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90后著名女科學家,是武漢大學和清華大學的優(yōu)秀畢業(yè)生。自高中開始,她就保持著對生物學的熱愛,在大學時期更是獲得了不少科研成果。 她被稱為天才生物學家,一次次攻克了世界級難題。十幾年的科研道路上,她從未考慮過出國留學,而是選擇為祖國科研事業(yè)發(fā)光發(fā)熱。 本期子牙童趣恰同學少年就和大家一起了解,“世界最具潛力女科學家”白蕊的故事。 1992年,白蕊出生于內蒙古的一個普通家庭。從小聰明伶俐的她無論是啟蒙時期還是讀書期間,學習新知識都很快。 并且她不像其他同齡的孩子一樣,總會想著玩。課堂上她能非常認真地聽講,課后也能靜得下心來完成作業(yè)。 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她的成績一直名列前茅,久而久之,就成了“別人家孩子”的典型代表。父母也從未在她的學業(yè)上操心過。 高二時,面臨著文理分科。那時,大多數(shù)女生都選擇了文科。對于她們來說,語言文字和歷史地理這些科目更容易學一些。 而白蕊,則毅然選擇了大多數(shù)女生望而生畏的理科。對她來說,理科的邏輯思維清晰明了,讓她對數(shù)理化非常有好感。因著這份喜歡,她也愿意花更多的時間去研究理科的知識。 分科之后,她接觸到了生物這門對她來說十分陌生的學科。僅僅是第一堂課,老師講述的生物演化發(fā)展過程就深深吸引了她,讓她對這門新接觸的學科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 在這份興趣的驅使下,白蕊非常認真地學習著各種生物知識,而她腦海里也會產(chǎn)生各種各樣的問題。 一般她會先查閱生物學專業(yè)的書籍,然后再向老師請教。除了自己班的任課老師,其他班的生物老師也知道白蕊的名號,每每提到她,各位老師都贊不絕口。 很多時候,她提出的很多問題會令老師難以回答,這不僅讓老師們驚訝于這個學生能有如此深刻的思考,也非常看好白蕊未來在生物學領域的發(fā)展。 高中的時光一晃而過。三年里,白蕊依然是學校的風云人物,不僅成績好,長得漂亮,更是連老師稱贊不已的學霸。 終于,她進入了高考考場。填報志愿時,她更是認準了武漢大學的生物學院。就算是很多老師和家中親朋好友都勸她再好好考慮一下,選擇其他好就業(yè)的熱門專業(yè)。 她還是堅持自己的喜歡,并與父母進行了深入溝通,表示自己要學習生物學的決心。不久,白蕊就接到了武漢大學生物學院的錄取通知書。 在課余生活豐富的大學校園,她也不像其他同學那樣喜愛參與各種社團活動,她熱愛著的生物還有很多謎題等著她解答。 一開始,她泡在圖書館里提前學習一些專業(yè)知識。后來,在與學院一些教授熟識后,她主動申請了在實驗室?guī)兔Φ膷徫弧?/p> 一開始,白蕊只是幫導師和學長學姐們遞試管,記錄數(shù)據(jù),但她總能在實驗的瓶頸期最先找到突破口,這讓常駐實驗室的老師和學生都對她刮目相看。 由于白蕊表現(xiàn)出色,幾位導師向學院聯(lián)名建議,正式錄取她進入實驗室,參與他們的科研項目。 在白蕊大三那年,清華大學的施一公教授在武漢大學進行了一場學術講座。施一公教授是世界著名生物學家,而且是我國結構生物學的領軍人物。 她在臺下頓覺“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此后,她更是立志要考入清華大學,拜入施一公教授門下繼續(xù)深造。 有了奮斗的目標,白蕊更加努力。在實驗室學習的那段時間里,她已經(jīng)取得了不少科研成果,好幾篇論文也在知名刊物中發(fā)表。 