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圣教序》大家都知道與王羲之有關,但還有兩人與此有關,一是皇帝唐太宗李世民,二是唐代佛門弟子懷仁。沒有這兩個人,也沒有作為書法精品的《圣教序》。 《懷仁集圣教序》局部 作為文章的《圣教序》,全名是《大唐三藏圣教序》,是一篇由唐太宗撰寫的文章。后來由沙門懷仁從王羲之書法中集字,刻制成碑文,這個碑文稱《懷仁集王羲之書圣教序》,或稱《唐集右軍圣教序并記》,因碑首橫刻有七尊佛像,又名《七佛圣教序》。但大多數(shù)人都簡稱為《圣教序》。 《懷仁集圣教序》局部 唐貞觀十九年(公元645年)二月,玄奘法師在印度求法十七年后,攜帶梵本佛典回到長安,太宗見之甚喜。當年三月,玄奘奉命居弘福寺,并從事譯經(jīng)工作。 《懷仁集圣教序》局部 貞觀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太宗親自為之撰序,這篇序言便是現(xiàn)在所說的《圣教序》,皇太子(李治,后為唐高宗)作記。這兩篇文章實際上便是懷仁和尚集字的依憑。作為懷仁集字結果的《圣教序》石碑,實際包含三方面內(nèi)容。一是唐太宗李世民所寫的文章《圣教序》,一是當時的太子李治(后來成為皇帝)作的記,還有玄奘所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 《懷仁集圣教序》局部 這里特別應該提說的便是懷仁。懷仁是唐代佛教弟子,關于懷仁的人生經(jīng)歷,史載甚少,但是他萌發(fā)集王羲之字的念頭,歷經(jīng)二十余年,搜集王羲之的真跡,組織并刻寫石碑《大唐三藏圣教序》,實際上是做了一件保存王羲之遺墨極其重大的大好事。在文化史書法史上無論怎么說,都是一件極大的功勞。雖然歷史上關于懷仁的記載真是太少太少。 《懷仁集圣教序》局部 王羲之的書法作品,歷朝歷代都受到推崇,享有盛譽;他本人被稱為“書圣”,足見其在書法史上的地位。唐太宗特別偏愛王羲之,唐朝曾以行政力量,指令內(nèi)府搜購王羲之書法作品。 《懷仁集圣教序》局部 唐太宗這種偏好,對于提高王羲之的書法地位固然有些好處,但我以為,對于王羲之書法精品的流傳后世,卻是一場毀滅性的災難。王羲之最得意的作品《蘭亭集序》,被唐太宗用計騙到皇宮,最終埋入墳墓。我們今天只能通過唐人摹本想像王羲之《蘭亭集序》的神韻。 《懷仁集圣教序》局部 這種搜購秘藏風氣,致使到了中國明清時代,王羲之的書法真跡,竟然全部消失。竟連一幅真跡的邊角余紙也沒有保存下來。這是唐太宗過分喜愛的必然結果,也是書圣王羲之的極端悲哀。歷代著名書法家,很少有人遇到王羲之那樣的命運。 《懷仁集圣教序》局部 現(xiàn)在傳世的一小部分王羲之的作品,均不是原作,僅僅是鉤摹響拓本。而歷史上保存在碑帖中的王羲之書法作品,如宋代淳化、大觀時所刻的帖,大都是些零篇短札。真正完整的書法作品相當少。而且這些帖的宋拓原本,也非常稀少,非常珍貴。 幸好在在這危險的文化收藏過程中,還出現(xiàn)了一個懷仁和尚! 《懷仁集圣教序》局部 唐代的佛門弟子還真有些文化韌性。我們在說大唐氣象的時候,始終不要忘記唐朝人敢為人先的開拓精神和堅持到底的文化毅力。我們熟知的唐朝四位佛門子弟,玄奘法師、書法家懷素、東渡日本的鑒真、還有便是集王羲之字刻碑的懷仁;他們所做的事情,其實對于他們個人來說,并非都是一定要做的事情;但他們出于文化責任,一旦確定了人生的目標,就把一身的精力托付給了事業(yè)。他們都在文化史上外交史上卓有貢獻,名垂青史。 《懷仁集圣教序》局部 集王羲之字跡刻碑,這件事情最艱難最不容易完成的一步,便是按文章內(nèi)容尋找王羲的真跡。懷仁決心承擔起這件不可思議、艱難而繁難的工作。 《懷仁集圣教序》局部 資料上說,懷仁找字的來源有兩個,一是唐朝內(nèi)府所藏王羲之書跡,另外散落在 民間的王羲之作品。有人統(tǒng)計,《圣教序》石碑所刻字約一千九百多個字,除去重復,大約總有千把字吧,這樣數(shù)量的字,內(nèi)府所藏遠不能滿足要求。懷仁必須到民間去尋找,這可能是比到內(nèi)府查找更為艱難的事情。 《懷仁集圣教序》局部 此碑又叫“千金碑”,因為懷仁到民間購求王羲之真跡花錢太多,大約花了千多金,故有此稱呼。沒有讀到過關于懷仁集字的故事之前,這種說法大致可以看成是民間傳說,但這種說法,也可以大致反映出懷仁尋找王羲之真跡的過程,也可以反映出此工程的艱難和浩大。 《懷仁集圣教序》局部 懷仁從唐內(nèi)府所藏王羲之書跡及民間王字遺墨中集字,歷時二十余年,于咸亨三年(公元672年)刻成此碑,全稱為“大唐三藏圣教序”。碑高九尺四寸六分,寬四尺二寸四分,行書三十行,每行八十三至八十八字不等?,F(xiàn)存西安碑林。 《懷仁集圣教序》局部 此碑雖然是懷仁集字而成的碑;但奇妙的是,組合起來以后,卻又成為一個完整的流暢的書法藝術作品。整篇碑文氣韻連貫,筆勢生動,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在書法史上對后人產(chǎn)生了極大影響。 《懷仁集圣教序》局部 在欣賞《圣教序》時,不能不想起懷仁,而對他致以敬意。 遇見是緣,點贊點亮在看 |
|
來自: 昵稱48801892 > 《書法內(nèi)容》