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讀印:鄧石如“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名家的篆刻作品好在哪兒?

 三個小布丁 2021-11-05
稍有空閑,整理了一下前面發(fā)過的“讀印”系列文章,竟然已經有八十多篇了。依照計劃,我們的明清流派印打算學習180方,任重道遠,于是翻檢名家們的印作,再梳理一下,這一梳理不打緊,竟然發(fā)現(xiàn)鄧石如的作品中,他的“代表作”竟然沒有提到(漏掉的原因很大程度是因為它太著名了,總以為讀過了),于是趕緊補出來,這方代表作,就是“江流有聲斷岸千尺”:

(鄧石如“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及其邊款)
我們強調過鄧石如是中國篆刻史上最重要的“拐點”人物。甚至可以說中國的文人篆刻史,從鄧石如開始才算真正開端,為什么說呢,是因為從鄧石如開始,中國的文人篆刻的文字素材才開始走向“印外”,創(chuàng)作方法也開始走向“印從書出”的創(chuàng)作模式。
這一點有多重要呢?這樣說吧,“印從書出”突破了“印內求印”,使篆刻從此成為一門“藝術”而不再是一門“技術”。文人們在創(chuàng)作時,再也不用檢索各類《篆刻字典》,只要會寫篆書,就能設計印稿,操刀開始創(chuàng)作,而且,因為印中文字來源于書家,而不是來源于古璽印,因此不再受局限,也因此具備更大的創(chuàng)作自由度。
回到這方印,這方印太重要了,幾乎只要提到鄧石如,就一定會提到這方印。
印面八字,是“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出自蘇軾的《后赤壁賦》:“于是攜酒與魚,復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幾何,而江山不可復識矣!”讀《赤壁賦》,本身就是美的享受,這方印也將我們重新帶回蘇軾遨游赤壁的情境之中。

(《赤壁賦》文意圖)
這方印有邊款,邊款說:“一頑石耳,癸卯菊月客京口,寓樓無事,秋多淑懷,乃命童子置火具,安斯石于洪爐。頃之石出,幻如赤壁之圖,恍若見蘇髯泛于泛茫煙水間。噫!化工之巧也如斯夫。蘭泉居士吾友也,節(jié)《赤壁賦》八字,篆于石贈之。鄧琰又記。圖之石壁如此云。”如圖:

(邊款)
初見此邊款,會覺得邊款的章法很奇怪,為啥要刻這個樣式的邊款呢?等到見到了原石,這個疑問自然就解開了。

(原石)
是的,鄧石如大師是選擇了這塊燒過的石料的同一種石質位置鐫刻了邊款。
說這方印重要,是因為它的藝術特征涵蓋了鄧石如最重要的篆刻原理:
1、“印從書出”。從鄧石如開始,印面文字不再來源于古代璽印,不再是成型的,固定不變的。鄧石如把篆書書法引入印面,書法家篆刻家們的“手寫體”篆書從此走向印面,成為可供再次創(chuàng)造的篆刻藝術“原料”。鄧石如之前的篆刻,篆刻家們使用的入印文字一般來源于古代璽印,這限定了篆刻家們的藝術思維,他們的創(chuàng)作思想被“框定”了,框定在各類篆刻字典之中,因為這些文字是前代匠人創(chuàng)造定型的,用這些文字入印有個好處,就是“不會出錯”,但也有缺點,就是無法依照印面需要隨時改變字形以滿足藝術需要。

(《漢印文字征》內的文字)
這些字典里的文字,來源于璽?。ㄆ鋵嵵饕菨h?。?,它們字形方正、平整,曲筆極少,這跟小篆的手寫體完全是兩回事,因為小篆字形修長,是長方形的,而且小篆的重心一般在字的上部,字的下部一般修長流美,小篆入印,最大的問題是很難找到重心的安穩(wěn),修長的字形同時也無法適應正方形的印面,這也是小篆最終轉化為繆篆才進入漢印的原因。
鄧石如的這方印,印面文字基本是小篆,但請注意,它不是標準的小篆,而是經過“靜化”和“印化”的小篆,它字形端方平正,甚至它還有點橫向的方正(有隸書的影響),雖有大量曲筆,但字形整體上還是正方形的方塊。顯然,正方形的小篆要比長方形的小篆更“安靜”。

(安靜的小篆入?。?/span>
這些“安靜”的小篆,疊放在印面中,雖然是流美的小篆入印,印面仍然大方安穩(wěn)。當然,小篆入朱文印,借助于文字的字形咬合,本身就比小篆入白文印容易得多(小篆入白文印求得安穩(wěn)平正,直到吳讓之手里才解決)。
仔細觀察這方印中文字與文字之間的咬合細節(jié),比如“江”與“斷”的咬合揖讓,“江”與“流”的咬合,“有”與“聲”的咬合,“岸”與“千”以及與“尺”的咬合,就容易體會這方印的精妙之處了(一方印成功與否,其實全看細節(jié))。
2、疏密規(guī)則。鄧石如之前的篆刻章法,來源于“印宗秦漢”,在“秦漢法則”之下,印面的文字對于印面空間是平均劃分的,不管文字疏密,每個文字占同樣的印面空間面積。比如漢白文四字印,印面被平均劃分為四等份,每個字占四分之一印面,不論字形疏密。這方印的“江”和“岸”都有繁化的可能,但鄧大師卻全部選擇了最簡單的字形。于是,全印構成了互相咬合的疏密組合。這就是鄧大師最著名的“疏處可以走馬,密處不使透風”原理。在他的手里,疏處要更疏,密處要更密,這種理論指導之下,大大加強了印面的疏密對比關系,“印宗秦漢”的“均衡型”中庸的章法原則,在他手里完全打破,“對比型”章法即“疏密規(guī)則”從此走入文人篆刻的創(chuàng)作視野,后來在趙之謙的支撐下成為篆刻原則。

(疏密關系)
3、意境。篆刻與實用印章的區(qū)別之一,就在于它甚至還講究“意境”,講意境,其實是文學、繪畫和音樂的表現(xiàn)手法,要知道,篆刻只有方寸印面,要“縮龍成寸”,在這樣小的空間里表達意境并不容易。我們看這方印,“江流”二字的曲筆流轉,讓我們如聞江流之聲,印面左側的邊框完全殘破,又讓我們似乎體會到江岸絕壁崩云的陡峭與險峻。配合印面內容達成統(tǒng)一的意境:既秀逸俊美、精巧雅麗,又雄強豪邁、大氣磅礴。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