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好的電影,總能洗滌人的心靈,或是讓人找到一個暫時忘卻煩惱的烏托邦,或是讓人領悟生活、夢想、希望的真諦。 養(yǎng)育孩子的過程中,有時我們苦口婆心的說教,卻比不上一部電影體現的道理更讓孩子記憶深刻。 今天向大家推薦10部高分影視劇作品,這些簡單的故事,卻蘊含著無比清醒的教育真諦…… 作者 | 橡樹君 來源 | 藍橡樹 id:blue_oak 豆瓣評分:8.3
孩子成績不好,就應該放棄嗎? 《墊底辣妹》告訴我們,世界上最大的謊言就是——你不行。 這是一部由真實事件改編的日本電影,高中生工藤沙耶加有一個重男輕女的爸爸,一直以來,她都得不到應有的關注和栽培。 高二的她,學習水平卻還停留在小學四年級。 父親漠視女兒、老師也對她感到不屑,所幸,她還有一個從來不會放棄她的母親。 在沙耶加面臨休學危機的時候,母親提出的參加補習班的建議,徹底將她拯救了。 補習班的坪田老師懂得利用孩子的愛好來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在坪田的幫助下,沙耶加對學習認真了起來。 她從墊底逆襲到讓所有人傻眼的資優(yōu)生,最終拿到了慶應大學的錄取通知書——誰說墊底的孩子沒有成功的可能? 電影中,坪田老師說出的那句話,成為了不少人在倍感壓力時,用來激勵自己的座右銘: 之所以有壓力,是因為你有可以成功的自信。 二、《小鞋子》 豆瓣評分:9.2
這部電影有著毫無任何雜質的和善。 家境貧寒的阿里幫妹妹莎拉拿回修補好的鞋子時,不慎將鞋子弄丟。 為了不被父母責罰,他央求妹妹暫時保密,答應一定會幫她買雙新鞋子。 買鞋子的過程曲折,但阿里一直在尋找機會,向妹妹“贖罪”。 整部電影節(jié)奏沒有太大的情節(jié)起伏,講述了生活中平凡到不能再平凡的小事,但卻能喚醒我們樸素生活中可貴的善良,還有對希望的追求。 日子很苦,但我們還是要堅守著內心的純粹繼續(xù)奔跑下去,不要喪失對美好事物的渴望。 因為,總有新的風景在等待著自己。 三、《伴你高飛》 豆瓣評分:8.9
一位名叫艾米的女孩,在意外中失去了媽媽,和從小就離開自己的爸爸來到了加拿大定居。 一開始,艾米無法接受自己的爸爸——這個一天到晚只會鼓搗植物標本、設計各種奇怪裝置的人,似乎和自己是兩個世界的人。 有一次,艾米在散步時找到了16個大雁的蛋,她把大雁的蛋抱回家去孵化,每天好好地照看著它們,一起跑、一起玩、一起睡。 然而,政府規(guī)定野雁不可以家養(yǎng),艾米必須要令這些小雁放歸自然。 童心十足的父親想出了奇妙的主意幫助艾米,他動手為女兒制作了一架滑翔機,讓她帶著小雁學會飛翔,然后在遷徙季節(jié)一路護送“雁媽媽”艾米帶領小雁們飛向安大略湖。 在這個過程中,父女倆的關系不再疏離。 艾米終于讀懂爸爸無言的愛,而這個“大小孩”爸爸也終于知道為人父親的責任和義務…… 四、《風雨哈佛路》 豆瓣評分:8.1
這也是一部由真實事件改編的作品,令人震撼無比。 電影中的女主原型莉絲·默里,從小生活在貧民窟,父母都是癮君子,母親不僅吸毒,還精神分裂,眼睛失明。 莉絲8歲開始乞討生活,本該在享受母愛的年齡,她卻像大人一樣照顧父母。 雖然擁有一對非常不稱職的父母,但她卻至始至終都在感恩而并非抱怨自己的原生家庭; 當所有的人說不可能,她卻堅定自己的信念,從不向命運低頭。 憑著頑強的自律精神,僅用兩年就學完了原本四年的課程,并以門門全優(yōu)的成績進入哈佛,以心理學博士畢業(yè)。 她逃離了貧民窟,徹底改變了一生的命運,被評為“美國當代杰出年輕女性”,受到總統(tǒng)克林頓接見,美國脫口秀女王奧普拉特為其頒發(fā)過“無所畏懼獎”…… “如若你想征服世界,就得先征服自己?!?/span> 五、《巴赫曼先生和他的學生》 豆瓣評分:8.6
“雙減”政策的出臺,仿佛給以往的教育內卷按下了暫停鍵。 我們不得不開始思考:未來的教育應該是怎么樣的?什么是好的教育? 這部紀錄片,或許能給我們答案。 巴赫曼先生是教師隊伍中平凡的一位教師。 在他的課堂,沒有各種成功學論調,沒有高談闊論,也不僅僅局限于課本知識與考試內容。 他的課堂沒有條條框框,秉持開放、尊重的原則,讓孩子們暢所欲言、輸出觀點想法,被稱作教育界的烏托邦。 巴赫曼先生給孩子們的畢業(yè)寄語,更是讓人動容: 這些分數它只是暫時的,它并不是真正的你們。 你們與它截然不同,分數根本無法代表你們,它只是某一瞬間的影像,記錄了像數學英語這些微不足道的東西。 更加重要的是,你們都是很棒的孩子和年輕人。 六、《海蒂和爺爺》 豆瓣評分:9.2
