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的名稱與雅號 蘇州是一座具有2500多年的歷史古城。由于歷經(jīng)朝代更迭和地理環(huán)境等原因,有著許多名稱和雅號。有些名稱、雅號由來已久,使用較為普遍;有些則鮮為人知,使用也較少?,F(xiàn)據(jù)史料,逐一輯錄如下: 吳 這是蘇州最早的名稱,與“勾吳”有關(guān)?!妒酚洝翘兰摇罚?strong>“太伯南奔,自號勾吳”。《正義》云:“吳,國號也?!?/strong>其原址在梅里,今無錫市東南六十里。后由諸樊遷至蘇州,二十一世孫光(即吳王闔閭)命伍子胥筑城,即今之蘇州城。因而,“吳”為蘇州代稱,至今猶是。地稱“吳地”;人稱“吳人”;軍稱“吳軍”;市稱“吳市”,歌稱“吳歌”,語稱“吳語”,船稱“吳船”,蠶稱“吳蠶”,衣稱“吳衣”;吳地出產(chǎn)的絲綢,稱為吳綾、吳羅、吳綃、吳綿等?!皡恰碧K州最古老的代稱,凡說到“吳”,就會聯(lián)想到蘇州。 ![]() ![]() ![]() 闔閭城 這是蘇州城最早的稱謂?!秴窃酱呵铩吩疲宏H閭命伍子胥“相土嘗水,象天法地,造筑大城。”史稱“闔閭大城”。歷代詩人詠蘇州城的詩,喜用“闔閭”代之。如“闔閭城碧鋪秋草”(唐代詩人白居易);“草堂開傍闔閭城”(清代詩人沈秉成)...... ![]() ![]() ![]() ![]() ![]() 鶴市 此名的來歷,與吳王葬女有關(guān),史書上記載較多?!秴窃酱呵铩吩疲宏H閭女自殺,“葬于國西閶門外......乃舞白鶴于吳市中,令萬民隨而觀之。”《吳郡志》亦有記載吳王葬女的故事:“夫差女勝玉出葬日,仙鶴舞,引群鳴于市”。蘇州皮市街處舊有鶴舞橋,相傳是當年舞鶴之處。清人吳錫麒有詩云:“虎氣消沉鶴市荒”。此“鶴市”,即指蘇州也。 ![]() ![]() ![]() ![]() ![]() 會稽 戰(zhàn)國時,秦王政二十五年(222),秦平定江南后,置會稽郡??ぶ卧O(shè)于吳(今蘇州),故蘇州亦有“會稽”之稱。后會稽郡分治,以浙東北地為吳郡,浙東西地為會稽郡,會稽之名遂讓位于浙西。 ![]() ![]() ![]() ![]() ![]() 吳縣 在置會稽郡的同時,設(shè)置吳縣。吳縣之名由此始。蘇州歷來稱為“吳縣”,即據(jù)此而來。 ![]() ![]() ![]() ![]() ![]() 泰德 漢代,王莽新始建國元年(9),改吳縣為“泰德縣”,王莽被誅后,即恢復吳縣原名。 ![]() ![]() ![]() ![]() ![]() 吳郡 漢永建四年(129),分出會稽郡東北之地,置吳郡。郡治設(shè)在吳(今蘇州)。宋范成大著有《吳郡志》,朱長文著有《吳郡圖經(jīng)續(xù)記》,即據(jù)此。故“吳郡”為蘇州之雅號。 ![]() ![]() ![]() ![]() ![]() 吳州 南北朝·陳禎明元年(587),置吳州。吳郡隸屬于吳州。時吳郡、吳縣、吳州三級治所均設(shè)在蘇州。故蘇州別稱“吳州”。 ![]() ![]() ![]() ![]() ![]() 東吳 泛指古吳之地,大約相當于現(xiàn)在江蘇、浙江兩省東部地區(qū)。舊說有“三吳”,即東吳、中吳、西吳。東吳指蘇州。宋陸游《鷓鴣天·送葉夢錫》詞:“家住東吳近帝鄉(xiāng),平生豪舉少年場?!?/strong>蘇州有“東吳大學”,即今之蘇州大學。 ![]() ![]() ![]() ![]() ![]() 吳中 《漢書·項羽傳》云:“舉吳中兵”。宋《吳郡志》:“辟疆園……號吳中第一”、“行春橋,勝概為吳中第一”?!秴强D經(jīng)續(xù)記》:“韋應(yīng)物,正元初為蘇州刺史……其風流雅音播于吳中”。此吳中,指蘇州。 ![]() ![]() ![]() ![]() ![]() 吳市 意謂吳都之街市,即蘇州市?!妒酚洝し饿虏虧闪袀鳌罚?strong>“伍子胥橐載而出昭關(guān),夜行晝伏,至于陵水,無以餬其口,膝行蒲伏,稽首肉袒,鼓腹吹篪,乞食于吳市。”故有“伍子胥吳市吹簫”之說。漢袁康《越絕書·外傳記吳地傳》:“吳市者, 春申君所造,闕兩城以為市。在湖里?!?/strong>宋徐鉉《贈王貞素先生》詩:“遼東幾度悲城郭,吳市終應(yīng)變姓名。”清吳偉業(yè)《顧西巘侍御同沈友圣虎丘即事》詩:“我昔楚江同宋玉,君今吳市訪梁鴻?!?/strong> ![]() ![]() ![]() ![]() ![]() 吳下 泛指吳地,后亦為蘇州之代稱?!端螘る[逸傳·戴颙》:“桐廬僻遠。難以養(yǎng)疾,乃出居吳下?!?/strong>明高啟《修忠佑祠疏》:“號雖著于江東,祀已傳于吳下?!?/strong>清葉廷琯《吹網(wǎng)錄·虎邱賀方回題名》:“﹝賀方回 ﹞以尚氣使酒,不得美官,悒悒不得志,退居吳下。”賀方回,即賀鑄,北宋詩人。晚年退居蘇州,住升平橋?!短K州府志》云:企鴻軒,在升平橋,越人賀鑄所居。又有水軒,其親題書籍云 “升平地”。 ![]() ![]() ![]() ![]() ![]() 吳閶 蘇州古城有閶門,吳閶,指蘇州之閶門,明王世貞《登岱》詩:“依微白馬吳閶在,欲向秋風問羽翰?!?/strong>清侯方域《為吳氏禱子疏》:“某妾吳氏者,家本吳閶,言歸梁苑?!?/strong>清顧炎武《潘生次耕南歸寄示》詩:“若到吳閶尋舊跡,《五噫》東去一梁生?!?/strong>文中的“吳閶”,即指蘇州。 ![]() ![]() ![]() ![]() ![]() 中吳 《吳郡志》:后唐同光二年,升蘇州為“中吳軍”。 “中吳”即蘇州。宋龔明之著有《中吳記聞》,專門記載蘇州地區(qū)的人文典故。 ![]() ![]() ![]() ![]() ![]() 蘇州 隋開皇九年(589),廢除吳郡,改吳州為“蘇州”。《吳郡志》云:“改曰蘇州,以姑蘇山為名?!?/strong>蘇州之得名自此始。 ![]() ![]() 來源:《蘇州方志》微信公眾號 作者:潘君明 2021年8月4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