。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我們在賞菊之時,往往會想起陶淵明的著名詩句。

淵明老師是名門之后,曾祖父陶侃曾做到大司馬,祖父做過太守,憑著這不錯的出身,他完全有可能在體制內(nèi)有一番作為??墒牵穆殬I(yè)生涯卻不大順利,先做過一段時間的江州祭酒,賦閑幾年后,做了三年桓玄的幕僚,母喪丁憂三年期滿,重新出山已經(jīng)四十歲,在鎮(zhèn)軍將軍劉裕那里做了一年的“參軍”,接著又做了五個月建威將軍劉敬宣的參軍,他跳槽越來越頻繁,在職期卻越來越短,彭澤縣令是他的最后一份工作,只干了三個月就“歸去來兮”,裸辭回家了。為什么說是“裸辭”呢?他急著辭職,家里的生計也不考慮,連馬上就能收割的上百畝官田里的水稻都不要了——所謂“不為五斗米折腰”,其實不止五斗米哦。

回鄉(xiāng)隱居之后,種田、喝酒、賞菊,成了陶淵明的人生主題,陶老師寫詩的水準(zhǔn),有口皆碑,而種田的水平,應(yīng)屬一般,有他的詩為證:“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這也導(dǎo)致了他家的生計捉襟見肘,溫飽往往都無法保證。

陶淵明于某年重陽寫的《九日閑居》詩云:

“余閑居,愛重九之名,秋菊盈園,而持醪靡由,空服九華,寄懷于言。

世短意常多,斯人樂久生。

日月依辰至,舉俗愛其名。

露凄暄風(fēng)息,氣澈天象明。

往燕無遺影,來雁有余聲。

酒能祛百慮,菊解制頹齡。

如何蓬廬士,空視時運傾。

塵爵恥虛罍,寒華徒自榮。

斂襟獨閑謠,緬焉起深情。

棲遲固多娛,淹留豈無成?”

“持醪靡由”,意思是無從飲酒,沒有酒可飲?!皦m爵恥虛罍”,意思是“酒杯生了塵,那是空酒壺的恥辱”,也是沒有酒的意思,爵,酒杯,罍,酒壺。說句題外話,現(xiàn)在喝酒時,兩人或數(shù)人同時把一大杯酒一次喝光,所謂“炸雷子”,有文化人說應(yīng)叫“炸罍子”,不知然否。合肥現(xiàn)在有個“罍街”,喝酒聚會的去處,頗繁華。有菊無酒,“寒華徒自榮”,怎能不讓淵明老師掃興。不過,看最后幾句,陶淵明還是自我安慰了一番,與自己達(dá)成了和解。

南朝《宋書》有云:淵明“嘗九月九日無酒,出宅邊菊叢中坐久”。對菊無酒,后來成了寫重陽節(jié)的常用典故,比如唐代王績《九月九日贈崔使君善為》詩最后兩句曰:“香氣徒盈把,無人送酒來。”岑參的《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開頭也寫道:“強欲登高去,無人送酒來?!?/p>

不過也有不同的故事,南朝檀道鸞的《續(xù)晉陽秋》則有云:“陶潛嘗九月九日無酒,宅邊菊叢中,摘菊盈把,坐其側(cè),久,望見白衣至,乃王弘送酒也。即便就酌,醉而后歸。” 于是,“白衣送酒”也成了關(guān)于他的一個典故。

陶淵明回鄉(xiāng),妻兒理所當(dāng)然隨他回去。他這位妻子姓翟,沒留下名字,應(yīng)是位賢惠的女性。他有五個兒子,曰陶儼、陶俟、陶份、陶佚、陶佟。這幾個兒子怎么樣呢?隱居七八年后,他寫下了這首《責(zé)子》:

“白發(fā)被兩鬢,肌膚不復(fù)實。

雖有五男兒,總不好紙筆。

阿舒已二八,懶惰故無匹。

阿宣行志學(xué),而不愛文術(shù)。

雍端年十三,不識六與七。

通子垂九齡,但覓梨與栗。

天運茍如此,且進(jìn)杯中物?!?/span>

看來,兒子們的表現(xiàn)讓他相當(dāng)失望,有的懶、有的笨,而且都不愛學(xué)習(xí), 陶淵明覺得這可能是自家運氣不好,怎么辦呢?他的態(tài)度是消極的——低下頭繼續(xù)喝酒算了。今天更有人說,淵明整日以酒為伴,從遺傳學(xué)上說,對優(yōu)生也十分不利,這可能也是兒子不像老爸那么聰明的原因之一呢。

陶淵明的兒子們可能都以耕種為生,最終都湮沒無聞。在《與子儼等疏》中,陶淵明提及自己的孩子,說:“僶俛辭世,使汝等幼而饑寒”、“汝輩稚小家貧,每役柴水之勞,何時可免?念之在心,若何可言!”因為貧窮,兒子們不得不從小勞作,理所當(dāng)然也無法得到更好的教育。對于這些,陶淵明是愧疚的。

一個人選擇自己的人生道路,都是要付出代價的,對于自身付出的代價,他自己可以不在乎,可實際上,代價往往不是他一個人付出的,就陶淵明來說,因為他的選擇,他的妻子兒子們被動而無辜地,也付出許多。

我想到的這些,其實并無新意。早在唐朝,王維對陶淵明就有看法,他說:

“陶潛任天真,其性頗耽酒。

自從棄官來,家貧不能有。

九月九日時,菊花空滿手。

中心竊自思,儻有人送否。

白衣攜壺觴,果來遺老叟。

且喜得斟酌,安問升與斗。

奮衣野田中,今日嗟無負(fù)。

兀傲迷東西,蓑笠不能守。

傾倒強行行,酣歌歸五柳。

生事不曾問,肯愧家中婦?!?/p>

       王維覺得,陶淵明對于自我感受太過重視,太把自己當(dāng)回事,還沒有達(dá)到身在俗世而超然物外的境界,結(jié)果只顧自己拗造型,不顧妻子家庭,未免不負(fù)責(zé)任。

雖然陶淵明也在詩中感慨“雖留身后名,一生亦枯槁”、“弱年逢家乏,老至更長饑”,但他成就了自己的人生——清高淡泊的精神世界、高雅脫俗的田園詩歌,使他成為了中國文化中的一個偶像,連日本人都對他非常崇敬。但這后面,也許有他妻子的酸楚,也許有他兒子們的傷悲。

因此,我們要看到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可敬;也要懷著同情之理解,看到更多的普通人為五斗米而折腰的無奈。

    轉(zhuǎn)藏 分享 獻(xiàn)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