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大多數(shù)人來說,“阿爾茨海默病”是一種既陌生又“熟悉”的疾病,更多人把它叫做“老年癡呆”。 2020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發(fā)布的《2019年全球衛(wèi)生估計報告》顯示,在過去20年全球十大死因中,阿爾茨海默病和其他形式的癡呆癥已躋身全球十大死因之列。 根據(jù)《世界阿爾茨海默病2018年報告》,每3秒鐘,全球就會新增一位失智癥患者。 隨著發(fā)病人數(shù)的增長,阿爾茨海默病卻一直沒有可行的治愈良方,一旦得病,似乎只能任由患者慢慢“枯萎”,有人曾如此形容:“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腦海里像是有一塊橡皮擦,隨著年歲的增長會逐漸擦去記憶。” 不過,近日一項關于阿爾茨海默病的最新資訊似乎可以幫助患者改變這一困境。 一、首個阿爾茨海默病疫苗進入臨床試驗11月16日,美國波士頓的布萊根婦女醫(yī)院宣布,將啟動首個針對阿爾茨海默病疫苗鼻腔給藥的人體臨床試驗。 該新型疫苗使用一種叫做Protollin的東西來刺激免疫系統(tǒng),這有望激活頸部兩側和背部淋巴結中發(fā)現(xiàn)的白細胞,并將它們送到大腦中清除β淀粉樣斑塊(阿爾茨海默病的標志之一)。 此次Ⅰ期臨床試驗將招募16名年齡在60-85歲之間的早期無癥狀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受試者進行了淀粉樣蛋白陽性PET掃描,確定無其它可能干擾研究的疾病后進入試驗組,并將間隔一周接受兩劑鼻腔疫苗。 據(jù)悉,研究人員對此疫苗已進行了近20年的臨床前工作,人體臨床試驗將測試該藥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是驗證藥物能否應用于臨床的關鍵一步。 首席研究員霍華德·韋納博士(Dr. Howard Weiner)說:“它有可能成為該疾病患者的一種治療方法,甚至更重要的是,它可能成為防止人們患上該疾病的東西。” 二、暫時無法被治愈的阿爾茨海默病迄今為止,阿爾茨海默?。ˋlzheimer’s Disease, AD)仍是未被攻克的世界級醫(yī)學難題,這是一種退行性的癡呆疾病,患者通常會隨著病情惡化逐漸出現(xiàn)失憶、認知力降低、語言障礙和方向混亂等癥狀,最后死亡。
AD的發(fā)生有一定的基因變異基礎。目前可知的AD相關基因大概有兩類:一類變異的基因和在AD患者腦組織里發(fā)現(xiàn)的淀粉樣蛋白和神經(jīng)原纖維纏結等有關。任何個體如果遺傳了這類基因,就有可能產(chǎn)生早期AD。另一類基因和大腦的組織結構有關,是潛在的AD因子。這類個體在一定環(huán)境條件下有可能產(chǎn)生晚發(fā)型AD。 除了基因之外,AD的發(fā)生還與環(huán)境和生活方式等因素有關。 吸煙,被認為與AD的發(fā)生密切相關。發(fā)生AD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膽堿能神經(jīng)遞質(zhì)降低”,而煙草中的尼古丁是膽堿能神經(jīng)遞質(zhì)的類似化合物,在高濃度尼古丁存在的情況下,大腦會感到興奮,同時神經(jīng)細胞會減少自身乙酰膽堿的分泌。長此以往,腦神經(jīng)本身神經(jīng)遞質(zhì)的分泌水平會降低,因此吸煙對于腦神經(jīng)的損害不言而喻。 與AD的發(fā)生有密切關系的另一個因素是糖尿病。瑞典科學家經(jīng)過32年跟蹤發(fā)現(xiàn),50歲時已有糖尿病的人和沒有糖尿病的人相比,發(fā)生AD的可能性增加了50%。
阿爾茨海默病可怕的地方在于,患者本身往往感受不到疾病帶來的問題,而家屬卻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和痛苦。從1910年正式命名至今,阿爾茨海默病的發(fā)病機理仍是一個謎團。近些年來針對多個學術假說開展的新藥研發(fā)如火如荼,卻鮮有重大突破。這也給大眾造成一種印象:阿爾茨海默病是個“死局”,無法治療,無藥可醫(yī)。 三、阿爾茨海默病,最漫長的告別張曉勇的母親姓李,曾是上海某學校的化學老師。因為課教得好,深受學生喜愛,母親退休后被學校返聘了一段時間,過得忙碌而滿足。然而這一切在5年前母親患病后戛然而止。 自從生病,李老師從忘關水龍頭,到出門散步忘記回家路,繼而出現(xiàn)食不知飽的情況?!?/span>最多一次一天吃了8頓飯,要是不讓她吃,就發(fā)狂一般重復'我餓了,為什么不讓我吃飯’。”張爺爺說,為了不讓老伴吃出毛病,只能限制李老師進食,但萬萬沒想到老伴竟然向鄰居討飯吃,并埋怨家人對她不好,不給飯吃。 