在當時,國內非常缺乏優(yōu)秀的生物學人才,表現(xiàn)出色的白蕊自然而然吸引了其他高等學府的注意。 在她臨近畢業(yè)時,北京大學和中國科學院都曾聯(lián)系她,主動提出優(yōu)厚的待遇,希望她能加入他們,可對清華大學情有獨鐘的她婉拒了這兩所高校伸出的橄欖枝。 但是誰也沒想到,她向清華大學提出的免推生夏令營申請被拒絕了。被心儀的學府拒絕,白蕊心中還是有些沮喪的。 沮喪過后,她認真分析了自己的情況,覺得可能是自己還不夠優(yōu)秀,達不到清華的要求,于是她更加刻苦地鉆研。 考慮到之前長時間在實驗室做科研,于是她轉頭又跑進圖書館,進行理論知識的深化理解。 又經(jīng)過了半年的高強度學習,畢業(yè)時,白蕊成功取得了專業(yè)第一的成績,并獲得清華大學免推生的名額。表現(xiàn)出色的她一舉通過清華大學碩博連讀的面試。 通過面試的白蕊不僅如愿進入清華大學,更是被“男神”施一公教授收為弟子,進入施一公教授的實驗團隊進行科研。 在確定研究方向時,白蕊做出了一個令人驚訝的選擇——DNA剪接技術。這項技術研究難度極大,不少著名生物學家都拿它沒辦法。 在沒有一手資料的前提下,對DNA剪接技術的研究等同于從零開始。但是秉持著迎難而上的原則,她和團隊的同事們都決心要做這個開拓者,大家都拿出百倍的精力進行著研究,逐個解決了科研過程中出現(xiàn)的一個個難題。 但是,就在實驗有極大突破的時候,施一公教授接到消息:英國劍橋大學MRC分子生物學實驗室搶先發(fā)表了該項科研成果。 同題的科研成果被搶先發(fā)表,就意味著白蕊團隊這幾年的努力都要白費,這件事讓大家非常沮喪。 就在大家不知道怎么辦時,白蕊提出:他們的下一步工作是對劍橋大學的研究成果進行比對核驗。這樣至少可以證明他們的研究方向沒有出錯,這也是國內學界的一大進步。 就這么一比對,大家確實發(fā)現(xiàn)了問題,劍橋大學的研究論文中,有幾個數(shù)據(jù)沒有他們團隊研究出來的精細。 于是大家又鼓足了干勁,繼續(xù)抓緊時間完成了這些研究。在劍橋大學發(fā)布論文的半年后,白蕊團隊的研究論文在《Science》雜志刊登,研究數(shù)據(jù)的分辨率比劍橋大學的研究成果高出一倍。 白蕊在DNA剪接技術的突破上“一戰(zhàn)成名”,國內外生物學家紛紛表示對這位后生的贊揚。她的導師施一公教授更加放心地交給她一些世界公認的科研難題。 她用四年的時間完成了碩博連讀。臨近畢業(yè),白蕊還在實驗室里做自己的最后一個科研項目。 不少人向她提出出國留學的建議。大家的理由不外乎:國外科研水平高,設備精良,掌握的先進技術多。但是這些都不曾使白蕊動心。 對她來說,自己一手建立起的成就比所謂的國外更高的平臺更有魅力。 2019年的夏天,白蕊從清華畢業(yè),前往杭州,在施一公教授任職校長的西湖大學的生命科學學院攻讀博士后。 作為國家培養(yǎng)的科學家和施一公教授的得意門生,她已經(jīng)建立起自己的科研團隊。2020年“世界最具潛力女科學家獎”頒布,白蕊榜上有名。 ![]() 28歲的白蕊獲得大大小小獎項無數(shù),科研成果多得數(shù)不清。她被稱為“天才生物學家”,而這一切都起源于高中時期她對生物的喜愛。 作為我國土生土長,沒有接受過國外教育培訓的科學家,她就像我國科研界的一盞明燈。我們的國家正因著這些科學家而愈發(fā)強大。 今天的恰同學少年到這里就結束了,白蕊的故事還帶給你怎樣的感悟?歡迎在評論區(qū)留言,與我交流。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請為我點贊并轉發(fā),你們的每一份鼓勵,都將是我做出更好作品的動力。 END 二狗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