海蒂從小就失去了父母,7歲那年,姨媽把她交給了獨自一人在阿爾卑斯山上生活的爺爺。 這里的仙境,治愈了海蒂的童年,也給觀眾帶來了一場視覺盛宴。 然而沒過多久,姨媽卻為了一筆報酬,強行把海蒂送到城里做富貴小姐克拉拉的伴讀。 幸運的是,最終海蒂又回到了小村莊。 見過世面的她,與村里的孩子截然不同——大家的理想都是“牧羊”、“農民”、“鐵匠”……只有海蒂想寫故事! 這個與眾不同的理想遭到了大家的嘲笑,但克拉拉的奶奶一語道破真相: “那是因為大家知道的太少,而你看過更大的世界。如果生活中有什么使你感到快樂,那就去做吧,不要管別人說什么。” 當孩子跟別人不一樣時,請給予他們做自己的勇氣,讓他們去追隨自己感到快樂的事情吧! 七、《天才少女》 豆瓣評分:8.3
瑪麗的母親自殺身亡后,舅舅弗蘭克獨自撫育瑪麗。 第一天上學,瑪麗超乎常人的數學天賦就暴露了。 這時,姥姥伊芙琳出現了。 她的目的很明確,她要爭取的不是外孫女,而是一個天才少女——伊芙琳有強大的財力和資源將瑪麗培養(yǎng)成一個成功的數學天才。 但舅舅堅決不答應,他一直叮囑瑪麗隱藏自己的天賦,做個普通人。 原來,瑪麗的母親也是一名天才少女,因為受不了外婆伊芙琳培養(yǎng)天才的專橫教育,才選擇了自殺。 在伊芙琳看來,瑪麗和媽媽一樣,是肩負數學使命的,只要好好培養(yǎng),就一定能獲得讓世界矚目的成功。 一場虎媽教育和羊爸教育的正面PK揭開帷幕…… 讓孩子做一個天才還是一個普通人? 這其實取決于孩子自己的內心,家長們順勢而為,幫助孩子發(fā)現自己的本心,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就好。 八、《如父如子》 豆瓣評分:8.7
故事發(fā)生在一個小鎮(zhèn)醫(yī)院,一位剛離婚的護士,惡意地把兩個剛出生的男嬰,交換了位置。 兩個家庭六年后才發(fā)現,孩子竟然不是自己親生的。 這是兩個截然不同的家庭。 前者的一家之主是野野宮良多,建筑公司高管,事業(yè)有成,希望把兒子培養(yǎng)成和自己一樣上進的人,但幾乎很少拉下身段和孩子玩耍。 后者是齋木雄大,沒有上進心,卻有充足的時間陪伴孩子。 當兩個家庭決定把孩子交換回來時,富爸爸對自己的教育極其自信,卻發(fā)現親生兒子拼了命地想回去以前的家。 血緣羈絆和日久生情、金錢本位和親子時間,孩子會如何取舍? 到底該怎樣做父親?在和兩個孩子相處了一段時間之后,事業(yè)有成的野野宮良多才明白: 良好的親子溝通,應該從放下身段開始。 九、《地球上的星星》 豆瓣評分:8.9
八歲的小男孩伊夏,他的世界充滿了別人并不以為然的驚奇: 色彩、魚兒、小狗和風箏。 然而,學習是他最大的敵人,他不會認字也不會寫字,基本的事情都不會做。 當他惹出的麻煩已經超出父母能掌控的范圍后,他被送到了一家寄宿學?!敖邮芙虒А薄?/span> 在新學校,一位新的美術老師尼克突如其來,他的教學方式很是鬼馬精怪,同時他對孩子充滿了愛心。 當尼克幫助伊夏找出癥結所在——閱讀障礙癥。 同時也發(fā)現了他獨具的天賦——異乎尋常的繪畫才能。 終于尼克用時間、耐心和關懷,讓伊夏找回了自信心和快樂。 十、《來自俄亥俄的獲獎者》 豆瓣評分:8.2
身為女性,是否要為了家庭而放棄自我,又或者為了實現夢想犧牲家庭? 我們或許可以在《來自俄亥俄的獲獎者》,這部由真人故事改編的電影中,找到答案。 女主角伊芙琳·瑞安,是一名受過教育的女性,結婚前她在雜志社做專欄作家。 婚后,伊芙琳生育了10個孩子,成為全職主婦。 伊芙琳的生活被做不完的家務,哄不完的孩子包圍,她的丈夫還是一個盡添亂的巨嬰。 伊芙琳用她獨特方法,把這一手爛牌打出了溫馨的結局。 這也讓我們意識到: 幸福不是你身處怎樣的環(huán)境,擁有怎樣的身份,而是你的思考方式,是否讓你擁有了幸福的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