而讓照護者最煎熬的,是李老師患病后性情大變、非常吵鬧。一到晚上,李老師就開始不停地起床、踱步、翻東西、亂撥電話,因為制造噪音,常被鄰居投訴。從李老師患病到現(xiàn)在,家里一共請過18個保姆。有段時間同時請了兩個保姆,白天一個晚上一個輪流照護老人,可迫于經(jīng)濟壓力實在太大,張曉勇請了一段時間后就放棄了。 面對母親的病情,張曉勇很心痛卻也很無奈:“很多人經(jīng)歷過死別,親人患失智癥卻是最殘忍的生離,仿佛一場漫長的告別。當有一天母親突然轉過頭來問我'你是誰’的那一刻,內(nèi)心真的無法接受。父親70歲了,也面臨老年病的困擾。我和妻子上有老下有小,還要兼顧工作,常常感到力不從心?!?/span> 四、阿爾茨海默病,預防大于治療臨床上很多阿爾茨海默病患者會表現(xiàn)為對新鮮的事物不太記得,反應能力下降,沒有方向感,丟三落四等。具體來說,日常可能會做菜剛放了鹽卻不記得,又放了一遍;忘記同事、朋友、家人的名字;去買菜,卻不會算賬,經(jīng)常被小販多收錢;出門了,卻不記得家在哪里…… 想初步判斷老人是否有阿爾茨海默病的前兆,江蘇省人民醫(yī)院神經(jīng)內(nèi)科主任醫(yī)師吳婷推薦一個“畫鐘自測法”: 找出紙和筆,隨意指定一個時間,如3:55,讓老人獨立畫出一個完整的鐘表,包括表盤、數(shù)字、指針。若: 1.畫出閉鎖的圓(表盤),1分; 2.表盤上12個數(shù)字正確(包括位置及順序正確),1分; 3.將分針標在表盤的正確位置,1分; 4.將時針標在表盤的正確位置,1分。 初步評估:3-4分表明正常,0-2分則表明有癡呆可能,需至醫(yī)院確診。 資料顯示,畫鐘測試老年癡呆的準確率達80%-90%,在國外已廣泛應用于癡呆患者認知功能損害的篩查。若不能準確畫出鐘表,需及時到專業(yè)醫(yī)院接受進一步的檢查。 目前,尚沒有辦法治愈阿爾茨海默病。但是,通過藥物治療控制,可以幫助患者改善認知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緩病情的發(fā)展;日常也可通過風險影響因素的生活方式干預來預防阿爾茨海默病。 1、戒煙酒 吸煙及飲酒會增加癡呆發(fā)病的風險,不要吸煙,同時要遠離二手煙;已經(jīng)吸煙的要積極戒煙,也可以到醫(yī)院的戒煙門診就診。同時,注意飲酒要適當。 2、地中海飲食 研究表明,以蔬菜水果、魚類、五谷雜糧、豆類等為主的飲食習慣可以降低罹患阿爾茨海默病、心臟病、中風的風險。研究顯示,堅持飲用鮮榨果汁和蔬菜汁(三種以上)可降低阿爾茨海默病風險76%。每天喝3~5杯咖啡可降低65%的阿爾茨海默病的風險,同時還可以延遲阿爾茨海默病發(fā)病2~4年。 3、堅持運動 瑞典哥德堡大學薩爾格學院的一項研究顯示,中年時期做有氧運動次數(shù)多的女性,40年后患老年癡呆癥的可能性降低88%。參加體育鍛煉一方面是為了保持身材,另一方面對健康來說也非常有益。 中老年人更要多進行體育鍛煉,和朋友們一起散步、慢跑、跳廣場舞等活動,有利于增進血液循環(huán),增加大腦的供血量,延緩器官的衰老速度,同時也可令中老年人心情愉悅,能夠很好預防老年癡呆。 4、鍛煉頭腦 老年人還應該多用腦,勤用腦,這就像多運動一樣,可以增加大腦的靈活度,使大腦衰退的速度延緩。老年人還應該多交朋友,經(jīng)常和朋友在一起聊天談心,避免一個人長時間呆坐,對于獨居的老人來說,尤其應該注意這一點。多說話可以使大腦活躍起來,令腦部功能越來越靈活??梢藻憻挻竽X,增加大腦靈活性的事情還包括多讀書看報,多進行手指運動,經(jīng)常寫日記、寫回憶錄等。 5、睡個好覺 睡眠呼吸障礙會促進認知障礙的發(fā)生,通過有效治療,可降低發(fā)生癡呆的風險。充足而不間斷的睡眠有助于大腦自我修復。良好的睡眠衛(wèi)生可以改善腦細胞的功能。 據(jù)統(tǒng)計,全世界范圍內(nèi)患有癡呆的人數(shù)約5000萬,其中約2/3是AD患者。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不斷加劇,預計未來AD患者人數(shù)將會更高,這使得研發(fā)相關特效藥物和疫苗迫在眉睫。疫苗究竟是會泯然眾人,還是成為攻克阿爾茨海默癥的神兵利器,一切結論都需要等待嚴格的臨床試驗結果出來再做定論。#首個阿爾茲海默癥疫苗##健康明星計劃##謠零零計劃# 參考資料: [1]《歷時20年,首個阿爾茨海默病疫苗進入臨床試驗!》.藥明康德.2021-11-19 [2]《阿爾茨海默病治療何處是前方?》.南方日報.2021-09-24 [3]《阿爾茨海默癥病人和家人誰更難熬》.新華日報.2021-09-17 [4]《靈魂的關照:照護不是生意,而是道德》.中國婦女報.2020-12-29 |
|
來自: lyfd2003 > 《醫(yī)藥 養(yǎng)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